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6562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登高》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高教学设计甘肃省临夏中学王小红一、 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 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诗。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七言律诗。诗人把自 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 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赏析诗歌时,要引导学生 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 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诵读诗歌。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 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

2、练,让他们 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 涵泳的鉴赏习惯。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把握意象,赏析诗歌 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本

3、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在新课改理念的指 导下,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诵读法: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节奏,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诵读,能使学 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 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2 .讲析法和点拨法: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 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补充 介绍诗人杜甫的相关生平经历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3 .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 沟通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

4、,才有助于培养和激 发阅读的兴趣和灵感。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4 .由古人登高的习俗及有关登高的古诗引入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按照中国古代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亲 友团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可以长寿消灾。士大夫又有登高言志、赋诗抒 怀之说,所谓“君子登高必赋”,就产生了许多登高怀远诗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这次“登高”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在此篇诗作中他又倾诉

5、了怎样的人生 感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的登高。5 .温故知新:回顾杜甫的生平经历,学生结合课本注释,明确本诗的写作 时期一一漂泊西南时期。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设计意图:这是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诗,虽然在本诗之前已经系统的 对杜甫的生平经历进行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更好的理解本诗,适当的 复习巩固是很有必要的,】(二)感知诗歌1 .播放朗读录音,感知朗读节奏。2 .学生自由诵读,把握诗歌节奏。3 .齐读

6、诗歌,初步感知感情基调。提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悲。这就是诗歌的诗眼所在。通过寻找诗眼,提炼关键字来把握诗歌 的感情基调,这也是我们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常用的鉴赏方法之一,同学们字赏析 诗歌时要擅于使用这种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诗眼,并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举一反三,做到 学以致用。】(三)赏析诗歌既然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悲”,那么诗人到底“悲”什么呢?(引导学生寻 找相关诗句)一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 .赏析颈联宋代的罗大经指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联有八种悲: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

7、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 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而对偶又精确。”八重悲意:他乡作客、经常作客、离家万里、凄凉秋日、年过半百、疾病缠 身(有肺病,并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带病登台、登台无友。2 .赏析尾联九月九日重阳节,双九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人们普遍把重阳节当 作“老人节”,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到了人生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 伦之乐、功成名就之感,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并且颠沛流离、形影相吊, 那杜甫只是“悲”自己吗?不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提问:“艰难”“苦恨” “潦倒”应如何理解?这

8、一联诗人又在悲什么呢?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当 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 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设计意图:动态的介绍时代背景及作者,使学生更易理解诗歌的内容,而不是 千篇一律的静态介绍。】艰难:诗人年世已高,生活贫困艰难国家处境艰难潦倒:诗人生活潦倒国家处境落魄苦恨: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 常遗憾。通过赏析颈联和尾联,感受到了诗人的九重悲意。可见,诗人的“悲”是多 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

9、和壮志未酬,再 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 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那哪些风物引发 了作者的悲情呢?我们来赏析首联和颔联。【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打破以往讲授诗歌从首联到尾联按顺序解读的传统,先赏 析颈联和尾联的抒情部分,进而由情入景,赏析首联和颔联的写景部分,为了前 后衔接连贯,过渡语句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3 .赏析首联提问: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意境:雄浑高远肃杀凄凉急风一一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 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心里,内心感到凄

10、凉。高天一一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间,诗人更觉得自己 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心头。哀猿一一猿的啼叫是哀伤、凄厉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清渚和白沙一一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在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 觉,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自然也倍感凄凉。鸟飞回一一回:回旋、盘旋,鸟在江水上空盘旋。这只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 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已经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 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与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 用自己合理的想象去填充诗歌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不是一只欢乐的鸟, 是一只孤独痛苦

11、的鸟。其实,诗人的处境也与急风中盘旋的鸟是非常相似的,此 时杜甫是孤单的一个人在外漂泊。【设计意图:这六个意象虽然是平常景象,但都融入了作者丰富的主观情感,所 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在本诗中的意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歌情感。】4 .赏析颈联提问: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意象:落木长江意境:寥廓萧瑟苍茫悲壮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到了球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 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的人生进入了秋季,由此感慨生命的短暂, 内心无限凄凉。长江:涛声滚滚,水势湍急。孔子在长江边感慨:“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 壁赋中也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可见这日夜

12、流淌、永不停息 的江水,给人一种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出诗人的渺小。在颈联中,通过落木和长江两个意象,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突出人生短暂、 自我渺小、诗人壮志难酬之感。(四)总结八、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2 .微写作:将杜甫的登高改写成200字左右的写景抒情散文,要求写出 杜甫登高时的复杂心情。【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再次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并以此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九、板书设计r 首联:风、天、猿、厂写景Y 渚、沙、鸟伤秋悲己颔联:落木、长江颈联:悲秋、独尾联:苦恨、潦倒十、教学反思设计的亮点:1 .一改传统的静态介绍背景及作者的方法,将背景和作者放到了中间(颈联 和尾联),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动态的介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2 .打破常规的诗歌鉴赏顺序,找出诗眼,围绕诗眼“悲”,先赏析诗歌的抒 情部分(颈联和尾联),再赏析写景部分(首联和尾联)。存在的问题:学生无法准确掌握重点意象在诗境中的特定内涵,需加以指导, 并要求学生在平时做好积累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