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顶层顶层规划设计项目投标技术文件.docx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566826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202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顶层顶层规划设计项目投标技术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智慧城市顶层顶层规划设计项目投标技术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顶层顶层规划设计项目投标技术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顶层顶层规划设计项目投标技术文件.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正本某某市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投标人:XXXXXXXX2015年11月摘 要XXXXX公司根据对某某市信息化及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现场调研,结合自身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编制了某某市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项目技术投标方案。本方案从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和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思路入手,在“互联网+”政策要求指引下,结合公司智慧城市规划总体思路和方法论,研究分析了某某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主要需求,指出城市级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开放、开发仍然是智慧某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智慧某某建设不可回避的挑战以及创新创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在内的全方位智慧城市建设的

2、关键机遇所在。在此基础上,围绕城市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有某某特色智慧城市这三大规划设计核心,提出了智慧某某规划的基本思路,以及初步的总体规划及设计实施方案,并建议某某市抓住有利时机,务实地运用PPP模式整体推进智慧某某项目。投标打分索引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分值对应章节1概况分析及调研1、对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提出明确的观点,并能够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能够结合某某实际情况进行概况调研分析,对某某调研充分、真实、客观,能够提出智慧某某建设的创新建议。(在1-4分区间内自行打分)5分第二章(国内外智慧城市分析)第四章(某某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建

3、议)2、提出有独到见解、可行性的创新建议,提出能体现智慧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见解加0.5分;提出对某某传统产业转型、创建内生型某某特色、创新共赢智慧某某产业生态圈的可行性建议加0.5分。(最多加1分)将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个专题,分别进行了现状调研(4.2.4)、需求分析(4.4.4)和专题规划(5.1.2)2内容完整性1、对核心业务流程、应用架构、数据架构等研究思路严密、理解清晰,建模可行且具有创新性;某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全面性、合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1-4分区间内自行打分)5分对业务流程、应用、数据分别进行了总体规划(6.2部分),通过总体规划和具体章节(如实施方案详细项目

4、设计章节、建设运营模式和投融资章节、保障体系章节)确保了全面性、合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能够融合某某特色形成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特色标杆典范的创新性建议,在以上基础上加1分。在4.5章节针对某某实际情况做了全面的SWOT分析,并在第五章等部分做出了多个有创新性的建议3技术性智慧某某顶层设计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结合纲要,规划定位准确,能够与创建目标和八部委对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一致。(在2-6分区间内自行打分)6分在4.2节对某某现有信息资源情况做了深入调研分析,在第五章明确了规划的定位、思路和流程;在6.1节,明确结合某某创建目标和八部委的建设要求,确立了相应规划原则4可操作性1、理论、

5、模型、架构、数据、安全等方面有创新性内容;对某某智慧城市建设有独到见解(专项深化分析效益、投资、运行机制、可持续发展等),实施构想可行且具有独到见解,顶层设计实际可操作性强。(在2-5分区间内自行打分)6分对各专项工程也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7.2),并在7.3中拟定了推进计划,确保本方案的可操作性。在第九章对投融资模式以及项目总体资金有具体规划 2、对专项提出深度分析的,每个专项深度分析加0.25分,最多加1分。对理论(5.2)、架构(6.2.1、6.2.3、6.2.4、7.1)、数据/信息资源(6.2.2)、安全(第八章)均有分析 5安全性在顶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要充分考虑网络与信息安

6、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需求,确保各应用领域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规范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系统、安全运行系统、保密措施、安全协议与机制,保证平台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的安全体系。(在1-4分区间内自行打分)4分在第八章,通过独立一章的内容,对安全体系、安全方案设计进行了阐述6前瞻性1、对智慧某某总体框架的理解清晰,研究思路严密,实施构想可行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对后期二级平台的各专项工程建设总体要求贴近,目标任务明确,能够统筹考虑和设计。(在1-4分区间内自行打分)5分总体框架见第六章6.2和第七章7.1,后期二级平台的各专项工程建设在第七章实施方案中有较详细的规划,并基本与前期某某申报创建的相

7、关内容一一对应2、能够结合某某实际调研情况,提出国内领先的某某发展建议或可行的创新亮点、创新模式,在以上基础上加1分。创新模式及亮点主要见9.3、9.4节,明确了XXXXX和云南有线联合落实PPP模式推进智慧某某建设的建议,充分体现“市场为主”的思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7协同性平台建设和联网应用非排他性,形成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和统一规范软件、接口、体系的信息化标准;根据某某的实际情况,设计与某某相符的顶层设计架构及子架构,能够指导后期数据接口整合、融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在1-5分区间内自行打分)5分在6.3节进行“标准与规范体系”的论述。在6.2.3.4小节中专门论述了信息资源目录系统

8、和共享交换体系,确保后期数据接口整合、融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8匹配性1、项目资金预算和投融资方案与当地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及实际建设需求的匹配度高;4分在第九章,特别是9.4节通过规划,明确了财政投入的总额符合某某市公共财政以及目前信息化投入的情况,确保投融资方案与某某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及实际建设需求的匹配度2、提出有效降低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同时激活社会资本对某某投资与运营积极性的建设模式;在7.3节,对每一个建设项目,都量身定制了“建设运营模式”,充分考虑了混合类和商业类项目的赢利点,确保激活社会投资积极性3、投融资模式上,从资金筹措、投融资计划提出合理项目预算规划和投融资方法。在第九章

9、,首先对建设运营及资金来源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并比较了优劣,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家和云南省相关政策,对智慧某某建设运营应用PPP模式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9.3)(在1-4分区间内自行打分)9服务承诺1、投标单位须持续跟踪服务三年,并视规划协同项目完成时序,适时组织续编;同时承诺参与后期的公共平台建设和专项平台建设指导和论证;3分在第十二章,对所有要求全部一一对应承诺2、承诺总项目负责人参加实地到场时间不少于10天,参加每次设计成果的汇报;3、适时跟踪项目运营、建立反馈机制,对智慧某某建设行动计划提供指导及建议。(承诺本项的得3分,不承诺按无效投标文件处理)目 录第一章设计单位简介错误!未

10、定义书签。1.1.公司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1.1.企业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1.1.2.核心价值观错误!未定义书签。1.1.3.主营业务专业技术优势及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1.2.公司资质及荣誉一览错误!未定义书签。1.2.1.资质认证错误!未定义书签。1.2.2.荣誉奖项错误!未定义书签。1.2.3.业界认可错误!未定义书签。1.3.公司主要客户及成功案例错误!未定义书签。1.4.近年智慧城市相关设计建设运营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设计单位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和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2.1.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82.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92.2.1.国家政策及标准102.2.

11、2.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情况122.2.3.云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132.2.4.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思维142.3.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分析172.4.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192.5.XXXXX智慧城市规划总体思路21第三章某某城市概况253.1.某某发展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3.2.某某特色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3.2.1.区位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3.2.2.生态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3.2.3.人文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3.2.4.产业特色错误!未定义书签。3.3.某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7第四章某某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需求分析294.1.智慧某某建设概况294.1.1.智慧某

12、某目标定位294.1.2.智慧某某发展历程304.1.3.智慧某某近期重点工作314.2.某某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324.2.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324.2.2.信息资源建设基本情况324.2.3.政务信息化应用情况334.2.4.民生信息化应用情况354.2.5.产业信息化应用情况384.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距分析404.3.1.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程度低414.3.2.信息化应用整体程度不高424.3.3.信息化产业促进效果有限424.3.4.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管理434.3.5.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单一444.3.6.某某信息化发展阶段分析444.4.智慧某某整体需求分析454.4.1.基

13、础设施建设需求454.4.2.信息资源建设需求464.4.3.智慧政务建设需求464.4.4.智慧民生建设需求474.4.5.智慧产业建设需求484.5.某某智慧城市建设SWOT分析494.5.1.智慧某某发展的机遇494.5.2.智慧某某遭遇的挑战514.5.3.智慧某某建设的优势534.5.4.智慧某某面临的问题534.5.5.智慧某某发展综合分析53第五章智慧某某规划基本思路和流程565.1.智慧某某规划思路565.1.1.智慧政务规划思路575.1.2.智慧民生规划思路575.1.3.智慧产业规划思路585.2.智慧某某规划流程585.2.1.某某城市发展战略理解595.2.2.智慧某

14、某需求分析595.2.3.智慧某某目标定位625.2.4.智慧某某总体规划635.2.5.智慧某某专项工程635.2.6.智慧某某实施方案645.2.7.智慧某某建设运营保障65第六章智慧某某总体规划方案686.1.总体规划原则686.2.总体架构方案706.2.1.业务模型架构706.2.2.信息资源架构736.2.3.应用体系架构876.2.4.总体技术架构906.3.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926.3.1.总体标准946.3.2.基础标准946.3.3.应用标准956.3.4.安全标准97第七章智慧某某设计实施方案987.1.总体建设框架987.2.重点项目(工程)实施计划1017.2.1.保

15、障与基础设施1017.2.2.智慧建设与宜居1087.2.3.智慧管理与服务1147.2.4.智慧产业与经济1307.3.智慧某某建设推进计划1447.3.1.信息基础建设阶段(2015-2016年)1447.3.2.信息开发开放阶段(2017-2018年)1457.3.3.大数据综合应用阶段(2019年)1457.3.4.项目推进具体计划146第八章智慧某某安全体系规划1498.1.安全体系总体架构1498.2.安全制度(流程)建设1508.2.1.全过程的安全管理1508.2.2.形成信息安全风险测评闭环1508.2.3.安全意识宣传及责任落实1518.3.安全技术(系统)建设1518.3

16、.1.安全防护体系1518.3.2.系统(数据)容灾备份体系1528.4.安全方案总体设计1528.4.1.非密部分安全方案设计1528.4.2.涉密部分安全方案设计156第九章智慧某某建设运营模式及投融资方案1659.1.建设运营模式概述1659.1.1.建设运营模式分类及特点1659.1.2.主要建设运营模式的比较1699.2.智慧某某资金总体规划1719.2.1.社会资金1729.2.2.银行贷款1739.2.3.政府科研基金1739.2.4.社会基金组织1739.2.5.某某本地财政1749.2.6.国家、省市上级财政支持1749.3.应用PPP模式推进智慧某某建设1749.3.1.P

17、PP模式目前发展情况1749.3.2.PPP模式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度契合1769.3.3.智慧某某建设创新PPP模式总体思路1779.4.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模式及资金规划1789.4.1.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模式建议1789.4.2.智慧某某重点项目资金估算179第十章智慧某某保障体系规划18210.1.组织保障18210.1.1.智慧某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18210.1.2.智慧某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8210.1.3.专家委员会18310.2.经费保障18310.3.人才保障18410.4.运营保障18410.5.评价保障18610.5.1.评价考核的思路18610.5.2.评价考核的原则187

18、10.5.3.评价考核的指标构成187第十一章智慧某某顶层规划设计项目实施方案18911.1.项目实施计划18911.2.项目交付成果19011.3.项目组织及团队19111.3.1 项目组织架构19111.3.2 项目团队人员193第十二章智慧某某顶层规划设计项目服务承诺19712.1.服务年限承诺19712.2.服务人员承诺19712.3.服务方式承诺197VII图目录图 1 公司部分客户名录错误!未定义书签。图 2 XXXXX智慧城市设计理念22图 3 智慧某某SWOT综合分析矩阵54图 4 智慧某某规划工作流程概览58图 5 PEST分析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图 6 某某城市发展整体定

19、位59图 7 信息化差距分析60图 8 智慧某某需求分析61图 9 智慧某某需求建模62图 10 智慧某某建设原则62图 11 智慧某某建设目标63图 12 智慧某某总体模型架构63图 13 智慧某某重点工程设计64图 14 重点工程项目紧迫性分析64图 15 重点工程实施初步安排65图 16 智慧某某实施方案65图 17 智慧某某建设模式66图 18 智慧某某运营模式66图 19 智慧某某项目保障体系67图 20 智慧某某业务模型架构71图 21 以“数据”为中心的核心业务流程图73图 22 信息资源总体架构示意图74图 23 元数据标准架构图75图 24 智慧某某应用体系示意图87图 25

20、 智慧某某总体技术架构图91图 26 智慧某某标准与规范体系框架94图 27 智慧某某总体建设框架98图 28 安全体系技术架构149图 29 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图153图 30 安全保密防护框架图157图 31 基于PPP模式的智慧某某建设运营模式178图 32 智慧某某项目建设资金分布图180图 33 智慧某某顶层设计项目实施计划189图 34 智慧某某顶层设计项目组织架构图192表目录表 1 公司近年智慧城市项目一览表错误!未定义书签。表 2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9表 3 信息资源目录发布模板83表 4 智慧某某重点项目一览表101表 5 四种建设运营模式的分析比较171表 6 智

21、慧某某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模式汇总表179表 7 智慧某某重点项目投资规划表180表 8 项目组成员一览表193某某市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项目 投标技术文件第一章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介绍智慧城市通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进而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并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在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促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精细化、便捷化方向发展,可大大提高城市运行效能,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对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具

22、有极大的现实和未来价值。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概念、新理论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将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作为新的发展目标;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使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已逐步成为国内外主要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趋势。2.1.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目前世界上“智慧城市”的开发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现在全球大概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部分典型案例如下表所示: 城市核心理念重要举措建设主体重点应用领域效果与特色首尔无处不在的国际性都市。新老城区执行不同的智慧化策略,以电子政府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政府

23、与民营力量合作。福利、文化、环境、交通、商业、行政管理。获得国际性认可文化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特色。新加坡无处不在、智慧岛、全球化。基础设施改造,扶植本土信息企业,发展普通从业人员信息通信的能力,强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尖端、创新应用。政府和企业合作。数字媒体与娱乐、教育、金融服务、旅游与零售、医疗与生物技术、制造与物流、政府。智慧城市水平全球领先,强调对信息产业的大力促进、金融服务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特色。纽约连接城市,即增进企业与政府、人与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民众的联系。基础设施应用全面普及,在技术和文化方面打造一个开放的政府,提升以市民为核心的民生服务,促进具有活力的产业发展。联邦政府支

24、持企业和民营机构参与,引入竞争机制。教育、医疗保险、能源管理、公共安全、交通、政府数据中心。在信息时代走在世界的前列,“连接”的理念智慧信息服务和引入竞争机制的建设模式具有特色。桃园数字化、移动化和泛在化的城市。从E化到M化再到U化循序渐进,分区规划和实施智慧建设,无微不至的智慧生活建设。政府主导,与企业合作建设,公众广泛参与。食品管控、广告休闲体验、社会福利、住宅、公交车、企业投资环境、行政管理。获得国际性认可,企业投资环境、食品管控领域具有特色。表 1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2.2. 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是在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它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25、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城市建设以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与创新,重点在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引擎等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设备研制、系统集成示范,发挥政产学研用的一体化融合协同作用,通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动力的升级优化,形成良好的政府规范引导下、以市场为主导的智慧产业发展环境与建设机制,促进城市运行效率、服务能力、产业结构与政策体系的全面优化,带动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进程。2.2.1. 国家政策及标准2010年,国家科技部认定武汉、深圳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工信部分别于

26、2011年、2012年批复扬州、常州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4月,中国工程院公布北京、杭州、武汉、宁波、西安五市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经过三个批次的申报遴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累计已达290个,其中,某某市入选了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

27、建设。2013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TC1)通过了我国提议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决议,并由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有关人员担任召集人和秘书,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加拿大、荷兰、德国、英国、新加坡均表示将积极参加研究组工作。此项决议通过是我国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突破。2014年,是智慧城市政策环境更为完善的一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三个部门联合推动开展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工程,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围绕群众广泛关注与亟待解决的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民、惠民、利民水平。4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8、-2020)明确指出,要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深化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等现有合作平台,拓展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8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此外,国家标准委已经牵头成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望未来3年内出台。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包括创业创新、协

29、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并就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部署。总之,多项宏观政策和技术标准的推进,意味着中国智慧城市的顶层政策部署全面到位,也预示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迈上了一个政策环境更为完善、部级合作更为协同的新台阶。2.2.2. 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2012年12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附件,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3年1月,公布首批试点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公布第二批试点103个,其中市、区83个,

30、县镇20个,以及在2012年首批试点基础上扩大范围的9个市、区。2015年4月,公布第三批新增试点84个,扩大范围试点13个,以及41个专项试点项目。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住建部与试点城市签订创建任务书,明确创建目标、创建周期和建设任务等内容。试点城市明确创建工作责任人,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实施工作。在创建期内,试点城市每年年底前向住住建部提交年度自评价报告,说明预定目标的执行情况。住建部组织专家实地考查建设工作进展,形成年度评价报告。创建期结束后,住建部对试点城市依据创建任务书组织验收。对验收通过的试点城市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

31、、二星和三星。未通过验收的允许进行一次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组织复验收。评定结果通过住建部核定和公示无异议的,命名其相应等级的国家智慧城市。2.2.3. 云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可以补充)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推进智慧云南建设,建设智慧城市群高度重视。智慧云南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3年12月,省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云南全省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3200亿元,全省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兆和20兆,以及推进实施促进信息消费的“十大工程”。2014年9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

32、议通过并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智慧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智慧云南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促进提升云南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水平,打造云南信息化升级版。2015年4月,云南省出台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商品交易、服务供给、要素支撑等重点方向,通过35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或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型交易中心,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平台经济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平台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配套完善的平台经济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全省平台经济整体规模和竞争能力居全国前列,形成以平台经济形态为鲜明特征的服务经济产业结构,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

33、重要支撑。2.2.4. 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思维2015年是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年份。在国家步入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助推城市的国际化步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深刻影响和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城市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基于这样的新常态,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有新的思维。1)对于顶层设计保持合理期望冠以“智慧城市”的规划不一定比没有智慧城市头衔的信息化规划水平高,光靠新名词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创造性,创新思想是通过项目优选体现的,规划的注意力还是要放在政策设计与项目选择上。不能期望智慧城市能够带来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信息化只是城市发展的一种

34、工具,工具发挥效益需要环境的配套,环境的改造建设不能突变,智慧城市也不能带来突变,规划需要平静的心态,不要总想跨越式发展,很多效益是通过缩小项目规模实现的。2)控制智慧城市的推进节奏目前,信息化规划最大的风险是迷恋大手笔、总想走捷径的心态。其结果必然会规划出过多、过大、超出地区能力的项目。没有实施过信息化大工程的规划者很难有创造信息化工程效益的经验,在经验不足的城市大规模建设智慧城市是不稳妥的,最好的做法是放慢智慧城市的步伐,不做尚未明白的事,先将别人的经验与教训研究透了再说。城市的发展是梯度推进的,新技术应用的条件是梯度成熟的,规模效益因素会影响新技术在中小城市的推广效果,智慧城市的项目选择

35、一定要注意地区的梯度差异,不能过急。对于中小城市或经济规模不够大的城市选择慢一点的信息化步伐是有利的,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成本不断降低的趋势,利用先行城市的创新成果来降低新技术应用的成本,取得更经济的效果。虽然信息化应用需要创新,但要注意创新的成本与成功率,创新的机会与成功率同样与城市规模、发展水平相关,不要迷信跨越式发展,选择适合本地区经济水平的信息化项目,让资金不浪费就是最好的跨越式发展。3)“互联网+”产业生态智慧城市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解决超大城市病及城市群合理建设的新型城市形态,“互联网+”正是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构造城市机构、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利器。譬如在

36、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基于互联网思维,搭建开放、互动、参与、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融合,推动传统行业的升级与转型,从而实现资源的统一协调与共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应用土壤,一方面推动了传统行业升级转型,在遭遇资源瓶颈的形势下,为传统产业行业通过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突破推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空间;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催生了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

37、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4)面向公众的创新2.0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共识,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面向知识社会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为形成社会智慧城市共识,信息化规划必须转变为向社会开放的规划,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建议,规划的文风要适合公众的口味,从公众的利益出发,使规划得到民众的赞许,为形成政府与企业、公众合作创造条件。智慧城市规划要

38、把维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要鼓励民营经济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智慧城市首先是富有创造力的城市,民营经济是最富创造力的经济,没有民营经济的繁荣就没有智慧经济的繁荣。为了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同样十分重要,政府要向公众及时公布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进展,向公众说明建设中碰到的问题,接受公众的批评与询问,有效的社会监督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2.3.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分析1)泛在网络将联通所有人或物当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处于更新换代的重大变革期,宽带化、三网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快速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交融发展,云计算所带来的计算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39、高速、宽带、融合、无线的新一代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现实。同时,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网络也将成为智慧城市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实现所有城市部件的联网。此外,集信息处理、分析、共享和协同等能力于一体的空间信息平台及其由此衍生的空间信息服务生态体系,将成为智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另一类型信息基础设施。2)物联传感中枢将智能调度城市要素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交融发展正在构建无所不在、人与物共享的关键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广泛分布的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和嵌入式系统使物理实体具备了感知、计算、存储和执行能力,不断推动城市运行的智能化、可视化和精准化。3)虚拟化、个性化、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将无所不在供水、供气、供

40、电、供热、电信、有线电视、银行、城建等部门信息系统将逐步整合共享,形成便捷高效的公用事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为市民提供及时、简单、便捷、虚拟化的生活服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娱乐等网络化的公共服务,逐步优化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科学、绿色、超脱、便捷的数字化居民新生活将梦想成真。4)集约低碳的智慧产业体系将形成作为新技术革命创新产物的智慧产业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基于虚拟空间的智慧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安全、便捷、低碳的电子商务将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交易形态。非物质化的网络文化打破了文化载体、内容和传播的制约,加速了文化传播,成为

41、城市智慧产业的重要构成因素。对于我国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将直接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可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从产业催生、产业促进和产业提升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产业主要有四种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智慧农业和现代服务业。5)高效主动的政府服务将奠定治理良好社会的技术基础高效透明、主动便捷的服务是政府改革的方向,网上政府将成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主要形式。电子政务促使政府行政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强调政府履行政府职能要充

42、分发挥和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强化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更广泛、更快捷、更全面的服务,使得传统政府由多层次、多部门、以“管”为目的向“智能的”、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透明服务型政府转变。电子政务、网上政府将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政府行使职能和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6)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各类传感器、智能检测设备、智能分析仪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等构成的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对空气、水资源、噪声、污染排放的实施检测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保护。更合理、智能的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特点与优势来促进城市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两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43、2.4.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智慧城市作为具有战略价值的解决方案,已得到国内不少地方政府的认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深圳、佛山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争夺城市智慧管理的制高点,这些城市的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进入了我国智慧城市的第一梯队。1)北京2010年发布“智能北京行动纲要”,包含智能交通、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能家庭、电子商务等60多个项目,到2012年底,北京将实现互联网家庭入户带宽超过20M;2015年,无线宽带将覆盖北京城乡。2)上海提出加快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初步形

44、成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明确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环境4个主要的关注点进行集中建设。3)天津2020年光纤入户率达到98%以上,全面推进医疗保健智能化、教育培训智能化、科技创新服务智能化、智能家庭和智能社区建设;2012年形成医疗、社保、交通等公共事业“一卡通”全面覆盖城乡的智能化社会服务体系;到2020年,“智慧天津”基本建成。4)重庆提出了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战略部署。五个重庆建设总计划投资约1.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宜居重庆8000亿元,畅通重庆3000亿元,森林重庆500亿元,健康重庆350亿元,平

45、安重庆150亿元。5)武汉将用10年打造智慧城市,20102011年着力于智慧城市相关的规划与方案制订、标准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并确定典型应用示范;20122015年以光谷未来科技城为试验区,全面实践智慧城市各项建设;20162020年智慧城市将从未来科技城推广到东湖开发区、武汉城区。6)成都主要包含“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并率先在“天府新区”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智慧城市样板。建设“一个高效运转的政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一个便捷的民生环境”,是成都智慧城市重点解决的问题。7)深圳建设“智慧产业生态系统”和“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打造以“无线城市”为载体的“智慧深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的关键信息,对各方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形成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模式。8)佛山佛山提出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佛山要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纲要提出了三大任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信息化提升城市化,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信息化加快国际化,提升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2.5. XXX智慧城市规划总体思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设计成果直接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质量、进度等造成影响。所以,在顶层设计方案的编制中,应考虑全面、精心设计,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