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教学设计(7篇).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497596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雨寄北》教学设计(7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7篇)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精确流畅地背诵。 二、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当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很多闻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闻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

2、壮志,惋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当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学生朗读,教师进展评析。 这个步骤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做好铺垫。 (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三、在评析的根底上

3、,引导学生再读,教师范读。接下来进展分析诗歌。 1、翻译全诗。 2、分析诗歌。 问:读完诗歌,你的眼前消失了几个形象? (二个。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展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 夜雨寄北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回环之美。 3、体会诗人的感情。 4、重难点:(1)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回环之美。 (2)体会诗人的

4、感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2、分析理解题目: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3、师有感情地范读此诗,留意停顿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生多种形式朗读朗读此诗。生速记此诗,并让生展现背诵。 5、自此解释: (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

5、: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光明。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6、逐句解释: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错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6、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7、诗歌主旨:此诗语言朴实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消失,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思归的急迫心情。 8、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答复,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消失,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9、生再次朗读此诗。 10、课堂练习 夜雨寄北教案

7、 篇三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歌;2.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3.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1、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2.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在唐代诗歌领域,有三位诗人并称为“三李”。他们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今日我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小诗夜雨寄北。 二、朗读诗歌 1、齐读诗歌,认清字音字形。2.再读诗歌,画出节奏,标出韵脚。(指名上黑板给小诗划分节奏)3.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学生齐答)明

8、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四、品析诗歌 1、认真观看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观看,独立思索,指名发言。)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一样的字眼:“巴山夜雨”、“期”。2.详细品析两个“期”(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学生思索并发言。)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其次个“期”是诗人“未有期”,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诗一开头,就摆出了不行解脱的冲突。归期的盼望与未有期的绝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覆盖全篇。(2)指导朗读这句诗。指名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请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教师范读;请一学生

9、仿照朗读;全班齐读。 3、详细品析三个“夜雨”(1)标题中的“夜雨”(学生发言)明确:点名详细的时间和天气。(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指名答复。)明确:巴山、秋池。“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详细地点,“秋”字点明季节。请依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学生在稿纸上写,接着小组沟通,选出组内优秀的练笔,拿出来全班展现。)“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最为形象?明确:“涨”字。“涨”这个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还包含了哪些情感?(生思索发言。)教师补充写作背景资料: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溪)生。19岁因文才

10、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李党王茂元幕府,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窘迫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愁闷而死。夜雨寄北写于848年。明确:“涨”包含了这样的情感:对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郁闷,对亲友的无比思念。这里又用比方,好像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苦痛。指导朗读“巴山夜雨涨秋池”。(指名朗读;请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教师范读;请一学生仿照朗读;全班齐读。)(3)“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眼前的)那么

11、“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夜雨”还是眼前的景吗?(不是,是想象中的。)这句诗其实是和上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构成一幅画面,谁能理解这两句的意思?(自由发言)例如: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孤独,多么惦念你!(为便利同学们理解,教师可举例:过几天是端午节了,我们现在还在学校上课,可能就会想到端午放假时要回老家看看亲友。此时你是惦念他们的。等到端午节时,我们回到亲友身边,并告知他们:“前几天,我在学校想你的。”)从时间上来看,先说“现在”,再说“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还提到了“现在”;从空间上来看,先说“巴山”,

12、再说“家乡”,等回到家乡时,又提起了“巴山”。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明确:这就叫“回环”。时空上的回环。指导朗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自由朗读;自愿试读;请学生点评;再指名朗读;教师范读;请一学生仿照朗读;全班齐读。) 五、拓展阅读 试比拟这首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它们在写法上有何异同?(月夜:今夜鄜(f)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hun)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hung),双照泪痕干。)学生自由朗读月夜并思索问题。指名发言。明确:一样之处:都有借写对方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思念对方的情感;都运用了回环的表现手法。不同之处:杜甫的月夜仅

13、仅是空间上的回环,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回环。 六、齐读夜雨寄北,小结课堂内容。 夜雨寄北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精确流畅地背诵。 二、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当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很多闻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

14、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闻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惋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当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学生朗读,教师进展评析。 这个步骤意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为深入学习此诗做

15、好铺垫。 (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三、在评析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再读,教师范读。接下来进展分析诗歌。 1、翻译全诗。 2、分析诗歌。 问:读完诗歌,你的眼前消失了几个形象? (二个。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展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 夜雨寄北教案 篇五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告知我们,“阅读是学生共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16、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到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落实到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全新的课程观,不仅自己具有开放的思维,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绽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纳敏捷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词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共性化的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索,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本节课我尝试运用唐诗素描的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学问和技能:诵读诗歌,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观赏古诗的方法,逐步培育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

17、观: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享受诗词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 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尝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想象力量、朗读力量及初步赏析力量。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短片。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夺冠短片和美丽隽永的语言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1、诵读诗歌,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理解诗歌,并有所感悟。 三、知人论世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曾任

18、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闻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高雅华美,形象鲜亮,工于比兴,深于寄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当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

19、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为解读诗歌做好铺垫。 四、夜雨吟诵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惆怅地) 巴山/夜雨/涨秋池。(降调、消沉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升调、布满向往) 却话/巴山/夜雨时。(布满温馨) (一)学生自由诵读,要求咬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读:提示学生留意重音、节奏、韵脚。 三读:提示学生读出感情。 四读:和着背景音乐诵读。 (二)用唱歌方式演绎诗词 1、鼓舞学生上台表演。 2、播放视频,感受经典的魅力。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夜雨诗意 1、小声读诗,结合课下解释理解诗意。 意

20、译: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2、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改写,使诗歌详细化、形象化。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六、夜雨诗情 1、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句,自主思索后,在组内争论沟通,并派代表展现成果。 方法提示:手法+核心词内涵+抒情或言志。 例如:“君问”即妻子问;“未有期”是游子在答,即丈夫在答。彼此相隔一方,超越时空,足见夫妻感情是多么真挚。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

21、,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播放微课,学习诗歌艺术手法。 3、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答复,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消失,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组织汇报沟通,四边互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体会诗歌用词的奇妙之处。 七、雨中情思 1、以“雨”为题,来一场飞花令。 2、以“雨”为内容,来一次诗词共享。 活动设计:学生展现搜集到的描写“雨”的诗歌。 (设计意图:丰富积存,提升

22、学生语文素养。) 八、课堂总结 1、四读古诗法 一是了解,知人论世。 二是吟诵诗歌,理解大意。 三是赏析诗句,挖掘内涵。 四是拓展延长,理解感悟。 2、教师总结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站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吸吮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养分,我们分散着十三亿人民的磅礴力气,我们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新时代。正所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人生自有诗意,假如你也喜爱诗词,就愿诗词常伴你的左右,让我们在诗词中找到最美妙的自己。 设计意图: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 板书设计: 夜雨寄北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

23、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4、细心品尝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方法 我们用导读的方法学习了XXXX这首词,由此可总结出鉴赏诗、词、曲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试着来仿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二、粗读课文,了解背景。 (一)、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闻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惋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

24、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好像更准确。 1、让学生了解及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文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有关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仿照“导读”中的思维训练题的思路格式,结合本文教学目标(用幻灯投影),去自行设计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3、四人

25、小组争论,集中精选有代表性的23题写在纸上,与此同时,教师要准时巡察,把握各小组提问的方向,不至于漫无边际,并鼓舞、辅导滞后的学生大胆提问。 三、研读课文、析疑辨疑。 1、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准时收集汇总,概括归类。 2、筛选学生的问题时应积极发觉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并加以确定和接受,然后公布本课的思维训练题,准时表扬积极提问和蔼于体提问的小组。 以下为教师课前暂拟的思维训练题,这只作个预备,要依据学生提问的实际状况修改。 思维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以下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

26、_ 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话: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境况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终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受。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写出了对将来团聚的憧憬之情的诗句是:_,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

27、样的心情? 3、教师组织学生思索,争论思维训练题。 4、四人小组汇报争论结果,各小组亦可选派12个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1)、李商隐;(2)、何时能够再回叙; (3)、(略);(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四、反应检测、比照迁移。 1、比拟阅读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回答下列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1)、试用“/”在原诗中画出本诗的朗读节拍。 2)、诗题为寒食寄京师诸弟,而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景,那么,在诗中写了哪些景?作用是什么

28、? 3)、本诗与夜雨寄北都借助“雨”这一特定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_。 4)、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与夜雨寄北一诗有何不同? 2、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夜雨寄北教案 篇七 敬重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日下午的5号选手。我所执教是内容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采纳的是五年级学生。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特点是品词析句、读中悟情,想象意境、体会感情。敬请各位专家领导多提珍贵意见。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思念是一种美妙的情感,思念是亲友间共同的情素,思念是对曾经拥有的回忆,思念是对将来重逢的渴望,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思念亲人的古诗,题目是:夜

29、雨寄北,来伸出小手和教师一起写下诗题“夜雨寄北”(板书:夜雨寄北)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这个题目。 一、解诗题 看看诗题, 想一想,“寄”是什么意思?(可以说是寄信吧)“北”又指什么呢?(北方,也可能指北方的亲人,自己的妻子。)看一看,诗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时“寄北”呢?再读诗题(夜雨寄北)可以知道是在一个雨天的夜晚。为了让人听得更明白。读古诗也要留意读出重音,这样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那么,诗人是谁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李商隐。 二、知 (出示幻灯片),噢,谁来说一说你收集到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好,齐千姕你来说,郭晨宇你也说说。收集得很全面,来看看教师收集的。 (生自由介绍后出示

30、多李商隐资料课件:)我们小声读一遍,这些资料是很有价值的文学常识,应当把它积存下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人李商隐给妻子写 了一封什么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三、读诗句 1、(出示诗句课件)请大家自己读诗,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然后再 同桌互读,要校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汇报你们认为比拟难的字词。好,孙一田你来读,嗯,不错,孙彤辉你来读,嗯,有进步,指出了比拟难读的字词 2、(出示涨的课件:)记多音字“涨”,(涨潮,涨破)在这里读三声。读两遍,记住它。 能不能读得字正腔圆,一个字不错?自己练读一遍。 3、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争取把它读通,、读顺。 你能把它有节奏地读出来吗?(出示带节奏的课件),

31、教师先来给你们示范一遍,同学们试一遍。好,比刚刚好多了。 李商隐写给妻子的信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四、整体感知诗意 (出示课件)请结合解释,争取自己弄明白。 质疑争论,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难处吗?宋俊杰你说,嗯,理解的不错,第一句是说,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2、理解其次有问题吗?这雨是哪里的雨,哪个季节的雨?秋池就是什么?(秋天的池塘),有什么特点?涨,灌注,雨水增长很快。其次句应当是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3、再看三、四句,释疑。“共剪西窗烛”意味着什么?“话”这里当“谈天”、“倾听”讲。话什么?诗人的感受,心情是对家人的思念。)三四句是何时那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

32、窗烛花,再告知你今夜秋雨,我苦痛的情思。 4、再连起来说一说,想一想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郭明祖你说,对,第一二句是思念家人;你能读出思念的味道吗?齐读一下。第三、四句是希望团聚。你能读出希望的味道吗?再试着读一读。 好,希望有多深呢?这些情感又跟这个夜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雨夜,走进诗人内心,去深入品尝。 五、赏析诗句体悟诗情 1、齐千姿你来读第一句,好,请坐。在这个雨夜,谁在问谁?两个“期”说明白什么?孙姕瑄你来答复,嗯,这两个期一问一答,将归期的期盼和未有期的绝望融入了这凄凉的夜色中。更加显示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中。 2、徐鑫泽你读其次句,

33、这句当中有你喜爱的字吗?对“涨”字教师也认为这个字写得特别美,它不仅富有动态感,写出了巴山之水涨满秋池的风光,更是诗人对妻子思念的增长。 3、齐读后两句,你发觉了什么?张跃钊你说,嗯,这两句是诗人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嗯,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烛光下和妻子谈天,他们在谈论着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也正是这首诗的奇异之处。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将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的境地。 4、好,让我们在专心去体会吧。专心去读一读这首诗。嗯读出了凄凉思念的味道。 那么诗人是怎样让我们看到这么丰富的风光,听到这丰富的声音,体会到他的心情呢?对,是借景抒情。许多诗人写景不单单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李商隐也不例外。 六、拓展延长 1、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李商隐的其他名诗。(出示课件)和教师一起读一读。看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去探看。 2、还有一首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七、布置作业 李商隐的诗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震撼了很多文人的心灵,所以,咱们课下以后要背会、默写会这首诗,还要把它的画面讲给爸爸妈妈听。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