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4904006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ppt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咏物诗【明确考情】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1.精读诗歌,感受其艺术形象,理解、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2.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角度欣赏作品。【学习目标】1.规范咏物诗答题步骤2.提高咏物诗鉴赏能力【链接旧知】1.写下你学过的咏物诗标题(初、高中皆可)2.自己尝试总结咏物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问:这首诗中的“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竹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一个“咬”字将竹人格化,把竹紧紧扎根在石缝中,经受风雨仍坚劲的顽强的生命力表现

2、得淋漓尽致(特点)即使生长在恶劣环境下,仍然保持顽强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品质)诗人借咏竹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感情)【知识初探】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咏(题、赠、赞)+物象,如咏梅、赏牡丹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断肠,销魂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因例说法

3、】1.把 握 所 咏 之 物 的 特 点。(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环境特点:乐游春苑”、“舞筵”春之柳的繁盛“清秋”、“斜阳”、“秋蝉”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2.体 悟 诗 人 在 描 摹 事 物 中 所 寄 托 的 情 与 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17岁中进士,后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少 年 得 志

4、,老 来沉沦失意的诗人契合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与诗人的契合点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主旨: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拟人、对比、拟人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苦笋 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干霄:高入云霄。【巩固强化】2021 年新高考卷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

5、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15.问:诗人由苦笋想到魏征,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苦笋与众不同,和藜藿形成鲜明的对比,与魏征敢于直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相似苦笋味苦,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玉楼春白莲王夫之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荻花风起秋波

6、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注:王 夫 之:明 末 清 初 思 想 家。年 轻 时 参 加 抗 清 复 明 斗 争,失 败 后 隐 居 山 林,潜 心 著 述。檀:红 色。檀 心,指红色的白莲花蕊。绿云:指碧绿的荷叶。泠泠:清凉、冷清的样子。“涵”,包含包容,有映照之意。“秋影”,秋天里物像的阴影。“银塘”,月光照下来,池塘一片银白。“晓镜”,指清澈水面,李商隐无题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因此“晓镜”这一语词有流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慨叹。“荻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檀心”,指赭色花蕊,可比喻对前朝赤胆忠心。”玉露“,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

7、森。上片:寄寓着作者玉洁冰清的品格和一尘不染的胸怀,也寄寓着无人省识的慨叹。(对比、环境烘托)下片:寄托着作者那复国无望、壮志难酬的悲苦之心;眼看年华飞逝,镜中鬓发日添霜,正如白莲在秋风中逐渐凋零一样,怆怀故国的悲痛,更委婉地表达出来。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C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画,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8、。D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参考答案】:D【解析】D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不正确,应为“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情,简要分析?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注释】融融:光润的样子

9、。冶冶:艳丽的样子。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禁:禁受,承当。重露:指寒凉的秋露。怯:胆怯、担心。残:一作“斜”。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白话诗歌】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

10、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暗”“淡”二字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B诗歌颔联借典故来赞赏菊花之色和菊花之香,表明了自己安心归隐田园的乐趣。C诗歌颈联既赞扬了秋菊傲霜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的忧虑。D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了期望被朝廷赏识,入朝做官的心绪。【参考答案】:B【解析】“安心归隐田园”错,从后四句诗来看,诗人并不是安心归隐,而是渴望入朝为官。4这首咏菊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你谈谈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并结合本诗做简要分

11、析。(6分)【参考答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小结特点1.实写物的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体物肖形,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不滞于物)3.常见情感态度: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小

12、结特点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曹邺官仓鼠)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常见物象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猿啼:悲伤(风急天高猿啸哀)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沙鸥:

13、飘零、伤感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答题角度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常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课后积累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