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8397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4).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训练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倩影靛青月青纶青春靓丽 B.岑寂涔涔参差莘莘学子 C.市份芦荟刽子脍炙人口 D.瘟神温暖愠怒揭英雄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栏竿溢然长逝瘦骨伶仃化干戈为玉帛B.仓皇寻常巷陌气喘吁吁牵一发而动全身C.赢得舞谢歌台惩一儆百心有灵犀一点通D.蛊惑毕恭毕敬振春发联文武之道,一张一驰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 天。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群的孤雁。作者以 “断鸿”自比,显出悲凉之意。C.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作者用季鹰归去的典故 表达自己也将

2、弃官归隐的心思。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树犹如此:作者 用此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 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旦日,卒中往往语,皆 指目陈胜C.无人会,登临意/我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D.休说妒鱼堪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 社鼓5判断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来源:Zxxk. Com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来源:Zxxk. ComB.早岁/那知世/事艰来源:学科网Z X X KC.小楼一夜听/春雨D.暮霭/沉沉楚/天阔6.下列各句中所用

3、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封狼居胥休说妒鱼堪 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周瑜霍去病张翰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翰C.周瑜刘裕张翰霍去病D.刘裕周瑜张翰霍去病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赢得仓皇北顾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8,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揭英雄泪?,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9 .下面诗句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0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舞榭歌台,。(2)四十三年,(3)凭谁问:,?(4)想当年,金戈铁马,。二、课堂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 Com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间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

5、人唤取,红巾翠袖,据英雄泪?11 .本词上阕中最能烘托词人此时心境的意象是和,最能表现词人此时心境的动作是,那此时的 心境是:12词的下阕分别化用了几个典故?用意何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3 .有人曾说,“可堪回首”句读之足使英雄扼腕。结 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4 .词人以“凭谁

6、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结,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三、课外拓展比较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鹏鹃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娓银 胡鞭,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 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15 .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抒发上有何相同之处?16 .这两首词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运用了哪种常 见手法?四、语言运用17 .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连贯、句 式整齐。站

7、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道道的河川,我们看到: 辛弃疾东家种树,雄心不改;,。他们都选择了永恒:答竽1 . A (A. q i a n , d i a n , j I n g , 1 i a n g ; B. c e n , c e n , c e n , shen; C. kuai, h u i, g ui, k ua i ; D. wen, we n , y u n , we n o)2 . B (A.竿一杆;C.谢一榭;D.驰一弛。)3 .C (C项中季鹰的典故是从反面使用的,并未表达 出自己弃官归隐的心思。)来源:学。科。网4 .B (A项,街道/田野;B项均指“看”;C项,理解 /当然;D

8、项,正好/能够。)来源:学科网5. A (B项,“早岁/那知/世事艰”;C项,小楼/一夜 /听春雨”;D项,“暮霭沉沉/楚天阔二)6.B (根据相关资料,逐一核对。)7 .C (赢得,是“结果落得”的意思,今义是“收获” 的意思。)8 .D (“霜雪”比喻白色的浪涛,其他三项均为借代。)9 .C (A项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B项应为“扬 州路烽火”;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华发早生”。)纵然寂寞孤清,也不苟合流俗,这是坚贞的选 择;,O18 .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作 调整。(字数不得增减)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 姿和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看,是没有

9、什么疾病的。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 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 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 事,评论正邪。19 .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 号)发思古之幽情。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 征。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的著名诗句。来源:学科网五、攻知识点20 .仿照前句的示例,根据要求,另写两句话,要求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朱自清说:美是月下荷塘上的缕缕清香、

10、脉脉 的流水和薄薄的青雾,仿佛是小提琴上的名曲。郁 达夫说:美是,仿佛是。苏东坡说:美是,仿佛是。10 .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望中犹记烽火扬 州路(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气吞万里如虎11 .落日断鸿看吴钩拍遍栏杆朝廷飘摇,时光流逝, 北伐无期,忧愁自己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 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或:朝廷飘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期,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来源:学#科#网Z#X#X#K12 .张翰辞官归乡的典故,作者借此反用其意,表明 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刘备讥讽许汜的 典故,借刘备的英雄气概自比,以讽刺那些只知 求田问舍、谋取私利的朝士权臣;桓温叹柳的典

11、 故,借此感慨光阴无情,时光流逝,自己的济民 救国之志难以实现,令人痛惜。13 .“可堪”有“哪堪”“怎堪”之意,即“怎能忍受” 的意思。词人自南渡以来,无时无刻不思北伐中 原,收复失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见其报效朝廷拳拳之心。然而,南宋朝廷 却乐不思归,不谋求恢复,竟忙着在代表着民族 耻辱的佛狸祠下热热闹闹地举办迎神赛社,怎不 叫词人忧愤,这种忧愤撕心裂肺,故“可堪” 一 词,写出了词人的极其忧愤、郁闷之情。14 .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报效朝廷和收 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不 思北伐,忠直之士不得重用,又有谁会想到自己 呢? 一腔悲愤之情溢于言

12、表。15 .这两首词都是先进行回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 肝沥胆、忠贞不贰、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从而 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之后都以沉痛的慨叹, 抒发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怨愤之情。16 .词的前面大部分篇幅回忆年轻时英勇作战或者备 战的情景,后面部分急转直下,写如今词人落职 闲置、不被重用的现实,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感慨,运用对比的手法形成对比:今与昔对比, 理想与现实对比,鲜明而强烈,使得词人的沉痛 和怨愤的心情体现得更为强烈。来源:Zxxk. Com17 .示例:楚大夫沉吟江畔忠心不改纵然身沉大江也 不愿随波逐流 这是执着的选择(仿写只要符合“内容连贯、句式整齐”的要求即可。)18 . (1)

13、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 七尺身躯”换位; 将“写美人”与“写相思” 换位;(3)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 春色化入政治”换位。19 .(句是总说句,所以排在第一位; 句是两人面对长江所做的事情,紧接句; 句是承句中“幽情”而发;句中“不约而同” 是对句的总结;句“流动”紧接句中的“长 江奔流”;句中“这”指代上文中的两位人物与 长江。)20 .示例:(郁达夫说:)(美是)故都陶然亭的芦花、 青天下的飞鸟和满山的佳果,(仿佛是)前门的大 碗茶(苏.东坡说:)(美是)赤壁下的皎洁的月亮、 徐来的清风和辽阔的江水,(仿佛是)古典的哲理 诗(应根据语境,结合具体人物,联系人物的典 型事例进行仿写,同时要恰当地选好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