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95524414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

2、、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鉴赏及答题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

3、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5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地衔

4、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3.托

5、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 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

7、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 答题示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

8、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9、特点表现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3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情感来分析。4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 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

10、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4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

11、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柳”是全诗的关键。古诗歌鉴赏经典范例 范例 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赏析】这是一首和诗,诗人因物感兴,即景生情,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

12、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中间二联具体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开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柳也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撩逗得黄莺儿婉啭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蘋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细腻地写出了朝霞绿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新春的美丽景色,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转到尾联,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怀念中原故土,点明思归的主题。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之景,历历如画。范例 2:度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

13、长沙。【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起句扣题直叙,诗人来到“岭,将要辞别故国了,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驿车,驻足远望家乡。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

14、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但在诗人眼中鸟儿是“南翥”的,花儿是“北枝”的,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颈联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刹那间,将山的空明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他希望勤奋赦归,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

15、,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一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不敢有胸臆作结。全诗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范例 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赏析】作者离开扬州从长江回洛阳,路上写了这首诗寄给一位姓元的朋友(校书是官名),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首联中了长江烟波浩渺的景象,以一叶小舟泛于浩渺之长江,更令人凄怆。颔联表示了作者对扬州依依不舍的浓情,虽在归去之途,但钟声,却又依稀传来

16、;那看惯了的花草树林,又历历出现在眼前,一种离开与不舍的矛盾心情交织在一起,写出了他对扬州的一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颈联再写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从分手就想到聚首,足见其最后一联富有哲理,指出了人生的遇合,人生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正像漩涡里的船,不是被水带走,就是在水里打旋,是不由人借对扬州景物的留恋,表现对扬州的感情,借“世事波上舟”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人生无常的规律。语言朴实自然,这是此 范例 4:访城西友人别墅 (唐)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赏析】这首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的起笔,就将读者带到了城

17、外的郊野。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我了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路上。“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他访友途中的心情。“日高”两个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波和焦急。接着又用了“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突出地刻画了出来。最后两句:“村园门巷风枳壳花”,依然没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现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一边寻访,一边张望的所见、所感。从“多相似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虽然由于寻友心切,首先注意的是“门巷中,一个新的发现又吸引了他的视线:真美啊!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

18、在盛开怒放!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压根儿没有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踏进友人村庄寻访就戛然而止,然而,就从这个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中,也能想象到这位友人的风采。这种写法清新别致,更 范例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重写人,起首两句,把景语变成情语。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他所

19、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过片两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结末两句,是词人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范例 6:捣练子 (南唐)李煜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

20、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深院静,小庭空,断

21、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赏析】这首词是写寒夜闻砧声的。自古以来,砧上捣衣或捣练的声音一直成为夫妇或情人彼此相思回忆的诗料,因之常与离这首诗就是反映这种情感的。开始二句写人所处的环境。院在深处寂静无声,庭又小巧空而无物,前句写静,后句写空的原因。出了庭院的寂静,而且也把人物寂寞而无侣的心境衬托出来,并为砧声的传来铺叙了环境。接着写阵阵寒风送来阵阵砧声。“寒初寒是裁制衣服之时,又以此状砧声,有砧声使人心寒之意。两用“断续”既将砧声之远,需借风力才能送至这深宅小院之中准又将人物随砧声的断续而心潮起伏,愁思难平的情态描绘出来。最后两句,以景写情,景物凄凉,离情难堪。“无奈”言不

22、堪其代出所以不堪其苦:“夜长”愁也长;“人不寐”愁难排遣;“数声”砧声不止,愁思难平;“月到帘栊”月色朦胧人更凄苦。统一。通篇无点题之笔,但处处写离情,情包含在景中,从景中透露出感情,极为含蓄。范例 7:点绛唇 (宋)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赏析】此词是一首咏物词,全词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咏物与抒情熔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绵绵不尽的离愁。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

23、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是全词之主旨。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茫茫无涯。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范例 8:绝句 (金)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赏析】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

24、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

25、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范例 9: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赏析】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月启“玉雪开六出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

26、”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瞳瞳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27、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范例 10:中吕满庭芳 (元)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家。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

28、,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赏析】此曲是作者登镇江金山寺眺望远景时所作,描绘了自己看到的山水相接、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表现了对功名利禄句写景及发思古之幽情,“天风海涛”四字将长江的开阔、浩渺写得淋漓尽致。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祖国美丽的山乐,优哉不哉,自得其乐。正为这一点,作者也效法古人,到此欣赏山水风光,“闲”字写出其悠闲自得的神态。“日远天高”是后两句用对偶将长江烟波浩渺、两岸山水相接的情景写得很形象,表现了空间的无空无尽,人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最后三所见之景中顿悟:“所谓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应该了了。”于是他决定,不用和尚规劝,主动入山为僧。此曲通过生写,揭

29、示作此曲的目的,画龙点睛。范例 11:访客舟中 (明)陈宪章 船中酒多少,船尾搁春沙。恰到溪穷时,山山枳壳花。【赏析】这首小诗写得很特别,题名“访客舟中”,但无一字直接写“客”,也未写怎样“访”;但诗中又句句扣题,以场景暗酒多少”,暗示那船上的客人正以美酒接待来访的诗人;“酒多少”则又暗示,他们喝了一壶又一壶,举杯话旧,兴致甚浓。次句暗示,小舟是顺着山溪的春水落石出行驶,船上人因为畅饮欢叙,忘怀一切,以致船尾撞到沙滩上搁浅停住。这时船上人自然会头,蓦然惊喜,因为发现眼前是一片罕见的美妙境地:“恰到溪穷时,山山枳壳花”不觉意中小舟已行驶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这里众山环抱,山山盛开枳壳花。这是访友的余兴

30、,也是访友的意外收获。这首小诗清新别致,巧妙地以场景描写烘托、暗示人意藏景中,余味曲包。结构上斩绝利索,突然而起,戛然而止,中间却有起伏变化,虽只有短短二十个字,“离首即尾”,却做愈促而缓”(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