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94310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当代诗的开展状况及三首诗作者的简历和创作特色。2把握三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理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情感: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重点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2理解诗歌中蕴涵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 特色。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学习?致橡树?,把握诗中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涵的感情和意义;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人

2、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 情歌颂他,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为比翼鸟“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其中精彩。那诗人舒婷怎样 看待爱情的呢?二、解题: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 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主要作品有诗集?双 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 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 来最受青年欢送的诗人。三、整体感知1伴着音乐范读全诗。2自由朗诵注意字音节拍。痴

3、(chi一)慰藉(jie四)霹雳(pi -li四) 霭(ai 三)岚(lan 二)霓(ni 二)3指定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学生评价。4学生为诗分层并概括大意。明确:全诗分为两层。第一层由开头至“这 些都还不够,诗人在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 弃。第二层表达了诗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价值观念。四、具体研习1齐读第一层,思考并讨论本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意象有何特 点?通过哪些词句来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明确:诗人用了 “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物象或“攀缘借高枝炫耀自己 “为绿荫重 复单调的歌曲,或“送来清凉的慰藉

4、“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 仪。这一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它 们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诗人用“不像 “不学 “不止像等词语说明 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认和坚决反叛。2齐读第二层,思考并讨论诗中“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诗 中几组对偶句表现诗人怎样的爱情观?明确:诗中“橡树和“木棉分 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 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像 树倾诉内心的梦想。用几组对偶句,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 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

5、佛永远别离,/却又终身相依表达了诗人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相 互独立的根底上,共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3学生讨论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何特点?(2)诗人的感情有何变化? 明确:(1)本诗结构上采用先破后立的方法。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 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 抗争的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返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这是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的思考,流 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诗人对自己心中的爱情观的 “立。(2)从感情抒发上看,第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 出六个否认,激昂强烈的感

6、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 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怒不平的块垒。是对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 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局部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第 二层诗人的感情的抒发是平缓的,从第一层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 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缠绵俳恻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淙 淙,如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摇曳。4探究式阅读:诗歌通过一系列意象(如“凌霄花 “木棉等)表达了 一种新型的平等的爱情观,除此之外还能揣摩出哪些思想意义?5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背诵全诗五、作业:1熟练背诵全诗2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并写一篇150 字的赏析。.附板书致橡树内容态度结构主题凌霄花、鸟儿依附、

7、衬托泉源、险峰橡树 否认 破 一|追求地位日光、春雨牺牲| 一地位平等对等|心心相印木棉橡树肯定立一|的爱情第二课时重点1学习?错误?,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 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2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会作者追求的幸福及表现出的博爱;感 受朴素明朗又隽永清新的语言。过程:一、欣赏?错误?1解题: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 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 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 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之 后,在台湾出

8、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郑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注社会的 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他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 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方案 ,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次年转往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 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他的诗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 清新婉约,这首?错误?就是这样,此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 妇盼望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2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能背诵。3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自由赏析,然后点拨。明确:诗 歌第一节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溢满了清丽而婉伤之情,用莲花来象征江南 女子的纯洁与柔美,思

9、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的变化着。 本节的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形成音韵美。诗歌第二节用两个比 喻写思妇的心。深闺中思妇的内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紧掩着的“小小的窗扉,脆弱、敏感、内蕴,充满古典的风韵。比喻新颖巧 妙,“小小的两次重复形成轻盈柔美的韵律。把“向晚 ”紧掩这动 态的词语倒装后,不仅化板为活,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委婉的 表现了思妇的心理。“东风不来 “柳絮不飞 黄音不响 “春帏不 揭四个否认句照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助于音调的和谐。诗歌第 三节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10、以其 优美的意象,独特的矛盾语言成为流传甚广的名句。4重点品味“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一句中“美丽的错误有 何含义,表达效果如何。明确:“美丽的错误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 的马蹄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喜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 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住,因此希望是个“错误。“这一起一 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轻劲跌宕之势。二、引导学生自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海子简介:海子(1964-1989年),原名查海生,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 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 杀。主要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水作品

11、集?。海子被列 为中国当代先锋诗人的代表,诗风自由率真,多表达对生命真诚的热爱 和痛惜。语言简约流畅,铿锵有力,富有艺术感染力。?面朝大海,春暖 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全诗,作诵读提示: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 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象的尘世,一切都那么新鲜 可爱,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注意读出诗中积极、昂扬的情感。3讨论以下问题(1)诗人是如何围绕“幸福抒发情感的?明确:本诗是一首风格明快, 感情强烈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诗歌一开始,就 点出了主词“幸福,同时,以“幸福贯穿全篇,并得以逐层强化。第 一节,诗人选取平常的生活细节“喂马 “

12、劈柴 ”周游世界 “关心 粮食和蔬菜,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因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 大海,春暖花开。第二节,诗人的“幸福溢满心胸,无法独享,要把 “幸福告诉“每一个人,“幸福的情感得以强化。第三节,要让 “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感染上诗人的幸福,陌生人也会得到幸福,诗 人的情感再次扩大强化。整首诗都洋溢着乐观、欣喜、幸福的情绪,有极 强的感染力。(2)海子对“幸福怎样阐释?和常人幸福观一样吗?明确:诗里海子理 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 “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 )o与常人理解的“幸福不同。普通的“幸福

13、生 活不外乎物质的丰富与奢华,世俗感官享受的满足,政治和文化观念上 的“权力 ”业绩等生命本真所不需要的东西。而海子把“幸福理解 为生命得以自我呈现和自我满足的一种资源。生活虽然粗朴,但生命居于 其中却能尽享自由和快乐。这种理解的“深度非常人所及。(3)诗人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亲人 “山 ”河和“陌 生人,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将自己获得的“幸福传布与 他人、他物,意在说明他要让每一个世间漂泊的灵魂都关注“幸福、理 解“幸福、体验到获得“幸福时的人类大善大美的至境。还在于他希 望整个世界和人间都成为“幸福的家园,让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和自己 一样幸福愉快的活着。这说明诗人的内心洋溢

14、着博爱之情。(4)诗人是否真的移居于“面朝大海在“春暖花开中的“一所房 子里,过着先人那种粗朴的生活?我们该如何理解诗歌的主题?明确:“春暖花开中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在现实生活中 很难找到。它只是诗人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理想中的形象化描绘。诗 人借“居于其中粗朴生活的描叙及传达与亲友感受的表达,说明自己 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人间真情的希冀和向往。三、学生以“我眼中的幸福为题谈谈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 受。四、总结:当代优秀的诗作从崭新的审美角度为新诗带来了无限生机, 不仅使诗人的艺术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而且使诗歌本身的艺术表现手 法更加多彩。它们又像挟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飞溅、穿鸣于乱石涧底,有一股冲劲,富有活力,为中国当代新诗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奉 献。五、作业:1熟练背诵?错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捕捉生活中某一 物象展开联想赋予一定象征意义,写一首短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