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506094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 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爱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经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 (1)教师特别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教师特别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留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洁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

2、?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看。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我会说:看图说词竞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认真观看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美丽的词儿来?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看: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慧。) (1)小猴子开头很快乐的样子,最终垂头丧气的。 (2)今日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肯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终仍旧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好玩的故事,叔叔是怎么写的呢?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

3、自然段,评比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依据教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留意教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读一读:又大又多、特别、掰、扛板书 (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大掰、扛) (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其次自然段: (1)谁来做小教师,学着教师问一问?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 (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议选学哪段。 (2

4、)根据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 (3)快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 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争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终却是空着手回家呢? (3)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_,它又_,接着它_然后它_,最终,_ 。) (4)拓展: 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 的小猴子,由于 )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

5、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四、表演朗读。 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积存空间 1、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教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稳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展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

6、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稳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展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嬉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预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送吗?(生:欢送)今日我们就和小猴

7、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留意:“猴” 左右构造“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熟悉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得意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终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连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

8、读。 其他生思索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答复: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处处都是,特别多。 谈话:假如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快乐)理解“特别快乐”(特殊快乐),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殊快乐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详细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其次、三、四自然段 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依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9、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观察了桃子就喜爱桃子,扔了玉米;观察西瓜,扔了桃子;观察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存“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终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缘由。(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展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

10、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其次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篇三 (上课铃响了,教师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教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展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比照较难的字进展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构造?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构造,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精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教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构造谁会分析?

11、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构造,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教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坚固) 依据字形构造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好玩,帮忙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教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答复)好!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认真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教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

12、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翻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答复)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教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观察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特别快乐,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教师把“特别快乐”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特别快乐”

13、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索,自学下面几段课文。(教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观察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相互争论,气氛比拟热闹。) 师:谁先答复?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特别快乐。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特别快乐,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观察

14、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特别快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其次、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教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育了学生的阅读力量。 黑板的板书如下: 教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现,予以奇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忙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教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

15、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教师便趁热打铁,准时向学生进展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观察了很多得意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常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泼起来,小声嘀咕,相互谈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其次个字,其次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清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清扫洁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

16、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管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仔细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动身,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熟悉,易被学生承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熟悉升华为理性熟悉,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熟悉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仔细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表达了唯物主义的熟悉论,又进展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

17、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教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教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夫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拟好。

18、 (教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微小区分,小 学生不易把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由于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教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谈论。教师用幻灯片打

19、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展复习) 师:(教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详细、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教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英勇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切的)朋友 (暖和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展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

20、,无疑应予确定。教师实行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根本特征,学生把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试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试验以统编教材为根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展?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学问水平、承受力量至关重要。米教师实行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

21、用图片、幻灯等手段帮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听从儿童实际,表达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动身,利用课文构造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根本一样。米教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索,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留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查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展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根底。再者,米教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

22、详细的画面形象,帮忙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详细形象的画面的熟悉,图文亲密协作。这样做,把学生观看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进展思维和进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试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消失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根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

23、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稳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进展学生的。阅读力量。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朗读,熟悉“猴、结”等12个生字,利用范读及例句比拟等方式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通过范写、临摹写“块、常”等7个生字。 2、朗读课文,图文对比,读懂前四个自然段中一样相异的局部,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导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主要信息,进展简洁推断,并通过此过程理解“掰、扛”等动词的意思。 3、仿照课文形式,说说小猴子假如其次次下山会怎样

24、,并适当运用所学动词。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语境中识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从反复的构造中,能推断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缘由。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1、爬杆上树是高手,爱吃香蕉和桃子,家里没有山上有。 (1)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2)舌前舌后音要读标准,熟悉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时候的候。反犬旁还有哪些字?猪狗猫等,和动物有关。 (二)朗读课文,识字。 (1)范读课文,请仔细听准每个音。 (2)圈诞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学生朗读课文,留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 (3)出示字卡,粘贴到白板上。 带拼音读三遍。 去掉拼音读三遍。 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课中的,

25、读kn,猜一猜,其次句中的“空”是什么读音? 玉米结(ji)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下山来,最终的结(ji)果是空手而归。 这两句话中的“结”读音不同,想想课文中的“结”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这样的句子吗? (4)认真看课后第3题的插图,先读准字音,再做一做动作。 (5)认读其他生字,组词稳固。男女生读词,开火车读词。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桌带动作朗读课文,了解动词意思,体会小猴子的情感变化。 2、图文结合,朗读汇报,再结合课后第3题的插图,说说这些动作都与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关,哪个动作是这几次中都有的。 3、结合课文最终一幅插图,比拟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26、4、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四)情境创设,信息整合,简洁推断。 小猴子知错就改,以后会怎么样呢? (五)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对称。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情境延长:其次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会做什么,想些什么?画一画,写一写,假如能用上几个刚刚学过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教后反思。 1、通过朗读,识字释词示意。 学习朗读是通过朗读可以识字学词,可以理解内容,也可以学习语用。所以,本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朗读的学习来完成。学生初读,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范读,不但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内容及反复的构造。通过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构造特点。

27、到达正确流利朗读的程度。加上表情和动作,使学生自主完成对人物心情的体会、对动词意思的理解。正是通过屡次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屡次感受相像的做法和相像的心情。也正是在屡次朗读的过程中,生字屡次“复现”,建立了音、形、义三者的联系。多音字的学习,在语境中据意辨音,使得朗读的学习和字词学习、阅读理解有机结合。 2、调整视角,使推断有迹可循。 照应单元语文要素,本课要整合信息,作简洁推断。在小猴子下山空手而归的结果已然明确的前提下,推断就要由果溯因。所以,将课后第2题调整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会想到些什么? 3、借助插图,情境延长,思维和语言相互促进。 语言的学习、思维的进展都

28、要在语言实践中进展,而且要留意学用结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具备了肯定的读图和说图的力量,课文的每幅插图又情趣盎然,因此课始就让学生看图按“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终怎么样”的句式,大体说一说图的内容;结合单元课文,试着再运用“要是就”的句式,建立结果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表格中重点词语、动作词语的选择填空;情境延长出小猴子其次天又下山了,他会怎样做,怎样想。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使学练结合,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和提升。 由于本课要担当“信息整合,简洁推断”训练,所以,在朗读课文、内容理解上,教师引导得相对较多。实际教学时,面对不同的学情,可采纳不同的策略,削减教的成分,增

29、加学的重量,使教学更有效。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观察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观察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观察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终,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留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展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熟悉“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

30、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精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精确使用。 五、教学预备 教具预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熟悉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仿照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学

31、生打招呼) 3、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得意的、机智的、淘气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得意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智得意)“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 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方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每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预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翻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 (1)生自主

32、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划出。 2、 读后沟通: (1) 玉米地 (2) 桃树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根据挨次排一排。(听录音读) 4、 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终往回走时,观察了一只兔子。 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观察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沟通,明确

33、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沟通(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特别快乐”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共性化阅读体验要赐予充分的敬重和鼓舞。 7、沟通“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

34、,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观察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观察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相互说一说。 2、指名学生沟通,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忙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

35、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拟“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看,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其次竖比第一竖长,留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留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晰,“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伸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日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连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

36、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图文对比,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叙述故事。了解并积存“又( )又( )”形式的词语。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摘、扛、捧、抱、扔”等动词并学会运用。 3、能推断“小猴子最终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缘由,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对“小猴子最终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断。 教法 提问法、借助图片、谈话法。 学法 图文对比、朗读法、表演法、积存运用。 教具 课文插图、制作ppt 媒体应用 智能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

37、:5分钟) 认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猴子、结满、掰开、扛起、扔掉、捧起、蹦跳、采摘、追跑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课学习打下根底,拼音仍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读准字音,特殊是正确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是学生朗读上的易错点。: 二、沿路线学习,悟故事道理。(用时:25分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索: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1)学生仔细倾听,用笔勾画相应的信息点。 (2)指名汇报,生把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挨次放进路线图里。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朗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育学生的阅读力量。: 2、分段播放课文视频(第一段),自由思索: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观察了什么?

38、做了什么? (媒体应用:课件出示:他观察玉米又大又多,特别快乐,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播放视频(第一段),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读懂课文内容;红色显示“又大又多”“掰”“扛”、) (1)、随机学习:掰、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示这两个动词。 (2)、课文中还有一些像“掰、扛”这样一些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你能找出它们吗? (3)、学生依据偏旁对这几个字进展分类,课件出示不同动作的插图和课后习题第三题,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师引导学生看着图画选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媒体应用:对应的符号通过动作设计在不同时段对应消失动作与对应的字,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动作的含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特殊关注汉

39、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和思维进展等方面的影响,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读做结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详细可感的动作,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这些词的精确理解。: 3、帮助贴图练说: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终观察了一( )小兔子。 (多媒体应用:“动作设计”随学生的答复按挨次进展显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力量,既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同时练习了“量词”的使用。: 4、合作学习,逐层深入。 (1)播放其次、三、四自然段的视频,学生观看。

40、 (2)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小猴子最终带了什么回家?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依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惜学生的奇怪心、求知欲,鼓舞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学习讲故事。 6、说说“为什么小猴子最终两手空空回了家?”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依据课文信息作简洁推断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在进展语言力量的同时,又能进展思维力量。: 三、拓展延长,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 1、口语训练。 小猴子,我想对你说 2、谈谈自己的收获:提示:明白了什么道理?积存了哪些词语? 3、师小结: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我们千万不能像小猴子这样做事三心二意,应当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应当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培育学生的口语表达力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学问的把握。: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制造。以上这6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盼望能有赐予您肯定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