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兴贤(以上王安石)》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69127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兴贤(以上王安石)》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8兴贤(以上王安石)》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兴贤(以上王安石)》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兴贤(以上王安石)》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王安石兴贤教案第二课时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语文组赵琳 教学目标:1 .学习兴贤,深入分析兴贤中隐含的人才标准,进而丰富对王安石其人的认 识与了解。2 .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一、齐读未断句文章,回顾文章结构思路(PPT)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 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 而不用犹无有也(PPT)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 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

2、李 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 有也可不慎欤(PPT)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土民亦古之土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 之众况今太宁岂日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 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 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PPT)结构思路:1 .要兴贤 兴贤的重要性2 .举例论证兴贤的重要性3 .如何兴贤兴贤的做法二、寻找联系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王安石的三篇文章,(PPT)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 兴贤三篇文章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3、。笼统地说:都与变法相关。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内容上的对应、呼应关系。游褒禅山记:明变法之志答司马谏议书:反驳变法反对者(反对者对应游褒禅山记中的“幽暗昏惑”) 兴贤:变法举措(人才对应游褒禅山记中“志、力、物”的“物”)三、发现矛盾思考:在学习兴贤时,有没有发现与前面学习的文章有矛盾之处?矛盾:在兴贤中,王安石“博询众庶” “说直之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 批评王安石“拒谏”有矛盾。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四、解决矛盾L学生回答。学生可能的答案:A.王安石的想法和做法不一致;(教师:补充资料证明王安石的想法 和做法是一致的。)(PPT) “乞诏三司判官、诸路监司及内外官有知财用利害者,

4、详具事状闻奏,诸色人 听于本司陈述。”宋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PPT) “议助役事(免役法)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 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宋李素续资治通鉴长编(PPT) “其(王安石)议财,则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至政事堂”一宋史刘挚传B.对象不一样:司马光说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劝皇帝要广开言路,王安石对人对己双重 标准;(教师:补充资料证明王安石对皇帝的建议和自己的做法是一致的,资料同情况A。)C.司马光和王安石对“拒谏”的认识不同。(请同学具体阐述,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在肯定学生合理推测的同时,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尝试使用文本

5、信息解释矛盾。 我们比照着读一下这两处,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答司马谏议书:“辟(p】)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拒的对象:邪说、壬人,指 反对变法的人)兴贤:博询众庶(征询的对象:百姓,不包括皇帝身边的小人。)(补充资料同情况A) 结论:说明双方对小人、贤人的评定标准不一致。2.兴贤一文中,王安石并没有直接提出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是劝说皇帝应该怎么做,我 们再来读一读王安石对皇帝的建议,探寻一下其中隐含的“贤”的标准。再读第三段,“博询众庶尽其效矣”,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整理答案。教师提示关注: 句式(大多用否定句,说明有现实针对性),上下句的因果关系分析等。王安石选贤标准:如何兴贤“贤”的标

6、准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来自基层,有实施变法之才的人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勇于破旧制,彳丁新法的人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是皇帝身边某些人(中伤变法之志)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除弊兴利,忠于职守,积极有为的人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立志且有能力变法革新的人(可能冒险犯错)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完善。总之,王安石在建议皇帝为变法选拔人才,并给他们一定空间大展拳脚。再读第三段排比句,要求读出王安石革故鼎新的气魄气势。五、方法总结学习流程思维流程和方法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兴贤 三篇文章之间有什么联系? 寻找联系在三篇文章的参照阅读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问题? 发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7、的矛盾呢?搜寻相关储备或新材料我们比照着读一下这两处,看看有没有什么 新发现?我们再来读一读王安石对皇帝的建 议,探寻一下其中隐含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回到文本,分析矛盾。(用语文的方法挖掘 语言中蕴含的深意)课后延伸思考(只提出问题,课堂不解决,学生课后通过习得的方法解决) (PPT)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日无之。(人才多) 一兴贤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人才少)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土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 考策论。王力古代文化常识 思考:王安石为了培养选拔支持变法的贤人,在教育和科举方面又做了哪些努

8、力呢?(PPT)舒亶、李定、王珪、李宜之、沈括、吕惠卿(之前阅读中出现的王安石阵营中的小 人,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思考:王安石“兴贤”的实际效果又是怎样呢?有没有值得后人借鉴和反思的地方?七、结束其实,近段时间我们都在使用这种方法学习,学习苏轼赤壁赋同时,读了后赤壁 赋、考了放鹤亭记,补充了苏东坡突围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答李端叔书。 还可以读选修中苏洵、苏辙的作品。在对照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苏轼与王羲之的生死观的比较,儒释道对苏轼思想的影响,苏轼 母亲的家庭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苏辙在武昌九曲亭记中对苏轼被贬黄州的认识任何一个有创见的观点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需要经过一番发现、分析思考与 探究,这个过程也是获得新知的过程,充满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