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 阆中古城-中天楼.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95791560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词 阆中古城-中天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导游词 阆中古城-中天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游词 阆中古城-中天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词 阆中古城-中天楼.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游词阆中古城中天楼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阆中古城观光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小X,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参观游览阆中古城景区。进入进去之前呢,我们先一起来简单地了解一下阆中古城吧!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整个古城三面环水,群山环绕,是一座天造地设、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是川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2000多年来,阆中作为“蜀道咽喉”,享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的美誉。阆中古城是千年古县,也是全国范围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您们大家知道另外三个是哪些吗?对了,就是和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

2、江古城以及安徽的歙(sh)县。阆中古城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第一,伏羲的母亲华胥曾在这里居住,所以这里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第二,这里也是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就定于阆中;第三,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天文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让阆中古城成为了天下人文圣地。2010年,阆中市荣获“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的称号,2010年,阆中古城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今天,我们将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依次参观分布在古城内的张飞庙、中天楼、贡院、华光楼和风水馆等景点,古镇小路繁多,请大家紧跟团队,注意安全。各位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

3、呢,就是川北贡院了。川北贡院又被叫作阆中贡院、四川贡院,是科举时代读书人应试的考场,因此又被称作“清代考棚”。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代的考场会被叫作“贡院”吗?其实贡院的意思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我们今天所参观的阆中贡院的具体修建日期,是无法确定的,因为找不到具体确切的记载,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最早可以追述到明朝嘉靖时期。到清朝初期的时候这里还是四川省举行省级考试乡试的考场。在我国现存的四大贡院当中,川北道贡院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够看到全貌的中国古代乡试贡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如果大家要问我,阆中贡院当中最值得参观的地方是哪儿?我一定会告诉大家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一间

4、间小房间了,它们叫号房。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些房间,这一道道小门背后可就是古代的考场了。在这里,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考生进贡院大门先要进行严格的搜身,这是古代时候,防作弊的唯一方法,防止夹带,所谓夹带,就是现如今小抄的“鼻祖”了。我听见有朋友在开玩笑说,古代考生的待遇可真好,考试的时候还能享受单间待遇。这位朋友,您先别着急这样下结论啊,毕竟,您只是从外面看见了单间,等您看见了房间内部的模样了,再加上小X我的讲解,您可能就再也不会这样想了。号房里的陈设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了,大家请看,两墙之间设有两层木板,考试的时候上层木板当作桌案,下层木板当作坐凳。除此以外,坐凳下面还放了个马桶。

5、如果您觉得这是古代考试人性化的体现的话,那我可要告诉您,您可大错特错了。每间号房除了进出的小门,只正中墙头的小窗有些许的光线,考生进入以后,要从外边把门锁上活像蹲监狱。在考试的九天七夜里,考生们吃住全在狭小的号舍里。时间长饭菜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充饥。说道住就要更加佩服古人的智慧了,左右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考试时当桌椅,夜晚取出上层木板并入下层,用来当睡觉的床。但号舍长度只有四尺,什么概念呢?相当于1.33米,正常人睡下去连腿都无法伸直!八月的阆中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平均温度不下35度,所以啊,还经常有考生因中暑生病、食物中毒导致意外死

6、亡,还有的则是被藏在号舍的屋檐那些地方的毒蛇咬死,贡院着火的事件也很多,所以说古人不是“拼命”在考试是什么呢?尽管考试非常煎熬,但依然有很多人都很想参加,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参加,首先得通过小试成为秀才后才有可能。之后还要通过岁试、科试,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通过之后就成为举人了,举人随后到北京参加全国的会试,以及之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最终成为进士。中国科举制度延续1300多年,到最后为什么会废除呢?它确实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但这种制度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书

7、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思想僵硬古板,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公元1905年科举制度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科举不仅造就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中国独有社会观念和风气,使中国成为所有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文明的国家,甚至直至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由此看来,古代的科举考试真是一条坎坷之路啊!相比之下各位团友是不是很庆幸我们不用像古代人那样去考试呢?好了,就请有兴趣的朋友钻进号房,去体验体验原生态的古代考场吧!我们15分钟后在前门集合。阆中古城的导游词现在看到的是观星楼,观星楼是阆中古城的骄傲。我们开始说过,在祖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灿澜星空中,阆中出现过群星争耀的壮丽图景。他孕育和诞

8、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任文孙父子和周舒祖孙三代等,为我国天文、气象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英才,使阆中成为我国汉唐时期最大的天文研究中心。特别是世界天文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太初历作者,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落下闳。落下闳(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长公,阆中市人,精通天文,擅长历算,受汉武帝征聘,官至太史待诏。一生中对天文科学的最大贡献有三个:一是创立了“浑天说”,认为宇宙是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二是创制“浑天仪”,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精密的天体观察仪,并建立了观星楼;三是制“太初历”,为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落下闳的天文研究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天文研究都有较大的影响。英国的

9、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他是世界天文学领域里“灿烂的星座”。在落下闳的影响之下,汉末又诞生了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天文学家,任氏父子在继承落下闳天文研究的基础上,在气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能够预报风雨、旱灾、洪灾,对天文气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国时,阆中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献身于天文事业,成为继任氏父子之后的又一天文世家。他们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筑了测天台,不避寒暑,长年观察,辛勤地积累资料,加以判断,从而得出十分准确的结论。由于阆中天文研究人才辈出,故历代诸多天文研究行家被吸引来此。唐初,着名天文学家袁天罡在高宗时(650年)迁于阆中定居,于蟠龙山建立观星台以测天象。袁天罡死后葬于阆中。

10、紧接着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寻其行踪,于公元664年也来到阆中,继续天文数学研究,李淳风死后亦葬于阆中。前面那座古朴的大殿是锦屏碑林,里面收藏着历代名人书画墨迹260多件,刻工精美,内容丰富。其中的张飞“立铭”汉隶碑,杜甫的“诗篇”,吴道子的“观音”,郑板桥的“竹”,张善子的“虎”,最受称道。来此是“八仙洞”,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修道。洞深孔多米,宽约17米,塑有八仙神像,洞外“飞仙阁”檐牙高耸,古树浓荫遮地,真有钟灵毓秀的味道,难怪唐代星象学家袁天罡在山壁上大书“此山磨灭,英灵乃绝”八个大字。也许正由于吕洞宾在此修道的传说,后人在山上修起一座群体建筑构成的宫观,定名为吕祖阁。建筑依

11、山势走向,以中心阁楼为主体,配以偏殿,长廊,面积达_多平方米。有人说,站在锦屏山八仙洞口看阆中古城,最能看出古城的佳妙风水和前人建城的高超构思。你看,嘉陵江在山下绕了一个大弯,把对岸形成一“半岛”,江水澄碧,就像一条玉带束腰,而古城就建在半岛上,盘龙山有如一条巨龙绕伏其后,锦屏山似一道画屏遮护在前,左右群山扶持,城中街市如花开叶布,与山水相照应,使古城奠基于同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之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很有科考价值。我是不懂风水之学的,只觉得从锦屏山看古城,那山水城楼交相辉映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还是陆游的诗说得好:“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城廓如锦屏。涉江亲到锦屏山,却望城廓如丹

12、青”。也难怪杜甫写诗称赞锦屏山“来游此地不知还”了。各位佳宾,是否也有同感呢!古城民居我们现在去游览阆中古城保护区,观赏的方式是自由组合,步行游览,_的时候返回住地。阆中的古城保护区,多系明清建筑,也有些在风格上还保留着唐末时期特色。古城以巍峨高耸的华光楼为轴心,成扇形面展开,大街宽不过8米、小巷则仅两三米,一色青瓦平房,朴素淡雅。街巷布满民居古院,推开院门,多有照壁,转过照壁方能入院。进得一院,还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池台花木,回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细观看,长檐遮街,上面的瓦当吊檐,下面的木质门窗,都有花纹雕饰,特别是那些木条花格窗,其图案千姿百态,争奇斗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门窗的上抹板、隔板、腰华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为禽鸟,或为花卉,或镌刻“福、禄、寿、喜”,除象征吉祥如意外,还有浓郁的审美情趣。各个民居古院,其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或为商家华丽型,或为文人典雅型,还有官家宏大气派的和呈“多”字形的大院。如果住在一个大院宾馆里,透过花窗观看院中花木池台,禁不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真有味道。好了,我只说这些,个中意趣,各位在游览中自能体会,我们回头再相互交流。现在我愿意参加一组同去观光,谁欢迎我?好,我们一起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