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起源》∣邓一丁解读.doc

上传人:阿*** 文档编号:9529912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的起源》∣邓一丁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爱的起源》∣邓一丁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的起源》∣邓一丁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的起源》∣邓一丁解读.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爱的起源| 邓一丁解读关于作者托马斯刘易斯,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主攻发展心理学、精神药理学和精神生物学。法拉利阿米尼,医学博士,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旧金山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理查德兰龙,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副教授,情感障碍项目负责人。教学期间,四次荣获优秀教学奖。关于本书三位精神病学领域的专家,基于脑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一线的诊疗经验,建立起一套关于爱的科学理论。这套理论说明了爱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起源,以及爱对人产生的复杂影响。本书从脑科学的角度说明,人类的理性对情感的控制十分有限,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才能

2、建立起健康、幸福的情感生活。核心内容本次解读会为你介绍爱的生物学起源,并从原书中提炼出三种与爱有关的生理效应:边缘共振、边缘调节、边缘修正,为你揭秘爱的脑科学原理。在介绍原书的科学理论之余,解读人还会分析一个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带你从脑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爱与被爱的困境。前言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邓一丁。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爱的起源。这本书是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爱这种情感。简单来说,它讨论的是:爱怎么产生?爱又会对人有哪些影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我们用诗歌、音乐、雕塑、绘画、舞蹈,种种的形式,诉说着关于爱的故事。不过在科学领域,爱却一直很少被人们提到。原因很简单,我们都以

3、为,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情感,很难用科学来清晰地界定。但爱的起源这本书的作者却认为,爱和世上其他的事物一样,也有科学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找到那把合适的钥匙,就能开启爱的奥秘,掌握爱的规律。这把钥匙,就是现代脑科学。这本书的作者是三位精神病学领域的专家。他们三人都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精神病学领域的研究、教学和一线的治疗工作,不仅培养了数百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还治疗过数以千计的精神疾病患者。在长年的工作中,他们看到许多的人,在爱与被爱的问题上陷入了困境。为了更好地理解爱,帮助患者走出困境,他们结合现代脑科学的成果,建立起了一套关于爱的科学理论。我们通常会认为,爱是一种强烈、深刻的情感,例如爱情、父爱、

4、母爱。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对爱的定义更加宽泛。他们把人和人之间善意的情感,都纳入了爱的范畴。一位陌生人投来友善的眼神,也是一种爱的表示。他们所说的爱这种情感,广泛存在于人和人的交往当中。当然,这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亲密关系。换句话说,在这本书里,爱就是一种情感联结。回到生物进化的历史上,一直到哺乳动物出现,生物才演化出产生这种情感联结的生理功能。这也就是书名“爱的起源”的含义。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学到一套关于爱的科学知识。不过在我看来,这本书更重要的价值,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的视角,从脑科学的角度,重新看待一些常常困扰着我们的情感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总会爱上相似的人?我们怎么才能避免在未来的情

5、感关系中重复从前的错误?听完这本书,你就可以从脑科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了。接下来,我会分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我会为你介绍,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上,爱是怎样产生的?在第二部分,我们再从脑科学的角度了解一下,爱会对人造成哪些影响?了解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用一种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情感生活。在第三部分,我们就尝试从这个新的视角出发,来思考一个常见的情感问题。第一部分好,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爱这种情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爱是怎样产生的?如果你去问一对一见钟情的情侣,他们可能会告诉你,爱发生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一次眼神交汇。这么说,爱似乎轻而易举。不过,我要告诉你,为了这一瞬间

6、的眼神交汇,我们的祖先已经准备了上亿年。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爱起源于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我们都知道,人类属于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从今天的研究看,爬行动物的大脑是没有情感活动的,只能维持那些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包括:呼吸、吞咽、心跳、求偶、交配,以及对突发的危险产生恐惧反应,等等。换句话说,两只鳄鱼可以繁衍后代,但受限于大脑结构,它们之间不可能产生爱情。到了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哺乳动物出现了。它们的大脑发展出了一层新的组织,叫做“边缘系统”。这层新的脑组织带来了一项全新的功能,这就是情感。有了这层脑组织,后来的人类才可能具备爱的能力。作者认为,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最根本

7、的变化既不是外形,也不是体温,而是它们对后代的关注程度。一只爬行动物,比如,一只海龟,在沙滩上产下卵之后,就回到海里去了,留下它的孩子们自己面对危险的世界。而哺乳动物怀孕后,是用恒温的身体携带着发育中的胚胎,在后代诞生后,还会用乳汁哺育后代,陪伴、保护着后代,一直到它们具备了一定的生存能力。哺乳动物的育儿方式,要求它们具备表达和感受情感的能力。在这种新的要求下,哺乳动物发展出了边缘系统,这层全新的大脑结构。今天的脑科学也已经证明,假如大脑的边缘系统受损,哺乳动物就会失去情感能力。比如,它们不会对同类产生同情心。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项有些残忍的实验:他们切除了一只猴子大脑里的边缘系统。结果,手术后

8、的猴子对猴群里的其他同伴表现得极其冷漠。它会直接从同伴的身体上踩过去,就好像踩在没有生命的石头上一样。它还会直接夺走同伴手中的食物,完全不在意它们的感受。类似的实验还证明,边缘系统受损的哺乳动物会丧失和同伴玩耍的能力,以及抚养幼崽的能力。这些实验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大脑边缘系统是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的情感中枢。好,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爱这种情感,是怎么产生的呢?到这里,我们已经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爱起源于两亿多年前的三叠纪。那时候,最早的哺乳动物出于哺育后代的需要,进化出了负责情感活动的脑组织,大脑边缘系统。包括爱在内的人类情感,至今都是由这个古老的脑组织来控制的。

9、当然,生物的进化不会到此结束。在边缘系统之后,人类和少数高级的哺乳动物,又进一步演化出了第三层脑组织,这就是大脑新皮质。今天的研究人员已经了解到,大脑新皮质是多种理性思维能力的发源地。这些能力包括:语言、规划、推理、抽象思维,等等。笼统地说,大脑新皮质是负责理性活动的脑组织。那么,更高级的理性,能不能控制我们的情感活动呢?这就涉及一个常见的误区了:理智能够控制情感。现代脑科学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妄念。这是因为,我们的三层脑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是由最新出现的部分,控制比较原始的部分,而是反过来,大脑新皮质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边缘系统的调节,而这两部分大脑,又依赖于最古老的爬行动物脑来维持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10、。你可以把我们的大脑想象成一家公司,这家公司里有三个主要的部门,它们之间既相互支持,又彼此独立,各自分管着不同的功能。并且,这三个部门里,越早成立的部门,离公司的核心就越近,它负责处理的任务也就越基本,对公司的生存也就越重要。这样的结构就决定了,最晚发展出来的理性能力,非但不能指挥情感活动,还得接受情感的调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用理智强迫自己爱上一个人。第二部分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感觉有点沮丧。既然一个人依靠自身的理智无法控制情感,那当爱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还好,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种情感关系,我们不必独自面对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讲过一个古老的传

11、说:上古的人类是一种长着两个头、四只手、四只脚的生物。这些原始人力大无穷,想要推翻神的统治。结果,宙斯将他们一分为二,这才有了今天人的样子。但是人类始终想要回到最初的完整状态,他们总想寻找到另一半,合二为一。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不过爱的起源这本书,倒是有一个和柏拉图类似的观察,那就是,在涉及爱的问题上,一个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闭环,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的情感生活不仅要依靠他自身,更要依靠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和他建立了密切关系的人。这就是爱的本质:在两个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结。这种情感联结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作者认为,在最表层上,情感可以相互传染;更深一层,情感会影响人的生理指标;而在最深刻的

12、层面上,情感还会塑造人的行为模式。这三种由浅入深的影响,对应着三个脑科学效应:边缘共振、边缘调节、边缘修正。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三个效应。我们先来看看,情感是如何相互传染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边缘共振”效应。你大概也有过这样的经验: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一场球赛,虽然球赛很精彩,可你并没有感觉特别兴奋;可是,当你买票去现场看球赛,哪怕比赛不那么精彩,看着身边的球迷们热情高涨的样子,你也忍不住和他们一起激动地呐喊助威。这时候,边缘共振效应就在发挥作用。你和身边的人们发生了情感上的共振,当你感受到身边人们的兴奋,你也会产生相同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情感传染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表情。小婴

13、儿总是喜欢盯着别人的脸看,一副充满好奇心的样子,他们在看什么呢?就是在辨认周围人的表情。当婴儿看到母亲的表情冷淡,或是愁眉不展,他也会哭泣;而当他看到母亲在微笑,他也会跟着微笑。婴儿不是单纯地模仿母亲的表情,他通过观察母亲的表情,感受到了母亲的情感状态,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到我们长大以后,这种效应仍然会在成人之间发生,我们能够感知到身边的人的情感状态,还能将自己的情感和身边的人同步。不过,这种传染只是情感在人和人之间的表层传递。在关系更亲密的人之间,情感还会影响到人的生理机能,让两个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趋于同步。这种效应,叫做“边缘调节”。我们来看一个有点残忍的反面案例。13 世纪的时候,神圣罗

14、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做过一场愚蠢的实验。为了了解人类天生的语言是什么,他找来了一些婴儿,命令养母和护士们只能给他们哺乳、沐浴,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所需,但是她们必须板起面孔,不可以和孩子们咿咿呀呀地说话。这就阻断了婴儿和照顾者之间一切正常的情感互动。结果,这些婴儿们还没学会说话,就失去了生命。弗雷德里克的实验让人们获得了一个沉重的教训:即便给予充分的物质条件,假如缺少了父母的爱抚、温柔的语言和表情的互动,婴儿就没办法活下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身体的生理指标没办法维持正常状态。科学家们发现,我们身体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体温、免疫功能、血糖、激素等等,都会和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关系亲密的人

15、,保持同步。这是我们让身体维持在稳定状态的重要方式。如果中断跟他人的关系,个人的生理节律就很容易发生紊乱。在婴儿身上,这种效应尤其明显。因为婴儿的身体还没有成熟,他们大多数的生理指标,都需要通过和照顾者保持同步,才能调节到理想的状态。比如说,和父母亲一起睡觉,婴儿的呼吸节奏就会跟父母亲的节奏同步,变得更有规律,睡眠质量也会提高。即便在成人以后,人体仍然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来调节全部的机能。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拥有亲密关系的人,更容易保持健康。你看,情感不仅会在人和人之间传递,也会对我们的生理机能造成深刻的影响。不过,情感对人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第三个层面上,持久、深刻的情感经历还会塑造我们的记忆

16、,形成一套稳定的情感模式。情感模式不仅决定了我们怎样和别人相处,还会塑造那些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这种效应叫做“边缘修正”。情感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记忆。我们知道,记忆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外显记忆”;第二种,叫做“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就是我们的大脑有意识地记录下来的各种信息。而内隐记忆,是指那些在我们无意识的状态下,输入到我们大脑中的信息。情感模式,是以内隐记忆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的。这种记忆非常牢固,也很难察觉。比如母语,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熟练地使用母语来进行日常的交流。但是如果我请你给我讲讲母语的语法结构,分析一下句子的成分,假如你不是一个语言学者,你大概很难说得清楚。我们的情感模式也

17、是这样,我们明明是在用情感模式处理亲密关系,但是却不自知,更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模式。更进一步,在比较亲密的关系中,人和人的情感模式还会互相影响,塑造彼此的行为。这时,他们之间就发生了边缘修正效应。举个例子:有一对表姐妹关系很亲近,不过,妹妹在青少年时期貌不出众,又总是笨手笨脚的,没少受姐姐的挖苦。多年以后,这位妹妹已经成长为一名举手投足端庄优雅的女士,但是只要当她出现在姐姐的面前,她的行为就会恢复到青少年时代的笨拙,走路会跌倒,还会失手打翻东西。这就是姐姐内隐记忆中关于姐妹两人相处的情感模式,投射到了妹妹的身上,让她不自觉地回到了小时候在姐姐面前的模样。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我们和

18、他人的情感互动,会影响彼此的情绪和身体,塑造我们的记忆。伴随着这些效应,我们和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结。而爱,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第三部分前面两个部分,我们一起了解了两个问题: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爱这种情感是怎么开始的?在脑科学的视角下,爱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不过,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倒不是了解了这些关于爱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原理,我们可以重新看待与爱有关的一些困惑和难题。在接下来的第三部分,我就举个例子,我们一起用书中的原理,分析一个常见的爱情问题。英国歌手阿黛尔曾经创作过一首很有名的歌,歌名是某个像你一样的人。在这首歌里,一位女士得知旧日的恋人已经结婚,但她自己却仍然对旧爱难以割

19、舍,于是她只好悲伤地唱道:“没关系,我会找到某个像你一样的人”。无论歌曲多么凄美动人,我们都听得出,这首歌里的女主角正在遭受一场困境。她曾在上一段感情中受伤,可是她做出的决定,仍旧是去寻找下一个相似的恋人。你可想而知,假如她真的找到了,那么在下一段恋情中,她也很有可能会重蹈覆辙,再次遭受上一段关系里经历过的伤害。你可能听说过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词,叫“渣男收割机”,说的就是这样一类女孩子。她们总是会爱上同一类品行不端的男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建立起健康的关系,令人特别惋惜。我不知道你身边是否有情况相似的朋友,假如有,你大概也曾苦口婆心地劝过她。不过,她后来有没有听你的话,改变自己选择伴侣的标准呢?听

20、完了前边的内容,你应该能理解,这样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在她的内隐记忆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稳固的情感模式,而这类记忆是不受理性控制的。内隐记忆的形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一个人过往的经历就像流水一般,在我们的大脑中不受理智控制的区域里不停地冲刷。最终,被千百条经验的水流冲刷过的轨迹,就会形成一条稳固的渠道,以后的水流也都会汇入到这条渠道中来。这时候,在我们的内隐记忆中就形成了稳固的情感模式,它就会开始左右我们以后的人生。假如一套固定的情感模式已经在过往的岁月里形成了,那么即便有理性的引导,被经验冲刷出来的渠道也不会轻易地消失。所以,假如你对朋友的劝说失败了,你别以为是她把你的话当做了耳旁风

21、。在理性上,她其实很可能早就清楚要做出改变。只不过,仅凭理性,她没法扭转既已形成的情感模式。那难道说就没有解决的方法了吗?一个人就会永远地困在自己的情感模式里吗?幸好,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情感活动从来都不是一个闭环。在前面的内容里我们已经提到,一个人的情感模式,可能会投射到现实生活里,影响到身边的人;那么反过来,他的情感模式,也可能在其他人的影响下得到修正。当一个人困在自己有缺陷的情感模式里,反复经历过不健康的关系,那么,找到一位情感模式健全的伴侣,就可能是他走出困境的开始。当然了,这件事在一开始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情感模式,我们总会被特定的一类人吸引。所以在最开

22、始,一个情感模式有缺陷的人,很难对另一个情感模式健全的人产生爱慕心理。不过,假如他敢于迈出这一步,尝试和一位与以往的伴侣都不同的人建立关系,那他的情感模式就会在这段新的关系里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新的经验,就像全新的水流,开始浇灌他大脑中负责内隐记忆的区域。在最开始,这些新的经历可能还是会落入到以往的情感模式里。一个人如果习惯性地渴望强势的伴侣,那么即便是找到了一位温柔随和的新伴侣,他固有的情感模式,也很可能在新伴侣的身上激发出强势的特质。不过,边缘修正效应告诉我们,只要在两个人之间建立起长久的关系,他们的情感模式就一定会相互融合,日久生情也就完全有可能发生。好,这就是我在这本书的启发下,对一个

23、爱情问题的新思考。当然了,这本书中提到的科学原理其实还能帮我们理解许多其他的情感问题,甚至不限于人类。比如,我们都知道,养宠物会让一些老人活得更长寿。以前我们可能会诗意地把这件事归结为:责任心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但其实,这件事更本质的原因是,在主人和另一只哺乳动物之间发生了边缘调节效应,导致他们双方的生理指标都趋于稳定。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其他可以用脑科学的原理来解释的情感问题?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见解。结语爱的起源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为你介绍到这里。按照这本书的观点,人要过上幸福的情感生活,其实没有什么奥秘,就是长久的陪伴。这个结论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在最后,我想跟你说的是,时间是唯一一种对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公平的资源: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聪明还是愚钝,时间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公平地流逝。而所谓陪伴,就是我们,这些精于计算的人类,在用我们最珍贵的资源:生命,和这个你爱的人,一起度过不求回报的时间。陪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这或许是我们能做的最勇敢的选择。撰稿、讲述:邓一丁脑图:刘艳导图工坊划重点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爱起源于大脑边缘系统的出现。2、人类的爱可以在情绪、生理机能、行为方式三个层面上对人产生影响。3、根据脑科学原理,找到一位情感模式健全的伴侣,可以帮助情感模式有缺陷的人走出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