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细胞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9588972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细胞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2细胞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细胞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细胞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细胞一、单选题1.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应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 A.平面镜、小光圈B. 凹面镜、大光圈C.凹面镜、小光圈D.平面镜、大光圈2.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如图所示的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 ) A.取镜B.安放C.对光D.制片3.如图是小金同学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已经找到的清晰的细胞A,为了进一步看清该细胞的内部结构,他就直接转动物镜转换器,换成高倍镜,结果发现细胞A不见了。若要完成该实验目的,紧接着他需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寻找细胞A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回低倍镜C.调

2、节细准焦螺旋D.向左移动玻片找到细胞A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图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看到的视野最亮( ) A.B.C.D.5.小明在操作显微镜时,用双眼注视物镜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的视野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载玻片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D.将被观察的对象移至视野的中央6.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若移动玻片,污点不动;转动物镜,污点仍不动,则污点最可能存在于( ) A.目镜B.物镜C.玻片D.反光镜7.显微镜的发明为人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

3、门.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过程中,在对光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调节反光镜B.调节光圈C.调节细准焦螺旋D.转动物镜转换器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脆临时装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原因和对策不吻合的一项是( ) 选项现象可能的原因对策A细胞有严重重叠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撕得太厚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进行实验B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重新盖盖玻片C细胞结构看不清楚未滴加红墨水滴加红墨水D视野中无光斑载玻片未放在通光孔中央把载玻片放在通光孔中央A.AB.BC.CD.D9.乌饭麻糍是一种宁海美食,它是用植物乌饭树叶捣烂后挤压出汁液,加糯米粉拌匀揉和蒸煮而成。这种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4、)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10.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PIB.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D.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1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从视野甲调整到乙,如图所示,则装片需要移动的方向和视野的变化分别是( ) A.向上、变亮B.向下、变亮C.向上、变暗D.向下、变暗12.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

5、子女是否是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其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二、填空题13.如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是图中的填(“甲”或“乙”)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填序号) (3)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的在起作用。(填序号) 14.根据“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老师,

6、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甲中的(填序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有。 (2)如果观察时使用5目镜和1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3)视野中,如果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移动装片。 (4)如图乙所示是同学绘制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三、解答题15.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明在用光学显微镜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所示的 4 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他应选用图中的镜头组合_。(填字母组合) (2)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在视野中出现“污物。为了能快速

7、准确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小明画出了如图所示思维导图。请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_。 (3)如图甲、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如果 a 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顺序是_。 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四、实验探究题16.洋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有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花为伞形花序,呈白色,由数百朵小花组成(如图甲)。小科同学想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盖盖玻片染色放置表皮滴

8、加液体(1)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填序号)。 (3)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个小黑点。当移动玻片时,小黑点不动;转动目镜时,小黑点仍在原处。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目镜不干净B.反光镜不干净C.物镜不干净D.玻片不干净(4)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甲到视野乙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B.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C.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

9、粗准焦螺旋D.向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B 【解析】【分析】反光镜分为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但是不改变光线的强弱,凹面镜可以会聚光线增大视野亮度。 【解答】 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题目中又给出光线不足的条件,所以反光镜需要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提高视野的亮度,所以这里选择大光圈、凹面镜。 故答案为:B2.【答案】 C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解答】反光镜的功能是反射光线,通过通光孔,进入物镜、目镜,最后进入人眼中,所以在将反光镜替换

10、为照明灯,是为了方便对光; 故答案为:C。3.【答案】 B 【解析】【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解答】细胞A在视野的右方,由于高倍镜的视野比较窄,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后,细胞A可能位于视野以外,小金要想找到的清晰的细胞A,需要转动转换器,再换成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后,向右移动玻片标本,把细胞A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B4.【答案】 D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

11、子时代的标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解答】物镜距离载玻片越近,视野越暗,同时物镜放大的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即D中显微镜视野最亮; 故答案为:D。5.【答案】 B 【解析】【分析】(1)能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它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上有直径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进光量,大的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小的进光量少,视野较暗,因此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 (2)粗细准焦螺旋螺旋是对焦用的,用于调整镜筒的

12、上升下降,粗准焦螺旋焦距大,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焦距小,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 (3)观察时,先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由于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与物象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如图所示若是将物镜下降过程中,眼睛需要从侧面看着,若是不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时容易压到载玻片造成载玻片的损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6.【答案】 A 【解析】【分析】显微镜观察的视野必须是明亮且无污点,找到污点并且清除。 【解答】视野中看到的污点可能在玻片、物镜或目镜上其中的一个,移动玻片和转动物镜后

13、,污点不动,那么污点在目镜上,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7.【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对光的步骤。 【解答】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综上所述,选项ABD都需要进行操作,而细准焦螺旋能够小幅度地升降镜筒,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对光时不需要进行操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8.【答案】 D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

14、镜。(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4)整理实验台收镜。 【解答】A、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临时装片时,如果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在载玻片上未展平)就会观察

15、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当重新撕几次,挑选较薄的表皮进行实验,A不符合题意; B、视野中的黑色圆圈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气泡,应当重新盖盖玻片,B不符合题意; C、当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不清楚时,滴加红墨水能够使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看得清楚,C不符合题意; D、发现视野中无光斑,原因可能是物镜未对准通光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 D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解答】

16、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内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用植物乌饭树叶捣烂后挤压出汁液,这些汁液来自植物的液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10.【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膜的作用及其原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其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解答】细胞膜具有透过性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其透过性又是具有选择性的,它能有选择的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让废物排出,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流出和细胞外废物的进入,因此活的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但是死的细胞膜却没有这个作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11.【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换上高倍镜后的操作和移动玻片的方法。 【解答】视野从甲调整为乙,图象变大了,说明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应调节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A处由甲图的上方移到了视野的中央,所以应把玻片标本应往上方移动,换上高倍镜之后视野变暗,因此需要调节光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12.【答案】 D 【解析】【分析】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细胞质外之间的一层结构,作用是具有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核内含遗传

18、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解答】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D选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13.【答案】 (1)乙(2)(3) 【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所以,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细胞

19、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解答】(1)据图可知,植物细胞是图中的乙。 (2)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因为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乙细胞中的细胞膜在起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故答案为:(1)乙(2)(3)14.【答案】 (1);牙签、稀碘液、吸水纸、纱布、生理盐水等(任写一个)(2)50(3)左上方(4)多画了液泡【解析】【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漱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盖盖

20、玻片染色。 【解答】(1)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不需要用到刀片,需要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将稀碘液滴于盖玻片一侧,之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多余染液,因此还需要添加的材料有牙签、稀碘液、吸水纸、纱布、生理盐水等。 (2)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观察时使用5目镜和1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倍。 (3)由于玻片移动的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因此视野中,如果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4)由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液泡,液泡属于

21、植物细胞,因此图中存在的错误是多画了液泡。 故答案为:(1);牙签、稀碘液、吸水纸、纱布、生理盐水等(任写一个)(2)50(3)左上方(4)多画了液泡 三、解答题15.【答案】 (1)AD(2)污物在物镜上(3)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在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故选择镜头组合AD。 (2)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

22、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装片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3)甲图中的a在右上角,乙图中的a却在视野中央,故是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同时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故答案为:(1)AD(2)污物在物镜上(3)四、实验探究题16.【答案】 (1) (2)(3)C(4)D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1 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解答】(1)制作洋葱临时装片,要现在载玻片上滴加液体,然后撕取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最后染色,即完成装片制作; (2)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即放大倍数最小, 是物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选择 ; (3)移动玻片小黑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上;转动目镜小黑点仍然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那最可能的是物镜不干净; (4)由甲图到乙图,是放大的过程;甲图中物像在左侧,因此要先向左移动玻片,使物像在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再通过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 ;(2) ;(3)C;(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