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348644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8湖北孝感模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 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A.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李贽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 心矣”,即是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选A项。答案A2. (2018陕西咸阳调研)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 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 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

2、以法杀人,后儒以理 杀人。”材料()A.否认了 “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C.认为“理” “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解析 据材料中,“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得出戴震并没有否定“天 理”的存在,故A项错误;天理属于唯心主义,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天理 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 治”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C项正确;早期民 主启蒙思想是指对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主张、正统思想等方面进行激烈的批判, 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3. (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

3、,从 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这种情况说明()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解析根据材料“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 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学者开始注重实学,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由空 泛无用的学术到经世致用,即学风的转变,故选C项。答案C4. (2017山东临沂质检)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 “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助长了

4、心学空谈心性之风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解析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就以这种儒家 的礼义道德和天理人格思想,维系着几千年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据材料“明清 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 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可以得出以 “礼学”代“理学,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故选B项。答案B5. (2018河南驻马店模拟)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 王他们全部的

5、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 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解析理学注重气节、品质,凸显人性的庄严,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代三大儒倡导回归孔孟的本源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清初三大儒的进步 主张,并不代表思想的主流,理学依旧占据主要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 “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 归”,它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6. (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明清两代,传

6、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 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 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解析根据材料中温病学说的提出是因为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导致,说明医学理 论的发展主要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故选C项。答案c7. (2018四川成都模拟)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 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 注释

7、:“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对图书的注释和注音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 社会大众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中不是学术思想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中 未涉及科举制改革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图书的出版,不是学 校教育,故D项错误。答案B8. (2017山东滨州期末)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 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 传(

8、)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解析 据题干材料“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 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 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可知关羽故事的流 传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故选D项。答案D9. (2018辽宁大连模拟)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年)在广笑府叙中说: “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 死了”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道

9、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解析传统儒学道德观念动摇是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而非明代,故A项错 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 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孔子并非完全等同于古代中国的传统 文化,儒家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故C项错误;近 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而明清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故 D项错误。答案B10. (2018甘肃兰州模拟)八仙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神话人物,其形象有皇 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宋元时期,人们将种种民间传说附会其

10、身;明清时期, 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民间思想需要借助本土宗教传播B.道教借助民间力量提升政治地位C.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解析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 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 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表明八仙的神话故事已经世俗化,故选C 项。答案C11. (2017湖南邵阳联考)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 哪吒剔骨还

11、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 “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 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A.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B.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C.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D.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解析据题干中“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得出当时的 士人强调打破传统的“三纲五常”,追求自由平等,故选B项。答案B12. (2018黑龙江大庆调研)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 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 父、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规定的实施()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B.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C.抑制了戏曲

12、事业的发展D.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解析 据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2018河南安阳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 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 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 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 君” “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 “安民”,时至

13、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 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 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 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 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 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 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 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 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

14、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 进到“新民本”高度。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 化出现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 民的安居乐业”得出我国是农业社会,根据材料一 “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 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得出民众的力量对于社会的统治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一老子、孔子等主张及其后著作的描述,得

15、出知识分子的推动,根据材 料一,仁政,王道”说明统治者重视民众力量。第问,第一小问,由材料 一中为君主服务到材料二中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否定君主专制。第二小问,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背景:农业社会的国情;民众力量的显现;阶级结构的变动;维护统 治的需要;知识分子的作用。(10分)变化:由受制、服务于君权到批判、否定君主专制。(3分)原因:传统民本思 想与明清社会不符;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弊害的显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12分)14. (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

16、将两千年间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并 揭示出他们此伏彼起、交相推衍、不绝如缕的大略路径如下:一颜回 一曾参 一仲弓 一子夏董 仲 舒子 思iAi一轲朱熹后学E阳明陈均罗钦R与一叶丁L王廷相 1奇陇光 I- 孙陆李羲武之 -_宗炎夫 H黄顾王逢其地厂龚自珍 魏源 L包世臣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对上述流派进行探讨。(12分,说明:可 以就儒学与路径中一个或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对路径进行修 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路径,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 准确。)解析 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根据材料“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

17、内圣与外 王两大流派”得出“内圣”“外王”两条线索,根据材料提供的人物,结合所学 的相关学说论述,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注意史论结合。答案 示例一 “内圣”强调伦理道德的政治作用。(2分)孟子传承孔子的思 想,把“仁”学引申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学说,认为只要将人内心固有的 仁义礼智发掘、培育起来,就能管理好国家。“二程”继承孟子的思想,把天理 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提出“存天理,去人欲”。(10分)示例二 “外王”主张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2分)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 解决西汉思想统一问题,顾炎武等人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到清道光、咸丰年间, 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出“以经术为治术”,谋求富强之策。(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