非连续性文本顾颉刚《起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9590099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连续性文本顾颉刚《起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非连续性文本顾颉刚《起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连续性文本顾颉刚《起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连续性文本顾颉刚《起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连续性文本顾颉刚起兴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幼读朱熹研究诗经的著作诗集传,心中很疑惑:雎鸠是情挚而有别的,君子与淑女是像它们的,那么这明明是“比”而不是“兴”了。朱熹所下的赋、兴、比的界说,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其所咏之词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和比都容易明白,惟独兴却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看诗集传中他所定为兴诗的许多篇,还是一个茫然,朱熹自己审定的许多兴诗,不但不足以证明他的界说,反与赋、比两类相混,这如何可以使得我们明白呢?数年来,我辑集了些歌谣,忽然在无意中悟出兴诗的意义。如“阳山头上花小

2、篮,新做媳妇多许难”,我们很可看出起首的一句和承接的一句是没有关系的。新做媳妇的难,不在于阳山顶上有了一只花小篮。它们所以会得这样成为无意义的联合,只因“篮”与“难”是同韵,若开首就唱“新做媳妇多许难”,觉得太突兀,站不住,不如先唱了一句“阳山头上花小篮”,于是得了陪衬,有了起势了。至于说阳山乃为阳山,是苏州一带最高的山,容易望见,所以随口拿来开个头,倘使唱歌的人要唱“新做媳妇多许好”,便自然先唱出“阳山头上一丛草”了。古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一样,这句话原与下边一点没有关系。只因若在起首就说“十三学织素”,觉得率直无味。加上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来是可以用“徊”字来起

3、“衣”“书”的韵脚,二来是可以借这句有力的话来作一个起势。我们懂得了这一个意思,于是“关关雎鸠”的兴起淑女与君子便不难解了。作这诗的人原只要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嫌太单调了,太率直了,所以先说一句“关关雎鸡,在河之洲”,它的最重要的意义,只在“洲”与“逑”的协韵,至于雎鸠的“情挚而有别”,淑女与君子的“和乐而恭敬”,原是作诗的人所绝没有想到的。八百年前的郑樵,他早已见到这一层,他在读诗易法中说:“关关雎鸠,是作诗者一时之兴,所见在是,不谋而感于心也。凡兴者,所见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类推,不可以理义求也。”他对兴的解释是极确切的。在苏州的唱本中有两句话,写尽了歌者的苦闷和起兴的需要:山

4、歌好唱起头难,起仔头来便不难。(摘编自顾颉刚起兴)材料二:颉刚兄,关于兴诗,弟有三个意见。诗大序及毛诗传所谓“兴”,似皆本于论语中“诗可以兴”一语。其义殆与我们所谓“联想”相似。毛诗传里说兴诗,太确切,太粘滞,简直与比无异,或是为开示来学之故。其实照诗大序毛诗传,兴确是比之一种,不过涵义较为深广罢了。文心雕龙说,“比显而兴隐”,正是这个道理。早期的歌谣若有艺术可言,兄所说的“起兴”必是最主要的。说“起兴”一名可借以说明古今歌谣的起句的确切的价值与地位则可,说所谓兴诗的本义应该如此也可;说“兴”之一名原义应该如此,那就还待商榷了。就兄所说的“起兴”,弟略有想补充之处。兄以“山歌好唱起头难”来说明

5、“起兴”的必要,是不错的,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弟以为由近及远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歌咏的情事往往非当前所见所闻,这在初民许是不容易骤然领受的,于是乎从当前习见习闻的事指指点点地说起,这便是“起兴”。又因为初民心理简单,不重思想的联系而重感觉的联系,所以“起兴”的句子与下文常是意义不相属,即是没有论理的联系,却在音韵上(韵脚上)相关连着。如吴歌“阳山头上花小篮,新做媳妇多许难”,“阳山”与“篮”皆习见之物,以兴主文的“新做媳妇”一名;这里不但首句与次句不相联贯,即首句上下截亦显系凑成,毫无理解,可是首句韵字“篮”与次句韵字“难”,音韵近似,便可满足初民的听觉,他们便觉得这两句是相连着的了。这种

6、“起兴”的句子多了,渐渐会变成套句。这因此种句子唱得久了,流行得广了,要唱新歌的人也可借用;省得还要另起炉灶,另找习见习闻的事物编成句子那究竟费力呀。反正只须跟着韵就行;唱惯了的句子倒更容易入于耳、出于口,更容易发生效用。这起兴句的韵脚之重要,决不下于全句的内容。四言意少,常以两句起兴,韵可在次句;七言歌谣,起兴常只一句,所以必有韵。另,诗有赋比兴之分;其实比兴原都是赋,因与下文或涵蕴的本义的关系,才有此种区别。赋是直说;比是直说此事以譬彼事,而彼事或见于文中或否;兴是直说此事以象征彼事或用兄说,直说此事,任意引起他事。无论比兴,所直说的“此事”,原来必是当前习见习闻的事物。墨子论譬,说是“以

7、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这正是比兴的作用;至于后来因艺术之美而用比,则当另论。所以比兴与赋并无绝对的分别,只是说诗者的一种方便。相信关于诗经及歌谣有许多难解难分的麻烦问题,是从这里起来;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便是关于这方面的一个聪明的转语,其实是“以不了了之”。(摘编自朱自清关于兴诗的意见致顾颉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熹认为,关雎一诗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引出下句,是比而非兴。B顾颉刚认为,兴诗首句因韵脚而对后文起了陪衬作用,其实在内容上没有关系。C郑樵认为,起兴句是创作时偶然所得的,作者并没有考虑它与下句的意义关联。D朱自清认为,民歌中一些起

8、兴的句子因朗朗上口、传唱久远,渐渐会变成套句。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熹对兴诗的界说与举例不能令人信服,说明诗集传的学术价值不高。B朱自清并不认同顾颉刚对“兴诗”的看法,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C曹操的短歌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起兴,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慕。D一些学者常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托辞,朱自清对此持批评的态度。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顾颉刚“起兴”观点的一项是(3分)A简单地说,兴就是把看到听到嗅到尝到碰到想到的事物借来起一个头。B兴,从其起源上看,在性质上并非属于形式的范畴,而属于内容的范畴。C采苓首章以“采苓采苓”起,下章以“采

9、苦采苦”起,乃“韵换而无意义,但取音节相谐”。D王风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戍甲之劳;郑风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兄弟之鲜。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广东地区很多内容迥异的童谣都以“月光光,照地堂”作为起首一句。请结合材料中朱自清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一)(919分)1.(3分)A2.(3分)D3.(3分)C4.(4分)材料一围绕“兴”的理解,从质疑、思考、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通过引用歌谣的例证,逐步提出自己对“兴”的新解,并通过引证的方法加以确证;材料二开门见山提出自己对材料一有三个意见,进而横向展开,分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引用、举例等方法加以阐释。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6分)朱自清认为“起兴”即是从“当前习见习闻的事”说起,“月光光,照地堂”是常见之景,便被用于起兴;他又认为“与下文常是意义不相属”“却在音韵上相关连”的“起兴”句子多了,“会变成套句”,“月光光,照地堂”成了“套句”,便出现在语音相近但内容迥异的广东各地童谣上。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