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建设提升方案(2021—2025).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475594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41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建设提升方案(2021—20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1页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建设提升方案(2021—20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建设提升方案(2021—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建设提升方案(2021—2025).docx(3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漳州市建设提升方案(2021-2025 )目 录导语第一部分 总则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方针 1三、总体思路 1四、工作原则 2五、工作方法 3第二部分 目标一、总体目标 6二、保护范围、对象、内容 6三、主要指标 7第三部分 现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11二、其它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态现状 11三、红色文化遗产现状 12四、学术研究现状 13五、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3六、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 14七、政府与社会保护意识现状 14第四部分 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7(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 17(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规划 20(三) 非物质文

2、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 47(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 50(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台对外交流 52(六)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 54(七)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与经验交流 58(八)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建设59二、重点区域的整体性保护 61(一) 重点区域选择的基本条件 61(二) 重点区域的确定 62(三) 重点区域保护规划 63(四) 重点区域的管理和保护方法 104三、特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06(一) 涉台系列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06(二) 记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09(三) 红色文化系列遗产保护规划112四、生产性保护与合理利用 114(一) 生产性保护 114(

3、二) 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旅游 116第五部分 保障一、工作机制保障 119二、政策法规保障 119三、经费保障 120四、人才保障 121五、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121六、有效推进 122第六部分 附则1.漳州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242. 漳州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 单 1323.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习中心一览表 1404.漳州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名单 1455.漳州市名人遗迹、故居保护一览表 1476.漳州市名山石刻保护一览表1487.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名录 1498.漳州市主要

4、对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项目 1549. 闽南文化(漳州) 生态保护区已出版专题研究著作书目 15510.研究机构(单位)与出版丛书(著作)计划16311.闽南文化(漳州)生态保护示范园区、示范点 16412.漳州市重点涉台文物 16613.漳州市十大革命遗址 17014.闽南文化(漳州) 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名单 173导 语2019 年 12 月, 文化和旅游部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 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并决定将闽南文化(漳 州)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机构调整为漳州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夯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主体责任,全面落实闽 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加强闽南文化生态

5、整体性保护, 推动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 设目标,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漳州经济社会文化 协调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依据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 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 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办非遗发2019 47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闽政办2014 54 号)、漳州市人民政 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实 施方案的通知(漳政办2016 75 号) 及其它有关法律、法 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第一部分 总则一、指

6、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 中央、国务院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 见 的要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着力深化改革, 加大文化 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提高全社 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 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对台对外文化 交流与合作、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二、基本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

7、第一、合理 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 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 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 正确处理经济 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 重点、分步实施。三、总体思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和 1 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建设为“三大抓手”,建立“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群众主体、形成合力”的共同保护机制,实施全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营 造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良好环境, 使闽南文化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

8、文明, 构建一 个人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系统。四、工作原则(一) 坚持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原则。 以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为核心, 结合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 整体性保护,营造有利于文化遗产保存、生存、发展的环境, 维护文化遗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二) 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原则。传承人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 鼓励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社会传承和传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生产 生活中传承发展。(三)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原则。 保护闽南文化遗产内涵 和形式的真实性、完整性;防止对文化遗产的歪曲、贬损或滥 用;避免文化同

9、一化,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护闽南文化的价 值, 弘扬闽南文化精神,为文化可持续发展存留珍贵的资源 和基因。(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合理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做好生产性保护工作; 当利用有损于文化遗 2 产保护时,要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原则。(五)坚持开放交流原则。 尊重其它社区、群体和个人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交流;与台湾同胞、 港澳同胞和世界华侨华人交流合作,共同保护、传承、发展闽 南文化。(六) 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原则。保障人 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 展;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保护文化遗产, 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

10、 进人的全面发展。(七)坚持统筹兼顾原则。保护区建设要纳入当地经济社 会发展总体规划, 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纳入党委和政府的 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长远规划、分 步实施,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点面结合、讲求突破。(八)坚持共同保护原则。发挥政府政策支撑、法律保障、 经费支持的主导作用, 发挥人民群众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主 体作用,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人 民群众为主体、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合力, 共同保护好文化 遗产。五、工作方法(一)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普查、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 体系建设

1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 3 产的研究,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静态的保护与传播 活动、传承活动、学校教育活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相结合, 特别是要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进行动态保护。动态保 护思路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的特质和文化传承发 展的规律。(二)重点保护与全面保护相结合。重点抢救一批濒危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重点保护一批传播范围广、价值 特征突出的重大的代表性项目,同时要全面保护各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对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要进行必 要的保护、保存。(三) 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之间的关联性保护。要根

12、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非物质文化 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 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三者之间的关 联性和有机联系进行整体性保护。(四) 在保护区中划出若干重点保护区域,作为实行整 体性保护的抓手。 重点区域要充分利用原有文化遗产、自然遗 产的保护基础, 尽量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与历史文化 名镇、名村保护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民 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相结合、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保护 相结合,使重点区域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并存的充满 活力的文化空间。 4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 要基地”相结合

13、。 漳州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 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充分 发挥祖地文化优势,建设两岸民间信仰习俗、民间祭祖、民间 艺术等全方位的文化交流的前沿基地,使漳州成为海峡两岸同 胞共有的精神家园。(六)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漳州地方特色 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促进漳州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七)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与营造有利其生 存、发展的环境相结合。遵循生态学生物与环境关系原理,既 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5 第

14、二部分 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全 面发展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闽南文化(漳州)生态保护区建设。到 2025 年, 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机制更 加科学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自 然遗产得到有效的整体性保护, 传承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闽南 文化深度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人民群众 的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闽南文化保护传承与文 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高度融合,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 展;闽南文化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民心相通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遗 产丰富

15、、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总体目标。二、保护范围、对象、内容(一)闽南文化(漳州)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单位是漳州 市人民政府,其保护范围为现行漳州市行政区域。漳州下辖 11 个县(市、区) 和 5 个开发区 (投资区、高新区),总人口 516 万,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二)闽南文化(漳州)生态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对象为其 保护范围内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代表性传 承人(详见附件 1:漳州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6 目名录;附件 2:漳州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 人名单 )。(三)闽南文化(漳州)生态保护区内涉及文物、历史文 化名城(街区)、名镇(乡)、名村

16、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的保护,要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当地政府协 调统筹有关部门进行整体性保护(详见附件 4:漳州市省级以 上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名单;附件 5:漳 州市名人遗迹、故居保护一览表;附件 6:漳州市名山石刻保 护一览表 )。(四)在闽南文化(漳州) 生态保护区内,选择文化遗产 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相对完整和自然生态较好的 区域, 实行重点区域的整体性保护(详见附件 7:漳州市历史 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名录)。三、主要指标(一)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有效保护好 175 个市级及以上代

17、表性项 目,以及今后新增加的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和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严格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有效保护好漳州市的“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 册”;推荐、申报一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目,力争有新增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7 产名录。(二)健全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 保护好现有 223 名市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今后新增加 的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申报一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三)建设好首批 11 个 28 处整体

18、性保护重点区域, 继续 公布一批新的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经过整体性保护, 重点区 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能力明显增强,物质文化遗产历 史风貌保护良好,浓厚的人文环境与美好的自然环境融为一 体,建设“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让居民望得 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四)推进漳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加强对台对外文 化交流, 不断挖掘、培育新项目, 广泛开展与台湾、港澳地区 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扩大闽南文化的影响力。(五)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加大力度扶持一批生产性 保护项目, 扶持一批生产性保护基地。 加强乡村传统工艺传承 人群培养,因地制宜发展传

19、统工艺产业,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 营造良好的文化遗 产保护社会环境, 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依靠人民 群众保护文化遗产。深入开展学校教育传承活动, 规划期内基 8 本实现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进读本的全覆 盖, 构建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中职学校、高等院校阶梯 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一批 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馆和专题展示馆, 建设一批 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展示馆或民俗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示、传承活动提供

20、物质载体。 扶持、提升现有 111 个项目传习 所和传习中心(详见附件 3: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传习中心一览表),新建一批传习所,规划期内基本实现市级 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都建有传习场所。(八)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建设市、县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数据库和专题性数据库,以多媒体采 集、数字化管理方式记录保存闽南文化资源, 推进闽南文化资 源的有效利用。(九)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培育闽南民俗 文化旅游、传统表演艺术文化旅游、传统工艺文化旅游、传统 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传统饮食文化旅游品牌; 利用重点区域保 护成果, 打造闽南传统村落(镇) 文化旅游品牌

21、; 充分利用闽 南文化、红色文化保护成果, 推进闽南文化 (漳州)生态保护 区全域旅游发展。(十)发挥高校和社会有关团体的研究力量, 开展对漳州 闽南文化内涵与外延的研究与阐发。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 9 程”,建立漳州文库,抢救保护古代地方文献数据, 组织编纂 漳州文化研究学术著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生态 保护区建设、政策法规等研究, 建立一套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文 化生态保护理论体系。 10 第三部分 现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漳州现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96 项。其中, 17 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6 项被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5 项被

22、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漳浦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包括漳州 布袋木偶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 秀实践名册”。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467 人,其中 14 人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74 人被认定为省级代表性 传承人, 238 人被认定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二、其它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态现状漳州始建于唐垂拱二年( 686 年),至今已有 1300 多年的 历史,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1 个,省 级历史文化街区 4 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 个, 省级历史文化 名镇

23、 2 个;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6 个,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16 个; 中国传统村落 45 个, 省级传统村落 52 个。拥有中国民间文化 艺术之乡 9 个: 芗城区(灯谜),漳浦县(剪纸),诏安县(书 画)、云霄县(书画、戏曲) ,东山县(民间音乐),龙海市(现 代民间绘画),平和县(龙艺),华安县(玉雕)。 11 漳州现有世界文化遗产 1 处 5 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27 处 39 个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51 处, 市(县、区) 级 文物保护单位 969 处, 第三次文物普查点 4731 个, 其中涉台 文物 306 处。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 区于 201

24、5 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东山县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南靖县、华安 县、长泰县、平和县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三、红色文化遗产现状漳州是重要的革命老区, 革命传统保存良好, 革命文物和 纪念地众多。有 8 个中央苏区县, 1 个革命老区。除龙文区外, 我市其余各地均有红色文化资源, 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有关 的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建筑物、革命遗址 206 处,革 命老区村 744 个, 漳州革命遗址中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68 处,其中, 国保单位 3 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 旧址、漳浦文庙大成殿、歪嘴寨闽粤边区乌山游击队指挥部旧 址);24 处省级文保

25、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乌山革命 旧址等);41 处市、县级文保单位。2018 年,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文物局联合 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确定了 15 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我市芗城区、云霄县、漳浦县、诏 安县、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龙海市列入原中央苏区片区, 诏安县、平和县又列入海陆丰片区。目前,毛主席率领红军攻 12 克漳州纪念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云霄乌山革命纪念馆、 东山战斗烈士陵园、平和暴动纪念馆、三平红军会师纪念馆、 诏安(饶和浦诏)苏维埃机关旧址等多处红色革命遗址、纪念 馆,已成为重要的革命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学术研究现状随着

26、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工作中形成的 一系列重要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理论研究成果、 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记录、传播传承活动数据图片等档案 材料, 得到及时整理归档。档案以纸质和数字化保存两种形式 建立。同时, 已经出版了一批闽南文化专题研究著作(详见附 件 9:闽南文化(漳州)生态保护区已出版专题研究著作书目), 并将数字化记录成果在漳州电视台、漳州人民广播电台、 漳州 新闻网、市图书馆服务平台等新闻媒体、网站和媒介上广泛宣 传,实现资源共享。五、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全市已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如: 闽南文化生态走 廊、市区新“三馆”、九十九湾闽南建筑示范段、南湖文化生

27、 态园等, 成为传承展示闽南文化新景观。建成非遗综合展示馆及专题馆 12 个,如: 古城漳州非遗 展示馆、片仔癀体验馆、八宝印泥展示馆、漳州灯谜艺术馆、 漳浦县剪纸艺术馆、长泰龙人古琴展示馆、长泰乡情馆等。展 示馆配臵综合实物展、视听视频展、图片展、动态非遗展示展 13 演空间等设施,常年对外开放,经常性开展各项活动。建成项目传习所(传习中心) 111 个(详见附件 3),主要 设立在项目保护单位或传承人生产生活场所以及乡镇、村、中 小学校等地, 配臵传习设施、设备、道具、活动空间等, 定期 或不定期开展传习和展示活动。六、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漳州注重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 依托区

28、 域内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开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 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形成福建土楼(南靖、华 安)旅游区、漳浦天福茶博物院、天福石雕园、东山风动石景 区、平和三平寺和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 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或符号运用在当地城乡 规划和设施建设中,活态传承, 体验互动, 培育文化旅游品牌。七、政府与社会保护意识现状漳州市根据有关要求, 立足漳州实际, 先后出台了 漳州 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 漳州市“七个五”生态建 设行动计划 漳州市实施方 案漳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的通知漳 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9、( 2020-2022 年) 漳 州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 年) 漳 州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 年) 漳 州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 年) 闽 14 南文化(漳州)生态保护区建设整改方案 等一系列政策性文 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在地方性政策法规的护航下取得显著成效。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 市发改委、教育局、自 然资源局等 18 个市直有关单位及各县(市、区 )、开发区(投 资区、高新区 )分管领导组成的闽南文化(漳州) 生态保护区 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挂靠市文旅局, 主任由 局长

30、兼任。各县(市、区 )、开发区 (投资区、高新区) 相应 成立了领导小组, 切实落实管理责任, 突出属地保护、依法保 护。2014 年, 市委编办正式为漳州市闽南文化保护中心(漳 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配编。机构成立后, 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和 充实工作力量,明确各县(市、区 )、开发区(投资区、高新 区 ) 文体旅局有分管领导、有下设科(股),并指定文化馆为 非遗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开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各项业务 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合作。成立漳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工作委员会,由闽南 文化(漳州)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聘请的各学科有关专家 学者组成。2009 年开始,各级文旅部门发动社会力量

31、,组建了一支 近 2000 人的志愿者队伍, 主要由各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 村(社区 )文艺骨干及热心文化服务的人士组成, 常年从事闽 南文化生态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 在协助非遗展示、展 15 演活动和开展非遗讲座、文化惠民演出、文化惠民培训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以来,漳州市已投入资金上百亿 元,主要用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相关建设。如市区“新三馆” (市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工程、 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市区主干道进行闽南文化建筑风格改造 等。市级财政设立闽南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每年 100 万元,并 根据实际保护工作需要予以追加。从 2015

32、至 2020 年,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获国家级和省级 专项补助资金 4776 万元。项目内容涵盖了国家级、省级非遗 项目及市级重点非遗项目保护,重点用于各级非遗数据库建 设, 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区活动, 非遗生产性 保护基地建设等。漳州市每年都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展示、展演、惠民 演出等活动近 500 场,开展非遗讲座、文化惠民培训等近百场, 吸引群众几十万人次观赏。 16 第四部分 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1.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 在 2009 年已完成 全市非遗整体普查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田野调查, 特别是要 对老城区、农村

33、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普查、认定和登记 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 分布状况、生存状况及存在问题, 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 化多媒体等手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进行真实、全 面、系统的记录, 同时, 积极搜集有关实物数据, 建立档案, 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 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资源。按照“三个有利”“四 个价值”的标准,抢救一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 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资源,鼓励申报各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适当增加 县、市级项目的比例, 继续

34、推荐申报一批省级、国家级代表性 项目,力争有新的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形成以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名录为重点、市级县级项 目名录为基础的“金字塔”结构。4.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 改变申报非遗代表性项 17 目、种类不平衡的现象, 针对民间文学、传统医药、传统体育 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较少的种类, 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有效措 施,引导非遗传承人申报代表性项目, 同时, 给予濒危项目必 要的扶持。5.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评审工作制度和评 审标准。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 认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审标准和工作机 制,按期公示

35、、公布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规范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档案建设。6.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录工程。 开展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调查评测工作,按照文化和旅 游部统一部署和标准规范,对区域内现有 66 项省级以上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流变过程、核心技 艺和传承实践情况,采用文字、 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全面、 真实、系统的记录。7.积极开展记录成果的利用和传播。 通过对代表性项目 存续状况的调查测评, 实施分类保护, 动态管理。通过数据库 建设、在线检索及浏览、媒体播出、实体阅览及培训等多种途 径,实现记录成果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以及宣传教

36、育作用。8.因地制宜、因类制宜采取保护措施。 对濒危项目要采 取文字记录、录音录像、资金扶助、培养传承人等措施进行抢 救性保护;对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 对植根于闽 18 南文化土壤并与漳州特定的区域生态环境相依存的项目,实施 整体性保护;对已经消亡的项目, 要进行记录研究。漳州市主要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个)保护单位类别项目名称级别南靖县传统音乐南靖四平锣鼓乐省级芗城区漳州哪吒鼓乐省级芗城区传统舞蹈浦南古傩国家级诏安县传统戏剧诏安铁枝戏省级东山县铁枝木偶戏(东山县)省级南靖县南靖竹马戏省级漳浦县竹马戏(漳浦)省级市艺术馆传统美术漳州木版年画国家级南靖县华安县传统技艺土楼

37、营造技艺国家级东山县东山黄金漆画技艺省级市直漳绣技艺省级市直漳窑(米黄色瓷)传统制作技艺省级9.健全“五位一体”保护模式。 形成国家级、省级代表性 项目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项目与保护单位、 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场所)、传承人群“五位一体”的 保护模式,对各个项目进行精准施策。10.建立代表性项目考核评估制度。 推进建立代表性项目 年度工作报告制度, 拟订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对评估不合格 的项目保护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协同解决困难, 并指导拟定整 改工作计划; 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职责的项目保护单位, 依法 19 取消其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按照法定程序重新认定项目保护单位。(二)

38、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规划1.民间文学项目保护规划1.1 历史与现状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 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唐代以来, 中原文化源源不断的传 入闽南, 与这里的本土文化融合之后, 逐渐丰富和发展了具有 鲜明地域特色的漳州民间文学,在全市城乡民众中广泛流传, 而且为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曲艺、传 统戏剧和民俗等提供了丰富的主题、题材源泉和思想、艺术养 分。漳州民间文学主要有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 间谜语等表现形式。民间文学类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 个)序号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级别本市分布区域1灯谜芗城区文化馆省级全市诏安

39、县文化馆市级2水仙花传说漳州市水仙文化艺术研究院市级芗城区、漳州高新区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3龙裤国师传说角美龙裤禅院市级漳州台商投资区4童谣(闽南童谣)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市级市直5谚语(闽南谚语)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市级市直6陈淳传说龙文区朱熹陈淳文化研究会市级龙文区1.2 目标保护漳州民间文学遗产, 以芗城区为中心的闽南方言(漳 20 州腔)为代表, 形成以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为载体的传承 方式,推动方言口头文学回归民众日常生活。1.3 主要措施进一步开展民间文学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的推荐评审,认定更多项目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目名录, 重点挖掘陈元光及

40、部将开漳传说,朱熹治漳故事,陈 淳、高登、王阳明、黄道周、林震、蔡新、蔡世远、林语堂等 历史名人故事, 山水名胜故事(九龙江、圆山、天宝大山、芝 山),名优特产故事(水仙花、片仔癀、琯溪蜜柚) 等民间文 化资源;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 事动漫创作工程”,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编辑的 民间文学三 套集成 丛书为基础, 采用音像及数字化媒体手段,建立漳州 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声像数据库,予以妥善保存;鼓励项目保护单位或有关团体,设立漳州民间文学馆 (室),承担搜集、整理、保管项目档案数据以及宣传、传授 和培训工作;以漳州灯谜艺术馆为基地, 推广中华灯谜文化知识, 活

41、跃漳州灯谜的创作,整理灯谜古籍,编辑出版 漳州灯谜艺术 馆藏中华灯谜古旧籍丛刊 虎啸 等丛书,举办海峡两岸灯 谜会猜等活动,加强漳州灯谜界与台湾灯谜界的交流与合作;重视民间文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评选和认定, 21 扩大传承队伍;鼓励青少年学生学习闽南方言,设立闽南方言文学课 程, 支持各级学校开展民间文学项目的教学传习, 在漳州社区 大学、漳州电大等,进行漳州民间文学的教学、研究和传习, 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漳州民间文学作品方言吟诵 活动。2.传统音乐项目保护规划2.1 历史与现状漳州传统音乐,丰富多彩,朴实健康, 保留着古代音乐遗 风,具有地方特色。分为民歌(劳动歌曲、风俗歌

42、曲)、山歌 (褒歌、畲歌、革命歌), 民间器乐、十八音、大鼓吹、四平 锣鼓、宗教音乐(佛曲、道歌、三坛鼓、弦管)等。宋明以来, 漳州传统音乐活动非常活跃。佛教音乐随名僧的东渡, 广传日 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传统音乐类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个)序号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级别本市分布区域1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南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展演中心省级南靖县2南靖四平锣鼓乐南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展演中心省级南靖县3东山南音东山县文化馆省级东山县南音龙海市程溪镇下庄南音研究会市级龙海市4漳州哪吒鼓乐芗城区打锡巷文衡殿省级芗城区5福建畲族民歌(华安畲家民歌)华安县

43、文化馆省级华安县6龙船歌(云霄)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霞美庙理事会省级云霄县 22 序号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级别本市分布区域7闽南大鼓吹、小八音长泰县文化馆省级长泰县8南靖土楼闽南山歌南靖县土楼管理委员会市级南靖县9古琴传统艺术龙人古琴文化投资(长泰) 有限公司市级长泰县10南筝(诏安演奏技艺)诏安县文化馆市级诏安县11漳州长乐客家山歌平和县长乐乡市级平和县2.2 目标保存、保护我市传统音乐重要资源、代表性项目, 健全传 统音乐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完善传统音乐保护的工作机制。 通过保护, 重要传统音乐项目传承发展良好, 急需保护传统音 乐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传承, 传统音乐融入生活, 传承实践能力 显著提

44、高。2.3 主要措施深入开展传统音乐项目普查,进一步挖掘传统民间音乐 资源;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对相关项目数据 进行系统整理(包括录音录像、文献整理);立足传统民间音乐形式, 创新丰富音乐内涵, 鼓励创作 更多展现新时代风貌的音乐作品;开展传习活动, 融入学校教育以及两岸文化交流; 定期开展学术研讨。3.传统舞蹈项目保护规划3.1 历史与现状漳州传统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历代宫廷雅乐舞蹈 23 遗存(如祭孔佾舞、关帝武佾舞等)和流传于民众生产生活中 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主要有:大鼓凉伞、大车鼓、英哥舞、 高跷、闹花灯、搓伞舞、畲族迎亲舞、穿灯舞、踏旗舞、打七 响、扇舞、大鼓弄

45、狮、弄大尫、舞龙弄狮、弄虎等。传统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民众的感情与趣味、 理想与愿望,成为漳州民俗节庆、迎神赛会的重要仪式内容。 其表演形式灵活多样, 主要有: 源于先秦周代的傩舞遗存演化 而来的傩舞艺术; 源于唐代“马阵”的竹马灯, 宋元明清以来 在漳浦、南靖、平和等地流行。而源于明代抗倭故事的大鼓凉 伞,逐渐形成漳州地域特色的表演风格, 已成为漳州最具代表 性的传统舞蹈。传统舞蹈类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 个)序号项目名称保护单位级别本市分布区域1高山族拉手舞华安县文化馆国家级华安县2傩舞(浦南古傩)芗城区浦南镇科教文卫服务中心国家级芗城区3漳台大鼓凉伞舞芗城区文化馆省级芗城区4越南竹杆舞(南靖)南靖丰田华侨农场市级南靖县5印度尼西亚风情歌舞(常山)常山侨区艺术团市级常山开发区3.2 目标挖掘漳州传统舞蹈资源, 在传承保护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文通知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