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97487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句子默写1 .按要求填空。(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一)(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o (礼记)(3) ,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答案】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大学之道不失其所者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识、兽、壹。二、选择题组2 .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对联与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济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一白居易B.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

2、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一孔子C.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一杜甫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土谪仙人。一陶渊明(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的风景美得无与伦比,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杏叶、蔚蓝的海水。 B.先生写文章一向都是开门见山,下笔就能触及题旨,从不拐弯抹角。 C.当时火势非常凶猛,瞬间大火就吞噬了整个房间,到了刻骨铭心的时候。 D.那一天清晨,阳光明媚,大街上熙熙攘攘,叫卖声、说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答案】DC【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D.这段对联是李白写的。取自李白的两首诗的结合。上联出自李白

3、的宣州谢眺楼饯别 一个漂亮的名称,可是三吉还是将它叫作梦幻饭店7 “独自一人”“习惯”可见客观上三 吉在现实生活中是孤独寂寞的,通过“梦幻饭店”来满足内心的需要,“躲”字可见三吉主 观上对现实生活也是不满足的。第三段“儿女们对前来三吉家拜年的客人也是习惯这么称呼的,客人们把三吉隐匿行踪, 理解为这是一种雅趣”,第五段“但是,三吉的家属是不知道三吉在梦幻饭店里遨游幻境 的“,可见亲朋好友们并不理解他的内心感受。第七段“三吉一到达饭店,立即把室内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而后躺在床上,合上双眼。 这样安静地歇上两三个小时,这种姿态,仿佛是从一年到头紧张忙碌积淀的劳顿和烦躁 中求得了歇息,烦躁平静下来了,

4、劳顿却反而越发传遍了整个躯体。这一点,三吉是知 道的。毋宁说,他正在等待走到疲劳的尽头。一旦被拽进疲惫的深渊,头脑就会完全麻 木,梦幻将开始浮现出来”,可见三吉不喜欢现实生活,厌倦了追名逐利的俗世日子, 渴望在梦幻中暂的得安宁和心灵的休憩。梦境中他可以逃避现实摆脱不愿见的,见到想 要见的,比如父亲,比如姑娘,比如自由。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卜面两文,完成各题。千秋岁宋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 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鸩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工 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宋黄庭坚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

5、。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 狼藉犹相对。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 涛万贯珠沈海。注西池:作者与诸同僚聚会之地。鹤鹭同飞盖:指作者和同僚一同乘坐着车辆飞 驰于大道。这是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时,追和秦观遗作千秋岁的作品。 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兔园:汉梁孝王园,指代朝廷。虎观 英游:虎观,泛指宫廷中讲学处。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10 .根据两首词字数的多少,可以判断这两首词都是()A.长调B.中调C.小令D.双调11 .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词都适合的一项是()A.清新自然B.沉痛悲苦C.慷慨激昂D.

6、质朴苍劲12 .结合秦词末句“飞红万点愁如海”和黄词末句“波涛万贯珠沈海”,比较两首词的情感 异同。【答案】10.B 11. B 12.同:都表达了个人的仕途失意之愁苦、伤感之情。 不同:秦词:从全词看,既写了伤春之情,又写了仕途失意之愁苦。“飞红万点愁如海”句用比 喻、夸张的手法极写暮春季节落花缤纷引发的伤春之痛,又含蓄地表达了“忆惜”所生发 青春不再,壮志难酬的失意、悲苦之情。黄词:从全词看,大量内容都是“和”秦词,写秦观官场得意时的意气奋发,失意时的落 寞痛苦,表达了对秦观之死的痛惜悼念之情。“波涛万顷珠沉海”用夸张、比喻极写对秦 观这样的优秀人才被弃置淹没的痛惜,同时,借对秦观仕途失意

7、的感慨含蓄地寄托了自 己空有才华抱负却被朝廷弃置不用的悲苦、痛愤之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 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这两首词都是71字,因此属于中调。故选B。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千秋岁水边沙外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字面上看,此词以“春”贯穿全篇,“今春” 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时间的跨度,将不同的时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融合为一, 创造出完整的意境。实质上,该词也将今与昔,政治上的不快和爱情上的失意交织在一 起,或谈政治理想破灭,或说个人容颜衰老

8、,反复咏叹,缠绵凄恻,最终落脚点在一无 边无际的“愁”上,感情极其忧伤,催人泪下。千秋岁苑边花外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于宋徽宗崇宁三年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追 和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词,用秦观词韵,是作者悼念故人秦观的作品。该词回 忆词人与友人秦观过去的欢乐日子,又写友人离去后自己的悲伤,沉痛伤感,饱含词人 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首词感情深沉郁勃,上片的欢乐,与下片的悲愤,形成强烈的对 比,反映出政治局面的重大变化,从中抒发出悼念故人的深情,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身 世之感,切身之痛。由此可见,两首词都属于“沉痛悲苦”的语言风格。故选Bo1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先看相同点。两词

9、都表现出个人仕途失意之愁苦、伤感之情。千秋岁水边沙外是秦观借描写春景春情,集中表现交织在一起的今与昔、政治上 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抒发贬谪之痛、飘零之愁的一首词作。绍圣元年(1094),宋 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元祜党人”纷纷被贬。这首词就是 秦观被贬之后的作品。因此词作中表达了个人的仕途失意之愁苦、伤感之情。而千秋岁苑边花外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词。词的下片写他对秦观的沉痛悼念。“洒泪 谁能会”表明自己的哀苦心情没有人能够领会,其实他的哀苦心情是不难领会的,他是 悼念秦观,实际上也是自悲自悼。秦观已死,坟有宿草,而他仍奔赴贬所途中,岂能久 生!这首词感情深沉郁勃,反映出

10、政治局面的重大变化,从中抒发出悼念故人的深情, 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切身之痛。因此词作中表达了个人的仕途失意之愁苦、 伤感之情。再看不同点。千秋岁水边沙外借描写春景春情,集中表现交织在一起的今与昔、政治上的不幸 和爱情上的失意,抒发贬谪之痛、飘零之愁。既写了伤春之情,又写了仕途失意之愁苦。 而尾句“飞红万点愁如海”中“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却新奇绝妙的比喻 和夸张,既写出了愁之多,化抽象为具体,同时也写出暮春季节落花缤纷引发的伤春之 痛。“春”的逝去也暗示和人的青春不再,壮志难酬的苦闷也随之而来。这两句既是惜春 春去,又是对前途的无望。千秋岁苑边花外主要是悼念好友秦观。

11、词的上片写朝为官时的欢乐,“飞骑轧,鸣 珂碎”,写出了他们退朝以后联骑奔驰的快意情状。齐歌”两句写他们公余之暇的征歌 逐舞,有动听的歌声,有婀娜的舞姿。他写这些,主要是表现他们得意时期的深契豪情。 下片写他对秦观的沉痛悼念,由秦观的词,想到了秦观的死,他感叹“人已去”而“词空”, 言外之意是对秦观之死,表示痛惜。而尾句“波涛万顷珠沉海”,以“波涛万顷”的“海”比 喻政治风波的险恶,同时也是夸张手法;以明“珠”比喻秦观;以明珠沉海比喻秦观这样 的优秀人才被弃置淹没。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他悼念秦观,实际上也是自悲自悼, 借对秦观仕途失意的感慨含蓄地寄托了自己空有才华抱负却被朝廷弃置不用的悲苦、痛

12、 愤之情。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茹太素传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乡举,上书称。旨,授监察御史。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以平允称。七年五月召为刑部侍郎,上言:“自中书省内外百司,听御史、按察使检举, 而御史台未有定考,宜令守院御史一体察核。磨勘司官吏数少,难以检核天下钱粮,请 增置若干员,各分为科。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请用按察司一员纠正J 帝皆从之。明年,坐累降刑部主事。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 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 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13、朕 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因 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摘太素疏中可行者下所司,帝自序其首,颁示中 外。十年,与同官曾秉正先后同出为参政,而太素往浙江。寻以侍亲赐还里。十六年 召为刑部试郎中。居一月,迁都察院佥都御史。复降翰林院检讨。十八年九月擢户部尚 书。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一日,宴便殿,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 白刃不相饶。”太素叩首,即续韵对曰:帝为恻然。未几,谪御史,复坐排陷詹 徽,与同官十二人俱镣足治事。后竟坐法死。(节选自明史)13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六年擢四川按察使()(2)今所任率迂儒俗吏

14、() 14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上书称旨()A.称赞B.述说C.符合D.号称(2)帝时宥之()A.宽恕 B.提醒 C.警告 D.欣赏15 .把第段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16 .第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17 .概括第段中茹太素先被杖责后被嘉奖的原因。18 .小明看了这篇古文,喜欢茹太素酬对皇帝的诗句,就自己也拟了两句,让同桌猜哪 个更好。请帮忙做出判断,并结合文本阐述理由。A.赏罚自有度,明主岂可欺? B.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15、【答案】13.提拔,被提拔 都,大都 14. C A 15.我征求耿直的进言的原因,是想它们符合实际情况。文章词语太多,就会淆乱听闻。太素陈 述的内容,五百多个字就可以全部表达清楚了。16.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各不相合/致稽延 17. (1)被杖责的原因,文章词语太啰嗦,内容指责皇帝滥杀,任用 不当,触怒了皇上。(2)被嘉奖的原因,关键内容有四条是可以采纳并实施的,是切实 有用的。 18. B原因:一是“焦和皇帝的诗的韵脚“饶”押韵,符合“续韵”;A不符合。二是符合人物忠 诚耿真的性格,这两句诗说自己一片丹心诚意为国效劳,不会避开那些可能会让皇帝“心 焦”的内容。三是符合前后情节发展,皇帝

16、的诗句恩威并施,太素回答后,皇帝“恻然”, 表明诗句并非像A那样只是从帝王的角度而言,不能表达忠君思想。【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六年,提升为四川按察使。“擢”,提拔。(2)句意:当今任职的官吏都是迂腐文人和无能官吏。“率:大多、大概。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上书合于皇上心意。“称、符合。故选C。(2)句意:皇上都宽容他。“宥”,宽容、宽恕、原谅。故选Ao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所以“,的原因;“切”,符合实际情况;“荧听”,淆乱听闻;言”,字。16 .本题考查学生文

17、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外省卫,凡讨论军队和老百姓的事务,大家意见有分歧,致使事情一直拖延。 请求选用按察司一人负责纠正。“皇帝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外省卫”作地点状语,独立断开;“军民事”属于偏正短语作“会议”(动词)的宾语,“事,后断开;“各不相合”,主谓结构独立成句;“致”引出结果,之前断开。17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由“明年,坐累降刑部主事。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 土,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 朝”得出被杖责的原因,文章词语太啰嗦,内容指责皇帝滥杀,任用不当,触怒了皇上。 由“次夕,

18、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日: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 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得出被嘉奖的原因,关键内容有四条是可以采纳并实施的,是 切实有用的。1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明确答案选项,比如:Bo然后分析原因:一是“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中“焦”(谟o)和皇帝的诗“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的韵脚“饶”(府。)押同一个韵(ao),符合“续韵”;而A“赏罚自有度,明主岂可欺”的“欺” (qT)不符合押韵的规则。二是符合茹太素忠于朝廷、诚实正直敢言的性格,这两句诗大意是:我只为报国,你怎 么对我我都无所谓。向皇帝表达自己一片丹心诚意为国效劳,不会避开那些可

19、能会让皇 帝“心焦”的内容。而A带有反问的意味,“赏罚自有度,明主岂可欺? ”,大意是说赏罚应该清楚分明,作 为圣明的君主怎么能不诚信公正对待臣民呢?不符合茹太素当时“叩首”表示感谢皇恩 浩荡的心意,自然也违背后文皇帝听完后的“恻然”。从而得出第三点:符合前后情节发 展,皇帝的诗句恩威并施,太素回答后,皇帝“恻然”,表明诗句并非像A那样委婉间接。 参考译文: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1370)的乡试举人。上书合于皇上心意,被授予监察御 史官职。六年,提升为四川按察使,以公平著称。七年五月应召为刑部侍郎。他向皇上 写信说:“中书省里里外外共有百余个官署,都接受御史、按察使的监督,但御史台却 没有

20、定期考核,应该命令守院御史一体考核。磨勘司官员数量太少,难以胜任检查全国 钱粮的任务,请求增加官员若干员,各分为不同的科目。在外省卫,凡讨论军队和老百 姓的事务,大家意见有分歧,致使事情一直拖延。请求选用按察司一人负责纠正。”皇 帝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第二年,因受到牵连,降职刑部主事,他又陈述时事,达数万言。太祖命令中书郎 王敏读给他听。其中说,几年来有才能的人,一百人中难得有一、二人幸存,当今任职 的官吏都是迂腐文人和无能官吏。其中有很多忤逆和触犯皇上的话语。皇帝大怒,召见 茹太素当面责问,并在朝廷上杖打。第二天傍晚,皇上再次在宫中令人朗读茹太素的信, 从中体悟到了四条可行的建议,于是感叹说

21、:“当皇帝难,做臣子也不容易。我之所以 要求臣子直言,是希望他们能切中事理。文辞写得太多,便到了不知所云的地步。茹太 素所呈意见,其实只要五百字就够了。”因而下令中书制订上奏的格式,杜绝大臣呈述 奏文繁琐冗长。同时摘抄茹太素上奏中可行的有关条文下发到有关部门。皇上亲自在前 面作序,颁发朝廷内外。十年(1377),茹太素同官曾秉正先后担任参政,茹太素前往浙江。后皇上以侍奉父 母恩准他还乡。十六年,茹太素应召为刑部试郎中,一个月后,晋升为都察院佥都御史, 后又降职为翰林院检讨。十八年九月,晋升为户部尚书。茹太素刚正不阿,几次濒于治罪,皇上都宽容他。有一天,皇上在便殿设宴,恩赐 茹太素喝酒,说:“金

22、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茹太素叩头称是,即而续韵对答说: “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皇上闻此十分伤感。没多久,茹太素降职为御史。后因 陷害詹徽之事牵连,茹太素和同官十二人都被送进监狱治罪。后来茹太素因有罪被处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游龙山记【金】麻革今年夏,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 山下。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铿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余里,四山忽合,嘉木异卉被之。风自木杪 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淳溜者 ,又行十余里,山势益奇峭,溪花种

23、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 胃人衣袖。两岭若歧,中得浮屠氏之居,日大云寺。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 东轩。憩过午,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嘴妩斗巧。村墟 井邑,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经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四望群 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穷。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上。松声修然,自 万壑来。客相与言曰:“世其有乐乎此者欤?“酒醺,谈辩蜂起。各主其家山为胜,更嘲 迭难不少屈。诗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者是也。至二鼓,乃归卧东轩。卧念兹游之富,与夫昔所经见,而不能寐。若太华之雄

24、尊,五老之巧秀,兹山固 无之。至于奥密渊邃,树木荟蔚,不一览而得,则兹山岂可少哉!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 遗于彼,用于所见而不用于所未见,此通患也。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 也。因观山于是乎有得。(有删改)【注】杪mi&o:树梢。胃juOn:缠绕。崎cuAn蚯wRn:山峰耸立的样子。19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焉B.哉C.欤D.也20 .对文章第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写暮色夜景,与白日之景形成鲜明对比。21 客人们认为俗世之人不会喜欢龙山夜景。C.客人们乘着醉意互相开玩笑,各不相让。D.作者引用诗经意在对友人进行规劝。21.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因观山于是乎有得)请概括并评析

25、作者游龙山而悟出的哲理。【答案】19.A 20. C 21 .作者认为人们看待事物常常顾此失彼,凭主观经验 做出判断,容易犯片面主观的错误。这样的认识是深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龙山一 样,每样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只有全面地去体验,去发现,才能够有崭 新的认识;无论何时何地,这种全面客观对看待事物的方法,都颇有益处,值得提倡。【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相关句子为“得泉之泓澄淳溜者”,其中“得”为发现、获得的意思,“泓澄淳溜”为“泉”的 定语,照应“又行数里。表达“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各类奇异的泉水,需要“于此”之意焉” 有兼词“于之(此)”的意思

26、。结合上下文分析,“焉”更合适。B.“哉”,多表感叹.C.欤”用在句末,常表疑问,表推测,表感叹。D.“也”表陈述或者判断,在这里不能表示“得”泉的位置。故选Ao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段落大意以及写作技巧的能力。A. “鲜明对比”错,此段景物特点为“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 明,散布石上。松声脩然,自万壑来”,突出一乐字,也就是给人乐趣无穷的感觉, 与白日一样,“心始异之”“使人神骇目眩”“幽远可爱”,可见并非对比。B. “认为俗世之人不会喜欢龙山夜景”错,应该是“世其有乐乎此者欤? ”,意思是大家 都会喜欢龙山夜景。D. “意在对友人进行规劝”错,作者引用诗经意在说明

27、当时大家辩论的热闹,无所 忌惮,畅所欲言,融洽快活。故选C。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无论写景抒情,都是循着“观山有得”这一线索层层展开,重点在于突出龙山的特异 之处。随着龙山面目的逐步呈现,龙山的特异之处也就借助于作者的生花妙笔而逐层显 露,最后自然而然推出作者的结论:“若太华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兹山固无之。至于 奥密渊邃,树林荟蔚,不一览而得,则兹山岂可少哉! ”作者由此更进一步将观山之感 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遗于彼、用于所见而不用于所未见,此通患 也”,偏执于一端,以局部经验看待事物,往往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这是从游览的亲 身经历和对景物的切身

28、感受中引发出来的哲理,作者认为人们看待事物常常顾此失彼, 凭主观经验做出判断,容易犯片面主观的错误。无论何时何地,这种全面客观对看待事 物的方法,都颇有益处,值得提倡。结尾部分又宕开一笔,“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儿龙山也”,龙山虽特异,但自 己所未经历的名胜,不知有多少,和龙山一样,每样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作 者以“尽发山水之秘”的愿望将观山“所得”推广开去,指出我们只有全面地去体验,去发 现,才能够有崭新的认识。参考译文:今年夏天,到玉峰进见魏公先生。于是选好日子准备工具,带着各位宾客朋友,从 治城西南骑行十多里,到达山下。龙山无山脚,刚进入山谷,觉得没有什么奇异的东西。 沿着

29、溪流曲折前行数里,草木逐渐秀丽丰润起来,山高高地挺出,高峻如植物初生的尖 叶。流动的溪水之声锵然鸣响于两边的山峰间,心里开始觉察到龙山的奇异。又回旋地 绕着山前行了十几里,四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来,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花卉覆盖着山坡。 风从树尖上刮起,树林摇荡,山峰与树木好像相随着都将坠下,使人惊异得眼花缭乱。 又行几里,发现有深不见底的、清澈照人的、水积聚不流动的、水四处流动的山泉。又 行十多里,山势更加奇险陡峭,溪花种种,如金玉错杂熠熠生辉,芳香入鼻,幽远可爱。 木萝松针,缠绕人的衣袖。两座山岭分出两条岔路,中间是佛陀(僧人)的居所,叫大 云寺。有几位僧人过来迎接,邀请我们进入寺内,住在寺院的

30、东轩。午休过后,一起徒步奔向西岭,过文殊岩。向下俯瞰是无底深渊,高峰怪石,山峰 耸立,遥遥相对,如鬼斧神工,智巧争胜,妙趣无穷。市集村庄,隐隐约约似隐若现, 如奇妙的棋局般,令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经过北岭,登上长满萱草的山坡,大概 是龙山的最高峰了。环顾四周群木丛生,都是翠绿的杉树和青苍色的柏树,高达千尺直 入云霄,随着山势生长绵延无绝。这是龙山胜景的概貌。太阳要落山了,晚霞缥缈,和夕阳的颜色融汇在一起,过了一会,月亮出来了,银 色月光洒在石头上,突然,从深深的沟壑里传来了松涛的声音。客人们相互都说着:“世 间还有比这更有乐趣的意境吗? ”饮酒到微醉,激烈地论辩。纷纷夸赞自家的山是最美 的

31、,互相嘲笑指责一点不愿落于下风。诗所说的“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别人 也不见怪”就是这样的情形。时间到了半夜,于是回去躺卧于东轩。躺在床上回想这次游玩的乐趣真是无穷呢,比往昔游览所经历和见识更为丰富,以 致于久久不能入睡。像西岳华山那样雄伟高大,像五老那样精巧秀丽,这山本来就没有 这些。说到深奥神奇,树木的茂盛,可以说不是一眼能看尽的,那么这座山是不乏丰茂 的。人情大概同理,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两全,适用于看见的却不适用于未见的,这 是通病呀。不知道天地之间,宇宙之内,又有几个龙山呢。因为观山,在这方面有所得。七、材料作文22 .有人说,文学艺术是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的锦上添花,也有人认为不

32、尽如此。你 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艺术可以是表达思想的媒介,可以是改变我们生活 的技艺,更是记录了人类社会每一步的足迹。艺术与文明相伴相生,甚至可以说,艺术 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试题给文学艺术奠定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的锦上添花。而认为不 尽如此的那些人,所持的观点则可能是文学艺术应当植根于生活,与生活同生同长,而 非之后的锦上添花。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思考,艺术对于生活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其实切入点就是审美,审美的满足对于一个人幸福的提升

33、很重要,而审美给我们带来最 大的赋能是什么呢?那自然是审美的感知伴随着美德的感知,而美德的感知能够让我们 对于客观世界产生更多的共情和互助,共情和互助能够帮助我们的,自然就是集体价值 的觉醒。社群之间的交流,美德之下的共情,其实媒介都是这些文学和艺术,所以艺术 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可以是表达思想的媒介,可以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技艺,更是记录了 人类社会每一步的足迹。艺术与文明相伴相生,甚至可以说,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 曙光。所以,若是认同前者观点,可以重点论述文学艺术的精神价值;而持后者观点的, 校书叔云,下联出自李白的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这段对联是李白祠两侧的 木柱上所镌刻的,青莲居士是李

34、白的号,这段对联是对李白的称赞。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语境形容这里的风景 优美,使用正确。B.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从 语境“下笔就能触及题旨,从不拐弯抹角”可见,使用正确。C.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这里是形容火势危急,“刻 骨铭心”不合语境,应用“刻不容缓”。D.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根据语境“叫卖声、说笑声此起彼伏,好 不热闹”可知,使用正确。故选C。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记忆的价值

35、人类自有历史以来,记忆力一直被视为最珍贵的心灵天赋。过去的人们,把记忆 视为知识的挛生子,直到近100年,文字记录变得廉价而容易取得之后,记忆的重要性 才快速衰退。希腊神话把记忆拟人化,取名为摩涅莫辛涅,她是缪斯女神的母亲,所有的艺术 与科学都由她孕育而生。把记忆视为最古老的心灵技巧以及所有心灵技巧的基础,理由 十分充足,因为倘若没有记忆,其他心灵运作的规则就会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逻辑与 诗歌也不可能存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发现科学的基本原则。记忆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人类历史,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 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就完全忽略了这回

36、事。他们 研究证明,“机械性的背诵”不是储存与搜集资讯的有效方法。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 背诵式学习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如果记忆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派教育改革家的 论证或许很正确。但如果我们把控制意识看得跟完成工作同样重要,那么把复杂的资讯 模式牢记在心中,绝不能说是一种浪费。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所谓创造力与记 诵式学习不兼容,其实是一项错误的假设。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量音 乐、诗歌及历史资讯而著称。也可以从功利主义的视角,去对于文学艺术的实用性进行剖析。由此,写文章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逻辑去走。首先第一个就是表层逻辑,表层逻辑我 们要强调的,是确实这样一种对于文学的判断

37、和认知是具有合理性的。也就是在极端的 情况之下,确实文学对于我们生活的赋能是极少数的,如果人们连基本的生存都满足不 了的话,去过度苛求文学艺术是一种理性主义泛滥的结果。这样的行为本身是用文学艺 术作为一种自我麻醉的工具,而这样一种抛弃于客观的理想主义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 困窘之中,所以我们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将基本生活作为优先,是一个非常具有必要 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就需要进一步从深层逻辑去进行思考。对此,可以从两个层次去论述。首 先,仅仅将艺术视为锦上添花的存在本身是非理性的。而这个非理性的根源就在于,艺 术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因为文学艺术能够为我们带来传承 和审美

38、的赋能。而无论是传承带来的经验累积,还是审美带来的美德感悟,都会对于我 们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最终能够对于社会的发展带来变化和改进。所以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文学艺术不应该是一种锦上添花,而应该是一种必需品,是一种能够给我们客 观生活带来实质性影响的价值。所以对于这样一种事物,我们认为它仅仅只是一种锦上 添花,是对于它的一种忽视。其次,一个理性的人会怎么做。作为真正的理性个体,确 实我们不会对于客观世界的肯定价值进行过度的批判,我们了解物质生活对于我们生活 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知道的是客观物质生活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于赋能之中所具有的 边界。我们会在一个相对有边界的范围内去追求物质,同时,我们也

39、要有对于客观世界 的否定,批判和超越价值。这些认知,既能够给我们社群带来赋能,同时也能让我们找 寻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这样才不再是一个“单面人”,而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个体。 具体的论证思路完成后,再进行适当的总结,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即可。立意:1 .文学艺术应植根于生活。2 .生活与精神一体相随。3,先满足基本需求,才能谈精神。一个能记住故事、诗词歌赋、球赛统计数字、化学方程式、数学运算、历史日期、 圣经章节、名人格言的人,比不懂得培养这种能力的人占了更大的便宜。前者的意 识不受环境产生的秩序限制,他总有办法自娱,从自己的心灵内涵中寻求意义。尽管别 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

40、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 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除此之外,一般人也喜欢跟这种人做伴,因为他 们会与人分享心灵的资讯,帮助互动的对象,建立意识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他个人生命的历史学家。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一般人 写日记、照相留念、拍摄幻灯片与家庭录像带,或收集大大小小的纪念品堆在家里,与 建立一座家庭生活博物馆无异,尽管外人到访时,不一定能看得出其中的历史含义。他 或许不知道,客厅墙上那幅画是主人赴墨西哥度蜜月时买的,所以意义非常重大;走廊 里铺的地毯是一位深受敬爱的长辈所赠,也成了全家的宝贝;书房里的破沙发舍不得丢, 因为

41、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就坐在这儿喂他们奶。拥有过去的记录对提升生活品质极有帮助,它把我们从“现在”这个暴君的魔爪 下解救出来,使意识能再度造访过去。它让我们挑选、保存特别愉快而有意义的回忆, 从而创造一个能帮助我们面对未来的过去。这样的过去或许不完全符合事实,但记忆中 的过去本来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与事实相符:它不断被改编。问题在于,我们对编辑过 程是否握有创造性的控制权。我们有些人不喜欢记忆,觉得它很无聊。其实,人类的许多知识都和记忆有关。 比如历史,所谓历史就是观察、记录、保存生活中大小事件的记忆。我们往往只把它视 为一连串非背不可的日期,或古代历史学家兴之所至搞出来的一套编年记录。我们容忍 它

42、,但并不喜欢它;为了拿文凭,不得不学它,但是学得心不甘情不愿。若是如此,历 史将无法改善生活品质,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但如果一个人认定过去的 某些特点有吸引力,决心去追求,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他别具意义的资料与细节上,并用 个人的风格记录下来。读历史,就变成如假包换的心流体验了。如何使记忆更有价值?最自然的做法就是从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题材入手 诗歌、烹饪、棒球等,然后开始注意与这个题材相关的重要素材。只要充分掌握题 材,一项资讯值不值得记忆就显而易见了。在此应该认清一件事,你不需要吸收一连串 事实,也不会有什么必须记忆的事项的清单。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 接受你的控制,

43、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选自心流一书,有删改)3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举希腊神话将记忆拟人化,强调了记忆的多重价值,并增添了文采。B.记忆力好的人总能依靠自身建立心灵的秩序,也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C. 一个人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往往和他的童年经历和记忆有很大的关系。D.记忆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往往是因为不敢正视现实。4.依据文意不能作出推断的一项是()A.祥林嫂反复向人们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的故事,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B.小明从垃圾袋里捡回那只断胳膊的小熊布偶,那上面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友情。C.小洁随身携带抄有诗句或名言的

44、小纸条,每当厌倦或情绪欠佳就取出来欣赏。 D.某个球迷谈起自己喜欢的球队的历史、球星、成绩等,兴高采烈,如数家珍。 5.分析第段作者是如何反驳“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的主张和做法的。6.小明要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为“如何寻觅人生的幸福”演讲比赛,如果你从这篇文章 中选择一句话推荐给他,会选择哪一句,并简述理由。【答案】3. D 4. A 5.作者先假设记忆功能只是“解决实际问题“,指出其合理 性。然后再假设“控制意识本身也很重要,又点出教育改革家的弊端。接着,作者又以 “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的例子来证明“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的错误,由此阐明 “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从语言上来看,“只有

45、”“或许”和“绝不”等修饰语,显示 出作者严谨的态度、鲜明的立场。 6.选择句子参考: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 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 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由 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 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推荐理由示例:如我之所以选择“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是因为当下的人 们,尤其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受迫于外来的知识,而没有从内心深处找到知识 的乐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引用这句话

46、,将会有能力地证明幸福不能仅仅从外部 来寻觅,而要向成长过程中自我内心深处去探求。【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D.”记忆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是因为不敢正视现实”错,原文主要说的是记忆的价值, “逃避”不敢正视现实”都属于记忆的弊端,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说“拥有过去的记录 对提升生活品质极有帮助,它把我们从现在这个暴君的魔爪下解救出来,使意识能再 度造访过去。它让我们挑选、保存特别愉快而有意义的回忆,从而创造一个能帮助我们 面对未来的过去”。故选Do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进行推断的能力。A.“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错,“祥林嫂反复向人们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的故事”

47、 只是因为忘不了儿子,失去儿子后的祥林嫂内心悲痛,希望博得同情,但反复说并无益 处,不能排解苦闷,给自己带来乐趣,提升生活质量和品质,所以也不能让自己更好地 面对未来。故选Ao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段中开头先总说记忆的价值在于丰富精神充实生活,”记忆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人 类历史,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样。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 然后引出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家的观点认识,解答此题首先在文中找到信息,然后分 层整理归纳,他们的观点是:他们研究证明,“机械性的背诵不是储存与搜集资讯的有 效方法。在他们的努力争取下,背诵式学习被排除在学校之外。理由在其后,首先总体上指出问题“就完全忽略了这回事”,然后认可对方“如果记忆只 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派教育改革家的论证或许很正确”,其次一转“但。后 有通过假设方式,“如果我们把控制意识看得跟完成工作同样重要,那么把复杂的资讯 模式牢记在心中,绝不能说是一种浪费。强调控制意识很重要,教育改革家否定“把复 杂的资讯模式牢记在心中”是错误的,接下来通过举例论证得出记忆的重要性,认为与 创造力不矛盾,而且能丰富精神充实心灵:“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所谓创造力 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其实是一项错误的假设。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 量音乐、诗歌及历史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