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515062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 1.0 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一级工程1.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二级工程1.1人才培育模式三级工程1.0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名目 一、专业根本状况1 二、改革的思路1 三、改革的内容1 1、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人才培育质量2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2 3、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3 4、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突出学习过程评价3 四、改革的成果:3 1、人才培育模式改革3 2、课程体系改革4 3、教学模式改革4 4、教学评价改革4 5、构建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4 6、构建公共实训平台5 五、存在问题及

2、改良措施6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 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贯彻落实党中心、国务院关于大力进展职业教育,培育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的规划纲要(20232023)的详细要求,以本专业所面对的电子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深入合作,严密围绕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人才培育模式,进展课程体系改革。 一、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根本状况 (一)构建了“订单培育、工学交替”的人才培育方案 以广东省区域经济进展的专业人才需求为办学方向,面对电子与信息设备运用企业和产品生产企业,培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

3、、美等方面全面进展,具有综合职业力量,在电子与信息技术行业企业从事与生产、技术和治理等工作相关的设备装配、调试、检测及修理维护岗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对广州超远机电科技有限公司、XX市标准电机控股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展调研,与企业共同确定“订单培育、工学交替”的人才培育模式,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 “订单培育、工学交替”的人才培育方案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动身点,校企共同努力搭建校内、校外两个学生实训实习平台为根底,坚持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坚持学问、力量、素养三位一体。课程设置表达职业岗位的力量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力量应严密对应。以工作工程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

4、形成课程单元,并与职业力量相对应,课程内容由根底学问、专业技能和扩展学问组成,形成符合校情的“2+1”的课程教学体系,即学生两年在学校参与根底和专业学问学习,一年在企业参与实训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为载体,在实际训练中进展力量培育,帮忙学生把握学问及其应用方法、技巧,构建以职业力量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二)构建了专业力量模块化课程体系 依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每个工作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学问与技能要求,建立了工作任务与

5、学问、技能的联系,在完成工作过程分析的根底上,依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对这一过程涉及到的学问和技能进展重组、简化,从而得到相应的课程设置。 针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岗位群的力量体系,以电子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岗位群的各种工作岗位对应的专业课程和相应的实训内容,构建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三)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深入 对于专业课程主要基于工作过程进展课程设计,加强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的组织设计。开展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工程教学、工学交替等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育学生的综合力量和素养。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大力推行“双证制”,提高学生的就业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丰富多样

6、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重点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高素养”双师教学团队建立,有力促进专业建立 专业带头人有深厚的理论学问和丰富的企业实践阅历,有多年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治理阅历。专业教学团队职称构造、年龄构造合理,学历水平较高,双师素养优异,双师构造合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通过考核验收合格。高素养“双师”教学团队的形成为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与教学改革供应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五)完善的实训条件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现有单片机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智能楼宇实训室、电工实训考核室、PLC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实训场室,实训设

7、备总值约750万元. 专业实训设备根本满意工程教学、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六)精彩的社会效劳力量彰显示范效果 专业教学团队具有精彩的社会效劳的力量,通过参加企业实践和生产工程的研发,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力量,增加了专任教师实际工程开发阅历。通过参加培训效劳,提升专业知名度,为地方经济进展供应和输出高质量的人员。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二、改革的思路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突出以力量为中心的教育特色,构建“订单培育、工学交替”人才培育模式;连续深化教学改革,从课程改革入手构建 “大专业、小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在人才培育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

8、道德的培育,面对产业需求培育人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在教学环节中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与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立足电子行业企业需求及本校实际,严密结合地方经济进展,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究电子专业人才的培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就业力量为目标,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把专业做大做强;深入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创新订单培育、工学交替的人才培育模式,培育满意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电子技能人才。 三、改革的内容 1、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以学生就业方向、职业素养力量培育为主导,以市场人才需求、企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与本地区电子产业对接;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渠

9、道和方式,制订人才培育方案,使学生的力量培育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贴近市场。深入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实施“订单培育、工学交替”的人才培育模式,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展根底学习、企业见习、专业学习实训、技能考证、顶岗实习等阶段的学习,把专业学问通过阶梯式的技能实训工程渐渐渗透到岗位力量中,从而使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之间实现“零距离”对接。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为原则。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电子企业调研,依据企业岗位群需求、岗位设置和岗位关键力量要求,深化教学内容改革,采纳“大专业、小特地化”的课程组织模式,构建敏捷的模块化课程构造

10、;以职业岗位力量为根底,与企业严密合作,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共同制定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完成电工技能与实训、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门核心课程建立和开发电子技术根底1门精品课程。加大教材建立力度,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电子产品装配、检修、维护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实训工程,加强专业学问与实操技能的连接。专业教材实行选用和自编相结合,选用现有的优秀中职教材,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训指导书、电子CAD实训指导、可编程掌握原理与应用教程5本适合本专业使用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建立教学资源库。依据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

11、要求,建立包含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仿真软件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提高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水平,以满意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3、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 将仿真、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到电工技术根底、电子技术根底等专业根底课程教学中,深化“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电子CAD、PLC掌握技术、修理电工考证训练等课程内容设计成工作任务式的教学工程,实施任务驱动、工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究“车间进学校、课堂进车间”的教学模式,即与企业合作将生产车间建在学校、把企业生产车间作为

12、课堂进展教学,使学生的力量培育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4、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突出学习过程评价 依据企业用人标准制订学生评价模式,以学生力量为核心,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考核。改革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中,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到达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目的。推行国家技能鉴定、学校考评、企业测评、学生自评等多方参加的人才培育质量评价模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进展。 四、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1、人才培育模式改革 (1)企业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形式对XX有限公司、广州超远机电科技有限公司、XX电子有限公司、广州XX

13、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展调研。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行业进展及人才需求报告。 (2)构建了具有示范作用的才培育模式: 通过屡次深入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进展调研的根底上,并在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立指导委员会的研讨、论证下,确立了“工学交替、订单培育”的人才培育模式。 依托与多个知名电子制造企业的深入合作,实施“工学结合”、“订单”培育、“车间进校”、“顶岗实习”等人才培育模式, 培育企业赞誉的高素养电子专业技能型人才。 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根底,以实现学校培育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为目的的人才培育模式。 2、课程体系改革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

14、职业素养和职业力量的构成为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为主线,深入企业调研,依据岗位需求,重组课程构造,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工程作为课程内容,校企合作开发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工程课程,建立突出职业技能培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岗位力量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制定出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方案。 (1)以适用、够用为原则,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力量为本位的“宽根底、活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文化根底、专业根底、专业方向三大类课程。 (2)将专业理论根底课电工根底与

15、电工技能训整合实行一体化教学,电子技术根底与电子技能技训整合实行一体化教学。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教学编写完成了可编程掌握原理与应用、电子CAD实训两门课程。 (3)专业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课程安排在实训室进展教学,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突出学生动手力量和专业技能的培育,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围绕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与修理,电气安装与维护修理,电梯安装与维护修理等岗位的人才需求,构建突出职业力量培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条件。 3教学内容改革 以岗位要求为引领,以职业力量培育为主线,依据“有用、适度”的原则,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16、内容。 “有用”马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教学,删除已淘汰的产品、技术和工艺等相关的内容。 “适度”即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力量,注意根底内容的学习。 (1)理论教学突出应用特色 在理论教学上抓住重点 ,突出应用性。在教材选择上选用能表达专业时代特色的教材,同时对每一届使用的教材进展评估,组织教师依据企业岗位力量要求编写校本教材;以“有用、适度”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展整合和增减。 (2)实践教学突出创新特色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传授技能,又启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创新力量的培育。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实行工、 学、 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新的实践教学方式 ,通过开放性实训、 综合性实

17、训、 创新性实训等工程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力量。 (3)教学内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色 采纳理论学问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使理论与实践亲密结合,培育学生具有肯定的实操技能和动手力量,稳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学问,培育学生职业力量。依据理论学问开发相关的实训工程,编写有特色的实训指导教材。 4.教学模式改革 在深入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进展调研的根底上,并在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立指导委员会的研讨、论证下,理论与实践严密结合,突出工程教学、一体化教学、仿真教学的推广与应用。积极探究教、学、做一体化的的教学模式,开展 “中职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讨论”,深入探讨一体化教

18、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开发及教学环境建立,充分利用好仿真教学,为学生供应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确立了基于工作过程下一体化工程教学模式。 5.教学评价改革 扩大考核评价范围,弱化以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构建了学生综合力量评价体系。建立学业评价、德育评价、顶岗实习评价的三评价方法。通过综合评价检查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把握的程度,检查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专业技能的把握及就业力量的形成等状况。 6.构建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开发电子技术根底与技能、电工技术根底与技能、单片机技术原理与应用、手机原理与修理、PLC技术等5门课程的仿真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入库上网的建立工作,

19、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到达使学生易学易懂的效果,实现专业技术学问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 7.构建公共实训平台 结合企业岗位群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及教学实际,对实训室资源进展整合,建立了健全完备的专业实训室档案。为保证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岗位根本力量和岗位综合力量的培育,新建了电子工艺实训室。 五、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通过专业建立,本专业成为全市同行学习的典范。到2023年2月,建成了2门核心课程建立,初步建立了1门精品课程。近几年,本专业的招生规模和招生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23年招生人数到达150人,学生就业率达90.4%,对口就业率到达74.1,学生双

20、证率达91.5%。新增1间实训室场,达22间,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充分保证。对外的示范辐射效应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加,师资队伍的双师素养比例到达100,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以效劳为宗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专业建立工程和新的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的实施,促进了专业建立、课程建立、课程教学、实训条件配置和专业团队自身进展理念新的变化。 1.确立了以效劳为宗旨的专业建立理念。依据中职教育的指导方针,本专业重新分析定位了专业建立的效劳对象,依据电子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往届学生就业去向等,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效劳定位,并以此为根底,开展专业建立的需求调查、课程体系重构、校企合作建立等各项工作

21、。专业团队深入效劳企业调查了解真实的人才需求、岗位力量需求和典型的工作任务,重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情境的学习领域课程,从岗位工作任务入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建立具有特别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效劳区域行业、企业、产业的理念得以详细落实。 2.确立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依据对区域内企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整理,系统化了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并根据以学生为中心活动型教学法的理论,实施任务和载体明确的工程教学法。工程教学法的系统设计和实施,促使专业教学团队能够主动学习讨论任务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实施工程方案,使行动导向、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得以真正落实。 3

22、.确立了因事制宜的敏捷的校企合作理念。将建立能够重现真实生产情境的生产和教学双功能的实践教学条件作为教学资源建立的重要原则,分层次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专业的师资、技术、毕业生资源,吸引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与6家电子企业建立了以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双向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双向基地”合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二)重构并完成了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岗位实际,教学内容同步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学习情景提炼自企业的工作实际,重构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完成了本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大局部课程教材建立。建立了能够辐射XX及珠三角地区电子企业高素养技能型人才需求的

23、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电子技术根底与技能、电工根底与技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梯安装与修理、PLC技术、电梯标准与检测6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现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培育的学生素养提升,得到了合作企业的普遍认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作企业对改良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的参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培育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严密度得到有效加强。 (三)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坚持“先进性、有用性和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原则,即坚持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实践教学治理理念的先进性、实践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试验实训场所根底建立的先进性;坚持追求

24、设备教学功能的有用性、生产性实训和社会效劳功能的有用性、实训场所分布格局的有用性;遵循学生学习专业学问和把握专业技能的规律。 表1 实践教学硬件建立增量表 主要指标建立前建立后试验 实训条件试验实训室数量212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企业811工位数475525设备总值750.7万870.7万(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1.探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水平坦体提升的目标、措施和培育方式。将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力量和实践力量培育做为专业教学团队建立的主要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课程设计、课题讨论和电子与信息技术讨论力量培育。根据分层次、分梯队的力量要求确定培育要求,根据理论学问扎实、职业力量过硬的标准组织培

25、训工作。 对于企业实践阅历丰富、教学阅历缺乏的教师,重点进展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培训,如到全国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参与培训。并通过校本培训,使专业教师都能学习到职业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展课程建立,学习并把握工程或任务设计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对实践阅历薄弱的专业教师重点进展企业顶岗实践的培训,安排7名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参与为期13个月的学习培训和顶岗熬炼,将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起来。选择实际生产工程为载体,根据生产工程的整个工作过程实施工程教学,熟识企业文化,学习工作过程性学问。在此根底上,基于工作过程建立精品课程、核心课程,编写专业教材,从而

26、使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2.专业教学团队的素养显著提高。三年来,本专业根据以上培育要求,全面组织开展了对专业教学的培育培训工作。通过重点培育、合理引进,安排教师到先进的职业院校培训学习,安排2人参与为期3个月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学习,1人出国学习,安排年轻教师和没有企业工作经受的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学习熬炼,安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企业兼职等措施,使专任教师的职业力量、一体化教学力量和企业沟通力量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二年内具有2个月企业顶岗实践经受教师占100%,并聘请了4名企业兼职教师担当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专任教师的教学改革水平、科研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发表教学论文

27、16篇和出版专业教材4本、精品课程建立、核心课程建立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专业带头人已经成为XX市名师。师资队伍主要建立增量见表2。 表2 师资队伍建立增量表 主要指标建立前建立后教师 队伍专任教师1618高级职称45工程师01高级技师、技师85骨干教师26兼职教师14“双师”素养1418名师01科研论文发表或获奖1016课题123.兼职教师队伍建立的机制根本建立。以校企全方位合作为根底,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的运行实际,因事制宜地开展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一是大力引进了2名合作企业的讲师担当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教学工作;二是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教师的岗位互换引入了2名企业技术人员长期担

28、当兼职教师;三是通过为合作企业供应人才资源补偿的方法,依据专业教学需要敏捷聘任了1名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大量聘任,有效地解决了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贴合问题,提高了人才培育的力量水平。 (五)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网络和专业教学资源 为满意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本专业建立了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其中精品课程1门、核心课程6门,建立完善了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治理平台及试题库与在线考试系统,并通过校园网连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网络和社会教育资源。 (六)专业人才培育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我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开设于1987年9月,是广东省重点建立专业, 2023年确定为国家改革进展示范校重点建立专业

29、以来,招生数量连年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培育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表3列出了示范校建立的前后指标比照状况。 表3 主要建立指标增长比照表 主要指标建立前建立后新生新生录用人数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企业满足率竞赛学生参与省级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学生参与市级技能竞赛获奖人次示范 辐射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效劳接待沟通学习的教师课程改革示范指导双证书学生双证书猎取率 指导学生参与XX市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团体一等奖一个、二等奖2个,参与省级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2人、优秀奖2人、团体优秀奖1个。 学生获得名次如下: 姓 名参赛工程获奖等次XX

30、市机电一体化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一等奖XX市机电一体化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二等奖XX市机电一体化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二等奖XX市电力拖动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二等奖XX市电力拖动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三等奖XX市电力拖动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三等奖广东省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三等奖广东省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三等奖广东省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优秀奖广东省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优秀奖XX市2023年电力拖动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团体一等奖XX市2023年电力拖动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团体二等奖XX市2023年机电一体化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团体二等奖广东省2023年机电一体化安装与调试竞赛工程团体优秀奖六、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 课程建立整体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培育有用型人才的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工程教学课程改革不够完善;教学内容的改革还不够深入。应连续加强教师培训,为课程改革供应技术保障。 1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