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478850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022_2022学年中学语文其次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 本文关键词:学年,必修,测评,单元,中学语文2022_2022学年中学语文其次单元测评(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 本文简介:其次单元测评(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卷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仍旧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烈,其中2022_2022学年中学语文其次单元测评(

2、B)(含解析)语文版必修 本文内容:其次单元测评(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卷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仍旧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烈,其中有很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特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改变的;特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改变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改变;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改变之中有不改变者存在。

3、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特性的分别,它在改变之中也有不改变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改变,而格律则为改变中的不改变者。改变就是创建,不改变就是因袭。把不改变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原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须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特性,只有整齐而无改变,只有因袭而无创建,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遗忘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假如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假如不是诗人,有

4、格律他的诗当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改变。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当然单调;一味改变,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改变易,由改变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建的本能和特殊情境的须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改变以避开单调。从改变入手,则改变之上不能再有改变,原来是求新颖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改变。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似乎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到处按部就班。姜白石

5、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孔夫子自道修养阅历说:“七十三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建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冲突。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改变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须要。但只有整齐而无改变,只有因袭而无创建,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

6、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旧腐滥。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建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建的本能和特殊情境的须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改变,避开了单调。解析:D项,“都从格律入手”错误,应是“大半都从格律入手”。答案:D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特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改变,但由整齐到改

7、变易,由改变到整齐难。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改变,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冲突,艺术家要打破这个冲突,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特别不简单的。解析:A项,“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当是“它仍旧是理智的驱遣者”。答案:A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烈,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特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改变;特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改变。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

8、作境界。C.作者认为一味改变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见从改变入手,认为改变之上不能再有改变,原来是求新颖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经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解析:D项,“道德与艺术经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在文中找不到依据。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一百零一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

9、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一百零一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潍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

10、亦褫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潍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振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输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

11、!”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

12、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闻名,官广东布政使。(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一百零一三十四,有删改)注:捻:“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夫起义军。褫:剥夺。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诎:穷尽,匮乏。B.坐法再干议干:干预,干涉。C.宝桢会军蹙之蹙:逼迫,靠近。D.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著:登录,登记。解析:D项,“著”,显扬。答案:D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

13、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丁宝桢对僧格林沁不卑不亢,文段先写僧格林沁的倨傲,接着写丁宝桢的傲骨铮铮。可据此理解断句。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宝桢散尽家财招募壮士拱卫乡里,在遣散壮士时,他直言亏钱

14、的饷银无法偿付,大家有感于丁宝桢毁家纾难的无私付出,纷纷放弃饷银离开。B.丁宝桢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贬,曾因与捻军长期对垒时修筑防卫工事不利,被革职留任,因为直言上谏,爱护了王心安,却使皇帝错误惩罚了李鸿章。C.同治七年,西路捻军进攻到京城旁边,丁宝桢率领一千骑兵,三千步卒,火速北上,转战数地,收复失地,得到皇帝的屡次褒奖,加官为太子太保。D.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历,不屈服于权贵,磨砺自己清廉的节操,家无余财,后世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常常把他和沈葆桢放在一起来赞扬。解析:B项,惩罚李鸿章一事称不上是错误惩罚,文中无据。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

15、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参考答案:(1)山东巡抚阎敬铭一直推崇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恳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东巡抚。(2)皇帝担忧丁宝桢被流言困惑,亲自下令告知丁宝桢不要变更当时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实职。丁宝桢更加自我警惕勉励,更加注意储存粮食,严厉进行督责搜捕。参考译文:丁宝桢,字稚璜,是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考中进士,被选作庶吉士。因母亲去世在乡间居住,恰逢遵义的杨隆喜造反,丁宝桢倾尽家财招募了八一百零一壮士捍卫家乡。服丧终了,恰逢苗民教匪叛乱蜂拥而起,巡

16、抚蒋霨远上奏朝廷,申请让丁宝桢部留在平乱军中,皇帝特殊下令授予他编修一职。丁宝桢又增加招募,士兵总数到了四千人,收复了平越、独山等诸多城池。咸丰十年,被授予岳州知府,才遣散了招募的军队。亏欠的饷银特别之多,就把五一百零一两银子放在桌案上,对大家说:“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现在府库的钱粮短缺,你们空着手回家,怎么办?”大家流着泪说:“您不惜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难,我们怎么能有另外的恳求?”于是纷纷离开。同治二年,擢升山东按察使,恰逢僧格林沁在鲁、豫两地统率军队,吩咐丁宝桢攻击河北宋景诗。不久丁宝桢被弹劾擅自倡议招抚,兵部审议确定将其降职三级。又到了其次年升迁做布政使。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因犯

17、了干预朝议而犯法,都得到皇上的恩典赦免留任原职,于是谏官们又搜集罗织了其他的罪名来弹劾他,此事投送到曾国藩处,曾国藩向皇帝禀告说他无罪。山东巡抚阎敬铭一直推崇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恳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东巡抚。当时捻军靠近了海澨,李鸿章建议在胶莱河修筑长墙防卫,丁宝桢会合军队迫近警戒。同治六年,东路捻军逃到潍河,东路军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但是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潍河,丁宝桢把这件事禀告给皇帝。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丁宝桢也革去职务短暂留任。这之前东路军镇守潍河,本是安徽将领潘鼎新驻防地段。安徽军刚刚南移,而北路就马上失利。皇帝下令将王心安斩首

18、,丁宝桢上书直言辩驳,皇帝就宽宥了王心安而斥责李鸿章;宝桢又屡次上书揭发,皇帝于是更加斥责李鸿章为人苛刻善妒、放纵寇敌。其次年,西路捻军奔赴定州,京畿旁边大为振动。丁宝桢听到军情示警,马上快马奔驰到东昌,率领一千骑兵,三千精锐步卒,带着五天粮食,日夜兼程,救济北方,捻军于是向南溃逃。这场战役,朝廷派遣禁军到京城外防备捻军,统领士兵的各位将领都受到责怪,而皇上只因为丁宝桢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之前,转战雄雄、任、深、祁、高、肃各州间,收复饶阳,功劳最大,多次降下圣旨褒扬嘉奖,加太子太保一职。而他杀掉安德海的事务尤其被民众称道。安德海,以太监身份侍奉慈禧太后多年,颇为擅权。同治八年秋天,安德海乘

19、坐楼船沿着运输河南下,旗帜别出心裁,自称被隐私派遣。所过之处,结交权贵,收取贿赂,没有人敢告发。到了泰安,宝桢已经先入朝告发,派遣骑兵逮捕安德海并看押起来。安德海还说大话,说道:“你们这些人是自己招来祸端罢了!”传递解送到济南,丁宝桢说:“太监私自出京,是不符合祖制的。况且大臣们没有听说有这样的(隐私派遣的)吩咐,肯定有诈,确定无疑。”禀明皇帝,于是将安德海就地正法。光绪二年,代替吴棠担当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盐运祸害商贾民众,流弊很大,丁宝桢进行争论。皇帝担忧丁宝桢被流言困惑,亲自下令告知丁宝桢不要变更当时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实职。丁宝桢更加自我警惕勉励,更

20、加注意储存粮食,严厉进行督责搜捕。丁宝桢治理四川共十年,刚刚到任履职时,城内每月都有盗窃抢劫的案件,到这时几乎把匪徒诛杀干净,宣称为路不拾遗。光绪十一年,在任上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赐予山东、四川、贵州三地建立祠堂的殊荣。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历。他刚到山东时,僧格林沁正在淄川围剿捻军,自觉地位名贵,非常倨傲,见省级以下官员不设座位。丁宝桢投递名帖求见,说低级武官丁某投书王爷,赐予座位就觐见,不给座位就不见,身边的侍从人员都大惊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强硬不屈,为丁宝桢变更仪容礼敬有加。敬铭听说这件事后,大为称奇,丁宝桢到任的那一天,亲自由郊外迎接。从今后无论大小事务,都先询问丁宝桢之后

21、才实行。到今日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常和沈葆桢一齐被称道。尤其磨砺清高节操。死后灵柩归乡,身边的随从随员们聚集在一起拿出钱帮助办理丧事,扶柩回乡才能够成行。有五个儿子,丁体常尤其闻名,官至广东布政使。(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9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苦痛。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实力。留意题干要求,“上半阕的景物”对全词

22、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其实质是通过对景与情关系的把握,理解诗歌的情感、手法,留意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应先概括回答,接着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起先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实力。第一问,侧重于情感的理解,可通过人物“翻身整顿”“迟”的动态,并联系上句“讳愁无奈眉”点出其思绪纷乱、内心的愁苦。其次问,侧重于技巧的理解,词句以人物描写为中心,应当关注人物描

23、写的内容及方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接着下,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迟疑不决,落子迟缓。(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表达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3)杜甫登高中,“,”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第卷表达题(共80分)

24、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从事海外代购4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但又无可奈何。(2)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遇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3)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A.不屑一顾不足挂齿嗤之以鼻B.嗤之以鼻不足挂齿不屑一顾C.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嗤之以鼻D.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足挂齿解析:三个成语都含有“轻视”之意。“嗤之以鼻”

25、语意重,有时可以表示“讥笑”之意。“不屑一顾”含有“因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的意思,“嗤之以鼻”没有。“不足挂齿”,不值得提起,可用于自谦。答案:B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化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允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允。社会关注教化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化公允的关切。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常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青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预先预料,提前实行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C.近日南京军区用高仿真硅胶人像复原了1945年日军“受降仪式”现场。在复

26、原场景中,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倒戈书。D.近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的工业园区将污水排进腾格里沙漠深处。一些足球场大小的排污池,污秽不堪,气味刺鼻。专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想修复几乎是不行能的。解析:A项,不合逻辑,去掉“与否”;B项,“预先预料”语意重复;D项,“一旦后”句式杂糅。答案:C1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诗歌美的创建过程中,最干脆影响人的视觉快感的,是文字之美的追求。,。,。奇妙地给以组合拼接使它们具有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丰富的表现力在创作实践中,则指一种美的语言以文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个优秀

27、的诗人,必需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出过人的技巧这种文字之美,通常指语言表达上的精确、丰富、生动深切驾驭一种语言的特质A.B.C.D.解析:语段首先点出诗歌创作中的文字之美,然后写文字之美的表现,最终写诗人是如何实现文字之美的。答案:B1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样,修辞手法相同。(5分)我很憧憬一种生活状态,叫作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漫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等几种形式。解答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样,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查修辞手法

28、,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肯定不要忽视。此题是续写式仿写,仿写时留意用什么意境诠释这种生活状态。答案示例:我很憧憬一种生活状态,叫作勤奋,勤奋就像大海上拼搏的水手,任浪打浪散。我很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作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翱翔的海燕,任雷鸣电闪。15.下面是某中学高三语文学科复习安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精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1字)(6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实力。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抓住特点,然后按由总到分的说明依次进行表述与说明,同时留意语言的精确与连贯。留意复习安排框架图是总分关系,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四部分内容“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

29、读”“语言学问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其次阶段“包括两个部分“综合试题”和“各专项二次强化”。要把这些内容条理清晰地写出来。答案示例: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学问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其次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其次次强化。四、写作(6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静静成为你自己!”语文课上,老师引用德国闻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名言告诫同学们应当酷爱读书。老师无奈地说:“以前,校内的各个角落都有看书的同学,

30、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玩手机。”学生甲:“读书虽不肯定能变更我们的命运,但能变更我们的品位。正如陆游所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我们还应重视传统的读书习惯。”学生乙:“你太奥特(out)了,现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通过电脑、手机、媒体等都能快速快捷地学到许多学问。何必孤独而又单调地抱着书本死啃,况且,现在的书籍又贵得吓人。”学生丙:“何止读书是如此呀,现在动笔写字的人都少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许多传统的东西都在静静地变更甚至消逝。”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2)不必四平八稳;(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体特征明显。写作提示:本题是由读书引发的探讨,老师和不同学生对待读书

31、的看法是不同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他们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关键是分析出他们提出这些看法的实质。从老师角度。老师对传统的良好读书习惯的丢失有些惋惜。深化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知道老师惋惜的不单单是读书习惯,还有许多传播方式的消逝。由此可以立意:珍惜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从学生甲的角度。学生甲是坚守传统文化阵线的代表。由此可以得出其次个立意: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仍有很坚韧的生命力,不会轻易消逝。从学生乙的角度。学生乙关切的是怎样更廉价并便捷地搜寻信息,从好用角度而言,传统的形式被取代是应当的。由此可以得出第三个立意: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从学生丙的角度。学生丙的观点基本上是在学生乙的

32、基础上的提升。他认为,不只读书如此,许多传统的东西都在变更甚至消逝。由此可以得出第四个立意:社会要发展,就肯定有改变;对传统的东西要有合理的保存方式等。本题有多种立意,但是无论哪种立意都要留意不能就事论事地探讨,而要以话题为切入点,探讨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本题适合写争论文。例文:传统的应珍惜纸质的书,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即使是今日,虽然通过电脑、手机、媒体等都能快速快捷地学到许多学问,但读书仍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因为它代表着一种静下心来学习的精神。因此,我说,传统的应珍惜。想必大家都知道热门电视剧大长今,信任有很多人都看过,其中汇合了以宫中菜肴为中心的传统饮食文化与医学常识,随着这部电视

33、剧登陆中国,韩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中国传播开来,网络上、电视中介绍的各种美食文化使国人“大开眼界”。于是,国人争相效仿,韩国馆火了,以异国美食为主题的博客也火了。这韩流的影响之大使我惊羡不已,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想来中国的饮食文化远比韩国源远流长,从世界上来讲,中国人可能是最讲究饮食的,可如今我们竟把本家的珍宝扔到脑后,跟着别人家的新颖玩意跑了。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为自己本土的文化而骄傲,可随意找来一个中国人问中国的八大菜系是什么,能答全者能有几人?浮躁的人们静不下心来去阅读,静不下心来去探讨。你也应看过中国小当家吧一部讲解并描述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动画片,当听到某个角色说“中国料理”时,坐在一旁的外

34、婆竟笑了:“哪有什么中国料理,应当是中国烹饪才对。”我听了这话再也无法看下去了:中国这样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竟须要由日本人制作成动画片向中国普及,而身为中国人的翻译者却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这种事情,孰不尴尬!自己国家的文化不珍惜,却盲目地跟从异国文化,这算不算太傻?如今,“文化快餐”快速产生,电视中“戏说”系列渐多,电脑、手机,片段式文学。这种趋势使这一代的孩子们以为看过几段电视剧就已算了解历史,会背几句古诗名句就认为足以彰显文采。每个人都“看”过红楼梦,每个人都可以讲出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可又有多少人真正看过厚厚的三大本红楼梦?他们了解其中隐藏着多么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吗?他们了解曹雪芹的遣词造句之

35、妙吗?不了解,他们只求了解故事的情节。而又试问,全部流传至今的名著中又有几个是单靠情节取胜的呢?他们不了解,所以也不懂得珍惜。当今的世界有这样一种趋势,外国人越来越推崇中国文化,中国人越来越崇拜外国文化,我想其中的本质就在于有些中国人根本不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魅力。我也曾是一个很“西化”的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过外国节,买外国CD,但随着一每天成熟,我起先仰视着自己国家的文化,我慢慢意识到,这文化的高度或许令我一生都无法到达。余秋雨曾说,在这广阔的土地上,真正了解这五千年文化的人是一小部分。而现在,我也想加入这一小部分之中,我想去了解,我想去靠近,我想去珍惜。最终我想对我同龄的挚友们说,珍惜我们深远的文化吧,珍惜一些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别让“戏说”冲淡了历史,别让五千年的厚重变成浮躁,静下心来,让我们捧起书本,去了解,去学习,去珍惜,这会增加你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