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印发《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511760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办国办印发《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办国办印发《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办国办印发《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办国办印发《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办国办印发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近日,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良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仔细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和改良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部署要求,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根底,现就加强和改良乡村治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

2、局和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根底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建立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加、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布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加广阔农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目标。到2023年,现代乡村

3、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根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立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乡村公共效劳、公共治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布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力量根本实现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视组织为根底、集体经济组织和农夫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民委员会

4、及村务监视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夫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履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增加村民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自我效劳力量。村务监视委员会要发挥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治理、工程工程建立、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事项上的监视作用。集体经济组织要发挥在治理集体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效劳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农夫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要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当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穿插任职。村务监视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党员担当,可以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村民委员会

5、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应当占肯定比例。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讨论争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强根本队伍、根本活动、根本阵地、根本制度、根本保障建立,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整顿脆弱松散村党组织,整乡推动、整县提升,进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落实村“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坚决防止和查处以贿选等不正值手段影响、掌握村“两委”换届选举的行为,严峻打击干扰破坏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坚决把受过刑事惩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涉邪教等问题的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坚持抓乡促村,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和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乡镇党委直接

6、责任,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等要包村联户,村“两委”成员要入户走访,准时发觉并讨论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 (二)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榜样作用。组织党员在议事决策中宣传党的主见,执行党组织打算。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效劳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加。亲密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特困人员等人群的关爱效劳,引导农夫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三)标

7、准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清理整顿村级组织担当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查评比事项多问题,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各种政府机构原则上不在村级建立分支机构,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村级担当有关行政性事务。交由村级组织承接或帮助政府完成的工作事项,要充分考虑村级组织承接力量,实行严格治理和总量掌握。从源头上清理标准上级对村级组织的考核评比工程,鼓舞各地实行名目清单、审核备案等治理方式。标准村级各种工作台账和各类盖章证明事项。推广村级根底台账电子化,建立统一的“才智村庄”综合治理效劳平台。 (四)增加村民自治组织力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治理

8、、民主监视实践。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标准化建立,拓展村民参加村级公共事务平台,进展壮大治保会等群防群治力气,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群防群治力气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办理、民间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帮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作用。 (五)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创新协协商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鼓舞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 (六)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实现公开常常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梳理村级事务公

9、开清单,准时公开组织建立、公共效劳、脱贫攻坚、工程工程等重大事项。健全村务档案治理制度。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推动村级事务即时公开,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视。标准村级会计托付代理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视,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夫夜校等渠道,组织农夫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

10、宣传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据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完善乡村信用体系,增加农夫群众诚信意识。推动农村学雷锋志愿效劳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 (八)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开展好家风建立,传承传播优良家训。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铺张、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殡葬新风,推广与爱护耕地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殡葬习俗。加强村规民约建立,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实现村规民约行政村全掩盖。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提倡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

11、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标准完善村规民约,确保制定过程、条文内容合法合规,防止一局部人侵害另一局部人的权益。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视和奖惩机制,注意运用舆论和道德力气促进村规民约有效实施,对违反村规民约的,在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运用自治组织的方式进展合情合理的奉劝、约束。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鼓舞地方对农村党员干部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加强纪律约束。 (九)发挥道德榜样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立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立活动,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榜样、最美

12、邻里、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查找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开展乡风评议,弘扬道德新风。 (十)加强农村文化引领。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应、文化阵地建立、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育。传承进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村落爱护。结合传统节日、民间特色节庆、农夫丰收节等,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加快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让农夫共享城乡优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进展。加强农村演出市场治理,营造安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十一)推动法治乡村建立。标准农村基层行政执法程序,加强乡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根据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大力

13、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立,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十二)加强平安乡村建立。推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落实平安建立领导责任制,加强根底性制度、设施、平台建立。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才智农村警务室建立。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特别人群的效劳治理。深入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加强农夫群众拒毒防毒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邪教活动打击力度,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大

14、力整治农村乱建宗教活动场所、滥塑宗教造像。推动农村地区技防系统建立,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立联网应用工作。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农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交通、消防等安全治理责任。 (十三)健全乡村冲突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进展新时代“枫桥阅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连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探究建立“互联网+网格治理”效劳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强化乡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应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广泛开展平

15、安教育和社会心理安康效劳、婚姻家庭指导效劳。推动法院跨域立案系统、检察效劳平台、公安综合窗口、人民调解组织延长至基层,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效劳力量水平。 (十四)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标准乡村小微权力运行,明确每项权力行使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建立健全小微权力监视制度,形成群众监视、村务监视委员会监视、上级部门监视和会计核算监视、审计监视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视体系。织密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廉政防护网”,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推动农村巡察工作,严厉查处侵害农夫利益的腐败行为。 (十五)加强农村法律效劳供应。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乡村治理中的职能作用,推广车载法庭

16、等巡回审判方式。加强乡镇司法所建立。整合法学专家、律师、政法干警及基层法律效劳工等资源,健全乡村根本公共法律效劳体系。深入推动公共法律效劳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建立,鼓舞乡镇党委和政府依据需要设立法律参谋和公职律师,鼓舞有条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效劳工作室,进一步加强村法律参谋工作,完善政府购置效劳机制,充分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效劳工等在供应公共法律效劳、促进乡村依法治理中的作用。 (十六)支持多方主体参加乡村治理。加强妇联、团支部、残协等组织建立,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民主治理和民主监视的作用。积极发挥效劳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坚持专业化、职业化、标准

17、化,完善培育选拔机制,拓宽农村社工人才来源,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着力做好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特别困难群体等重点对象效劳工作。探究以政府购置效劳等方式,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效劳进展。 (十七)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效劳力量。充分发挥乡镇效劳农村和农夫的作用,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效劳职能,加大乡镇根本公共效劳投入,使乡镇成为为农效劳的龙头。推动“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长,整合乡镇和县级部门派驻乡镇机构担当的职能相近、职责穿插工作事项,建立集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共效劳等于一体的统一平台。构建县乡联动、功能集成、反响灵敏、扁平高效的综合指挥体系,着力增加乡镇统筹

18、协调力量,发挥好乡镇效劳、带动乡村作用。大力推动农村社区综合效劳设施建立,引导治理效劳向农村基层延长,为农夫供应“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效劳”,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效劳体系。将农村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中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供应的效劳事项,纳入政府购置效劳指导性名目。推动各级投放的公共效劳资源以乡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熟悉加强和改良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进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准时讨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将加强和改良乡村治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

19、核。将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工作作为每年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层层落实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每年向党中心、国务院报告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状况时,要将乡村治理工作状况作为重要内容。 (二)建立协同推动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乡村治理工作协同运行机制。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详细指导和催促落实,对乡村治理工作状况开展督导,对乡村治理政策措施开展评估。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司法行政、公安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强化政策、资源和力气配备,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

20、化各项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立,充实基层治理力气,指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围绕乡村治理主要任务开展工作,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设施装备保障,落实乡村治理经费。切实保障村干部根本酬劳,建立健全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酬劳兑现机制。有规划、分层次开展村干部培训。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进一步鼓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鼓舞各地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组织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立活动,大力选树宣传乡村治理各类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气氛。 (四)加强分类指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加强和改良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分类确定落实举措。对于需要普遍执行和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工作力度,逐级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进度,尽快取得实效。对于需要连续探究的事项,要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勇于探究创新,准时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阅历做法,加快在面上推广。对于鼓舞提倡的做法,要有针对性地借鉴汲取,形成适合本地的乡村治理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