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年.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94848531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试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X 限时检测时间:50 分钟总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题4 分,共计48 分。在每一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23某某三模)卫国为殷商故地,周初分封卫国时,周公命始封君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据此可知,周初( D )A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B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C承受儒法并施的治理策略D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解析 周公命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这说明周初对殷商遗民实施了怀柔政策,故D 项

2、正确;材料信息的主旨不是强调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故 A 项错误;明显,这不是承袭的殷商地方治理模式,故 B 项错误;此时还没有儒法思想,故C 项错误。2(2023某某某某月考)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始终沿用西周的法律。公元前536 年,X 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13 年,晋国将 X 宣子所制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之后各诸侯国纷纷公布本国法律。这一现象反映出(D)A各诸侯国间争霸战斗频繁B各诸侯国中心集权的加强C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稳固D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解析 材料表达的是春秋时期局部诸侯国不再使用西周的法律,纷纷自己进展立法, 这

3、说明周天子式微,礼崩乐坏,D 项正确,C 项排解;材料未涉及诸侯争霸战斗,A 项排解;10 / 10材料未涉及中心对地方的把握力加强,B 项排解;应选D 项。3(2023某某二模)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构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据材料可知(B)A周代国家地方自治政权普遍建立B王权至上、强本弱末是根本原则C分封地域掩盖了中华民族发祥地D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而没有强调地方自治政权的普遍建立,故A 项错误;由材料中“本大而末小”“王

4、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可知,题干重在强调分封制王权至上、等级森严、强本弱末的根本原则,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分封制的掩盖X 围,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隶属关系及等级秩序, 而没有明确受封诸侯的义务具体是什么,故D 项错误。4(2023某某期末)夏朝时期,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一变化反映了( C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B中心集权统治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解析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夏至周统治者由天下盟主演化为天下宗主,反映了西周实行宗法制以稳固统治秩序

5、,使西周政治统治呈现宗法伦理特征,故C 项符合题意; A 项,题干信息未反映部族文化融合现象,排解;先秦时期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尚未形成, 统治集团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解B、D 两项。5(2023某某潍坊模拟)钱穆指出,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首领,管国家政务。汉代皇室事务,按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 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这可以说明汉代( D )A宰相由贵族私官演化来B封建旧制度遗蜕罄尽 C家宰职权扩大威逼皇权D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解析据材料“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首领, 管国家政务。汉代皇室事务,按例

6、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可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应选D 项;A 项在题干 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解;B 项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 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首领,管国家政务”不符,排解;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家国一体” 的特点,C 项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解。6(2023某某某某月考)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心。这说明秦汉( B )A完毕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开创并稳固中心集权制度C建立统一多

7、民族封建国家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 从材料中的“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心” 可以看出,分封制被郡县制逐步取代,秦汉开创并稳固了中心集权制度,故答案为 B 项; 从“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来看,分封制没有真正完毕,排解 A 项;钱穆探讨的是政治制度的变化,排解C 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解D 项。7(2023某某期中)某某学者许悼云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连续两千年的惊奇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淌的柔性相结合。”该论断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A )A“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B君主专制和官员任期制相结合C官僚政治开

8、头取代贵族政治D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解析君主专制的刚性即,官僚高度流淌的柔性实为选官的手段,不断补充 颖血液进入专制集权制度体系之内,君主专制下实行皇位世袭,表达了“家天下”的特征, 在官僚政治体制下,依据才能、政绩任免官吏,在确定程度上表达了“公天下”的特征,应选 A 项;我国古代并没有实行官员任期制,B 项错误;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开头取代贵族政治,而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排解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问题,没有涉及地方问题,排解D 项。8(2023某某某某二诊)唐高祖时,尚书省在中心体制中居核心地位。玄宗开元年间, 中书门下成为超越三省的机构。唐中后期,三省固有的职权渐渐弱化。这

9、一变化反映出(C)A三省六部制被中书门下取代B唐中后期中心集权渐渐强化C官僚制度运行是动态的过程D唐中后期三省地位渐渐弱化解析 由尚书省居核心地位到中书门下成为超越三省的机构,再到三省固有的职权渐渐弱化,说明唐代的官僚制度运行是动态的过程,应选 C 项;唐朝时三省六部并没有被中书门下取代,排解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中心官制,与中心集权无关,排解B 项;唐中后期三省的固有职权渐渐弱化,并非地位渐渐弱化,排解D 项。应选C 项。9(2023某某期末)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

10、( B )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解析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宋朝的职官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目的是便于皇帝纵揽大权。故排解A、C、D 三项,选B 项。10(2023某某某某二模)武则天以高宗名义把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以唐代官品为标准,但凡五品以上官员,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该举措( C )A阻断了士族晋升的渠道B减弱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

11、转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解析依据材料“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等信息可知,唐代以官品为标准,只要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写进姓氏录,因此消灭了很多以军功致五品而写进姓氏录的兵卒,说明该举措有利于提高庶族的社会 地位,C 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表达了写进姓氏录的标准,士族晋升的渠道并没有被阻断,A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唐代写进姓氏录主要以官品为标准,这有利于提高庶族的社会地位,减弱唐代等级观念不是材料主旨内容,B 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官吏选拔标准,无法得出转变官吏选拔标准的结论,D 项错误。11(2023某某某某期中)监察官员由开头泛泛地“察举非法,受

12、公卿群吏奏事,有违 失者举之”,逐步进展到“纠举百僚,推鞠狱讼”,甚至不但察举各级官吏某某乱纪大事,还受诏参与司法审判、监军、监财、监试等。这反映了监察制度( A )A功能增加和职责X 围的扩大B消退了威逼政权的潜在因素C导致官僚阶层相互倾轧加剧D在百官之中处于超然的地位解析 材料信息是,监察官员由开头的“察举非法”,逐步进展到“推鞠狱讼”,甚至受诏参与司法审判、监军、监财、监试等。这反映出监察官员的职责X 围扩大,故 A 项正确;B 项错在“去除了”,说法确定;材料表达不出官僚阶层相互倾轧,故C 项错误;材料表达不出监察官员的超然地位,故D 项错误。12(2023某某一模)嘉靖、万历年间,内

13、阁制度进展到了鼎盛阶段。此时,阁臣不仅 朝位班次居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其五大主要职掌 为票拟章奏、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结合所学学问,以下选项中对明代内阁的生疏正确的选项是(C)A内阁大臣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B内阁名义上可以抑制六部 C内阁职权变化取决于皇权的需要D明代的政治因此日益清明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嘉靖、万历年间,皇帝长期不上朝,内阁制度进展到了鼎 盛阶段,阁臣不仅地位而且才望出众。由此可知,明代内阁职权的变化取决于皇权的需要, 故 C 项正确;内阁不是国家正式行政机构,故A 项错误;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故B 项错误;此时,明代

14、的政治日益昏暗,故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5 分,共计 52 分。)1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心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消灭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抑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退牵制、扯皮、效率缓慢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 30 余处,总督 10 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摘自 X 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清政府致力于实

15、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大事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头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很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缘由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方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斗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 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作法造成了大 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 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

16、,照旧被保持了下 来。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代地方行政治理改革的缘由及其特点。(12 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治理改革目的一样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缘由。(13 分)答案(1)缘由:明初三司事权不一、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反中心集权原则。特点:留意调整中心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2)一样: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不同:明代是加强中心集权,清末是着眼于“政”的需要。缘由:清政府“捐纳”制度长期存在,

17、贪污腐化严峻;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解析(1)依据材料一“三司互不隶属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 继消灭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抑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并结合所学学问,从三司的事权特点、行政效率低下、加强中心集权等方面分析缘由。从中心与地方的关系、地方辖区 不定等方面分析其特点。(2)依据材料二“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很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 改组时,照旧被保持了下来”,并结合所学学问,从机构改组、行政效率等方面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治理改革目的一样之处。从中心集权、“

18、政”等方面说明不同 之处。结合所学学问从清朝制度、行政效率等方面答复其产生的缘由。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 “秦之所灭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 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 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学问,围绕“制度创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

19、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展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例如一: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心集权。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 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进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认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 况,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治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例如二: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公正性没有表达,政权持续的腐败。唐朝开头全面推行 科举取士,通过考试和才能来选拔人才,确定程度满足了

20、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唐初 的社会稳定与进展。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郡县制的意义,其在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中付诸实践。然后选择史实依据加以论证,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从选官方式分析。15(15 分)(2023某某滨州期末)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 536 年,X 国名臣子产,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峻的来信, 信中称“开头我还对你寄予期望,现在没有了”。是什么使这两位曾经相互赏识的贤人发生了分歧?缘由是X 国在子产的主持下铸刑书,公布了成文法。叔向在给子产的信中写道:“这样一来,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份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弃礼从法,是末

21、世之制。X 国或许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子产回信说:“我现在不能考虑到子孙后代了,我这样做是为了救世。”20 年后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卜宪群中国通史材料二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既兴,无有担忧者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五刑既示,奸顽敛迹,鳏寡孤独、笃废残疾、力弱富豪,安其安, 有其有,无有敢犯者。养民之道,斯矣。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1)依据材料一,指出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理由,并分析铸刑书的缘由。(8 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的治理思想,并简析其历史意义。(7

22、分)答案(1)理由:不顾道德礼义,破坏了贵族等级秩序;公布刑书会使平民视法而动, 引发争端。缘由:生产力进展引发社会阶级关系变动;原有统治秩序不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兼并战斗的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2)思想:法律、礼教并施(礼法结合)。意义:有利于规 X 个人行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了君臣、家庭关系的根本准则,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扶助弱势群体,表达了社会责任,有益于国家治理;对后世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 (1)理由:依据“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份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得出不顾道德礼义,破坏了贵族等级秩序;依据“弃礼从法,是末世之制。 X 国或许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得出公布刑书会使平民视法而动,引发争端。缘由:联系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可从生产力进展引发社会阶级关系变动、原有统治秩序不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兼并战斗的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2)思想:依据“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得出法律、礼教并施(礼法结合)。意义:依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既兴,无有担忧者也”得出有利于规 X 个人行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依据“五刑既示,奸顽敛迹,鳏寡孤独、笃废残疾、力弱富豪,安其安,有其有,无有敢犯者” 得出扶助弱势群体,表达了社会责任,有益于国家治理;还可从对后世国家治理产生深远影 响分析答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