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专题突破训练高考_-高考.pdf

上传人:c****3 文档编号:9575752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7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专题突破训练高考_-高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专题突破训练高考_-高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专题突破训练高考_-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专题突破训练高考_-高考.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专题突破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 13 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 C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 D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答案】B 2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答案】D 3从地壳到地心()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 【解析】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小,其中 S 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答案】A 20

2、19 年 11 月 13 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 1 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 5 000 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 45 题。4此科研井的深度在什么层()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5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 【解析】地壳的厚度平均是 17 千米,“松科 1 井”深度只有 5 000 米,所以在地壳。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4

3、.A 5.D 2019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 31 度,东经 103.4 度)发生 8 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67题。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6关于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A释放的能量约为 6 级地震的 900 倍 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震源较浅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 D与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 【答案】D 7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 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

4、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 【答案】D 读下图,完成 89 题。8B圈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A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B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C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D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9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 B水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 【解析】据图可知 B圈为广布于陆地、海洋、大气、生物体内的水圈。生物是组成生物圈的主要部分,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答案】8.B 9.D 2009 年 2 月 12 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9 年 02 月 12 日01

5、 时 34 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 3.9 度,东经 126.6 度)发生 7.2 级地震,震源深度约 30 千米,震中 100 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据此回答 1011题。10地震波横波(S 波)和纵波(P 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题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答案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岩石圈和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答案从地壳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答案年月日备受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米其是研究白

6、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题此和岩石圈有联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解析地壳的厚度平均是千米松科井深度只有米所以在地壳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年月日时分在四川汶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3 页 AS 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 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 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 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解析】第 10 题,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

7、加快。第 11 题,塔劳群岛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30千米,据此判断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答案】10.A 11.B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 1213 题。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13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 ab 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题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均为固体

8、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答案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岩石圈和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答案从地壳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答案年月日备受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题此和岩石圈有联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解析地壳的厚度平均是千米松科井深度只有米所以在地壳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年月日时分在四川汶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4 页 【解析】图中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地壳平均厚度大于 52 km,内蒙古高

9、原厚度次之,东北平原地壳平均厚度低于 40 km。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a 外围等值线为 42,而其两侧分别为 42 和 44,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一判断规则,a 处地壳厚度应小于 42 km;同理 b处大于 38 km,故 ab 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A图。【答案】12.D 13.A 二、综合题 142019 年 5 月 12 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共造成8 万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8 千多亿元,据国家地震局有关专家分析,此次强烈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剧烈作用导致。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

10、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

11、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1)在图上题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答案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岩石圈和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答案从地壳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答案年月日备受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题此和岩石圈有联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解析地壳的厚度平均是千米松科井深度

12、只有米所以在地壳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年月日时分在四川汶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5 页 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之中;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解析】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地壳、生物圈的分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部。从图中可知大陆

13、地壳厚,海洋地壳薄。【答案】(1)图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渗透 影响 (4)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15如下图所示,根据美国某地发生地震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做震中。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分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材料二 P 波和 S 波到达的时间差与震中到地震台之间距离的关系。题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答案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岩石

14、圈和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答案从地壳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答案年月日备受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题此和岩石圈有联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解析地壳的厚度平均是千米松科井深度只有米所以在地壳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年月日时分在四川汶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6 页 材料三 美国部分城市位置图。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

15、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 9160 课时,语文是 2749 课时,恰好是 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

16、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根据材料二和下表中P波、S 波到达三城市的时间差,完成下表。城市 P 波和 S 波到达的时间差 与 震 中 的 距 离(km)丹佛 2 分 10 秒 1 200 休斯敦 3 分 55 秒 迈阿密 5 分 40 秒 (2)根据三城市与震中的距离,在图中用符号“”标出震中的位

17、置(保留作图痕迹)。(3)该震中附近多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 _。(4)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的关联性最强的是()题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答案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岩石圈和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答案从地壳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答案年月日备受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题此和岩石圈有联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解析地壳的厚度平均是千

18、米松科井深度只有米所以在地壳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年月日时分在四川汶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7 页 泥石流 滑坡 干旱 海啸 A B C D 【解析】结合材料二中的坐标图以及表中所提供的时间差,通过简单的读图和计算,可得出休斯敦、迈阿密这两个城市与震中的距离,然后以这三个城市为圆心,以与震中的距离(结合图中的比例尺)为半径,分别作出三个圆,那么这三个圆的交点即为震中所在位置。不难发现,该震中位于美国的西部地区,该地区处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为地震多发地区。地震会诱发滑波、泥石流,如果地震发生在海洋,还可能诱发海

19、啸,但地震不会诱发气象灾害中的干旱。【答案】(1)2 600 4 000(正负误差 100)(2)见上图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或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4)D 题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答案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岩石圈和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地幔答案从地壳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答案年月日备受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题此和岩石圈有联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解析地壳的厚度平均是千米松科井深度只有米所以在地壳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年月日时分在四川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