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教案:9《桃花源记》.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94784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教案:9《桃花源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教案:9《桃花源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教案:9《桃花源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教案:9《桃花源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并能结合注释翻译全文。2品味作品语言,感受美好意境.3 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探究世外桃源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桃花源记视频前半段。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叫桃 花源记,讲的是一位渔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 片桃花林,桃花林尽头、溪水的源头有一个 可容一人通过的石缝,石缝后面有什么呢? 想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桃花源记。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1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哽家庭教 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

2、济苍 生”的壮志。但时值东晋和南朝宋的易代之 F东,社会动荡不安,使之壮志难酬。陶渊明 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开始做官,任江 州祭酒,不久,解职归田。隆安四年(400年) 时,加入桓玄幕。元兴三年(404年)为镇军将 军刘裕参军,第二年八月,因叔父推荐,得 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役告诉他要束 带鞠躬迎接,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 腰。”即自离职去,在官仅八十多天。离任 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因深感官场 污浊、仕途凶险,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 隐居生活,再没有出仕,直至年老以后在贫 病交迫中去世。2 写作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 年(421年)。他目睹当时黑暗的

3、社会:统治者 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为了争夺统 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如元熙二年六 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 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 害晋恭帝。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 役和剥削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 禹子散的痛苦。他面对现实,深有感触,于 是,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 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这篇文章就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 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互助 解答。2 教师范读课文,正音。静然开朗(hub)俨然(

4、n) 垂髻(tilo)用太守(yi)陌交通(qihn) (yao)生家(huAn)刘了嬖(ji)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 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4 教师点拨。(1)通假字便攀还家(“要”同“邀”,邀请)(2)古今异义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 通运输。)率等于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 指男方的配偶。)来此组填(占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诊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3)一词多义舍:便畲船(离开)屋畲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志:处处事之(做记号)寻向所有(记号)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5、向)捕鱼为业(作为)乃: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遂:举迷(竟然)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4)词类活用渔人甚号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 感到惊异)5 学生翻译全文。目标导学三:找出线索,梳理文章情节明确: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 线索,按渔人的行踪分五部分:发现桃花源 f进入桃花源一访问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一 再寻桃花源。其中重点是第二、三两部分。 这两个部分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 的人情以及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还 有自由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桃花源记视频后半段。我们看到,动画中的桃花源真是美极了, 桃源外桃花灼

6、灼,落英如雨;桃源内屋舍俨 然,人们其乐融融。这动画中的美景,正是 从这篇文字生出的。同学们,我们何不再来 看看这些文字,也许我们能创造出比动画更 美的桃花源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深入桃花源,感受桃花源 之美1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 为什么“皆叹惋”?明确:为桃花源外的朝代更替频繁而叹 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而叹惋。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不得埋下伏邕。3 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为 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 花源是一个似有而

7、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 示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的桃花源,是 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 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 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确实是 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 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 只是一种空想。4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 理想?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明确: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 由生活的社会理想。“桃花源”已经成为人 们心中的理想世界,成为美的象征。无论社 会怎样发展,人类追求幸福和谐安宁生活的 愿望没有改变,这仍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5 我们已经

8、在视频中看见了桃花源的景 色美丽如画,其中进入桃花源前与进入桃花 源时的景色更令人如痴如醉。请同学们在课 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反复阅读这些文 句,体会桃花源的自然之美。明确:(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探究:除了感受到古人寄情山水的山水 自然之美,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别的美呢?明确:人文美。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充满了人文之 美。在这个理想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人们过着自由、快乐、祥和、安宁的生活。“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9、完全是一个“鸟 托邦”。这儿民风淳朴,人民热情好客,富 有同情心。发散探究:可见这篇古文的美是富有诗 情画意的美,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是期 待人文和谐的美。倘若要你刻画一个世外桃 源,你希望你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是否 与古人相同呢?目标导学二:感受文章的笔法简洁,内 涵丰富前面我们讲到了文章叙述的自然美与人 文美,按道理,叙述如此多的美,理当需要 很长篇幅,但作者短短几百字不仅叙述了其 中的美,还叙述了遇桃源的前因后果。这其 中有什么奥秘呢?明确:原因在于文本叙事简约。叙事简约的具体体现:(1)省略句子成分。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G鱼人) 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

10、人)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2)省略问答内容。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可见 作者斟字酌句的功夫。(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 此”包括前文所介绍内容。探究:本文虽然简约,但是意蕴却丝亳 不减.,这是为什么呢?明确:文章的语言不仅朴素,而且简练 生动。如“设酒杀鸡作食”几字,虽着墨不 多,但亲切之情溢于言表。又如“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更是以少胜多,仅八个字,就 从反面高度概括他们已经经过了汉魏以来整 个漫长而动乱的历史年代。文章里还有许多 词语,由于简练生动,一直被后世沿用下来, 至今仍有生命力。如“

1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等等。目标导学三:深度探究,领悟桃花源成 因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作者以如此精湛的 艺术手法虚构这桃花源仙境到底有何目的? 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之前探讨的桃花 源之美来分析这个问题。时代背景:东晋末年,陶渊明家乡(今江 西九江)一带,由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至 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 深”(晋书刘毅传)o及至晋宋易代,人民 逃亡情形更为严重。宋书荆州蛮传说“宋 民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 因“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分析: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 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生活的东晋末 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

12、腐败、民不聊生的 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满,但是要想改变这 种现实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憧憬着一种没 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宁静和乐,风 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他 这种理想的写照。探究:说这是作者本人理想的写照,也 许还不够准确,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笔下, 太守欲往,高尚士刘子骥欲往,这说明了什 么?而后大家都未能寻到桃花源,这又说明 了什么?分析:桃花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 人民的愿望,是时代背景下的整体愿望。但 这样的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 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桃花源究竟在何处,无处找寻。目标导学四:材料拓展,桃花源与乌托 邦“乌托邦”是拉丁文的音译,原意为 “

13、乌有之乡”,即不存在的地方。自从16世 纪初叶,英国人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描 绘了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按计 划生产和消费及人人都从事劳动生产的理想 社会后,人们便把“乌托邦”理解为“空想 的理想社会”,“乌托邦”也就成了“空想” 的同义语。在中国,“乌托邦”同样令人憧憬、 神往。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的 作品中就表现了对“乌托邦”的美好向往。陶渊明一生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灾害频 繁的年代中,几次出仕,壮志难酬,终于归 隐田园。自己一生贫病交加,目睹社会腐败 混乱、民生疾苦,使其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 对美好、平等、安定的社会生活的渴盼,正 是有了这种渴盼,才使得他唱出了一曲世界 上最古老的“乌托邦”恋歌。思考:乌托邦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是否 能实现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三、板书设计桃花源记H景色美 生活美人情美落英缤纷怡然自得便要还家111向往理想社会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引导学生关注桃花源之美,为学生理解与欣赏文章内容打下了 基础。2教学环节紧密联系,层层推进,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桃花源”的 现实意义。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后进生的引导,设置问题及回答没有兼顾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学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