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第8课.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536780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第8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第8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第8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3单元第8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表达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与写虚交替进展,秀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消灭,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课文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境况,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温存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并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温存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秀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终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文”“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和同学沟通印象深刻的局部,说说你的感受”等学习要求,旨在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梳理、沟通等方法,感受童话丰富 的想象,培育学生的想象力。1. 会认“旧、饿”等生字,把握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旧”等生字,会写“火柴、围裙”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理 解所表达的愿望。3. 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局部的感受。4. 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开放合抱负象的手法。5. 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严寒、苦痛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学重点1. 会认“旧、饿”等生字,把握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旧”等生字,会写“火柴、围裙”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

3、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理 解所表达的愿望。教学难点1. 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局部的感受。2. 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开放合抱负象的手法。3. 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严寒、苦痛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 识字写字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方法,能自主识字,爱上汉字。可通过图片或结合 生活阅历生疏生字“蜡、烛”;也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燃、焰、烛”;还可以让学生小组争论沟通识记方法,查找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在识记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趣味性。对会写字的指导主要针对笔画的起落避让、间架构造的合理安排。在指导前,先让学生观看田字格中生字的占格状况、书

4、写特点。指导后可让学生进展练习,进而评价并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书写兴趣。2. 朗读理解朗读与理解课文相结合。本文朗读的根本语调应消沉、缓慢。在具体朗读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体会小女孩心情的微小变化,从而有感情地朗读。1. 依据拼音,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查字典,了解本课多音字“挣、几、晃、喷”的读音。2. 运用自己生疏的识字方法生疏本课的生字。3. 搜集作者安徒生的简介。4. 多媒体课件。2 课时第一课时1. 会认“旧、饿”等生字,把握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旧”等生字,会写“火柴、围裙”等词语。2. 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板块一 插图导

5、入,激发兴趣1.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让学生认真观看插图。(1)观看到哪些信息? (2)有什么疑问?2. 学生观看、沟通。(指名答复)预设一: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屋内和街道上都亮着灯,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预设二:屋顶和地上都掩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街上只有一个小女孩,衣服穿得很薄弱, 光着脚走在雪地里,在她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孤独的脚印。预设三:为什么这么冷的天,小女孩要一个人光着脚在街上行走呢?3. 教师引导:是啊!这是一年的最终一夜大年夜,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为什么小女 孩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查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4.

6、 作者简介。(指名学生共享关于作者的资料)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他从小宠爱文学。代表作有坚决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装等。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察指导。(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画诞生字。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 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3)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2检查认字状况。(1) 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学生组内沟通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2) 指名学生共享、沟通识记方法,教师引导总结。(识记方法有:加

7、一加、减一减、归类识字等)(3) 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识记和区分。课件出示课文中带有多音字的句子,指名学生朗读。(学生互评)学生沟通自己知道的本课多音字的其他读音,组词并试着说说含义。课件出示给加点多音字注音的句子,指名学生答复。A. 为了挣()钱,他挣()扎着从水坑里爬了起来,背着货箱连续往前走。B. 家具城里的茶几()太多了,或许有几()十个,我都挑花眼了。C一阵海风吹来,明晃()晃的珠光轻轻地晃()动了起来。 D刚走到喷()泉旁边,就闻到小明家传来的喷()香的饭菜味。3指导书写会写字。(1) 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学生观看字形,按间架构造给生字归类。(指名答复)(2) 小组争论、沟通写字技巧。

8、(指名学生代表全班共享) (3)教师点评、指导。裙:左边是“衤”,不是“礻”。怜:右边是“令”,不是“今”。焰:右下“臼”内的两横不相接。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朗读,沟通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展警示。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温存火焰蜡烛亮光突然地板烛光温顺抓紧苦痛早晨板块三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依据事情进展的挨次,给课文划分层次,试着概括大意。2. 指名学生答复,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引导。第一局部(14):大年夜里,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其次局部(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并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第三局部(10、11):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9、。完本钱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其次课时1. 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2. 感受小女孩在饥饿、严寒、苦痛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3.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开放合抱负象的写法。4.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与同桌沟通对印象深刻的局部的感受。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课1. 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进展听写。2. 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给课文划分层次,指导课文表达了大年夜里,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后来五次擦燃火柴并看到不同的情景,最终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那为什么小女孩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呢?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见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这些情景表达了小女孩的什么心愿呢?让我们

10、走进课文,解答疑心吧。板块二 精读课文,品读感悟1. 学习第 14 自然段。沟通争论,小女孩的境况是怎样的?(1) 小组汇报,全班沟通,教师引导,出示重点句段进展深入诵读和感受。句段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终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脚在街上走着。指名朗读,说说阅读感受。学生结合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语段,教师指导。(留意语调要消沉、舒缓)过渡:如此严寒的大年夜,小女孩赤脚走在街上,她会回家吗?为什么?(课件相机出示表达小女孩不回家的缘由的句段)句段 2:她不敢回家,由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肯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

11、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在严寒的大年夜,不但不回家与家人团聚,还光着脚在街上走的缘由。换位思考,想想小女孩此刻心情怎样?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小女孩此刻的心情是难过、无助的。她可能会想:要是有个温和的火炉取暖该多好,要是能吃到烤鹅该多好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句段 2,再指名范读,教师相机指导。(2)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女孩最终不断地擦燃火柴,文中写了她五次擦燃火柴并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景象 ,这些景象是否是真实的?2. 学习第 59 自然段。(1)

12、教师引导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语段。学生自由朗读第 5 自然段,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指名答复,教师指导。小女孩看到了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这样的景象?在文中找出依据。(指名答复)由文中“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可知,小女孩格外渴望温和。用铅笔画出本段中的感慨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句感慨句,并小组争论:感慨句在此有何作用?(指名答复,学生相互补充,教师指导总结)5 个感慨句加强语气,写出了小女孩对温和的渴望,猛烈地表达了小女孩对奇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师范读本段,读出小女孩对奇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学生认真听。学生范读,教

13、师相机指导朗读。(2) 自由朗读第 69 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擦燃火柴的次数其次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3) 小组汇报,全班沟通,教师引导。(4) 出示重点句段并进展深入诵读和感受。看到的景象缘由句段 3:这一回,火柴把四周全照亮了。奶奶消灭在亮光里,是那么温顺,那么慈祥。“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温存的火炉, 喷香的烤鹅,秀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指名朗读,读出奶奶慈祥的形象以及小女孩看到奶奶的感动心情。指名答复:为了不让奶奶也消逝,小女孩是怎么做的?过渡:在一大把火柴的照耀下,奶奶把小女孩抱走了。它们去了哪里?三个“没有”有

14、何作用?(课件同步出示句段 4)句段 4: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欢快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严寒,没有饥饿,也没有苦痛的地方去了。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没有”,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的严寒、饥饿、苦痛,理解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进而明白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3. 学生自由朗读第 10、11 自然段,小组争论:最终一段中两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汇报沟通,教师引导)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死前看到了秀丽的幻象,她生命的最终时间是在秀丽的幻象 中度过的。其次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后就不会再承受严寒、饥饿、苦痛,所以是“幸福” 的。板块三 课文总结,拓展延长1. 课件出示课文构造图

15、示,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第一次擦燃火柴火炉卖火柴的其次次擦燃火柴烤鹅渴望温和、第三次擦燃火柴圣诞树食物、欢快、小女孩 第四次擦燃火柴第五次擦燃火柴奶奶亲情2. 通过观看,我们会觉察:小女孩由于太冷,所以看到火炉;由于太饿,所以看到烤鹅;由于渴望家的温和,所以看到圣诞树;由于惦念唯一疼爱她的人奶奶,所以看到奶奶。小女孩看到的幻象都是她当下最期望得到的。可见,作者的想象都是依据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开放的合抱负象。3. 同学们,你们宠爱这个童话故事吗?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说说自己读这篇童话的感受。完成教材 11优化创精练对应的训练。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重点抓住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的情节,让学生想象小女孩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进而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和凄惨,并懂得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体会作者基于现实生活进展合抱负象的表达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