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声声慢 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08649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声声慢 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单元 声声慢 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声声慢 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声声慢 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声声慢【教材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 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 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 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 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2 .理解这首词巧妙的铺叙手法,借助意象抒发思想

2、感情。二、能力目标1 .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熟读成诵。2 .在诵读、品味得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三、情感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丰富 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2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学情分析】1 .高一学生对宋词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方 面的知识和能力,对宋词也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学习诗词。2 .学生对学习诗词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岂不知诗歌鉴赏有非大的个性差异,需要 学习者认真品味、欣赏。【教学方法】1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2 .反复吟诵3 .学案导学【课前准备】1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文本,争取熟读成诵;搜集材料进一 步了解李清照。2 .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 拓展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有了针 对性。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介绍作者:教师:其实对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她的词, 能回忆一下吗?学生:自由背诵如梦令和醉花阴。教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李清照呢?(点一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李清照,号易安居土,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越,婚姻美满。父亲

4、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和赵明诚共同致 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他们夫妻流域南方,不久 赵明诚病死,接着书画、金石尽失,李清照境遇孤苦。她同南渡流亡 的难民一样,始终无安身之所,过者动荡无定的生活,最后在颠沛流 离中死于杭州。2 .朗诵:(1)自由朗读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一一“愁”(板书:愁)(2)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3)教师朗读。教师:我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味儿?语调和语速怎样?学生:语调很低沉,语速也很慢。(4)再请一名同学起来朗读。(教师评价)3 .赏析课文:(1)教师:请同学们划出整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学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带领全班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2)教师:除了这一句难道就没有了吗?学生:第一句。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赏析这三句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一一凄凉、悲愁。这三句十四个字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你赞同吗?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 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 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只是因为叠词吗?从内容上来看,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寻寻觅觅”,这是她的动作,她在寻找什么?可能是流亡以前 的太平生活

6、,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 什么。心中若有所失,想要抓住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 到的只是空虚,感到“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 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 内心感觉的描绘,文情并茂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凄苦无言的凄凉心境。(3)过渡:整首词除了运用直接抒情外,更多的是在间接抒情, 通过一些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词人还借助哪些意象传达 出这种愁苦的心境?学生:酒、雁、黄花、梧桐等A:酒是一种文化,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 香独特,有很深的文学底蕴: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 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7、,他们喝酒和李清照喝酒的心绪一样吗?问:为何说是“淡酒”?一一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 心愁,没有心绪喝酒,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 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一一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 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B: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 秋雁南来,写国破家

8、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鸿雁传书,“书”的内容:故乡的消息,浓烈的爱情,对家乡的 思念。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4)这三句话给大家怎样的感受?“黄花堆积”究竟是指花开的茂盛还是指花已凋零?(抓住“堪 摘”来提问。)抓住“憔悴”思考,憔悴指的是人还是花?提示:憔悴的是黄花,实际上是用正衬的手法,以花喻人,暗示自己 年华已逝,青春不再。无人堪摘是指花无人怜爱,也暗指词人晚年孤 独寂寞,无人欣赏,就像黄花一样枯萎凋零。憔悴的是人,花正开得茂盛簇拥在枝头。将花比人,人不如花。 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而今年迈孤独的词人剩下的只有无心摘 花的苦闷。其实在进行诗

9、歌鉴赏时只要我们的见解与诗词的情感意境吻合, 就都可行。大家看,无论我们赞同哪一种解释,都能收到殊途同归的 效果。无论黄花是茂盛是凋零,词人借助它表达的始终是自己内心深 处难以排遣的凄苦和忧愁。(5) “梧桐细雨”意象教师:看着梧桐的叶子,大家有什么感受?(梧桐一一吾同)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 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天明”一一温庭筠更漏子教师:如果将“到黄昏”改为“到三更”效果如何?黄昏:昏一一婚相思怨别产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是中国史上出现的最 早的日暮怀人之作:“君子于役,不知

10、其时。曷至哉?鸡栖于册,日 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生动的描绘出一幅焦 虑的思妇在黄昏期盼自己的丈夫归家的生活图景。思乡迟暮之感(6)过渡:通过分析意象,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词中所有 的意象无一不是生愁、牵愁和助愁的,可以说是处处成愁:淡酒浇愁, 愁更愁;征雁南飞,离人伤逝;黄花憔悴,飘零沦落;雨打梧桐更添 愁苦。那么就让我们来结合词人的身世来看一看她到底有哪些愁苦呢?学生:国破家亡、丧夫之痛、颠沛流离。(7)教师总结并过度到一剪梅:李清照在词中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 一体,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活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 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

11、时代的烙印。但李清照也并非全是这种沉重的 愁,现在我们就让时光倒流,回到李清照年轻的时候,体会她别样的 愁绪,请大家静静地聆听这优美的歌曲一一一剪梅。(8)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当时心境的词一一闲愁学生回答:相思之情、离别之苦、甜蜜的愁教师总结:自我赏析了一剪梅之后,同学们都能体会到这首 词中的愁和声声慢中的愁完全不同,我们课前背诵的如梦令、 醉花阴和一剪梅都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作品,如梦令写 少女时期美好随意的生活,风格清新自然。醉花阴和一剪梅 都写了一种闺愁、离愁。这种“愁”就像我们在一剪梅美妙的旋 律中听到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二而南渡 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所提到的愁就远非前

12、期词中那种清淡的春愁、 离愁了,而是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之后的“欲说还 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愁,显得格外深广与后重,这种沉甸、深 广与厚重在她的另一首后期词武陵春中提到的:“只恐双溪蚱髓 舟,载不动许多愁J自由活动:你喜欢词中的那些句子?你是欣赏她的前期作品呢还是后期作 品?四、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风格迥然不 同。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苦难不停 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 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旷世才女李清照早已离开我们,但是, 在众多文人的幻觉中,眼前还会站立着在萧瑟肃杀的秋风

13、中演唱悲歌 的李清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肯定还会学到李清照的作品,就让 我们在品读中去进一步的了解她,去品味她的苦,她的愁。【板书设计】声声慢李清照意象心境淡酒凄凉惨淡秋雁离愁思念黄花凄苦忧愁梧桐细雨牵愁惹恨【教学反思】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后期作品,讲解这首词的难点就是如何让 正处在花季年纪的高中生去体会词人那厚重的愁苦感。总的说来,通 过配乐朗读和带领学生分析意象,大多数学生都能慢慢地走进词人愁 苦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分析意象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 思考,深入挖掘了古典诗词中典型意象的特殊含义以及这些意象所传 达出的情感。另外对比阅读教学的运用也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李 清照前后词作的不同风格。通过讲解这篇课文,使我有一个很深地认 识,那就是讲诗词离不开反复地朗读,只有在反复地吟诵中我们才能 让学生找到学习诗歌的感觉,学生才会自觉地去思考,去品味,只要 教师在分析意象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学习, 甚至比教师一味地去讲解的效果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