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涪陵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B卷.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4912348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0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重庆涪陵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B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年重庆涪陵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B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重庆涪陵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B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重庆涪陵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B卷.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2014 年重庆年重庆涪陵涪陵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B B 卷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7070 分,与物理共用分,与物理共用 120120 分钟)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O 16S 32Cu 64Zn 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616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323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南极冰川融化B江河沙石迁移C地下石油形成D天上云雨转换2某初三年级的同学正在筹备毕业晚会,预定有以下饮料

2、,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啤酒B酸奶C矿泉水D可口可乐3 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五金”中最不活泼的金属是()A金B铜C铁D锡4“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配制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H2OB(NH4)2SO4CKH2PO4DCa(NO3)25下列气体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硫B水蒸气C氮气D空气6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7氢气作为 21 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

3、源之一,理由是()燃烧热值高;原料资源丰富;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燃烧产物无污染ABCD8学习化学以后,大家学会了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过滤”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D胃酸过多的患者可以服用含 A1(OH)3的药剂9“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 2014 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B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是纯水C我国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十分短缺D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0现代客机外地壳主要材料是铝锂合金。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

4、于锂的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铿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铿原子的质子数为 3C铿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 价D锉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11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有错误的是()A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氧气和臭氧(O3)都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12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在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可以是()A1:2Bl:5C1:4D21:7913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B

5、水分子运动速率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D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14某同学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A用 pH 试纸直接沾取待测溶液B先用水润湿 pH 试纸再测定溶液酸碱度C用 pH 试纸测得石灰水的 pH=5D用 pH 试纸测得盐酸的 pH=115在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物质是()ABaCl2BAgNO3CNa2SO4DNazCO316“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对比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对比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C对比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D对比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需

6、水和氧气同时参加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6 6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2020 分)分)17(2 分)用化学符号填空2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 个氯离子18(3 分)李琳与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野炊,她写的日记题目是“野炊中的化学问题”,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她的问题。(1)“灶”上悬挂铁锅,废纸引燃枯枝,我们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充分接触。(2)看看石桌上的美味佳肴:白馒头、花生米、卿鱼汤、腌黄瓜,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3)我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老师说过蚊虫分泌的蚁酸呈酸性而有毒,我们随身携带了下列物品,应该涂抹的

7、是(填序号)。A食醋B食盐水C肥皂水D矿泉水19(4 分)太阳能路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的装置,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太阳能路灯由太阳电池板、蓄电池、LED 路灯灯头、灯柱、微电脑控制器这五大部分组成。(1)太阳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单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单质的粒子是(填序号)。原子分子离子(2)灯柱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钢铁,原因之一是因为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蓄电池白天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PbSO4+2H2O=Pb+X+2H2SO4,则 X 的化学式为。(4)在太阳能路灯各组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8、填序号)。A硅电池板B铝合金灯柱C塑料灯罩D钢质防盗螺丝20(3 分)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1)t2时将 20 g 甲加人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将 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填“减小”、“不变”或“增大,)。(3)将 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复至 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填“”、“=”或“”、“=”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知识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思路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

9、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变化的程度判断析出晶体的质量,据此解答【解答过程】解:(1)t2时甲的溶解度是 40g,将 20g 甲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饱和;(2)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3)将 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则析出的甲的质量大于乙故答案为:【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有关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1(4 分)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系统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重庆涪陵是页岩气资源富集地区。(1)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

10、三大化石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2)页岩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页岩气中常含有剧毒的 H2S 气体,开采时若发生泄漏,可以喷射氢氧化钠溶液与 H2S 形成的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填序号)。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知识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思路分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2)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3)氢氧化钠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解答过程】解

11、:(1)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三大化石能源是石油、煤和天然气故答案为:煤(2)页岩气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3)氢氧化钠和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Na2S+2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是通过相互交换成分进行的,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2NaOH+H2SNa2S+2H2O;D【总结归纳】化石燃料日趋枯竭,并且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22(4 分)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与其它物质

12、有如下转化关系。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1)A 在反应中起作用,红色金属的化学式为。(2)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蓝色沉淀属于(填“酸”、“碱”或“盐”)。【知识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 B、C 是水或氧气中的一种,D 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D 中含有铜元素,B 和红色金属反应会生成 D,所以红色金属是铜,B 是氧气,D 就是氧化铜,所以 C 就是水,水和 D 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 E 是氧化

13、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过程】解:(1)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 B、C 是水或氧气中的一种,D 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D 中含有铜元素,B 和红色金属反应会生成 D,所以红色金属是铜,B 是氧气,D 就是氧化铜,所以 C 就是水,水和 D 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 E 是氧化钙,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

14、解反应中加快了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所以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 A 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红色金属的化学式为:Cu;(2)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OH)2;(3)通过推导可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在化学学习中知道,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氢氧化铜满足碱的定义,所以蓝色沉淀属于:碱故答案为:(1)催化,Cu;(2)H2O+CaO=Ca(OH)2;(3)碱【总结归纳】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

15、验证即可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 2 2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1111 分)分)23(5 分)化学实验中经常要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仪器和装置。(1)将下列操作还需要配合使用的另一种仪器(如下图 1 所示)用短线连接起来。(2)实验室制取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图 2 装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气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无论瓶内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制得的气体都从 b 端进人,该气体是是(填序号)。AO2BCO2CH2【知识考点】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思路分析】(1)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

16、要熟记它们的性质和用途;(2)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过程】解:(1)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移动高温的蒸发皿用坩埚钳;加热烧杯中的水需垫石棉网;(2)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难溶解于水;用图 2 装置收集气体时: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从“长”的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要从“短”的进,用排水法时,气体要从“短”的进;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从短的一端进故答案为:(1)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夹;加热烧杯中的水-石棉网;移走高温的蒸发皿-坩埚钳;(2)难溶于水;C【

17、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仪器的作用与用途、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即可顺利解答24(6 分)为了制取 CO2并验证它的性质,张林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2)B 中玻璃管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酒精灯加上铁丝网罩的作用是。(3)D 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 C 装置中 M 最有可能是(填序号)。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4)尾气的处理方法可以是。为了证明 A 中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 CaCl2,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 Na2CO3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测是(填物质名称)的干扰。【知识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

18、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分析】(1)认识常见化学仪器;(2)根据反应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集中分析解答;(3)根据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来分析,可能是在 C 处二氧化碳已经被完全吸收;(4)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加入碳酸钠溶液不会产生沉淀可能是盐酸有剩余【解答过程】解:(1)仪器 a 是长颈漏斗;(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会集中,从而提高了火焰的温度;(3)D 中不变色,说明在 C 处二氧化碳已经被完全吸收,稀硫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石灰水虽然反应,但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可能将

19、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故选:C;(4)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要进行的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起来;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A 中稀盐酸有剩余,因为盐酸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C+CO22CO;使酒精灯火焰更加集中,提高温度;(3)C;(4)点燃(或用气球收集);盐酸【总结归纳】此题通过实验,巧妙的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融合在一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

20、地进行书写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1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7 7 分)分)25(7 分)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黄铜是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1)赤铜(Cu2O)是我国古代制取黄铜的一种原料。Cu2O 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弹壳的黄铜只含有锌和铜。将 22 g 弹壳放在盛有 100 g 稀硫酸的烧杯中(硫酸足量),当弹壳不再溶解后,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是 121.8 g。计算:产生氢气的质量。弹壳中铜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ZnSO4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知识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根据化学

21、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思路分析】(1)根据赤铜的化学式(Cu2O),可解答;(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利用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之差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利用方程式可以求出反应的锌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弹壳中铜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进而求出所得溶液中 ZnSO4的质量分数【解答过程】解:(1)Cu2O 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42):16=8:1;(2)黄铜中的铜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利用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之差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利用图象数据可知其质量为22g+100g-121.8g=0.2g;设反应的锌的质量是 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是 yZn+H2SO4=ZnSO4+H2651612xy0.2gx=6.5g,y=16.1g弹壳中铜的质量:22g-6.5g=15.5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ZnSO4的质量分数:100%=15.1%;故答案为:(1)8:1;(2)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0.2g;弹壳中铜的质量是 15.5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ZnSO4的质量分数 15.1%【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差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