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nture-Virtual-Medical.pdf

上传人:海阔****涯 文档编号:9534183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ccenture-Virtual-Medical.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Accenture-Virtual-Medical.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ccenture-Virtual-Medical.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ccenture-Virtual-Medical.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2行业洞察 医疗面对长期以来医疗服务供给无法有效满足民众需要的问题,虚拟医疗不仅为解决这些棘手问题打开了一个全新思路,更为医疗行业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车慧、黄茹、李信仪|文虚拟医疗:医疗行业“新”蓝海92939394在中国,随着多年医改的持续投入以及医疗信息化浪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由于医患间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严峻,民众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非但未能改善反而呈下降趋势。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即使是在医疗发展相对领先的美国,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美国的数字:奥巴马新医改政策的核心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医疗

2、救治效率,美国现在17.5%的GDP是用于医疗方面的,其中工资支出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医疗行业也因此晋升为高度劳动密集型行业。但纵然如此,美国医疗行业依然存在着医疗服务质量与高昂花费不相称的尴尬局面,追根到底,反映出其医疗系统的低覆盖、低效率和高成本这三大问题。与此同时,医护人员的医疗绩效也呈低效率趋势。当前,美国的医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医疗保险、医疗授权和医疗诉讼等事务。过去数十年,医疗行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们一直致力于提升医院自身流程,希望让患者获得流畅的就诊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互联网医疗的出现,更好地让决策者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不着眼于提升医疗绩效与品质、降低单位服务的劳动成本

3、,以及打开医院的围墙让患者主动参与到医疗诊疗行为活动中去的话,过去那些提升效能和改进服务质量的成本控制策略势必事倍功半。过去十年间,相比其他行业,先进技术对医疗行业的生产力促进作用有限,医疗行业也因此错失了降本增效的良机。而今,VR、AR等数字技术的兴起,让医疗行业站在一个新的风口上,能否把握住这一新的契机,关系着医疗行业的未来。什么是虚拟医疗?所谓虚拟医疗,是指通过远程诊疗、远程咨询和远距离协作及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将临床医师、患者、护理团队以及医疗相关专业人士整合在一起,将临床诊疗与专业协作有效结合起来,以提供各式医疗服务,为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支持,并协调整个诊疗护理链条上的各项活动。在医

4、患关系方面,虚拟医疗借助通信技术、协作技术、认知计算技术及各种数字设备和数据支持,可以实现同步或异步的诊疗互动、诊疗实践与患者管理。结合VR、AR虚拟技术,实现远程诊疗、远程咨询和远距离协作等虚拟医疗手段,医疗机构不仅可以惠及以往得不到及时救治的患者,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那些享有常规医疗资源的人群。虚拟医疗护理模式可通过三种方法扩大临床医师的接诊量:将部分任务和工作转移至患者,利用技术手段代替人工劳动,实现诊疗任务自动化。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还可以简化临床医师的工作强度,降低对医师的需求,从而让其有更多时间从事高附加值的工作,比如培训与技术提升,以及深入研究患者病情。将传统的就诊方式与现代的

5、虚拟互动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体验,还能催生出一套适用于整个临床服务领域的全新标准。行业洞察 医疗95典型的诊所就诊37,000 位基层医师18%劳动力70亿美元场景模拟 发掘机会借用以下三个在美国常见的常规且非卧床的护理场景,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虚拟医疗如何为医疗机构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抓住虚拟医疗带来的市场机遇。传统的触诊、听诊及检验采样大多以当面就诊方式为主。在最“典型”的诊所就诊情境下,医师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收集患者信息、判断信息、思考治疗方案以及与患者交流互动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患者的检查信息散落在各处,在就诊过程中零碎地给到医生,导

6、致医师在整个病情诊断与方案选择过程中来回反复权衡。不妨想象一下,假如患者在预约就诊之前就把自己的完整信息提供给医师,情况会如何?常用的消费电子设备(例如可穿戴传感器和数字式体重计)可以让患者在就诊前就记录下自己的基本体征信息,或患者可以通过VR、AR技术将视力等信息自测后自动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一个安全门户网站上传这些信息,同时记录下诊时需与医师讨论的问题和自己担心的事项。该安全门户网站同时还扮演着“导诊助理”的角色,它可以引导患者回答标准的门诊提问,例如家族病史和自己身体状况;之后,通过诊疗引擎对患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在患者就诊前将相关诊疗建议早一步提供给医师参考。如果能够减少医师收集患者

7、信息和思考治疗方案的时间,必然能够大幅简化医师的当面诊疗流程。埃森哲的分析研究表明,将虚拟医疗应用于常规非卧床病人的诊疗流程后,美国每位基层医生在每位患者身上所花费的诊疗时间平均节省约五分钟。这相当于节省了 37,000 位基层医师(或者整个基层医师劳动力的 18%)的工作时间,每年可为美国整体医疗行业所节省的经济价值超过 70 亿美元。同样重要的是,经过初级检查后,大多数患者的后续随访也可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大幅降低随访量,同时也能为患者和医师双方都带来便利。96行业洞察 医疗在美国,电子随访(eVisit)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其逐渐成为替代当面诊疗以及医疗机构应对日益增长的诊

8、疗需求的首选。电子随访可通过安全的临床信息交换在异地来完成,患者在此过程中可以提交自己的健康状况信息、病情疑问和相关影像,供医师研究并提出治疗建议。一般情况下,电子随访所占用医师的时间不会多于 10 分钟。一个可以使用电子随访的例子是高血压管理。美国每年约 26%的门诊诊疗量与高血压有关。埃森哲研究表明,如果每位患者每年仅进行一次当面就诊,而将剩余因高血压而就医的一半就诊次数换成电子随访,则每年节省的时间就相当于近 1500 位基层医师(约占整个劳动力的 1%)的工作时间,每年节省的经济价值约为 3 亿美元。现有患者管理1500 位基层医师1%劳动力3 亿美元患者自我管理24000 位基层医师

9、11%劳动力20 亿美元虚拟医疗可以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支持,并确保其病情稳定。例如,成年糖尿病患者可以借助先进的移动技术,有效管理其生活方式和病情发展,减少当面就诊的需求。附带先进分析功能的现代科技可以对患者(及医疗设备)所提供的数据(例如血糖值水平)进行跟踪、评估和趋势预测。同样的科技手段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提醒以及个性化的自我管理计划建议,这样的计划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此外,患者的病情信息还可以在需要时及时提供给临床医疗团队作为参考。此举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让医师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处理严重病例。实际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此项技术

10、,该技术也已投入使用。埃森哲分析表明,由年度定期体检与患者采用科技手段进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医疗护理模式,每年可节约相当于近 24,000 位 基层医师(约占整个劳动力的 11%)的工作时间,约合 20 亿美元的经济价值。97对于相关医疗企业而言,上述场景的吸引力丝毫不逊色于前文的行业视角描述。想象一个由近 1,800 名全职或兼职基层医师组成的大型区域性医疗系统或者综合性医疗机构,如果每年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平均节省5分钟,在医师诊疗量方面便可释放约 6,300 万美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 320 位基层医师的工作时间。对于规模较小的系统或小型医疗机构而言,通常拥有一支大约800 位基层医师的员工

11、队伍,如果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节省五分钟,就可以释放约 140 位医师的工作时间,每年节省约 2,800 万美元的经济价值。虚拟医疗可以节省线下门诊时间,从而节约临床工作者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上述三个场景仅仅是虚拟医疗好处的冰山一角。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虚拟诊疗会完全替代当面诊疗。事实上,虚拟诊疗与当面诊疗同等重要且互为补充,其最佳结合方式则取决于诊疗的本质。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自我检测与自我护理的机会,但医疗行业未来的黄金标准一定是当面诊疗与虚拟诊疗的最佳结合,其不仅能为有效的临床诊疗和持续护理提供强大支持,还能满足慢性病患者偶发的诊疗需求和持续的护理需要,而这一前景并非遥不可及。无

12、论是整个医疗行业还是各个独立的医疗机构,大家都应该迅速行动起来,争取尽快将虚拟医疗及护理模式融入自己的日常诊疗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医疗领域才能够真正开始正视和解决迫在眉睫的成本与劳动力危机,而这一危机正在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行业以及各家机构的前进步伐,特别是医疗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国家。虚拟医疗在中国事实上,目前中国医疗资源匮乏的严重程度比美国更为突出。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及探讨虽然在这两年特别火爆,但似乎目前主导方都是互联网公司,并非传统的医疗服务机构,这一现象的背后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多数大型公立医院缺少强有力的推进动力,另一个因素则与国内物联网平台发展成熟度有关。目前,互联网+多数被用于解决医

13、疗资源的整合,即用于医疗资源整合、服务预约、挂号、付费等瓶颈环节;具体融合远程诊疗、远程咨询和远距离协作则不多。不过,目前已有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尝试通过虚拟医疗的三大技术应用远程诊疗、远程咨询和远距离协作,打破空间局限,扩大医院服务的辐射范围。这样做一方面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整体医疗系统概览节省5 分钟320 位基层医师6300 万美元98行业洞察 医疗图一 虚拟医疗服务体系资料来源:埃森哲分析患者对不需进一步检验检查的疾病,通过视频、电话、短信等方式,患者可享受远程诊断,在线处方的居家看病服务。接受诊疗服务后,个体诊所系统将自动持续关注患者病况,根据医生处方为患者自动发送用药提醒、注意事项等

14、。患者将摆脱线下就诊对时间地点的限制,依照患者个人需求,随时向个体诊所进行远程健康咨询,获取就医建议。对需要线下就诊的患者提供在线预约服务,保证他们在方便就医的时间可及时就诊,消除排队等待的时间成本。通过预约,患者可享受包括上门护理、上门体检等一系列个性化的上门诊疗服务,为患者免除路途奔波的不变。个体诊所系统将根据处方,提示医护人员在诊疗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回访,主动为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专业意见。远程咨询在线预约上门诊疗患者随访远程诊疗用药提醒图二 智能化服务体系平台资料来源:埃森哲分析基于系统的大数据应用个体诊所医疗信息平台传染病预警临床服务个体诊所数据数据数据服务监管服务监管卫生局省级大型医院

15、医疗保险药房药店患者服务数据数据临床管理交流培训数据管理质量管理99提升医院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借助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医疗机构能为不同健康状态的群体,打造专业化、个性化、便捷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建立远程咨询、远程诊疗、用药提醒、在线预约、上门诊疗以及智能化的患者随访服务体系(图一)。虚拟医疗不是冰冷的人机互动。无论虚拟医疗如何发展,有效的、个性化的医疗都离不开医生和病人的互动。如前文所言,医疗行业未来的黄金标准一定是当面诊疗与虚拟诊疗相结合,并且充分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大型三甲医院为服务主体、辐射周围基层医疗机构与诊所,然后,通过虚拟医疗的技术平台实现“分级诊疗+”。通俗点说,就是

16、为病人提供一个如社区医院这样一个方便快捷的入口,并建立一个通往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能虚拟则虚拟,虚拟无法解决的病情则要当面诊疗。根据医疗的特点和中国的民情需求,我们认为,虚拟医疗应该是有温度的,因此除了完成分级诊疗将疾病分诊与病人分流的基本诉求、解决大型医院看病难与基层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外,更关键的是提供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平台支持,医疗人员能以更省力的方式提供专业服务,患者更因为新的就医渠道而享受到比过去更贴近自身需要的医疗服务,这也让个性化医疗服务不再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号(图二)。在新的服务路径当中,患者信息通过系统录入存储,免去纸质填写的烦琐过程,这

17、样做的好处关键还在于,未来能够对接居民的电子病例档案,消除基本健康信息的重复填写。当患者完成检验检查后,检查结果会自动发送给医护100人员,同时,系统也支持患者随时查看并下载自己的历史检验结果。虚拟诊疗平台还能记录患者问诊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并提供电子版医药处方。对于负责治疗工作的临床人员,治疗步骤等信息都将详细记载于系统中,患者将享受医疗责任明晰,服务流程规范的医疗服务。最后,以患者完成医疗服务评价作为整个医疗服务的结束,这样做一方面能鼓励患者监督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保障患者获得品质更好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也结合人员培训的交流机制,确保基层医疗体系的能力水平。突破传统网络医院的围墙。实际上,目

18、前以互联网医院来整合医疗资源的解决方案在国内已陆续登场,然而,诊所的平台整合工作却容易被忽视。在我们的实践中,除了会整合区域性大型医院的雄厚资源,我们也提倡将整个解决方案下沉到诊所,而且将重心放在如何有行业洞察 医疗区域医疗能力分布图结合整体区域内各个个体诊所的能力画像,将协助卫计委,补充形成完整的区域医疗能力分布图图三 诊所平台整合资料来源:埃森哲分析患者评价信息 结构化评价个体诊所主动引导患者通过个体诊所平台进行客观评分 非结构化评价患者可通过个体诊所平台主动对诊所服务进行点评申诉个体诊所能力画像呈现单一个体诊所业务能力、运营能力、患者满意程度等全方位的能力评分,实现对单个诊所的能力评级工

19、作区域内个体诊所能力评比集合区域内各个个体诊所的能力画像进行比较,协助卫纪委实现行业内个体诊所能力的纵向评比个体诊所服务运营系统个体诊所监督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个体诊所能力模型个体诊所信息 个体诊所系统使用状况包括信息系统的活跃用户数,交换频次、使用全面度等 个体诊所服务运营情况101效落实对诊所的监管上,因为当医疗质量无法达到患者的期待时,再多的创新都将成为泡影(图三)。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仅2015年我国总诊疗人次就超过80亿人次,而且这一数字以每年超过6%的速度增长。在国家给予医疗充分重视的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医疗效率才是真正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矛盾的根本环节,而虚拟医疗集合众多科技手段的长处,能够为医疗行业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作者简介车慧埃森哲大中华区医疗卫生行业董事总经理,常驻北京J黄茹埃森哲大中华区医疗卫生行业总监,常驻上海L李信仪埃森哲大中华区医疗卫生行业高级经理,常驻上海leo.hsin-此外,埃森哲大中华区医疗卫生行业总监曹晋军,行业顾问左宸龙、市场部周晓文对此文亦有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