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暑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4920016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暑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暑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暑假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暑假检测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暑假检测试题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也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构、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这就是大观园。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这一点,脂砚斋早就指出。“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

2、这是一个“有情之天下”,这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总之是对少女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赞美。小说开头写“石头”的本源是“青埂峰”,“青埂峰”是“有情之天下”的象征,而大观园就是现实世界中的“青埂峰”。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好像是当时社会中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汤显祖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悲凉之雾”是鲁迅的话),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也

3、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伟大交响乐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林黛玉有句诗“冷月葬花魂”,可以作为这个悲剧的概括:“ 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在当时的社会,“情” 是一种罪恶,“美” 也是一种罪恶,她们争取人性的尊严,争取爱的尊严,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红楼梦的悲剧是新的观念、新的世界毁灭的悲剧,也是美的世界毁灭的悲剧。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他把红楼梦的悲剧性和“情”联系在一起,是很深刻的。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

4、悲剧。“有情之天下” 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但是这个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摘编自叶朗的悲剧性:“有情之天下”的毁灭材料二: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有个神话的背景。他本来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抛在青埂峰下。后来来了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去经历了一番,这叫“幻形入世”,最后又被一僧一道带回青埂峰。他把这番经历记在石头上,就成了“石头记”。我想强调一下,这块石头(贾宝玉)的起点是“青埂峰”,他的归宿也是“青埂峰”。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青埂峰”。“青埂”就是“情根”,汤显祖多次用过这个概念。“情根” 是说“情”乃生命之根,“情” 乃是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

5、小说结尾时,有一首歌: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青埂” 是“情根”。“情根”不是说“情”生了根,而是说“情”(“儿女之真情”)是生命之根,“情”是天地的本源性的存在。贾宝玉最后离开有限的、短暂的人世,回到“青埂峰”,回到“有情之天下”这个本源性的存在。这个“青埂峰”是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的象征,所以不能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如果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那么照小说所写,这大荒山出自山海经,小说结尾又说渺渺茫茫、鸿蒙太空,到哪儿去找?这么理解,这个“青埂峰”就成了彼岸世界,类似宗教的天堂、仙界、西方极乐世界。照我的理解,“

6、青埂峰”“有情之天下”,作为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不是彼岸世界,而是在此岸,就在当下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当下的生活世界如果体现了“有情之天下”的人生理想,就是“青埂峰”。曹雪芹已经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体验到这个“有情之天下”的存在。他为什么要让这块石头入世,就是为了显示“有情之天下”不在彼岸,而是在此岸,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尽管受种种限制,尽管时间短暂,有时只是瞬间,但是它是活生生的,而且瞬间就是永恒。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贾宝玉感受到人生没有意义,一切终属空虚,最后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由此认为曹雪芹的人生观是虚无主义的。其实,红楼梦不是只有“色”“空”这两

7、个字,还有一个“情”字。对曹雪芹来说,这个“情”字更重要,或者说这个“情”字最重要。红楼梦一开头就说,这本书“大旨谈情”,又说“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离开“情”字,根本读不懂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通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透红楼梦。(摘编自叶朗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材料一的表述,我们可以得知,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曹雪芹的“情”,受到了汤显祖美学观的影响。B.大观园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是曹雪芹要寻求的春天,要寻求的美的人生,是贾宝玉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C.大观园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被周围

8、恶浊的世界所包围,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凉”。D.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转了一圈又回到青埂峰,这石头把自己这番经历记录下来,就有了“石头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情之天下”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最终被“有法之天下”吞噬,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B.红楼梦的悲剧,不在于大观园的少女一个一个走向毁灭,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C.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 作者并不认同,作者认为“情”字才是贯穿红楼梦的根本观念。D.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在于,体现“

9、有情之天下”的“青埂峰”不是类似仙界的彼岸世界,而是此岸的现实生活。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作者对“青埂峰”解说例证的一项是()A.一僧一道带着贾宝玉离家出走,“遁入空门”,那就是“青埂峰”。B.贾宝玉和林黛玉在那一天的中午躺在床上说“香芋”“春玉”笑话逗趣,那就是“青埂峰”。C.五月初夏那-天龄官在地下画了几十个“蔷”字,那就是“青埂峰”。D.晴雯病重和宝玉诀别,提出要和宝玉换袄穿,以便将来怀念怡红院的生活,那就是“青埂峰”。4.材料一的结构清晰、严密,请作简要分析。5.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有情之天下”的含义。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最忆是西湖

10、董卫华元代散曲家奥敦周卿有曲写道:“西湖烟水茫茫, 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蟾宫曲咏西湖这首曲写的清新脱俗,婉婉动人,后两句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西湖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魅力独具。秋日的西湖清澈如镜,在夕照下,恍若人间仙境一般。湖岸边的柳树婀娜多姿,绿幔青帷装点着西湖。远望去,云里雾里,群山飘渺,仿佛是白纱萦仙予,三分灵息妙染,七分典雅端庄。若是凝神望去,便能巡望到被茂盛树木所簇拥的雷峰塔。看到雷峰塔让人不禁联想起许仙和白娘子的凄美爱情神话。顺着这山势风景,也顺着这神话传奇向右望去,便是“断桥

11、残雪”了。传说中,许仙和白娘子就是在断桥.上分别的。共鸣于心底叹息,我深吸一口气,还来不及呼出那忧伤,西湖独有的清爽味道就已经瞬间迷醉了我的身体。轻飘的人,扶着轻灵的风,环视这亦真亦幻的景,人也好,风也好,云也好,桥也好,山也好,塔也好,仿佛都是若隐若现的,只有西子的美在我眼中心里越来越清晰。当天边最后一抹红霞谢幕,早已悬于天.上的月亮开启了西子夜的梦幻。“三潭印月”是这夜世界的经典,将原要离去的人们牢牢地摄住心魄,定成了惊讶的石像。岛里潭中的三座瓶型石塔,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独月悬空中,却现三十三轮月。因为,每个石塔上有五个孔洞,在孔洞中放上蜡烛,再倒影在水中,如此便会出现十轮圆月。又因为有

12、三座石塔,所以这样就会有三十个月亮。剩下的三个,分别是:天上的,水中的和心中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圆月,洁白如玉;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座西湖,独一无二。游走于人间仙境,我一路走,一路赏,一路叹。难怪宋朝著名诗人苏轼会发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赞叹。西湖好不好,踱步方知晓;浅浅的晕色月光渐渐充盈于远方的天际和内敛的心中,强调着幻化的心情和苏杭独有的迷茫。随风处,似有似无的铃声更是带远了我的思绪。幸而:揽月空深补明窗,斗星不夜画琳琅。不问断桥悲悲处,只有雷锋懒铃长。端庄典雅,西子湖畔,幸甚至哉。忆江南,最忆是西湖!文本二:西湖巴金一年过去了。我又来到

13、西湖,还是在四月。我住在一间带阳台的屋子。房间面对西湖,不用开窗,便看见山、水、花、树。阳台下香樟高耸,幽静的花园外苏堤斜卧在缎子一样的湖面上。我经常在窗前静坐,也常在阳台,上散步或者望湖。更多的时候我站在栏杆前,我的眼光慢慢地在绿树掩映的苏堤.上来回移动。有时忽然起了一阵风,樟树的香气吹到我的脸上,我再看前面明净的湖水,觉得心上的尘埃仿佛也给吹走了似的。对于美丽的风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全国也有不少令人难忘的名胜古迹,我却偏爱西湖。我,1930年10月第一次游西湖,可是十岁前我就知道一些关于西湖的事情。在幼小的脑子里有一些神化了的人和事同西湖的风景连在一起。岳王坟就占着最高的地位。我读过的第

14、一部小说就是说岳全传。我忘不了死者的亲友偷偷扫墓的情景。再过了十几年我第-次站在伟大死者的墓前,我觉得来到了十分熟悉的地方,连那些石像、铁像都是我看惯了的。以后我每次来西湖,都要到这座坟前徘徊一阵。有一天下午,我在附近山上找着了牛皋的墓,仿佛遇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于是小说中气死金兀术的老将军、舞台上撕毁圣旨的老英雄等各种感人的形象一齐涌上我的心头。人物、历史、风景和我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活起来了,活在我的心里,而且一直活下去。我偏爱西湖,原因就在这里。岳飞、牛皋、于谦、张煌言、秋瑾.我看到的不是坟,他们是不灭的存在,是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的化身。西湖是和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它不仅美丽

15、,而且光辉。五十二年来,我到西湖不知多少次。我很想写一部西湖变化史,可惜我没有精力做这工作。但记下点滴的回忆还是可以的。说出来会有人感到不可理解吧,我对西湖的坟墓特别有兴趣。其实并不是对所有的墓,只是对那几位我所崇敬的伟大的爱国者的遗迹有感情,有说不尽的敬爱之情,我经常到这些坟前寻求鼓舞和信心。有一个时期,我到处寻找秋瑾的“风雨亭”。秋瑾是我们民族中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即使人们忘记了她,她也会通过鲁迅小说中的形象流传万代。曾经,“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风雨亭不见了,换上了一座矮小的墓碑,后来墓和碑又都消失了,我对着一片草坪深思苦想,等待着奇迹。现在奇迹出现了,孤山脚下立起了巾帼英雄的塑像,她的遗骨

16、就埋在塑像旁,她终于在这里定居了。我在平凡的面貌.上看到无穷的毅力,她拄着宝剑沉静地望着湖水,她给湖山增添了光彩。有一个时期,我寻找过于谦的墓,却找到一个放酱缸的地方。当时正在岳王庙内长期举办“花鸟虫鱼”的展览,大殿上陈列着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一绿毛龟。 我和一位来西湖养病的朋友谈起,我们对这种做法有意见,又想起了三百多年前张煌言的诗句。苍水先生抗清失败,被捕后给押送杭州,在杭州就义。他写了两首入武林,其中一首的前四句是: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我同朋友合作,借用了三、四两句把它们改成“油盐酱醋于氏墓,花鸟虫鱼岳家祠”。我们看见的就是这样。又过了若千年之后,

17、今天我第若干次来到西湖,于氏墓的情况我不清楚,岳家祠给人捣毁之后又重新修建起来,不仅坟前石像还是旧日模样,连堂堂大宰相也依然长跪在铁栏杆内。大殿内、岳坟前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同到了闹市。看来,岳王坟是要同西子湖长存下去的了。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点题,引用元代奥敦周卿的散曲,用优美动人的曲词为读者勾勒出西湖美景的大致轮廓,让人浮想联翩。B.文本一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从视觉、听觉、嗅觉、内心感受等角度,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描写西湖之景。C.文本二引用苍水先生的诗句,增加了文化内涵,同时与于谦墓的现状

18、形成正面呼应,为下文作者和朋友改写诗句作铺垫。D.两则文本写西湖都采用第一人称,体现出“以我观物”的别致,作者笔下的西湖不仅是世人的西湖,更是“我”的西湖。7.文本一中说“最忆是西湖”,文本二中说“我却偏爱西湖”,西湖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8.两则文本都是写“西湖”的优美散文,你更喜欢哪一篇?请结合文本内容,试从语言特色、选材内容和创作意图的角度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 “霍氏泰

19、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日:“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帝初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霍氏之祸萌于骖乘。班固赞曰: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

20、哉!臣光曰: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祸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七注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家族。霍光,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

21、三朝。帝:指西汉宣帝。阿衡:商代官名,常代指商代开国名臣伊尹。光:司马光。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B.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C.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夭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D.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骖乘,指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骖乘居右。B.颠覆

22、,文中是覆灭之意,与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颠覆”意思相同。C.禄秩,指官吏的禄位、俸禄。文中假设皇帝赏赐禄秩给霍氏子孙,就会使他们变得富有。D.徒,文中是只、仅仅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福预言霍氏一定会被诛灭,于是向皇帝提出了抑制霍氏权势以使其免于覆亡的建议。在霍氏被诛灭之后,徐福与告发者一起得到封赏。B.霍光和张安世曾经分别作为骖乘,陪同汉宣帝前去祭祀汉高祖。但二人给宣帝带来的感受不同,民间认为这是霍氏遭受诛灭之祸的开端。C.班固对霍光的功绩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霍光辅佐幼主,身担重任,匡扶国家

23、社稷,先后辅佐昭帝、拥立宣帝,与周公、伊尹相比也毫不逊色。D.司马光认为霍光辅佐汉室可以说是忠心耿耿,汉宣帝如果对霍氏子孙多加赏赐,让他们享食大县,定期参加朝会,就足以报答霍光的功德了。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2)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祸矣。13.司马光认为霍光家族被诛灭的原因有哪些?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杨万里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陵

24、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此指归隐者的住所。运用“三径”的典故写出主人公的隐逸之乐与高洁之行。B.“主守清风,监临明月”与辛弃疾的“管竹,管山,管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表达的是与清风明月相伴的乐趣,凸显隐逸之乐。C.“作诗三首两首”“三个闲人眉寿”等词句表现了杨万里诗词清新淡远的风格。D.“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寄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高官厚禄、功名显贵的漠视。15.这首词最后两句“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五、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25、部分。(1)春望中描绘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的句子是“ , 。”(2)苏轼在赤璧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是“ , , 。”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群山绵亘,泉水潆洄,梦泉村静谧地藏于山坳里。老屋石墙,汨汩清泉,历经数百年沧桑,生生不息,见证着村庄的变迁。步入村子,游客_ _ _,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偶遇一位卖杏仁的老者,闲聊时,老者指向身后的房屋,将悠远的历史_ _。定睛一瞧,村内民居风格统一,这些石屋皆是石头垒墙、石板铺顶,整体厚重古朴、美观大方。村中漫步前行,喧嚣渐渐散去,石板路曲径通幽,泉水叮咚,轻轻吟唱。泉水旁

26、,青苔斑斑,不由得让人想起“_” 的诗句来。立于山村开阔处,举目四望,便看到齐长城遗址。齐长城如同一条巨龙,横亘在山崖之上,蜿蜒盘旋,雄姿尚在,蔚为壮观。置身此间,仿佛能看到2000年前的金戈铁马。如今的梦泉村建成了40多处融合了现代设施与传统风情的、让游客有新体验的特色民宿;搭建的露天营地与自然天成的山色、泉音_ _;特色的研学游线路,让孩童们拥抱大自然.古村落绽新颜,吸引了八方游客,昔日偏僻的小山村热闹起来了。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情因景生,情与景谐。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林黛玉回

27、到潇湘馆,见满地苔痕浓淡,不觉想起西厢记中“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的语句来。漫步梦泉村的石板路,三游客看到斑斑青苔,不由得吟咏起诗文佳句来。你认为哪一游客吟咏的诗句填入“_”处最为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甲: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白居易秋思)乙: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丙: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晏殊清平乐)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_ ?我们知道,农历的月份是依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在一个月里,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化着,_ 。当月

28、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从地球上看月亮是黑的,此时的月相被称作朔,农历历法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要在朔所在的那一天,为了满足这个规定,农历的月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保证初一那天月相是朔。从朔到满月大约需要十四五天,但时长并不完全固定,这是因为月亮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有时离地球近一些,有时远一些,离地球近时运行速度快一些,_。因此,从朔到满月的时间最短不到14天,最长超过了15天。从统计数据看,出现在十六的满月最多,占总数的近60%,出现在十五的满月次之,约占40%。因此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不过,2022 年中秋节的月亮却是十五圆,具体满月的时间是9月10日17

29、时59分。20.下列句子中 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方舱医院外围守护者在烈日下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衣服浸透了汗水,但他们却说“我们值得”。B.面对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班会.上班主任鼓舞大家:“让我们一同前进,永不停息,为梦想!”C.心理学家指出,当我们的心理因遭受某些影响而变得脆弱时,应该像受伤的野兽一般,找个僻静之处舔一舔伤口。D.武契奇说:“我们没有核武器和石油,这就是西方认为可以对塞尔维亚为所欲为的原因。”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八、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冠大流行造成恐慌,气候变化带来破坏,人工智能带来挑战.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在变化和不确定性面前,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民网也说:最高级的稳定,是拥有应变能力。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