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0621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二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二)a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1 .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通过研究孝文帝改革,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和历史意义。(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顾茅庐与隆中对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断,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小说中的描 述是真实的吗?这一时期及其后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它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5分钟,请你以下面示意图为线索,回顾你预学过的知识)(27分钟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完善答案)探究一、江南的开发(2021.福建南平

2、高一期末,改编)有资料统计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 目增加,而北部则有所减少。这表明()。甲方: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乙方: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丙方: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丁方: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因此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 加,而北部则有所减少,说明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丁方正确;魏晋时期北方是经济重心, 其水利技术比南方先进,排除甲方;乙方过分抬高了南方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排除;丙方 不符合史实,即使当时北方遭受战乱,但当时北方仍是经济重心,排除。【答案】丁方【探究总结】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和楚国就已开始对江南

3、进行开发。2 .秦汉时期,秦南征越人,开灵渠,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铁农具、牛耕南传促进了南 方农业的发展。3 .三国时期,吴国山越人与汉人共同开发江南;蜀相诸葛亮经营南中,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 济。这些都对江南开发有积极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江南大部分地区仍十分落后,处于“火 耕水耨”的原始耕作阶段。4 .东晋南朝时南方农业迅速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交 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典例示范】战国至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性和差距缩小了。这说 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解析】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 展。材料信息“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性和差距缩小了“体现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准确获取材料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经济重心 的转移是一个过程,到南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才超过北方。【答案】B探究二、民族交融材料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 诚知不易,但国家

5、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移风易俗,信为甚难。靖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回答:“伊洛 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内容思考:为什么孝文帝要迁都洛阳?【解析】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准确提取材料信息,从地图中可知当时北魏面临柔然威胁, 从材料“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当 时平城的顽固势力强大,洛阳优势明显。【答案】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

6、骚扰和威胁。洛阳的优势:(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探究总结】民族交融1 .含义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既 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 象。2 .主要途径包括(1)民族迁徙,杂居相处;(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3)联合斗争;(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5)民族之间的战争;(6)和亲怀柔政策。3 .民族交融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友好交往是主流,

7、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4)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的动力之一;(5)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同化;(6)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角度内容(1)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互相影响。原因(2)具体原因: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战争因素的影响,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1)北方农民为逃避战乱,迁居南方。表现 (2)东汉魏晋时期,“五胡”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和汉族长期定居,互相影

8、响。(3)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典例示范】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 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顺应了历史发 展潮流,因此取得成功,故D项正确。【答案】D(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4分钟完成课堂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1 .(2021.河北邯郸高一期末)三国时期,曹魏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

9、备“能尽时人之器 用”,孙权身边“异人辐犊,猛士如林”。不过孙、刘集团只有联盟才能与曹氏政权抗衡,在这 种抗衡中,孙刘联军也只能做到“守则有余,攻却不足工这一状况反映出0。A.曹魏政权实力较强B.九品中正制助推各国人才流动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蜀汉的正统地位受到士人怀疑【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刘集团只有联盟才能与曹氏政权抗衡,而且联合后的实力还不 占优势,这说明三国中曹魏政权实力较强,故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在此时尚未广泛推行, 故B项错误;当时尚未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和史实皆不符, 故排除。【答案】A2 .(2021山东聊城高一期末)魏书序纪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

10、人,或内列诸华,或外 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 漠之野。”材料主要反映了魏晋时期的()。A.政权更迭B.经济发展C.文化认同D.疆域辽阔【解析】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体现的是鲜卑族对以黄帝为 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答案】c3 .(2021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期末)西晋以前的宁镇地区(今江苏南京、镇江一带)流行的方言 是纯粹的吴语;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官话取代吴语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流方言。导致宁镇 地区主流方言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0。A.移民大量迁入B.经济得到

11、开发C.政区进行调整 D.政权发生更迭【解析】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因此北方官话取代吴语逐渐成为宁镇地区的主流方言,A 项正确;经济得到开发、政区进行调整不是宁镇地区主流方言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排除B、 C两项;政权更迭不会导致宁镇地区主流语言的变化,排除D项。【答案】A4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交融,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 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交融的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解析】民族交融是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在各民族交

12、融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 生活,故B项正确。民族交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封建化的过程,A项错误。工业化是从 18世纪中期的欧洲开始的,C项错误。汉化是就改革措施的整体特点而言的,D项错误。【答案】B5 .(2021 .湖北黄冈高一期末)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的繁荣景象后,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 言传。这实质上说明()。A.北魏迁都与否不影响中原经济的发展B.北民南迁使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C.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D.汉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时期洛阳繁荣,中原地区依旧“礼仪兴盛”,这说明孝文帝改革促 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北魏迁都有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北民南迁指的 是北方人民迁移至江南地区,与题干的空间范围不符,排除B项;D项错在“全面、排除。【答案】c(2分钟,写出你在学习本课后还没有学会的困惑点)疑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预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预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df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df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docx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2021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2021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7.docx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7.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