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05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95846676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05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05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05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05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教学资料课件 教案 习题 解析 中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知识链接驳论文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二、考点链接议论文的语言【典型例题】“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只”含有“唯一”的意思,刻画了国民党政府不相信自己,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

2、含有“死心塌地”的意思,充分表现了国民党政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副词尖锐泼辣,极富讽刺意味,刻画出了悲观论者的嘴脸,体现了议论文语言鲜明的指向性。【技法点睛】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生动性、概括性、简洁性等特点,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准确性、严密性。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品析。注意被选择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确保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从限制词语的使用上品析。从语言的逻辑上品析。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性和生动的感情色彩。3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01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倘若(

3、tng)诓骗(kun)脊梁(j)B渺茫(mio) 省悟(shng) 脂粉(zh)C笼罩(ln) 抹杀(m) 宰相(xin)D慨叹(i) 玄虚(xun) 筋骨(jn)(解析:A.“诓”应读作“kun”;B.“省”应读作“xng”;D.“慨”应读作“ki”。)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B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C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深刻而悠久的文明。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解析: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用在“回首往事”的情景中不恰

4、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他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他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解析:A.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C.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表意不明,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4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表否定)(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表引用)(3)先前信“地”,

5、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表强调)(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表特殊含义)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_,_,_,_,_。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但一定要有一件事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是我们做出任何努力的发心所在不见得我们一定会做得多棒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A BC D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A老张的儿子考上重点高中,左邻右舍都来祝贺老张说:“恭喜令郎考上理想的学校。”B过地铁安检时,工作人员对乘客说:“站住,手提包也得检查,赶紧放上去!”

6、C同桌向小王请教问题时,小王说:“好吧,我有些高论正想与你分享。”D朋友搬新家,小李有事不能去祝贺,就打电话告诉朋友:“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一定赏光拜访。”(解析:B.说话粗鲁生硬,命令的口吻;C.“高论”属于敬辞,此处应用谦辞;D.“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用于自己不得体。)7你校正在开展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示例】善:以善作魂,善始善终。勤:以勤为本本心牢。俭:节俭持家家业

7、旺。(2)【不畏艰难奔梦】奔走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请从初中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人物:保尔柯察金主要事迹和品格: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终于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品格:意志坚强,无私奉献。(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上联:【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02课内精读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别说说下面句中两个加点字的作用。【详见本课“考点链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

8、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总”表明时间长,频率高;“只”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鲜明的指向性。9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0联系选文内容回答“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反复地强调“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于下层,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

9、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03拓展阅读(原创)自信助人成功张雨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

10、,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

11、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

12、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摘自思维与智慧)1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概括分论点】从三个方面: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12选文第段引用林肯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开

13、头段的作用】引出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是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论据及作用】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14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列举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15从论证方式来看,选文和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论证方式】选文是立论,直接提出“自信助人成功”的论点并加以论证;课文是驳论,批驳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