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整理笔记背诵干货_经济-网络营销.pdf

上传人:c****3 文档编号:94908854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整理笔记背诵干货_经济-网络营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整理笔记背诵干货_经济-网络营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整理笔记背诵干货_经济-网络营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整理笔记背诵干货_经济-网络营销.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一 教育的属性 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永恒、历史、继承、长期、独立、生产、民族、阶级 教育功能 对象=个体+社会 性质=正向+负向 呈现=显性+隐性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 教育生产相结合 内容方法很简单 古代社会教育特点 生学校,无结构 教育生产相脱离 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 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轨制(公义世法双制)现代社会教育特点(不免费不公益)现代(2 战后)公共生产科学未来终身国际 现代 20 世纪后 终身全民民主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 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成,能

2、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6 个)顺序阶段不平衡 差异互补要整体 政治与教育 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改革发展 教育为政治培养人才,促进民主,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传播政治意识社会化 经济与教育 经济决定教育速度规模;制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 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 文化与教育 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 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 科技与教育 科技影响教育内容方法,技术手段,教育者观念,受教育者数量质量 教育促进科学再生产,开发成果,研究利用,体制化 人口与教

3、育 人口影响教育质量规模结构 教育控制人口增减,提高素质,改善调整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行业地域)教育学三 教育目的 教育核心,教育最高理想 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归宿,主导地位,灵魂主题,贯穿始终,指导意义 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 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分类 作用=价值+功用 要求=终极+发展 存在=应然+实然 教育目的层次 国家 教育目的 学校 培养目标 课程 课程目标 教师 教学目标 教育的功能 导向目标 选择方法 调控过程 激励自己 评价结果 教育目的历史发展 57问题第一个方针 85体制首培四有青年(四有两爱两精神)93改革首提应试变素质 94德育首提素质概念

4、 99全面第一次终身 全面发展教育 德育灵魂统帅 智育支持前提 体育物质基础(增强体质)美育动力(美育=艺术+现实)欢迎下载 2 教育学四 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生产力决定)规范性(取向性)历史性 强制性 教育制度发展 前制度化(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标志:废科举,兴学堂/颁布统一教育宗旨近代学制)非制度化(不限围墙)学制类型 双规(欧洲英国)单轨(美国)分支型 Y(苏联我国)义务教育特点:强免普(一统共)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强基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基普 我国学制发展史 人颁布(亲人)1902 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没有实施 鬼实施(揍鬼)1904 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第一实施 特点:日本;中

5、学为体,西学为用;男女不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子资本 1912 壬子癸丑学制 特点:男女同校;废经;自然科学;学堂变学校 长期需美国 1922 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 学制)特点:美国;明确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划分学段 新中国学制改革史 1951 十一关于改革学制决定 1958 九月关于教育工作指示(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三个结合,六个并举)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九年义务教育,校长负责制)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全,两重)两基:基本普及,基本扫盲 两全: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提高质量 两重:重点学校,重点学科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6、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终身教育)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大力发展农村教育)2010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0-2020 我国各级学校:幼儿(学前)初等 中等 高等 我国学制:单轨 分支 教育学五 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可塑性 依赖性 向师性)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身心发展特征和成人不同;巨大潜力;有发展需求 儿童权利公约学生社会地位 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最根本)学生的主要权利 受教育权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6

7、 岁)学习权 公平评价权 人身权 身心健康权(人身安全,心里健康)人身自由权(搜查,关禁闭)人格尊严权(体罚,变相体罚,侮辱人格)隐私权(公布成绩,偷偷)财产权 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

8、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3 财产所有权(收班费)继承权 受赠权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学生的义务(三遵守一努力)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职业发展史 非专门化 专门化 专业化(1966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非职业化 职业化 专门化 专业化 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专门职

9、业+专业人员)教师的职业角色(8 个多样性)传道者 授业解惑者 示范者(榜样角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研究者 班集体领导者 朋友 心理辅导者 教师的职业形象 道德形象最基本 文化形象最核心 人格形象最亲近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目的全面性;任务多样性;对象差异性)创造性(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教育机智)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性(时间连续)广延性(空间广延)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培养周期长,影响迟效)间接性(不直接服务社会)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教师自身是教育因素)示范性(向师性,言行举止)方式个体性和结果群体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自己写教案)劳动结果的群体性(一

10、个孩子多老师)教师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育教学权 指导评价权 科学研究权 进修培训权 民主管理权 获取报酬权 师生关系类型 社会关系(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教育关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心理关系(维持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师生关系的模式 专制型(命令,权威,疏远)整段垮掉 放任型(无序,随意,放纵)无所事事 民主型(开放,平等,互助)最理想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方面 教师态度 教师智慧 教师人格 教师领导方式 学生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方面 学校的人际关系 课堂的组织环境 教育学六 课程类型(6 类)内容属性=学科(最古)+活动(经验)组织方式=分科(主常)+综合 实施要求=

11、必修(共)+选修(个)主体=国家+地方+校本(学校)课程任务=基础+拓展+研究 呈现方式=显性(公开)+隐性(潜在)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

12、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4 制约课程因素 社会 知识 儿童 课程设计的任务 就是把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等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 课程目标 是确定 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 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课程目标取向 普遍性目标取向(最古老)一般教育宗旨/教育目的 行为性目标取向 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的行为结果 生成性目标取向 关注学习活动的过程(过程性)生成 表现性目标取向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反应多元)教育目标

13、关系 教育目的(国家培养人的总目标)抽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抽 课程目标(指导课程编制教学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生学的目标)上一级是下一级目标的指导依据 下一级是上一级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纵向组织(知识的逻辑顺序)横向组织(打破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逻辑顺序(学科体系和知识内在联系)心理顺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直线式(前后内容不重复)螺旋式(前后内容有重复)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 关系:(上一级是下一级的依据)课程标准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是国家管理评价课

14、程的基础 教科书 是学生获得知识,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是统筹教学及各种活动的根据。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 方向性 完整性 适切性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忠实取向 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相互调试取向 课程变革计划与实际课程目标相互调整,改变,适应的过程 课程缔造取向(创生取向)具体教育情景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目标取向 过程取向 主体取向 课程资源特点 多样性 潜在性(最基本)动态性 多质性 课程资源分类(5 类)空间分布 校外(超出范围)+校内(场所设施)性质=自然+社会(人类文明)物理特性 文字(印刷)+实物(看得见)活动(经验)+信息化(计算机网络)

15、存在方式 显性(直接用)+隐性(潜在)功能特点 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

16、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5 素材性(知识)+条件性(人财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开放性 生态性 发展性 经济性 适应性 个性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 8 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过去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自主学习 特点: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相对性 合作学习(2-6人)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探究学习 主动解决问题 拓展:学习方式转变基本精神(自主,合作,创新)现代学习方式基本特征 主动性(首要)独立性(核心)独特性 体验性 问题性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学生为本”的课

17、程理念“决策共享”的民主理念 开发主体是教师不是专家“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 开发基础利用现场资源 开发价值追求个性化 开发性质补充国家课程 开发的运作同一目标的追求 新课程结构 小学综合课程 初中分科+综合 高中分科(高中基本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做必修课程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修课程,1 年级,三级管理)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班团队活动 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 校传统活动(科技、体育、艺术节)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 自

18、主性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 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标准分层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注发展过程 教育学七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 教学部分,教育整体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教学整体,上课(基本环节)部分 教学的作用 传播系统知识 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 社会经验的再生产 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有力手段 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实现培养目标的

19、基本途径 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实践 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的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特殊认知说 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

20、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6(最初起源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版本 1 特殊性(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教育性)版本 2 特殊性(间接性,领导的认识,交往性,教育性)认识实践说 交往说(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交往活动)全面发展说(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全面发展)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传授知识+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基本阶段)引发动力(起始)领会知识(中心)感知 理解

21、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教学原则(我国中小学)8 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因材施教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 4 讲授法(述解读演)优点:效率高 成本低 保证知识系统 较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缺点: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 不能因材施教 空讲不易启发学生,引起注意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 2 演示法 参观法(准备性前,并行性中,总结性后)以实际训练为主 4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实践活动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 2 欣赏法(自然人

22、艺术)情境法 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 班级授课制 五个固定(学生,教师,内容,时间,场所)1862 京师同文馆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 16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奠基人 特点:“班”基本单位,人数固定“课”教学活动基本单元(单一综合)“时”课时,有课间 辅助形式(个别辅导+现场教学)特殊形式(复式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小组教学,小班教学)分组教学 外部分组(打乱班级)内部分组(不打乱)能力分组(学习年限不同)作业分组(课程不同)设计教学法/单元教学法 打破传统,自己设计,自己决定内容和学习目的 道尔顿制 为学生指定书目,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 特朗普制 大班(20 人)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

23、 贝尔 兰卡斯特制/导师制 减轻教师负担,发挥学生主体 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

24、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7 文纳特卡制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昆西教学法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精神 葛雷制 减少学校财政开支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5 个)备课(前提)上课(中心)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备课 三备 三计划 上课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讲授新材料 巩固新材料 布置课外作业 课的分类 教学任务=新授课(传授知识)+巩固课(巩固知识课)+技能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课(检查知识课)任务数量=单子课+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片/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提

25、现主体性)慕容方杰,语气太板 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 气氛热烈 态度从容 板书有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堂好课的根本性要求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形式: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回答 各种书面作业 各种实践作业 课外辅导 类型(个别辅导,小组辅导,集体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方式=考查(口头提问,检查作业)+考试(口试,笔试,实践考核)记分方法=百分制+等级制 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 诊断功能 调节功能 激励功能 管理功能 发展功能 鉴定功能 甄别功能(选拔功能)教学评价的分类 功能=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准则=相对性(常模参照)+绝对性(目

26、标参照)+个体内差异(不同方面;过去现在)主体=外部(外评)+内部(自评)方法=定性+定量 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 发展性 指导性 计划性 教学评价的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运用标准答案 核对表及用录音机,录像机记录 比较)国外教学模式 程序(斯金纳)发现(布鲁纳)掌握(布鲁姆)暗示(洛扎诺夫)范例(瓦根舍因)非指导(罗杰斯)抛锚(建构主义)我国教学模式 传递 接受式 复习旧课 激发学习动机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检查评价 间隔性复习 问题 探究式 提出问题 形成假设(收集资料)分析整理(验证假设)形成解释(组织讨论)展开交流(评价结果)反思探究过程

27、情感 陶冶式 创设情境 情境体验 总结转化+愉快教学法 倪谷音+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成功教学法 刘京海 自学 辅导式 提出要求 开展自学 讨论启发 练习运用 及时评价 系统小结 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

28、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8 尝试教学模式 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 学生讨论 教师讲 示范模仿模式 定向(明确所学目的)示范 参与性练习 自主练习 迁移 教育学八 德育 包括:学校德育 家庭德育 社会德育 社区德育 德育的性质 历史性 阶级性 社会性 继承性 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德育目标(

29、直接决定)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化传统的制约运用 德育的功能 个体性功能(基本)社会性功能(实现具有间接性)教育性功能(赫尔巴特)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现实性+理想性=高度统一)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具体内容(8 个)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永恒主题)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德育过程的结构 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德育内容(客体)德育方法(区别教学手段)德育过程

30、的矛盾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矛盾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矛盾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矛盾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矛盾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矛盾)(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决定本质的特殊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4 个)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相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原则(9 个)陶行知疏导一连集体 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 知行统一原则 疏导原则 导向性原则 教育影

31、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原则 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德育方法(8 个)说服教育法 语言说服 讲解,报告,谈话,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32、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9 讨论,辩论,读书指导法 事实说服 实际锻炼法 常规训练 实际锻炼 情绪陶冶法/陶冶教育法 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品德评价法/奖惩法 奖励 惩罚 评比 操行评定 榜样示范法 典范 示范 典型 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 角色扮演法 合作学习法 教育学九 班级的地位:各种基层组织 学校管理 教学活动 教育活动 学生实现个体社

33、会化基本单位 班级的功能 社会化功能 个体化功能(促进发展,满足需求,诊断,矫正)班级组建原则 有利于教育(首要原则)目标一致 有利于身心发展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功能 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班级管理的目标 学习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 文化共同体 伦理共同体 班级管理的内容(版本一)班级组织建设(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级制度管理(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班级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管理的内容(版本二)班级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

34、工作,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班级教学管理工作 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 建立并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秩序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 建立班级教学管理的指挥系统 班级教学管理的指挥系统 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 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 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 班级德育管理 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的管理(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班级生活指导 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是人 人 人的关系,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原则 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

35、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10 科学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

36、(马卡连柯提)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德鲁克提)班级常规管理(行政部门规定)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学校制定)学校常规制度(班集体制定)班级规范 班级文化管理 物质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危机管理 危机预设 危机防范 危机确认 危机控制 危机善后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版本一)组建阶段(教师监管)核心形成阶段(班干形成教师指挥)发展阶段(班风形成)成熟阶段(学生个性发展)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版本二)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教师最忙)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班干骨干)

37、成熟期的集体阶段(学生个性发展)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主任发展史 1904奏定学堂章程 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为级任教师。1932中学法 中学实行级任制 19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 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 1938中等学校导师制实施办法 国民政府将级任制改为导师制 1942小学训导纲要 首次提到“班主任”这一岗位,正式设定 1949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政府改革的指示 取消级任导师,班设主任教员 1952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各设班主任一人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权威型 民主型 放任型“教学中心”只见教

38、学不见学生,只看学生分数不看学生发展“集体中心”用集体领导的手段管理班级,将班级作为教育的对象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集体教育原则 民主公正原则 严慈相济原则 以身作则原则 班主任工作方法(7 个)说理教育法 品德评价法(奖惩法)榜样示范法 角色模拟法 暗示法 契约法 行为训练法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39、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11 发展 班主任个别教育工作 优等生/优秀生/先进生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不断鼓励,提高抗挫能力 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中等生/一般学生/中间生(信心不足,表现欲

40、不强)重视中等生教育 因材施教 给机会增信心 后进生 关爱+严格 培养激发动机 发掘“闪光点”因材施教 持之以恒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教育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可接受原则 冷处理原则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沉着冷静面对 机智果断应对 公平民主处理 善于总结引导 班级活动类型 思想道德引领类(爱国主义)学习提高类(学科知识类竞赛)个性发展类(能力类竞赛)社会适应类(生活智慧)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原则 生命性原则 个性化原则 开放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班级活动的评估: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 课外活动的作用 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 培养独立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 培养

41、创造力 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课外活动主要内容 学科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科技活动 文学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性质的自愿性、选择性(爱好特长)内容的伸缩性、灵活性(灵活)形式的多样性 活动组织的自主性(自己设计)活动方法的实践性 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课外活动的物质形式 个人活动(个人)小组活动(最基本)群众性活动(普及性)教育学十 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价值研究/教育规范研究 研究教育中“应该是什么”或“应该怎么样”的知识体系 教育事实研究/教育实证研究 研究教育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知识体系 基础性研究(发

42、展和完善理论)应用研究(解决当下实际问题)定性研究(文字自然整体现象主观)定量研究(数字控制统计关系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 创新性 理论联系实际 伦理 教育研究的意义 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

43、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欢迎下载 1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丰富教育科学理论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统一性,多元性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 查阅文献资料(贯穿全过程)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教 育文献等级划分 一次文献(专著,论文,

44、调查报告,档案材料)二次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文献)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专题研究报告)文献功能(事实,工具,理论,政策,经验)集中量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差异量数(方差,标准差,全距,平均差)地位量数(标准分数,百分等级)相关系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途径(阅读,合作,行动研究)教育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最广泛)调查研究(问卷最基本)实验研究(控制变量)个案研究(特殊案例)行动研究(既教育又研究)叙事研究 比较研究 历史法 教育心理学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苛勒的猩猩抓

45、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布鲁那:“我发现!”奥苏泊尔:“我接受!”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裴斯论教学方法,首提“教育心理学化”;卡普捷教育心理学,首部以教心学命名。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心奠基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的复演理论,发生认知皮亚杰,认知发展维果斯。认知风格的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差异威特金;辐合型与发散型,三维智力吉尔福。认知学习理论:格式顿悟完形说,托尔认知目的论,信息加工论加涅,海德韦纳归因论。现代认知布鲁纳,有意义学习奥苏泊。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多,形成训练沃尔夫,相同要素桑代克,经验类比有贾

46、德,关系转化格式塔,认知结构奥苏泊。遗忘的理论:痕迹衰退遗忘论,里士多德桑代克;同化遗忘奥苏泊,动机压抑弗洛伊。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雅各布,系统脱敏沃尔帕,理性情绪治疗法,艾里斯步骤 ABCDE。学习动机理论:需要层次马斯洛,成就动机阿特金,成败归因是韦纳,自我效能班杜拉。教师领导方式类,行动研究属勒温。教师成长三阶段,都源自福勒布朗。波斯教师成长式,特韦尔训练教学,巴奇教学四反思,伯利教展五阶段。社会性质正向负向呈现显性隐性原始社会教育特点自发广泛全民无等级教育生产相结合内容方法很简单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生学校无结构教育生产相脱离阶级等级道统专制刻板象征街道等象板砖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立义务世俗法制双 多元现代信息全球个性全民多现身信个球教育学二人的发展过程生理心理社会人的发展特点未完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顺序阶段不平衡差异互补要整体政治与教育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宗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制约 约规格结构内容方法组织手段专业设置教育为经济劳动科学再生产技术创新提素质文化与教育文化影响教育价值定向内容水平方法目的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丰富交流传播提升选择更新创造科技与教育科技影响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