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电子教案及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_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95636261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与治疗》电子教案及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_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咨询与治疗》电子教案及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_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与治疗》电子教案及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_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与治疗》电子教案及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_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心理咨询与治疗电子教案及课件 第六章 精神分析疗法 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的概述 一、精神分析的历史与现状 精神分析疗法的创立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1856 年出生于奥属摩拉维亚一个名叫弗赖堡的小镇,很早就对精神病学感兴趣,但直到 1885 年之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组织学方面,并且取得了几项相当重要的成果。同年秋天,由于得到一笔奖学金,弗洛伊德得以赴法国巴黎,在萨尔帕屈里哀医院就学于当时欧洲著名的精神病专家沙可(Jean Martin Charcot,18251893)。在这里,沙可对癔病的研究和治疗给弗洛伊德留下了深

2、刻印象。回维也纳以后,他便开始独立行医,以治疗神经症为主。从此开始了他对神经症的病因学,尤其是神经症的心理学原因的探索。弗洛伊德开始用从沙可那里学来的催眠方法治疗歇斯底里症,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导致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无意识、压抑、能量转化等思想。在这一时期,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所使用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泄法(cathartic)。治疗目的是要把病人的那些因受到阻碍而导致症状的情感引人正常轨道,使之得以释放。疏泄法中的关键技术是催眠。但是,弗洛伊德后来逐渐感到,在他和布洛伊尔合作期间,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被疏忽了,那便是病人的性的因素。随着经验的积累,他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情感

3、刺激都会引起神经症病象,引起这类病象的,通常是病人当时经历的性冲突或者早年的性经验。这一发现促使弗洛伊德从专门研究癔病走向探讨一般神经症的心理病因。这一步又导致两个重大发展,一是他终于认为,性的因素是所有神经症的基本病因之一;另一是他放弃了催眠方法,转而发明了一种自由联想法(Free association)。自癔病研究出版以后,弗洛伊德一直独自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探索和研究,陆续出版了早期的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梦的释义(1900 年)、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 年)、一个歇斯底里病例(1905 年)、性学三论(1905 年)、戏谑及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 年)。这些

4、著作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诞生。1909年,弗洛伊德和荣格应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克大学校长 G.S.霍尔的邀请,去美国作了为期一周的讲学和访问。从此,精神分析学说就在美国流传开来。弗洛伊德是一个性格倔犟的人,曾因学术见解的歧异与不少老师、同事、学生分手。但他并不是个固步自封的人,就在精神分析学说已广泛传开,他个人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之后,他仍在不断地修改、发展自己的理论。20 年代以后,他的体系有了相当大的变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早期的意识无意识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即著名的本我、超我和自我学说。这个人格结构理论与原先的精神区划理论(即意识、无意识、前意识的划分)互相补充,使整个体

5、系更为完善。30 年代以后,纳粹势力在中欧纷纷得势。在纳粹的迫害下,许多心理学家(其中也包括一些精神分析学家)逃亡到美国。弗洛伊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和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开始受到迫害,他的著作在柏林被当众焚烧,出版公司被查封、没收。在英国医生、弗洛伊德忠实的追随者 E.琼斯(Ernest Jones)的帮助和劝说下,他于 1938 年迁居伦敦。1939 年 9 月,弗洛伊德因多年的口腔癌复发,在伦敦去世。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治疗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较大的修正。第一次是在弗洛伊德还在世时,弗氏自己的体系还未定型的时候,阿德勒(A.Adler)和荣格因与弗洛伊德意见不合而分裂出去。阿德勒创立了自己的个

6、体心理学,荣格则创立了他的分析心理学。这两人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歧各不相同,但都不赞成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动力的本源里比多(libido)的看法。阿德勒认为心理动力的本源不是生物性的里比多,而是社会性的追求优越的要求;荣格则认为里比多的本质不是性力,而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性力只是这种普遍的生命力的一部分。这两次分裂并未导致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体系作重大修改,倒是促使阿德勒疗法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出现于心理治疗的舞台。不过,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分歧似乎预示着精神分析运动史上的第二次重大修正,即三四十年代一批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对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的挑战。这批人在总的倾向上与阿德勒一致,强调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在心理活动

7、中的作用。由于一批精神分析学者移居美国,加上欧洲本土上战火纷飞,30 年代以后,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美国成了精神分析发展的中心。由于时代精神的变化,一些新的学术思想影响着美国的精神分析研究。这些新思想认为应该把人看作是社会的动物而不是严格的生物学上的动物来加以研究。所谓新弗洛伊德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几个代表人物是 K.霍妮(Karen Horney)、E.弗罗姆(Erich Fromm)、H.沙利文(Harry Stach Sullivan)和 E.埃里克森(Erik Erickson)等人。这些人相互之间也有分歧,但在以下几点上有共同认识:在对人性的理解上,更强调社

8、会文化因素而不仅是生物学因素;性本能的作用被弗洛伊德夸大和歪曲了,与其说性本能及其冲突决定人格,不如说人格决定性反应;在性格的形成、焦虑及神经症的产生上,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原因;早期经验仍然重要,但重要的不是心性发展中的冲突,而是一般的家庭教养关系及其作用方式。50 年代以后。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大量新的疗法的出现,心理治疗领域中精神分析独霸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精神分析疗法开始走下坡路。在精神分析内部,严格坚持弗洛伊德的观点和疗法的治疗者只占很小的比例,当代精神分析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治疗者不再拘泥于弗洛伊德的经典思想和自由联想技术,而是大量创造和借鉴其他疗法的技术。作为一种疗法,精

9、神分析前途暗淡,作为一种人格理论和研究工具,它将继续保持强大的影响。这个看法似乎正变成事实。二、精神分析治疗的特点(一)治疗目标 当代心理动力治疗有两大目标,缓解和改变人格。本来传统的精神分析只重视人格改变,由于受行为治疗的影响,现在的治疗者也重视像焦虑、强迫行为、心身症状等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除。(二)病人的选择 传统上,认为最适于精神分析治疗的是歇斯底里、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一般地说,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病态人格、药物及酒精依赖、长期的严重人格障碍以及器质性病变所致精神障碍都是应排除的病种。当代一些治疗者不再单纯根据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选择病人,而试图寻找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有普

10、遍意义的标准。更深入的一些研究尤其强调来访者的两个特点,一是智力,主要是领悟力、言语表达能力;二是动机,即缓解症状和改变现状的愿望。(三)治疗时间 正统精神分析的一大特点(不一定是优点)之一是旷日持久。一般一个病人需要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周四五次治疗会谈,每次 50 分钟。当代精神分析已在这方面做了大的改变,时间一般在 618 个月,会谈也改为每周一次。发生这种改变主要是由于社会要求更迅速地取得疗效。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 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理论中,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关的部分主要有:意识和压抑的理论、性心理的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以及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等。一、无意识和压抑的理论

11、 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作为一切意识行为基础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即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夹着的很小的一部分为前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另一个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作为后一种含义的无意识之中,包含了各种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原始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以及与各种本能有关的欲望。它也是过去经验的大贮藏库。这些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经验、本能欲望与冲动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之中的,但它们并不肯安分守己地

12、呆在那里,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地活动着,不断地寻找出路,追求满足。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可召回到意识部分中去的,即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其中的观念可以说暂不属于意识,但随时能够变成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这一部分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不很重要,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有限的外显部分。弗洛伊德曾做过这样的比喻,认为心理活动的意识部分好比冰山露在海洋面上的小小山尖,而无意识则是海洋面下边那看不见的巨大的部分。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之间所保持的是一种动

13、态的平衡。前意识与意识之间虽有界限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之中的内容与意识之中的内容的相互转换非常容易,是转瞬即成的事情,而无意识部分的东西要进到意识中来则非常困难。在意识之中似乎有一种抵抗力,起着“检查官”或“看守人”的作用严防无意识中的观念进入意识部分。无意识之中的各种本能冲动或动机、欲望一直都在积极活动之中,有时还很急迫,力求在意识的行为中得到表现。但因其是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所以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焦虑、羞耻感和罪恶感,因之加以抵抗,进行压抑。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动机都是向上运动的,向外推的,而意识却施以相反的力量,向下、向内紧压。这就是所谓压抑。压抑的功能

14、是把主体的经历和回忆、各种欲望和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不让它们在意识中出现。但这些东西并未消失,而是一直潜伏着、活动着,在压抑的作用下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这些东西会以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等方式出现,病态的压抑则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即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二、人格构成学说(一)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id)又译伊特、它、它我、原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本我所具有的特性可概括为:是无意识的,是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的得到满足,只遵循快乐原则;是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的贮藏库;它收容了一切被压抑的东西,并保存有遗传下来的种族的性质。弗洛

15、伊德认为婴儿的人格结构完全属于本我。2.自我(ego)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从本我分化出来的这一部分由于现实的陶冶变得渐识时务,不再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去盲目地追求满足,而是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力争既避免痛苦、又能获得满足。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它在同外界现实的相互作用中成长。自我具有这样的特性: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是无意识的,一部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分是意识的,而其主要为意识的;它合乎逻辑,受现实原则支配;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它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就这样,自我

16、可以说是同时在侍奉三个严厉的主人:超我、本我和现实。3.超我(superego)超我也称为理想自我、自我典范,它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被认为是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它是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超我的特性是:从自我中分化而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它是父母权威的内化,执行父母早年的职责(亦被认为是遵循至善原则);可分为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良心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其主要作用是监督和控制自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这三种构成: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交互作用着。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

17、的情况,只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中的有限的表现。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主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调节心理的平衡。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在这种人格动力学的关系中得到阐明。当然,如果这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的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的产生。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并未排除他关于无意识理论中的观点。但在人格构成学说形成之后,他也开始不那么轻视意识的作用了。基于对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及意识划区的理解,人们曾将其形象地比作浮在海中的冰块。

18、超我一部分在意识之中,一部分在无意识之中;自我也是同样,本我则完全处于无意识领域。前意识是既可以变为意识又可以成为无意识的边缘部分,随冰块起伏而变化,意识是露在水面上的部分,而无意识是深藏于水下的那一部分。随冰块的起伏,三种人格动力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二)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弗洛伊德最初提出时,专指癔病中病态的特殊防御机制,以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后陆续又发现了新的防御机制。其他精神分析家也都各有自己的观点和发现。综合弗洛伊德和其他精神分析家的看法,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下述几种:1.压抑(repression)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亦即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

19、、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2.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3.否认(denial)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4.退行(regression)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如成年人以儿童式的方式提出各种不适当的要求)。5.固着(fixation)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过去的某一心理发展水平(如一成人害怕负起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心理发展水平仍如青少年)。6.升华

20、(sublimation)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如将攻击性的欲望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拼搏)。7.置换(displacement)因某事物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对象上去了(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是最常见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8.抵消(undoing)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如儿童以责骂桌子碰疼了自己的手的方式抵消由疼痛引起的不快)。9.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的行为(如拿了桌子上苹果

21、的孩子,当妈妈询问苹果的下落时,马上高声说“我没拿”就是这样的例子)。三、性心理的发展(一)关于性本能 弗洛伊德在早年认为人有两种本能:即以食欲为基础的自我保存本能自我本能和以性欲为基础的种族保存本能性本能。在其生活的晚年,认为又发现了一种人类的本能死本能。此后把其早期发现的两种本能合二为一成为生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由于性生活即是里比多的机能,而里比多的机能发展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在这里,性的概念被扩大,它包括了与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在内。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

22、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里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这一点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的有关论述中得到了体现。(二)性心理的发展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期就已开始。儿童在性生活方面是主动的,其发展源于里比多的驱动。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的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 5 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性欲满足的对象也随之变化。每一阶段的性活动都可能影响人的人格特征,甚至成为日后发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其中,儿童早期的经历在弗洛伊德看来,对一个人其后的心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1.口欲阶段(01 岁左右)此期中,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

23、动,快感来源为唇、口、吸吮、吃、吃手指,长牙后,快感来自咬牙、咬东西。2.肛欲阶段(13 岁左右)此期中,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主要为肌肉紧张的控制,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3.性器欲阶段(36 岁左右)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此期中,儿童能分辨两性了,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嫉妒。此外,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快感来源之一。4.潜伏期阶段(612 岁左右)此期中,儿童性欲倾向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5.青春期阶段(1218 岁左右)此期中,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幼年的性冲动复活,性生活继续沿着早期发展的途径进行。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如不能顺利地进行,停滞在某

24、一发展阶段,即发生固着;或在个体受到挫折后从高级的发展阶段倒退到某一低级的发展阶段即产生了退行,就可能导致心理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精神病产生的根源。四、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一)症状的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症状,与过失和梦相同,都各有其意义,都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相当的关系10。他指出:神经症的症状是性的满足的代替物。症状既可以达到性欲满足的目的,也可以达到禁欲的目的。“症状乃是两种相反的互相冲突的倾向之间调和的结果;它们一方面代表被压抑的倾向,另一方面代表抑制其他倾向而引致症候的主动倾向。这两个因素必有一个在症候中略占优势,但另一个也不必因此完全失去地位”10。(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

25、 弗洛伊德曾将其学说运用于阐述神经症、性变态、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等心理异常现象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其中惟有对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的阐述最有实际意义。在神经症中,弗洛伊德的学说所涉及的是癔病(或称歇斯底里)、强迫症和恐怖症这三种类型的神经症。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治疗 一、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把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看作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参与冲突的有四种力量:本我、超我、外界现实和自我。在这四种力量中,惟一行使认识功能的是自我。而神经症病人的自我都不够强健有力,它在协调解决冲突中不能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不得已而采用这样或那样的防御机制,从而形成了各种心理症状。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由于参与冲突的各方处于不同的意

26、识层面,这种冲突本身又是无意识的,不能被病人所觉察,所以病人虽明白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但却不知症状的意义以及造成症状的原因。因此,分析治疗的焦点不应放在消除外显症状上,而应放在向病人揭示内在冲突的原因和冲突过程上。即把这一系列的无意识过程和材料经过分析、解释,让病人在意识层面得以了解和领悟。一旦病人明了自己得病的原因和过程情形,症状便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自然就消失了。所以,分析治疗工作的要旨可以简明地归结为: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然而,这一转化工作是异常艰难的。因为,第一,由于致病冲突的无意识心理内容不能通过有意回忆揭示出来,而分析者也不能知晓病人已经忘却的那些经验。第二,由于所谓的“

27、两级获益”,病人对分析会产生抵抗。因为这两重原因,促使病人由无意识向意识转化就变成了一场艰苦的往往是马拉松式的“战斗”。关于上述第一种原因我们已经讨论过,现在对后一种原因再作一些说明。所谓“两级获益”,是说病人借助生病从两方面获得了好处。第一级获益又叫内部获益,指的是症状满足了病人的无意识欲望,使无意识冲突得到变相的虚幻的解决这一事实。二级获益是指病人借助生病,从家人、朋友和其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同情、安慰,从而减低应激压力。由于这两级获益,病人便有意无意地想“留在病中”,而对治疗表现出一种矛盾态度。他一方面由于现实症状的痛苦和环境压力,在总体上表现得积极求治,想要努力摆脱疾病的折磨;但另一方面

28、,在实际治疗进程中,又时时显得消极、回避,例如不积极配合检查,不愿意采取实际行动练习新行为,纠正强迫动作,乃至借故误掉治疗时间或“忘了”治疗时间等等。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叫做治疗的“阻抗”(resestance)。阻抗有有意识的,但大多数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阻抗容易消除,无意识的阻抗则很难对付。阻抗的力量与压抑的力量同源,都由于自我或自我与超自我的联合活动。与阻抗同样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另一种现象是移情(transference)。在长时间的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逐渐出现一种特殊的表现,他不再关注自己的疾病,而对分析者变得越来越有兴趣。他与分析者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亲密,对医生表现出好感、

29、顺从、崇拜,变得极易相信分析者的话,人前人后称赞医生高明。一段时间里,病情也急速改善。这便是病人对治疗者发生了移情。移情具有性爱的基本色彩。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治疗的方法(一)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自由联想法是弗洛伊德 1895 年创造的。他让病人很舒适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进入头脑中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精神分析家的工作则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出病人无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即病的起因为止。在弗洛伊德看来,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发掘出无意识

30、之中的症结所在。(二)释梦 弗洛伊德 1900 年出版了梦的释义一书。他在给神经症病人治疗时发现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无意识幻想有着某种联系。他认为睡眠时自我的控制减弱,无意识中的欲望乘机向外表现。但因精神仍处于一定的自我防御状态,所以这些欲望必须通过化装变形才可进入意识成为梦象。因此梦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梦是人愿望的迂回的满足。在梦中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具有象征性,成为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象征。梦的工作通过凝缩、置换、视象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加工整合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回忆起来的显梦。显梦的背后是隐梦,隐梦的思想,梦者是不知道的,要经过精神分析家的分析和解释才能了解。对梦的解释和分析就

31、是要把显梦的重重化装层层揭开,由显相寻求其隐义。(三)阻抗(resestance)这是指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有意识的阻抗可能是病人怕治疗者对自己产生坏印象,或担心说错话,或对治疗者还不能信任,这种情况经治疗者说服即可消除阻抗。无意识的阻抗则表现为对治疗的抵抗,而病人自己则并不能意识也不会承认。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阻抗会一直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之中。阻抗一方面是治疗神经症的障碍;另一方面它是治疗的中心任务之一。精神分析的治疗无法回避这种无意识的阻抗。治疗者需经过长期的努力,通过对阻抗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帮助病人真正认清和承认阻抗,治疗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2、四)移情(transference)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由于做精神分析治疗所用的时间很长,病人会把对自己父母、亲人等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即把早期对别人的感情转移到了治疗者身上,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等。移情是病人无意识阻抗的一种特殊形式。移情表示病人的里比多离开原来的症状而向外投射给治疗者,此时移情成了治疗的障碍,亦变成了治疗的对象。治疗者通过移情可以了解到病人对其亲人或他人的情绪反应,引导他讲出痛苦的经历,揭示移情的意义,使移情成为治疗的推动力。由于精神分析治疗认为病人在分析过程中都会使治疗者产生移情,由于对移情的处理成为病人对症状领悟的重要来源,移情因此被认为是精神分析治疗的重要组成

33、部分。(五)解释 解释是精神分析中最常使用的技术。要揭示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消除阻抗和移情的干扰,使病人对其症状的真正含义达到领悟,解释都是必不可少的。解释的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无意识之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三、治疗的实施(一)治疗对象的选择和治疗规则 精神分析治疗的适宜对象是癔病、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半卧在躺椅上,治疗者坐在躺椅的一侧后面。治疗环境要安静,不应受到干扰。此外,不能有其他人在场旁听。治疗中要求病人必须遵守治疗的规则,如在进行自由联想过程中,必须把浮现在头脑中的任何想法随时报告出来,不应有所隐瞒。(二)治疗实施过程 精神分析治疗

34、通常是每周会谈 36 次,每次平均 1 小时。其治疗疗程少则半年至 1 年,多则 2 年至 4 年。第四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发展与评价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发展 精神分析的学说从其创立之日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精神分析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理论和方法亦被不断地补充和修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方法现已被称之为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一)精神分析疗法在国外的发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在弗洛伊德最初创立精神分析学说时,其学说是在批评和责难中艰难地发展起来的。至 1902 年以后,一批相信和推崇这一学说的青年学者开始聚集在弗洛伊德周围,定期在维也纳对此学说进行研讨。至 1908 年第一次

35、国际精神分析学术会议召开,1910 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成立,精神分析学说才得以向世界各国迅速传播。1909 年美国的霍尔(GHall)邀请弗洛伊德赴美讲演,使霍尔及詹姆斯(W James)等美国心理学家有机会接触到了精神分析的理论。至 30 年代到 40年代,欧洲正统的精神分析家纷纷到美国定居和讲学,使美国成为精神分析学说的中心。从 30 年代至 50 年代,美国的一批理论家和心理治疗家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与时代、社会及文化相适应的学说与方法。这些学说从不同角度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经典学说,提出了各具特点的观点。由于它们同多异少,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neoFreudism)。其

36、代表人物有霍妮(K Horney)、埃利克森(EErikson)、萨利文(H Sullivan)和弗洛姆(EFromm)等人。近年来,对弗洛伊德主义和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传统理论的修正和革新已成趋势。许多理论家和治疗家各自强调了精神分析学说的某些方面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在精神分析学派内,各种理论观点互相渗透,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治疗技巧,其目的都是为了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目前这些疗法常被称之为精神分析性 疗 法 或 精 神 分 析 式 疗 法(Psychoanalytic therapy,Psychoanalyticallyoriented therapy)13。(二)精神分析疗法在我国的发展中

37、国的认识领悟疗法 在我国,三四十年代开始即有介绍精神分析的书籍发行。但真正实施则是近年来的事情。其中最突出的工作当属钟友彬先生的认识领悟疗法的发展。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钟友彬先生对精神分析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所做的工作和他的认识领悟心理疗法一种精神分析式治疗。钟友彬是一位精神病学方面的专家。他在任务繁重的基层医院精神科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坚持实践,为把精神分析应用于我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近年来他已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他的领悟性心理治疗的研究及治疗成果的文章,并于 1988 年出版了他的中国精神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一书,此书的问世标志着他对精神分析的应用与发展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学习必备

38、 欢迎下载 二、精神分析疗法评价 从积极的方面看,精神分析疗法的若干贡献是不能抹杀的。它第一个对人类的无意识心理现象作了系统探讨,无意识概念已被正统心理学所接纳。它对成年人人格结构的分析包含许多合理成分,它强调自我在人格结构中的核心作用,强调自我的整合、组织经验、协调、控制功能,这与当代多数人格理论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它偏重从生物学角度看待人格的发展原因,虽然有重大偏颇,但也包含着一些重要事实,而这些事实又恰恰是经常遭到忽视的。因为不管怎么说,婴儿最早、最原始的欲求是生物性的欲求,这是无法否认的。精神分析疗法的另一种贡献体现于它在心理治疗中的历史作用上。它是第一个正规的治疗体系,它的出现使心理治

39、疗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因为这个第一,它对后来出现的各种疗法有重大影响,有的疗法直接从它这里接受了某些思想和原理,有的从它身上吸取了灵感,也有的从反对它、攻击它的过程中创造了新东西,这时候,它从反面刺激了创新。精神分析疗法也受到多方面的批评。首先,它的疗效并不很肯定。精神分析学说有太强的生物决定论色彩。它单纯强调人的生物本性的作用,人成了他的生物欲求的奴隶。更为严重的是,精神分析学说把性本能的作用强调过头了,它把性驱力看成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及心理障碍的基本原因。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把性失调和性压抑解释成一切神经症的成因更不符合事实。弗洛伊德忽视环境、社会力量的作用这一点也受到批评并在当代分

40、析者那里有所矫正。当代多数治疗理论正确地看到,社会性的冲突是众多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但在弗洛伊德体系里,社会力量只限于家庭成员;社会力量只以不变的方式与儿童性驱力发生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只产生一种不变的心理症结俄狄浦斯情结。冲突的复杂性、多样性被惊人地单纯化、公式化了,这绝对是有违事实的。最后,弗洛伊德的方法论遭到更普遍的批评。他收集资料、处理和解释资料的程序完全不符合一般科学研究的要求。这无法排除他可能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假设,有选择地寻找支持证据。弗洛伊德的著作包括他的结论,但不包括做结论时所依据的资料、分析资料时所用的方法和关于他的经验材料的系统说明。正因为如此,对待弗洛伊德理论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情形,一方面,许多人(包括一些著名学者)赞扬它的天才智慧的光辉;另一方面,这一理论的大部分并未被主流心理学所接纳。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