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77392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 考点一遍过 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含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14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1 .耕作方式的进步(1 )原始社会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主要的生产工具有石刀、石斧、耒耙。(2)商周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汹制绿肥、治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铁犁和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这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 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2 .耕作技术(1)汉代推广耦犁,推行代田法、区田法。(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糖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3 .农业

2、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这些 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1. 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一一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1812333. 70727. 08A.农耕经济达到顶峰B.自耕农经济的盛行C.租佃关系遭到破坏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6.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 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

3、内容。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D.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1.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H)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II)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二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

4、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3. (2019年江苏卷)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 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4.(2019年海南卷)“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 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考点冲关】1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

5、如加工食品和燃料,纺纱织布,金属加工,裁缝,制革,制造和修补工具、器械、陶 器与礼器等”可知体现的是汉代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A选项符合题意。农民生活的富足的说法不符史实, B选项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选项排除。材料与田庄经济无关,D选项排除。2 .【答案】I)【解析】我国是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铁器牛耕时代,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游牧民族转向农业生产,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信息,排除C;材料反映汉代的二牛一人犁耕法,而右边反映的是唐代的曲辕犁, 表明犁的形制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3 .【答案】I)【解析】由材料可知,从汉到元都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故D正确;材料中并无

6、体现历史王朝 重视水利的兴修,故排除A;材料中不能看出封建官吏控制水权来盘剥百姓,故排除B; C选项材料依据不足。4 .【答案】A【解析】材料所示的是滇池地区汉代墓葬随葬品中中原特色的器物增加,而本地特色器物减少的现象,通 过这一现象可知当时西南地区同中原经济文化交往加强,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向西南地区传播。生产方式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工具也是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西南地区在秦朝就已 经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排除B;从材料中不能推断铁器主要依靠输入还是本地仿制生产,排除C;仅从 使用生产工具这一点,不能得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有效巩固,排除D。5 .【答案】D【解析】从

7、表格中的数据来看,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幅度,据此推知这一变化将会 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故答案为D项。A项,农耕经济达到顶峰的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 材料没有说明农民占有土地的状况,无法反映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关系, 排除。6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 这有利于其他社会成员获得田地,从而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故B正确;其他社会成员获得授田与抑制土 地兼并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地主经济的发展的信息,故C错误;其他社会成 员不一定是官僚

8、,故材料不能说明维护官僚集团的利益,故D错误。【直通高考】1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 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I)选项符合题意。商 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 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2 .【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 意。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材

9、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 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3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 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世 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 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4 .【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先农坛在清朝也一直拥有同样 的地位,因此可以看出,清朝也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故本题选B。材料只显示了清朝承袭农耕文

10、明,但 没有其他制度沿袭明朝,故A项排除;清朝承袭农耕文明并不是说满洲贵族成为农耕者,C项说法错误;农 耕文明比游牧文明在当时要先进,故沿袭农耕文明也是顺势而为,不存在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一说,故 排除D项。(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基本特点: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 得土地的主

11、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 真正阻止土地兼并。5 .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2)鲁国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3)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推动各国变法。(4)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5)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土地演变的根本因素。考向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及影响1 .含义以

12、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 .产生条件(1)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4)政府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3 .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面对天灾人祸的脆弱性。4 .地位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年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

13、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5 .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障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这些特点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而在小农经济下,人们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 索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典例引领】下面为清朝前期获鹿县地权分配情况表,据表可

14、知,当时该地类别康熙十五年雍正四年乾隆十一年乾隆三十五年户(%)耕地(%)户(%)耕地(%)户(%)耕地(%)户(%)耕地(%)无地户17.622. 725. 6916. 4510亩以下户36. 9311.8345. 1113. 1537. 9410. 9745. 1112. 4110到50亩户41. 5756. 3931.0945. 2730. 4044.0132.0047. 0850 到 100亩户2.711.653. 3515. 604. 1318. 454. 7820. 73100亩以上户庶民0. 474.610. 687. 321. 1712. 731.4814. 26绅衿0. 72

15、15. 530. 8618. 660. 6713. 660. 345.46A.小农经济较为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严重C.流民问题日趋严重D.人地矛盾非常激烈【答案】A【解析】据表可知10亩以下户、10到50亩户所占耕地在50%左右,这表明小农经济盛行,故A正确;无 地户在20%左右,这不能说明土地集中严重,故B排除;无地户不一定成为流民,故C排除。“非常激烈” 一说与材料反映的情况不符,故D排除。考向二 土地兼并及封建租佃关系一、土地兼并1 .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2 .影响(1)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2)严重影响了国家的

16、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3)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4)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3 .解决方式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如北魏到隋唐实行的均田制使土地兼并状况得到一定的缓解。4 .认识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最多只能缓解。因为封建国家不 可能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 二、全面认识租佃关系1 .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 佃关系。2 .过程(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租佃

17、现象比较普遍。(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主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 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租为主。(4)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3 .特征(1) 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 偿付的方式及数量。(2)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 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位 提高。(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要

18、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4)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 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用权分离。4 .影响(1)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2)随着租佃制度的发展,佃农通过抗租、减租的斗争,争取到一些权利,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 业的稳定发展。【典例引领】日本学者池田温对已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地区40余件文书进行了研究,其对农民自耕和租佃的情况作了统计(如下表)。据表可推,当时该地区耕地种类耕地(亩)自耕地(亩)租佃地(亩)租佃地占耕地比重官田10189392%5510.544.581%百姓田30

19、013017057%A.地权与劳动者契合B.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C. 土地集中现象严重D.国家控制的土地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吐鲁番地区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租佃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农民日益失去 土地,也就说明当时土地集中现象严重,故C项正确;粗佃现象反映的是农民与土地所有权的日益分离, 故排除A;租佃现象的出现与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无必然联系,故排除B;材料中强调的是土地集中现象 严重,但无法体现出国家控制土地的多少,故D项排除。考向三中国古代庄园经济1 . 土地来源古代中国的庄园主要是由商人、豪强地主、官僚等用威胁、欺骗、敲诈、权威、买卖、强占等各种手 段,兼并农民的

20、土地,形成大土地私有制。2 .经济形态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庄园主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布置庄园,使耕种与纺织等手工业结合, 把庄园建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的世界。3 .剥削方式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他们一般向庄园主交 纳实物地租。除实物地租外,他们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一些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充当“部曲” 等。4 .管理形式中国古代庄园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没有司法管辖权,唐代以后庄 园主对庄园劳动者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削弱。【典例引领】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六朝时期同一现象的历史叙述。据此表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记

21、述出处汉光武帝外祖樊重庄园:“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货至百万,其兴工造作富拟封君”。水经注孙吴的大族:“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田池布千 里”,“商贩千艘,腐谷万庚梁肉余于犬马,积珍滥于帑藏”。抱朴子吴失篇谢灵运会稽“修营别业”,“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既耕以 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山居赋“生民之本,要当稼秸而食,桑麻以衣爱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 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颜氏家训治家篇A.田庄里主要劳动者是佃户B.豪族和世族势力同国家政权抗衡C.庄园经营与市场相互隔绝

22、D.庄园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闭门成市”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等信息来看,材料反映的是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庄园主要劳动者的类 别,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豪族和世族势力对国家政权的态度,排除B项;庄园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 非与市场完全隔绝,排除C项。1 .汉代,普通农民除日常耕作之外,还会从事与直接农作无关的其他活动,如加工食品和燃料,纺纱织布,金属加工,裁缝,制革,制造和修补工具、器械、陶器与礼器等,还有修筑房屋,修补篱笆,以及其他诸如文娱、治安、运输和买卖活动,等等。这反映出汉代A.自

23、给自足的生活状态B.农民生活的富足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D.田庄经济的束缚2 .观察下图可知,我国陵何:赊从唐李后&峨前A.开始进入铁器牛耕时代B.游牧民族转向农业生产C.南北土地制度差异较大D.农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3.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记述内容出处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天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着-石元朝洪堰制度A.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

24、代D.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4.如表是“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从出土器物的 特点可推断,汉代阶段出土器物战国期到西汉前期随葬尖叶形锄、粗茎剑、空首钺、铜鼓、贮贝器、透雕动物饰牌、璧环状手镯和 圆形扣饰为典型的“滇文化”器物。西汉中期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兵器、生产用具逐渐减少,内地输入的铁器和模仿内地 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现。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绝迹,内地输入的铁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铢钱,已占绝 对优势。A.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传播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C.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5.如表为清朝官方统计的全国人口和耕地数据变化表。据此推知,清朝年份人口(百万)耕地(百万)168581.37560. 19170681.65551.951753183. 68677. 581784286. 33700. 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