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上博二容成氏》之“又吴迵”行业资料传媒_高等教育-科普读物.pdf

上传人:c****4 文档编号:9548395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2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说《上博二容成氏》之“又吴迵”行业资料传媒_高等教育-科普读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再说《上博二容成氏》之“又吴迵”行业资料传媒_高等教育-科普读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说《上博二容成氏》之“又吴迵”行业资料传媒_高等教育-科普读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说《上博二容成氏》之“又吴迵”行业资料传媒_高等教育-科普读物.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再说上博二容成氏之 又吴迥 子居 学灯第十三期 简帛研究网站 2010年1月2日 摘要:木文通过对传世文献材料与容成氏篇的可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 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词:上博简容成氏又吴迥有虞黄帝 在容成氏一篇起首部分,列数了尧舜之前若干古代帝君的名 号,及一位氏名难以辨别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 句,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 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

2、成此文,冀诸贤者雅 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贤。其德酋清而尚爱,其政治而 不赏,官而不爵,无厉于民,而治乱不共,故日贤。及氏之有天 下,厚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 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 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 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 无務死者。上下贵贱,各得其所。四海之外宾,四海之内贞。禽兽朝,鱼鳖献,又吴迥,匡天下之政十又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年而殁终。该段内

3、容中的“又吴迥”,李零先生原释为“有无通”,郭永秉先 生从上博楚简容成氏的“有虞迥”说到唐虞史事的疑问文 中提到何琳仪先生主张读为“有虞迥”但未作具体解释,郭先生在此 基础上提出“有虞迥”是一位传世典籍失载的古代有虞氏首领的论断,但其所用依据,则甚难成立。原因在于,容成氏或其它先秦古籍文例中都并没有郭永秉先 生所言写法。郭永秉先生那篇从上博楚简容成氏的“有虞迥”说到唐虞史事的疑问里所举诸例,实际上皆不适宜。象“有夏孔甲”,于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原文,当读为“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而“有穷后羿”,只见被称为后 羿或羿、夷羿,从未见到有被称为“有穷羿”的情况。郭先生

4、所用“有 过浇”这个例证,原文当读为“昔有/过浇”而不是读为“昔/有过 浇”,类似读法的例子尚有左传中的“昔有/腿叔安”、诗经 中的 昔有/成汤”、逸周书中的“昔有/共工”等多例。而作“昔/有某某”的则不会再称具体的人名,如“昔/有虞氏兴”(敦煌写 卷六韬)、“昔/有扈氏为义而亡”(淮南子齐俗训),这是有 显著区别的。郭文中提到的“虞思”、“虞遂”等,还有左传之“虞删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第313325页 需要说明的是,32号简 又=吴=迥=”的识别为郭永秉先生的判断,细审原简照片,该处字迹甚是漫 泡不清,是否、*如此释读颇难判断,但笔者也尚无更新的见解,故此暂从郭永秉先生之说。在先

5、秦文献中,绝无一处写为“有虞思”、“有虞遂”或“有虞阀父”,郭店楚简 唐虞之道:“古者虞舜笃事瞽叟”一句提到舜时,也没有 写成“有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

6、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虞舜”这样的形式,而这也就是差别所在。并且,左传昭 公八年有言:“自幕至于瞽嗖,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可知有虞 氏一直是家天下的,对他们而言,完全谈不到从谁谁处受让这种情况,因此这就与郭释 容成氏内容不符了。再者,郭先生文中还认为:如果把又吴迥解释成有无通,那么匡天下之政十有九 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年而歿终的主语是什么呢?这和容成氏 的行文特点不符。匡政、歿终的动作发出者承上省略的可能性 几乎不存在(因为实在不能想象主语承上省可以承到几支简以前),所以又吴迥

7、很可能就是这句话的主语。但无需远求,只以容成氏为例,这样的主语承上省且跨简的 长句式随处可见,例如:尧践施而时时赛,不劝而民力,不开I杀而无盗贼,甚缓而民服。于是乎方百里之中率,天下之人就,奉而立之,以为天子。于是乎方 圆千里,于是乎持板正立,四向随和,怀以来天下之民。是以视贤,履地戴天,笃义与信,会在天地之间,而包在四海之内,毕能其事,而立为天子。汤乃谋戒求贤,乃立伊尹以为佐。伊尹既已受命,乃执兵禁暴,详得于民,遂弭天下,而一其志,而寝其兵,而官其材。于是乎喑聋 执烛,督瞽鼓瑟,跛踹守门,侏儒为矢,长者修宅,偻者枚数,樱者 煮盐,宅忧者渔泽,僵弃不举。凡民卑敝者,教而谋之,饮而食之,使役百官

8、而月请之。故当是时也,无并贼盗,夫是以得 众而王天下。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

9、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郭先生以为不能想象者,原篇即有,所以郭先生以“又吴迥”当 是主语的判断,自然也就并不确实了。其三,若此处是氏让于“有虞同”,那么完全可以并入前面 所列各氏“不授其子而授贤”而无须另列,而若“氏”未行让贤 之事,就有必要单独说明当时状况了,而且这样才与下而尧未从任何 人处受让的情况相符。其四,将容成氏文中“及氏之有天下,厚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 无饥人,道路无荡死者。上下贵贱,各得其所。”与管子戒篇:昔先王之理人也,盖人患劳,而上使之以时,则人不患劳也;人 患饥,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

10、,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 死矣。如此,而近有德而远有色,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四 方之外,归君其犹流水乎。这段话相比较,不难看出“厚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邦无饥人,道路无荡死者。上下贵贱,各得其所”一大段内容是前后相呼应的,因为其“厚爱”且“不刑不杀”,所以才“道路无荡死者”;因为其“薄 敛”,所以才“邦无饥人”;因为其“治爵而行禄”,所以才“上下贵 贱,各得其所”。故而从“厚爱”以至于“各得其所”,只能是一位古 代帝王的行政具体内容,无法拆开分属二人。(鲍叔牙与隰朋之谏 中,鲍叔牙言“齐邦至恶死而上修其刑,至欲食而上厚其敛,至恶苛 而上不时使。”也是与管子类似的描述。)其五,容成氏的人称内

11、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称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

12、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之,女山 祝融氏、伏羲氏、岷山氏、密须氏,此诸氏绝无称名者。另一类是直称之,如:尧、舜、禹、后稷、咎繇、质、益、启、桀、汤、伊尹、纣、文王、武王,则又绝不称其氏。可见,郭先生所假设 的“有虞迥”这样既称氏又称名的形式,明显与容成氏一篇自身 的形式相悖。其六,郭先生认为:在容成氏作者看来,不赏不罚,不刑不杀”是使得有虞迥 的统治取得成功甚至王天下的根本所在。我们注意到,慎子佚文 谓孔子云:有虞氏不赏不罚,真后氏赏而不罚,殷人罚而不赏,周人赏且罚。罚,禁也;赏,使也。慎到是齐宣王、愍王之际的 法家,其活动年代与容成氏的著作年代应该是十分接近的。他对 有虞氏

13、治政原则的概括与容成氏完全相同,可见这是战国古史传 说对有虞氏的普遍评价。这似也可从一个方面证成我们对相关简文的 编连与释读。但实际上,在古籍材料中,“不赏不罚”这样的描述并非仅限于“有虞氏”,如:庄子外篇天地: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吕氏春秋止德: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此 神农、黄帝之政也。贾谊新书修政语上:“仁行而义立,德博而化富。故不赏而 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行,是以德音远也。是故尧教化及雕题 蜀越,抚交趾,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训及大夏渠叟,北 中幽都,及狗国与人身而乌面,及焦侥。说苑君道: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 尧印证内容的分

14、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道也。

15、”太白阴经将有智谋:经日:太古之初,有柏皇氏,至于容 成氏,不令而人自化,不罚而人自齐,不赏而人自劝;不知怒,不知 喜,俞然若赤子。可见“不赏不罚”亦可用于对容成氏、神农、黄帝、尧等多位上 古帝王的行政描述,完全不是仅能限定并适用于“有虞氏”的词汇,自然也就不足以证明郭先生的释读了。综上所论,释“又吴迥”为“有虞迥”并认为是有虞氏某首领,恐不足取。那么,“又吴迥”可能是什么内容呢?联系到容成氏 此前的内容“以蹩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 是乎治爵而行禄”,则笔者以为“又吴迥”很可能涉及到高山、广川、深林,且关系到财禄所出,上古时期的“囿”、“圄”、“圉”恰是具有 这种特征的。

16、如: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囿。疏日:囿者,筑墙为界域,而禽兽在其中也。“勿网又通圉,见古字通假会典第853页齐鲁书社,1989年 文选京都赋注:圉,牢养也。左传庄公十九年:取蔦国之圃以为囿。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電髦鮫龙鱼鳖 生焉,货财殖焉。管子立政:修火宪,养山林薮澤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

17、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史记货殖列传引周书日: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 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澤不辟矣。穆天子传卷五:命虞人掠林除薮,以为百姓材。”周礼地官囿人: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

18、祭祀丧纪宾 客,共其生兽死兽之物。”可见“又吴迥”可以释为“囿圄通”,另外,简32“以儀于又=吴=迥=”的“儀”,原释为“壤”读为“让”,细审原简图片,该 字左下角似当从“人”,而与 容成氏 篇中其他处读为“让”的“壤”字左下角从“土”明显不同,则简32此字似当释为“儂”。尔雅释诂下:儂,仍,因也。释文:儂,樊孙作攘。尚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程牲用。孔注日:自 来而取日攘。楚辞离骚:忍尤而攘诟。蒋骥注日:攘,取为己有也。“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赵岐注日:攘,然,若释为“囿虞通”,性质类似。“迥”即“通”,于容成氏原文可证。取也,取自来之物也。淮南子汜论训:直躬其父攘羊而子

19、证之高诱注日:凡六 畜自来而取之日攘也。而通“囿”、“圄”中物,正可有自来而取之意,则简32此句可 读为 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囿圄,囿圄通,通曰德,遂衰矣。”管子立政: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

20、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史记货殖列传引周书日: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墨子节用上:其为舟车何?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韩诗外传卷三:圣人割木为舟,炎!木为橄,以通四方之物,使泽人足乎水,山人足乎鱼”余衍之财有所流。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日:及黄帝受命,始作 舟车,以济不通。盐铁论本议: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

21、”盐铁论禁耕: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澤之中,非豪民不 能通其利。”说苑臣术:九卿者,通于地理者也;能通不能通,能利 不能利,如此者举以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于德也。鹃冠子备知:德之盛,山无径迹,澤无桥梁,不相往来,舟车不通,何者?其民犹赤子也。是山泽林囿不通,则无以为财用,而通则有得。“通曰德”可与 前文的“故曰贤”和后文的“所曰圣”对应,而有囿圄以获财用,则 是自别于民,所以囿圄之通,相比于此前诸氏的“治而不赏,官而不 爵,无厉于民,而治乱不共”,则可谓遂衰矣。于此段之中,仍有可论者,这个“氏”,最可能是上古哪位 帝王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

22、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呢?笔者以为,就行迹论,当是传世典籍中的黄帝。其证如下:一、容成氏

23、篇中说他“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则四方共十二佶,与后 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曰:“及黄帝受命,始作舟车,以 济不通。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此黄帝创制之大略也”及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七引太乙式占周公城名录曰:“黄 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图”相应。二、容成氏 称其“匡天下之政十又九年而王天下”,庄子在 宥则说:“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 山,故往见之。”“令行天下”自然就是“王天下”,“立为天子十九年”也正对应 于“匡天下之政十又九年”,和容成氏篇中尧的事迹相比较,可 以知道,“为天子”并不等于“王天下”,要“

24、王天下”尚需不少作为。三、容成氏篇中,这位“氏”时间在尧之前,且并没有 禅让于尧之举,因此单独叙述,而黄帝时间正在尧前,吴越春秋勾 笔者对“三集团说”及上占世系的反思一文有详细考证。践入臣外传第七 中正有“黄帝不让,尧传天子”之说。帝尧之前,别无其它帝王有不让之举。四、单育辰先生占毕随录之九文中辨识出“氏”第二字 为“盈”。熊盈正为音转,则或可以“有熊氏”当之。艺文类聚 引帝王世纪以黄帝为有熊氏,太平御览卷七十六引六韬 曰:“昔柏皇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 氏,此古之王者也。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此皆古之善为政 者也。至於伏羲氏、神农氏,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

25、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教化而不诛;黄帝、尧

26、、舜,诛而不怒。古之不变者,有苗有之,尧化而取之。尧德衰,舜化而受之;舜德衰,禹化而取之。”是先秦自有不以黄帝为轩辕氏者。子弹库帛书中,学 者多有以首句为“曰古熊庖羲”者,然查伏羲事迹,不能与容成 氏之“氏”相应,故亦不取。由以上四证可知,容成氏中的“氏”很可能就是黄帝有 熊氏。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李锐先生给出很多有益的意见,谨此致谢。简帛网 印证内容的分析再次提出郭永秉先生释容成氏篇中的又吴迥为人名有虞迥于原文内容存在难以疏通之处并认为又吴迥或可释为囿圄通且对容成氏相关部分的简文试加重新理解指出氏名难以辨别的那位古代帝王可能即黄帝有熊氏关键之帝王的事迹关于简文中的又吴迥一存在歧解笔者曾于上博二容成氏再編连一文中尝试提出一些个人浅解近日反复考虑又有所得故成此文冀诸贤者雅正下而先列出相关简文宽式尊卢氐赫胥氏轎极氐仓颉氏轩辕氏神农氐祝融氏伏羲氏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孝辰方为三佶求声之纪东方为三佶西方为三佶南方为三佶北方为三佶以髦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深林入焉以行政于是乎治爵而行禄以儂于又二吴二迥二日德遂衰矣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