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0562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2课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1 .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 .理解诸子百家思想内涵、“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争频繁。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 主要是兼并战争,在征战的同时,各国相继上演了变法大戏。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诸侯纷争?各诸侯国改革变法运动是怎样掀起的?由此导 入新课。(16分钟,教师以问题引导和精讲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1 .对比西周分封制,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版图变化的信息。(至少回答2点) 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

2、势图【精讲要点】周王室政治中心东移;诸侯国数量大量减少,凸显兼并战争激烈,统一趋势 明显;少数民族内迁融入华夏民族,华夏民族认同感加强;与匈奴族关系紧张,长城大量 出现。2 .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转型的基本情况。【精讲要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随 着铁器和牛耕的广泛应用,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2)小农经济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的扩大,推动了社会上层建筑的变革,废除奴隶主贵族 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3 .列举孔子时代儒家的主要思想主张。【精讲要点】(1)核心观念是“仁”

3、,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2)主张“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来治理国家。(3)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4.归纳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治国理念和基本目的。【精讲要点】儒家孔子主张“仁”“克己复礼。希望缓和社会矛盾,继续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分别主张“仁政”“仁义”,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 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2)法家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 强中央集权的愿望。(3)道家主张“道”和“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贵

4、族面对诸 侯争霸、割据林立局面的一种消极情绪。(4)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 (16分钟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完善答案)探究一、商鞅变法材料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就已在局部 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 血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摘编自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 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

5、】 第小问根据材料“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 在秦孝公父祖辈就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概括;第小问结合商鞅变法在军事上改 革的措施回答;第小问中的“社会结构”结合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化进行回答,“社会风气” 结合新旧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回答。【答案】 观点:商鞅变法用军功特权取代了血缘贵族特权。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社会结构: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探究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 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

6、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 新出现的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 建筑的变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典例示范】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瓦解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 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的主要措施,故D项正确。【答案】D(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4分钟完成课堂检

7、测,2分钟核对答案。)1 .(2021 .河北沧州高一期末)下表是齐桓公葵丘会盟和晋文公践土会盟对比表。这种变化体现了 ()。会盟时间参加国家周王是否参加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齐、鲁、宋、卫、关B、许、曹 等周王派代表参加践土会盟公元前632年晋、齐、鲁、宋、蔡、关B、 陈、莒、秦等周王被“召”来A.周王权威趋于下降B.齐国的实力弱于晋国C.宗法分封逐步强化D.诸侯国之间更加团结【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更多的诸侯参与践土会盟,而且晋文公作为小宗,召集天下大 宗周王去集会,说明周王权威趋于下降,A项正确;两次会盟无法说明齐国的实力弱于晋 国,B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反,故错误;参加会盟的国

8、家多不能体现更加团结, D项错误。【答案】A2 .(2021 .山东济南高一期末)战国时期,随着列国疆域的扩大,如何处理好“大地域”国家的 治理问题,成为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诸侯国推行()。A.分封制B.宗法制C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面对疆域的扩大,诸侯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 制,通过设立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各诸侯国在疆域扩大之 前就实行了的制度,排除A、B两项;郡国并行制是两汉实行的制度,排除D项。【答案】C3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A.

9、诸子百家争鸣C.私田的大量开垦B.商人地位提高D.诸侯重视教育【解析】 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宽容的时代,意指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联系这一时期的 史实可知,体现这一时代“宽容”的应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故选A项。【答案】A4 .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 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都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 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解析】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为“戎”,称东部民族为“夷。”无论,华夏,各国

10、之间关系多 么敌对,他们都未称呼对方为,戎? 说明各国自认为是统一的种族一一华夏族,种族和文 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答案】B5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 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 牛耕的出现与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答案】B(2分钟,写出你在学习本课后还没有学会的困惑点)疑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