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587717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目种树郭橐驼传【学习目标】1 .积累本课常见文言字词,掌握重要文言句式和脱胎于本篇的成语;赏 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2 .通过细读庖丁对文惠君所言之“解牛经”,梳理其“解牛之道”的三 重境界,进而理解“养生之道”的含意,从而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3 .通过补充相关资料拓展探究,认识“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 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重点难点】L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4 .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由此而探究“庄子之道”的内涵与启示意 义。【一课一导】1、文章从哪些方面对比了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和他植者种树的不同?种树之道对比郭橐驼他植者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无

2、术种 植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也前若子根拳而土易培不当管 理无动无虑,去不复顾不害其长,不耗其实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皮肤,摇其根本结果天者全而其性得木之性日以离害其仇之不若我角度正反【一导一得】“能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谈教育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学生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长不抑耗 其实,应按照既然规律教育学生,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认为束缚或戕害 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 “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不能掴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教学备注】1、作者是怎样用种树之道类比治民之理的?做法结果

3、实质手法种 树 误 区种植管理木之性日 以离勤虑害树由此及 彼,类比 说理根拳而土易培 不当已去而复顾爪其皮肤,摇 其根本理 民 误 区其言其行病且怠无 以蕃生,安 性繁政害民促尔耕,勖尔 植,督尔获,早 缭而绪,早织而 缕。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招之2、写作特点:1)简洁而生动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 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 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 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 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 高超的语言表现力。2)对比与映衬: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 衬的写法也是这种寓言风格的需要。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 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3),婉约而多讽: 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 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 的传统做法,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 “婉约而多讽”的风格。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