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我的四年沉浮录.doc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9475324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我的四年沉浮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北大---我的四年沉浮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我的四年沉浮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我的四年沉浮录.doc(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大-我的四年沉浮录 一、初沉 之所以说我的经验对于许多考法硕的朋友借鉴意义不大,是因为最初我的目标是北大法学硕士,而对法硕,当时是有些轻视的,以至于那时从未想过今天会以这种身份去读研,这是实话。说到最初,就得回到03年甚或是02年了。我01年上的大学,东北一所虽算是211却一点也不著名的学校,专业是日语,那一年刚开的专业,所以我竟然也成了该校该专业的元老学员之一。可是作为元老的我当时却很迷茫,上了大学才知道这里远非高中时候所憧憬的那个样子,搞什么搞嘛,一天到晚乱糟糟的,结果以前很美好的计划全都一股脑儿肥皂泡一般破灭了,把握不住当前也看不清未来,再加上单恋着一个女孩儿也被几次三番地拒绝,愈发地

2、迷茫了。这种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促使我必须得找件事情来做,以填补精神上所留下的巨大空档,茫茫然许久以后,大二完了的那个暑假终于下定了决心,目标锁定在北大法学硕士上,初定国际经济法。之所以要这么选择,兴趣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找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来发泄,实在是憋得太难受了。由此,也就拉开了我转向法学进军的序幕。 自学法律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何况我完全没有方法,只是在看过北大法学院的招生简章之后,就开始不断的买书然后一本一本接着看,笔记做了几大本,但是效果并不好。北大法学硕士入学考试自04年改革,最后形成了现在这种模式,就是初试考两张综合卷,复试才考专业课,而综合课除了法制史以外几乎

3、涵括了本科阶段的所有核心课程,而且许多题目并不局限于教科书上,这无疑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消息闭塞的我来说。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当时还因为这样的考试科目安排大为光火,一气之下一纸声明停招硕士研究生了,对于我来说,当然更无法挑战这样的考试制度,而抱怨没有丝毫用处,所以我只有是尽可能的多搜求一些信息,然后埋头看书。呵呵,这一点我要自我表扬一下,虽然这么些年屡战屡败而屡仆屡起,但是除了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之外从来没有抱怨过别的什么。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我就渐渐地不去上本专业的课了,只是快到期末时找同学借笔记复习几天然后参加考试,专业课老师竟也通情达理,由我折腾,于是我大学的后两年便几乎是在图书

4、馆的自习室度过。大三快完时,我打听得北大法学院每年暑假都会有一个法学基础课培训班,其实就是考研辅导班,取这样的名头只为遮人耳目而已。我正看书不得要领,得知有这么一个班,便费力地报了名,为什么说费力呢,因为1100元的报名费对当时的我可是一个大数目,我很穷,这些钱几乎相当于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至于平常学生都有的电脑手机mp3等玩意儿,我自然是没有的了。 于是在04年夏天,我便背着一个破旧的旅行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法学教材到了北京,因为便宜的票没买到,最后还是从天津中转过来的,在天津火车站上车时碰见一个南开的学生,知道我的打算后便认为难度相当大,当时“阿甘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他便以此事来说明

5、北大歧视外校生等等。我一则上网不便消息闭塞,对此事不甚了解,二则当时决定走这条路时就没打算回头,所以对于这样的传言也就姑且听之,并不放在心上。我所坚信的是有本事自然过得去,如果上不去便是火候不够,谈不上歧视不歧视的问题。内在的猫腻或许有或许无,但是这些却是自己做不得主的,怎么想也没用,不如一概不论而只尽自己努力做能做得事来得心头爽快。一个月听下来,跟法律专业的考友们相比,对我帮助尤其大,以前看书虽然很卖力,但是由于重点不明确,所以觉得相当凌乱,成不了体系,但是辅导班的各科老师在短短数个小时中轻重分明地通讲过一遍后,如同卤水点过的豆腐一样,突然一下子就觉得清晰了很多,可惜之前很多时候用劲用歪了,

6、不过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上完辅导班,又新买了基本教材,回到学校没几天就开学了,不过开学不开学跟我关系都不太大,依然天天去图书馆自习室,这回看书基本上有点谱了,心里虽然依然没底,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横竖是要冲到最后看是什么结果。虽然准备了很长时间,最后几个月还是觉得时间很紧张,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终于到了走上考场的那一天。 我记得05年考研时间似乎跟今年同一天,都是1月10号开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就在两天内定成败,说一点不紧张那是扯的,不过好在我向来不怯场,所以第一天顺利考完感觉虽不是很好但也不差。第二天考专业课,考卷一发下来我就开始冒汗了,综合a卷尽管全都答了,但是有几个题答得连自己都不知所

7、云,综合b卷经济法那两道题就纯粹没见过,结果30分一个字没写( 1、什么是税收优先权制度; 2、什么是商业判断规则),一般教材是没有这两个知识点的,可怜我在经济法上也花了不少时间,结果到头来还是吃了个零蛋。出了考场看见不知何时已经飘起了大雪,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我神情恍惚地走在风雪中,当时的心情真是荒凉得无以复加,晚上一起奋战的战友们相约出去吃饭,本以为这下终于解脱了,哪里想到竟然比考试之前还要沉重,看着满桌的酒菜,一向胃口奇好的我却食欲全无。 考完之后相继来的就是寒假了,大学得最后一个假期,大家也都陆陆续续四散回家了,我也买了南下的火车票,这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回去跟家人一起过年,我妈用她

8、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一个手机。我父母都没什么文化,但却是这世界上最理解也最支持我的人,他们总是说我自己的路自己最清楚,所以总是一如既往地尊重我的选择,尽管每次败下阵来他们都会宽慰我说没什么关系,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之后的一次次失败才让我更觉得非常愧疚。 回到学校不久成绩就出来了,上网一查总分是325,综合a卷90,综合b卷80,当年北大法学的分数线是335,我以10分之差无缘复试,跟我一起的一个哥们当年便考的北大法硕,考了359,最后去了深圳研究生院。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想必大家都一样,写不完的论文吃不完的散伙饭,但在这一期间我却在是趁热打铁继续再来一年还是出去工作这两者之间反复纠结着,成绩出来时

9、打电话告诉我妈时,她也觉得很可惜,并跟我说要不再考一年吧,于是最后决定是再来一年,老师给我介绍工作也被我婉拒了。临近7月,相守4年的同学们纷纷作鸟兽散,火车站每天都能看见眼睛红肿的毕业生,当时流行一则短信:“四年过后,大学从我身上提着裤子起来,并冷冷地说你可以走了,但是青春得把留下,这时我才知道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这是一段很隐讳却也很现实很伤感的话,大抵跟当时惶惶的人心相符,但是我却丝毫没有已经毕业了的感觉,因为下决定了要再来一年,仿佛就成了一个留级的学生,于是乎人家的大学是4年,我则上了5年,只是最后一年不用交书学费而已。 2021.04.08 二、再沉 2021年6月份刚完,

10、我们就被学校赶出了寝室,上次败下阵来的战友准备再来一次的居然也有好几个,于是我们在学校旁边一所已经办垮了的职业技术学校里安营扎寨,房费一个月50块钱,当然条件之差就可想而知了,不过这对于贫穷如我等来说却正是求之不得之事。好在楼上有教室可以上自习,下面还有篮球场可以经常玩会球,吃晚饭后偶尔还在一起斗地主然后让输的做虎卧撑,所以这半年的备考相对来说就轻松多了。然而一个20多岁的人,吃住还在靠父母救济,心头的压力自然也是可以想见的。 夏天很快就过去,接着秋天也没了,冬天一到,时间愈发觉得快了起来,所以半年的时间其实一转眼便过去了,于是再上考场。上次我选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法,后来觉得可能这个专业对英语要

11、求比较高,而我学的是日语,所以这次便改了宪法与行政法专业,我想的是如果以后实在是想学那个专业,进学校后自己再学也不迟,这都不是问题。二次备考虽然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但是由于考的范围实在是很不好把握,所以在拿到题目之前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谁知道会不会又出些刁专的问题来难为人呢。这次考试的时间我就完全记不起来了,大概是元月20多号吧,那年过年好像挺晚,考试的题目我到现在也全部模糊,尽管还是有些科目比较难答,但是再也没有让我留白的问题了,考完之后自我感觉比上次好了许多,想来过线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心下依然还是忐忑。初试分数线没出来之前有一段空闲,我打算到附近一所日语培训学校当老师赚点生活费,哪知人家嫌我

12、口语不行又没有教学经验,竟然不要我,确实这几年本专业的东西基本就没怎么学,也难怪。既然如此,索性就干等了。 照例是3月初出成绩,我总成绩为349,最后分数线为340。我的这个分数有点让我失望,因为复试对我来说可以说尽是劣势,毕竟纯粹自学,专业底子不如本科法学专业的厚,而且消息也不灵通,不知道复试都怎么考,考些什么。事到如今,也没有特别号的办法,只有每天都看书,可是把书翻来覆去看了n多遍还是毫无把握,又到网上下载了许多论文来看,如此没过多久,就该去复试了。于是收拾我这几年来的所有家当去北京,虽然迟了一年,我的大学也终于毕业了。遗憾的是我走的时候并不像之前那样,没有人到火车站流着泪送我。 复试我记

13、得是从2021年3月23号开始,为期3天,分听力、笔试和面试,那一年宪法与行政法专业收11个左右,进入复试的有20个左右,我倒数第3或第4,因为对复试纯粹没底,所以对最后通过就更是没多大希望,可是依然得拼力一搏,结果最后栽倒在面试上。面试是抽签回答问题,老师将事先已经将出的题都写在纸条上了,然后交给似乎是法学院研究生的学生主持,从他手里抽出两道题目,自己先念一遍题目,然后再回答,回答完后老师会根据回答提问,宪行的主考官是主要研究行政法的姜明安老师,其他的还有王锡锌、王磊等几位老师坐在周围。我抽的那两道题大概是这样的: 1、试简单论述一下宪法上的平等原则; 2、最近北京交管局规定对进入xx道路内

14、侧的小排量汽车处以罚款,你认为这种罚款是不是行政处罚。我当时脑子有点蒙,再加上有点紧张,回答问题起来就没什么逻辑,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说了些什么形式上的平等和实质上的平等,还扯到了“反向歧视”和“纠偏行动”,反正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说不是行政处罚,在说明理由的时候就被问住了,答不上来,其实这个问题姜明安老师的一篇论文里有论述,但我没怎么在意,结果卡壳了。面试一完复试就完了,复试一完我的第二次考试也就完了,而我在还没走出北大门口时就知道这次又没戏了。04年夏天上辅导班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个是北科大法律专业的一哥们,我们当时约定复试再见,然而他第一次也没过初试,但这次却考得不错,总分3

15、70多,尽管复试得以再见,然而他最后顺利地上了诉讼法专业,我却再次沉沙折戟。 出了北大侧门后,我沿着苏州街一直走到万寿寺,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车流,想着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有些茫茫然。但眼下当紧的是得赶紧解决吃住问题,因为这么些天都是借住在朋友处的,钱包也快见底了,我于是考虑着得赶紧找个工作了。 2021.4.15 三、又沉 2021年的4月,北京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而我却几乎在公交车上度过。一个晕车的人成天坐着公交车四处转悠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然而眼瞅着马上就要断炊的危险,晕几回车呕吐几次也就不值一提了。我当时在大学时一个朋友的宿舍里打地铺,他也是05年跟我一起考研的,考到了中科院成都所,不过研

16、一的时候都在北京的玉泉路校区上课。可是就算是打地铺也有很大的风险,楼下守门的大爷可是火眼金睛,好几次都把我挡住了,后来才又偷偷溜了进去,这就使得我愈发着急需要找好工作然后租个地方住了。当时还有一个大学时考研认识的女同学也在北京找工作,她是一个朋友的女朋友,后来接触得多了,于是大家都成为很好的朋友了。她在中科院有亲戚,所以住的地方倒是现成且不用花钱,比我要稍微得过一些,第二次我们是一起考的,她考的是人大金融,结果也落榜了。虽然大学学习成绩不错,尤其是英语很牛,然而其时在北京也很不好找工作,找了一个多月都没什么进展,于是很沮丧。我记得有时候遇见她,我们就坐在别人学校的花园里聊天,周围草坪上有许多漂

17、亮的白玉兰正旁若无人的盛开着,然后我说了很多人生大道理来开解她,说着说着突然觉得自己竟然在一时之间也伟大起来。呵,我这个人,面对失败的时候总是爱故意把自己搞得很悲壮,仿佛比那些成功者还牛叉,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很快丢掉不如人意的失落,而从心底某处平生一股豪气,支撑着我屡仆屡起。 那段时间我每次把手伸进衣兜里都能掏出一堆作废的公交车票,当然简历没少投,招聘会也去过许多,面试的公司也不少,但好多都是需要我交钱培训什么的,我想我都快吃不上饭了,那里还有给你们的。其间我妈打电话跟我说要不别找工作了,专专心心再来一年吧,他们给我钱。我哪里还有脸再伸手向家里要钱,就说一边工作一边考也一样,找个不忙的工作上班时

18、候也能学习什么的。终于有一天面试的一家公司不需要我交钱了,然而工资少得可怜,不管吃住也没有保险才2021,而且隔一周周六还得上班。要是大四找工作哪会儿,我对这样的待遇是不屑一顾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容不得我挑肥拣瘦,于是说好第二天就去上班。唯一的好处是这个公司在五道口清华旁边,离北大东门也不远,骑车也就10分钟距离,我预计着晚上下班后还能去北大上自习,所以一时觉得自己运气竟然相当不错。第三天就在中科院图书馆附近找好了住的地方,准确说是找好了一张睡觉的床,一个山东的北漂租了一个三室的房子将里面摆满了铁床,搞得跟大学时候的寝室一样,当然比寝室破旧多了,然后往外出租床位,一个床位300/月。至此下个月

19、不用为吃饭发愁,也可以光明正大的睡觉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其实很幸福,而我的北漂生涯也就正式开始。 到网上查自己的复试成绩,意料之中的挂了,但此时的我早就不再难过,已经开始了每天画圆圈的生活轨迹。早上从我那张床出发骑车沿北四环到五道口上班,下午6点下班后顺着成府路进北大东门到三教或四教去上自习,晚上10:30以后从北大南门出来穿过拥挤的中关村十字路口回到我那张床上,于是一天一个圆圈到此收尾。每天如此循环,几乎风雨无阻,呵呵,那时的我每天背着装满书的书包去上班,现在想来挺滑稽,不过当时浑然不觉,只是偶尔觉得莫名其妙的孤独,然而渐渐地也就习惯了。而我的工作内容相当简单,不几天就熟悉了,所以没过多久就开

20、始磨洋工,而抽出时间在网上学习。当时那个公司人来人去如同菜市场,进公司不久我发现最老资格的员工在公司才呆了一年多,而几个月之间来了又走的比比皆是,这让我感到很惊奇,随后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磨洋工的并非我一个,而是所有人,有人玩游戏,有人聊天,有人看小说,有人看电影。我花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将法学10多门的课都归纳成百多页的word文档,而且在网上下载了一些科目的精品课程,趁工作的空闲就阅读这些东西。不过说实在的,这样的效果很不好,首先得提心吊胆的,因此精力就无法集中,其次是工作虽然轻松但并不等于没事做,也常常被打断,再加上是在电脑上看,相当累人,尤其还是那种大脑袋的显示器,不一会儿就头晕脑胀纯粹

21、看不进去了。于是便经常去逛论坛,于是突然有一天便知道了名叫松岛枫的这个异国女子,于是从此以后便知道了越来越多的异国女子,到现在我几乎成了专家,我曾经跟一个朋友开玩笑说以后我开一门行为艺术课,你可以来读我的博士。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学了四年的日语,没想到竟然在这个领域首先派上了用场,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呵,这也不是什么光鲜的事情,暂且按下不表。 当你回头看时,几个月的光阴不过在说话间的功夫就悄然逝去了,我依然在每天复制着前一天的生活,骑着自行车画圈圈,神经绷得很紧,有些累,但是自我觉得很充实,遗憾的是成效一直不大,边上班边看书备考的效率确实大打折扣,但我又没有办法辞掉工作,所以只有这么坚持着

22、。6月份,我搬到中科院图书馆附近的另一个地方,尽管依然是一张床,而且是10平米的房间中3个床位中的一个,但比起原来住的地方清静了许多,房租也便宜了40块钱。9月份,我在中关村二手电脑市场花1500块买了一台电脑,弄了个床上电脑桌把它放在另一头,从此以后我也有个人电脑了,我可以用它来上网搜寻资料查找论文,还可以用来干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天气变得越来越冷,骑车就成了一桩苦差事,但我依然像一架机器一样每天沿着同一轨道运转,不过不久我就买了个mp3,这样来来回回便能听歌了,路上也就不那么枯燥乏味。要是看到有人,周末我偶尔还到中科院图书馆旁边的球场上去跟人踢球,可惜那时球场还没有维修,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上

23、面全是乱石子,周围长满了杂草,不像现在因为奥运会的缘故修得漂漂亮亮,还铺上了草皮。不过这些倒在其次,关键是跟谁都不认识,有时候还被人家拒绝,这就没招了,乒乓球也打过几次,依然是难得插到别人中间去,这时候我便常常想起跟以前的朋友们在一起的好处来,但人生路虽纵横交错却各各不同,无论曾经朋友几多也免不得会踏上独自一人的旅途,这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晚上下班后去上北大上自习时,有时会找不到座位,这个时候就只能到中科院图书馆上自习了,那里的桌子倒是相当宽敞,美中不足的是晚上只能到9点,不过周末我可以白天去那里,而吃晚饭之后再去北大。在中科院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辞职考研的女生,很值得介绍一下。这个

24、女生81年的,02年毕业,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去深圳工作了3年,收入很可观,但05年却辞了职拿着3年的工资到北京来准备考研,跟大多数学艺术的一样,她英语最初也是极差的,所以我每天便看到她玩命似地学英语,还在新东方报了班,每天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固定的几个点之间来回往返,在现实中遇见的人当中,从来没有能让我打心眼里敬佩的,而她是第一个,以后或许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罢。以后我经常会在中科院图书馆或是北大三教、四教碰见她,上完自习后便会一同打道回府,我原以为我的付出就差不多了,但遇见她之后方之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微不足道。然而遗憾的是当年她也没考上,依然是栽在英语上,后来她搬到清华校内去继续学习备战来年

25、的考试时,我就没有见过她了。08年春天,她短信告诉我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复试,专业在全国是最好的,而且令人吃惊的是,她第三次英语打了70分,也许对别人来说这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一个大学时四级只能蒙30-40分的她来说,这一成绩相当了不起了。 好了,长完他人志气之后,再来继续灭自己的威风。转眼之间进入冬季,我的第三次考研复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还有那一想起来就令人反胃的政治。后来基本上每天都得到12点了,回去时还得看一会儿,倒并不是能起到多大用处,但多用点时间总觉得会有好处,虽然事实上未必。而之前打算跟公司请假的,请假其实也就意味着离职,最后考虑到生计问题,还是一天假都没有请,考试那两

26、天都是在周末。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我的再次翻船,虽然看似每天都拼了命地看书,但却看得混混沌沌,因为多数时候看书时本身精神状态就不佳,最终上考场时便延续了这种状态,题也答得混混沌沌,考最后一科时好不容易才撑着没有睡着。至于考了什么当时都迷迷糊糊的,现在就更是记不得了,因为全是论述简答或者案例分析,所以唯一记得的就是跟以前一样,密密麻麻的汉字没少写。因为迷迷糊糊,而且字也写了不少,所以明知道考得不好但在成绩出来之前多少还是抱了点希望,于是我便抱着这么点儿希望迎来了2021年的春天,终于在那年三月的一天这么点儿希望也如同肥皂泡泡一般给一阵轻风就轻易弹破了。我最终得分326,而且综合b卷就只有86,没有及

27、格,按照惯例我根本不用等公布复试分数线就知道自己已经直接出局了。我在心头长叹息一声,对自己说,哥们你这下可是0:3完败了,而那年后来的复试线是330,我以4分之差再次与复试无缘。 这一下我课是真的有点疲惫了,那种疲惫就像是你连续好多个小时都在咀嚼着一块早已没了味道也失去了水分的口香糖,于是在从心底某处冒出来一种你无法控制的烦腻。这一年边上班边备考的过程让我在一段时间一看见关于考研的书尤其是政治书就忍不住胃里抽搐着想要呕吐,最后我把用过的政治书全都扔掉了,就是那一堆法律教材也全都被我放进了几个尼龙袋子里关了起来,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而奇怪的是这次失败本身倒并没有让我有多难过,或许是早有心理准备,也

28、或许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结局。而对于那时的工作也同样到了令我反胃的程度,于是当即就辞去了,老板直到这时候才知道我这段时间都在搞些什么飞机,他之前好几次跟我谈话都跟我说我只用了20%的精力在工作,然而尽管如此他还可劲儿地试图留下我,并坦言我完成了我的本职工作,我心下暗笑,还有比这更好的褒奖么。之后我便开始正儿八经地找工作了,几经周折,3月底终于敲定,在一个合资企业做日语翻译,月薪3600,该有的待遇都有。虽然跟人没法比,可是对于我几乎荒废了的日语水平来说,已经很知足了。随后我便开始进入新公司上班,暂时将北大啊法律啊之类的统统放在了一边,我确实需要花点时间来整理一下这么些年来的挫折,也需要仔细想想我

29、明天到底意欲何去何从的问题了。 2021.4.16 第二篇:风云人物沉浮录风云人物沉浮录 选题:风云人物沉浮录(及南方人物周刊其他栏目的系列丛书)文章来源:南方人物周刊1选题概述 2021年,这个“人物”诞生之时,没有人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模样,能有多大出息。我们只是单纯地坚信,“记录我们的命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着这件事,做得认真,做得仔细。在这个个体被形形色色的宏大事件、观念所遮蔽的时代,我们触摸到了具体的、生动的、能够与这个时代相互印证的个人,将他们真实地、生动地呈现给了我们的读者 进入2021年,它已被誉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媒体,承载着众多的荣誉与期待。 但它不会

30、改变初衷,不会将视线从“人物”转移到物质那儿去,转移到资本那儿去,移到任何时髦的泡沫那儿去。它将一如既往地打量那些和我们一样、也和你们一样的人物,它将最大限度地撕掉神话和误读,抵达人的真实、时代的真实。我们如此面对未来。” 这是南方人物周刊的发刊词,也表明了它想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另一种方式、一个柔和、理性、客观的方式思考中国当下和未来之路。 作为一本以新闻人物采访为主的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已有3年的历史,背靠南方报业集团这棵大树,它发展得很不错;风格上,它与南方周末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犀利敏锐敢言,这种南方周末一贯的招牌在南方人物周刊中也得到了体现,同时,由于以人物讲述新闻的独特方式

31、,又使它比起南方周末多了一份温和、一份宽容和更多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南方人物周刊在采访人物的选取上很有自己的见解,紧扣当下新闻热点,范围覆盖财、政、经、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及热门新闻中的普通百姓,非常丰富。 3年,对杂志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有理论说杂志在最初创办的3年是非盈利的,只有在第三年过后第四年开始时,它才能开始创收,姑且不论南方人物周刊是否符合这个理论,至少它目前生存得很好,销量稳步提高,读者群稳定,广告客户优秀,3年,值得它去纪念。 纪念的方式,自然是能够永存且能借鉴的最好,这就不是简单的研讨会能够完成的了,所以我建议它出版一本有纪念价值的精华本,就从最热门、受众最感兴趣的财政经人物的采访

32、稿汇编入手,逐步打开市场。 全书计划分三大部分共四章:(实际目录内容只包括章节) 第一部分:成功背后该部分主要以财、政、经界风云人物的成功启示录为主 第一章财富顶端 文章列举:杨致远需要红舞鞋(2021-07-01) 宗庆后的激情与底气(2021-06-26) 马化腾:从学习者到行业改造者(2021-05-22) 第二章政界风云 文章列举:彭定康告别港督的日子(2021-07-01) 杨洁篪:中国新外交部长(2021-05-22) 万钢六种(2021-05-16) 这两章的人物选取主要以争议较小的成功人物为主,也可使功成身退的,比如前任港督彭定康。 第二部分。沧海桑田该部分主要以处于低谷甚至已

33、经入狱的财政经界人物采访为主,特点是独家独到,视点独特,观点客观。 -1 人才上,南方报业记者、编辑的专业水准有目共睹,大可放心。 资源上,创刊3年,每年52期,每期80页的正文内容,使得编辑在文章选编上也有了很大的挑选空间。 加上今年是南方人物周刊创刊三周年,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而这三年,也是中国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三年,重大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新闻管制也在逐渐放开,这一切对于这样一本精华集的出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3编辑出版计划 在文章选编上,时间和新闻的重要性是优先原则。由于创刊刚刚三年,所以在新鲜度上还是不错的,这也能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完成编辑后尽快进行编审校对的工作。 2021年

34、7月12日是南方人物周刊的创刊日,本书计划在此日期附近出版上市,封面装祯计划用它历次的封面来组成一幅有纪念意义的图画,比如“3”之类,这个由专业的设计公司来完成。 书籍的序拟邀请南方报业集团的老总、新闻业知名人士(如中国青年报的卢跃刚)来写。 此外,如果这本书市场反应良好,还可以陆续推出一系列同类图书,比如针对文化名人的专辑,南方人物周刊在此也有良好的资源积累,比如王朔、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等;再如反映热点新闻中普通百姓的专辑,如重庆的最牛钉子户。这系列丛书各有各的卖点,针对不同的读者定位,又可以整体涵盖南方人物周刊这3年来的业绩,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纪念价值的。 4营销计划

35、首先,在最近几期的南方人物周刊上连续刊登类似“预告”的图书销售广告,告知广大读者南方人物周刊即将出版这样一份精华纪念图书,以财政经人物专辑为主打,同时在南方报业集团的其他媒体,如南方周末、南都周刊和相关网站上刊发同样内容的预售广告,可以通过邮购方式获得;此外,还应搞好与同类媒体的关系,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等报纸杂志上刊登预售广告。 同时,还要做好各大书城的前期宣传工作,诸如卓越、当当等网站也是如此;在贝塔斯曼书友会等读者俱乐部开展预售活动,还可进行电话订购。 促销方式上,出版前一月,在南方人物周刊内连续夹上宣传卡,还可在出版前一周左右开展大幅的广告宣传(以平面印刷广告为主

36、,尽量不用电视媒体),出版当日可在重要媒体上刊登书评,出版3-4周内再进行大的书评促销活动,比出版当日媒体更广、篇幅更大;还可向相关媒体、图书馆、销售代理商等赠送适量样书,以扩展宣传范围。 到图书真正上市时,一方面可召开新闻发布会,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南方人物周刊的资深记者、编辑进行巡回签售活动;一段时间过后还可组织相关媒体、专家举行作品研讨会,并在相关媒体上刊登研讨会的新闻报道;此外,还应针对高端的读者人群做好宣传工作,如在大学校园、学校图书馆、高级写字楼等场所悬挂较为精美的宣传图、宣传版之类,尤其要做好“图书馆专供书”这条销售渠道,加大团购量。 随着图书上市时间的加长,给消费者的折扣也可越来越

37、优惠;另外,与销售商、发行商的关系也要搞好,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不必要的支出,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择全国独家发行商或者大的发行商,销售渠道上尽量多元化。 5成本预算及效益简要分析3周年纪念,再加上南方人物周刊丰富的文章资源积累,预计全书正文页数达到300 -3 第三篇:打假英雄王海沉浮录于泽远 王海在中国的名气很大,他的打假活动被称为“王海现象”。 王海成名是因为打假。他说,要不是中国有这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他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 中国人太熟悉假冒伪劣产品了,从假酒假药到毒米毒油,假冒伪劣产品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了经济快速发展的20年,而且肯定还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们进入21世纪。 因为“打假”,

38、王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变成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英雄,又因为涉嫌“假打”,也被指为“黑吃黑的奸商”,甚至一度被逼“发疯”,在大街上裸奔 就在几年前王海声名鹊起的时候,批评他的声音也从未消失。不过人们当时出于对假冒产品的痛恨,对王海打假赚钱还比较宽容,最多也不过指责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他“素质低”、“没什么文化”。 但新千年的降临却没有给王海带来好运。 背上“黑吃黑”恶名 2021年年初的“津成事件”给他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他背上了“黑吃黑”的恶名。 去年年初,一个化名李长兵的人与王海签订了一份“打假”合同,根据合同,王海要帮助李长兵这个经销假冒电线的津成公司打垮另一家造假公司,双方并规定违约者

39、罚款10万元人民币。王海在合同上签了 字并收下了李长兵两万元人民币的定金。 这件被媒体称为“津成事件”的丑闻一经曝光,人们纷纷炮轰王海的行为,王海解释说他是想将计就计,要用造假者的钱去打假,“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嘛”。 但王海已是跳进黄河洗不清,那些早就对他“买假索赔”赚钱的做法表示不屑与鄙视的人们,这下又抓住了他收造假者钱的把柄,王海的道德受到了强烈的质疑。 南宁上演“裸奔” 津成事件的余音未了,王海去年9月在南宁又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裸奔”事件的主角。 9月下旬的一天,王海在南宁突然退出下榻的国际大酒店,在未付分文的情况下坐上德士离去。酒店人员乘车尾随,将王海挡回酒店。但王海拒不

40、付款,并在饭店大堂大打出手,造成部分物品毁损。 媒体惊呼“王海疯了” 当警方将处于“极度亢奋”的王海带离现场后,王海又突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脱下衣裤,只穿一件短裤 跑上大街,大喊大叫。 王海“裸奔”后被警方治安拘留,但王海被带到派出所后又打坏了门和玻璃,结果被送到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精神鉴定。许多媒体用类似“王海疯了”的标题报道这件事。 王海后来解释说,他的行为失常是因为津成“黑吃黑”事件给他的压力太大,终于无法承受,非常失 态地把这口恶气撒在了南宁的桌椅板凳上。 宣布退出个人打假索赔 “裸奔”事件发生后不久,王海正式宣布退出个人打假索赔。 从5年前第一次打假开始,王海的麻烦就层出不穷:他向假冒

41、伪劣挑战,却经常被告上法庭;有人把他奉为英雄,也有人扬言要干掉他;有媒体说王海是“二十世纪末中国消费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也有法官指斥他是个冒牌的消费者 提醒消费者自我保护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为王海所著当头棒喝一书的序言中说,王海打假唤起了中国的消费者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功不可没。他尤其向中国的司法界提出了是依法办事,还是依传统道德办事的问 题。 中国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则称赞王海是中国“市场的清道夫”。 买假货赚钱“有风险” 民法专家何山说,打假中有两类人,一类以公益为目的,另一类就是像王海那样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这两类人都是社会需要的,都符合民法“尊重当事人意愿”的重要原则

42、,而且这两种行为的效果都能推动 “打假”及维护消费者权益。 但何山表示他更赞成王海的打假,因为买假货赚钱“有很多风险,有赔有赚”。 为私利打假 社会效益更大 北京大学伦理学专家王海明教授也看重王海式的维权,因为他具有一股强大的动力,而公益的维权者 缺乏内在的原始动力个人利益的追求。 王海式的维权虽不如公益打假的层次高,但他的社会效益永远大于无私奉献。王海为私利打假更有持 久性,对社会的效益也会更大。 法律不管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因为王海买假是为了索赔赚钱,就认为王海不是消费者的说法“是荒谬的”。消法应该将消费者和商家称为“买方和卖方”,只要买了假货就可以索赔。周孝正指出,

43、法律不应该强调崇高的思想,因为法律是不管思想的。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竖昆表示,公益维权也好,利益维权也罢,他们的行动只要效果上能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我们不需要考察他们的动机,它们都将对法制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指责声不绝于耳 但指责王海式打假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王涌认为,假货盛行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不是通过所谓打假公司或“打假产业化”的方式可以解决的。以打假为业者的出现只是增加了制假售假者的成本而已,甚至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高丙中说,如果王海为了帮助一个企业打击另一个企业,就成了不标准的打假,可能使王海成为某些有钱造假者的保护人,因为他们可以

44、雇佣王海。 “津成事件”违民法原则 北京市汇源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魏贵勤也认为,在津成事件中,王海明知道对方是被打假的对象,还收2万元订金,然后去打或索要,这不符合民法“诚实、信用、公平”的原则。 打假打到底 在去年经历了种种不顺的王海如今怎么样了。新年过后的一天,摘下墨镜的王海在与笔者交谈时说, 他还要续写打假传奇。 放弃“买假索赔”手段 王海表示他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仗以成名的“买假索赔”手段。他说:“我早就预言,买假索赔这种事情,素质高的人可能不屑去做,素质低的人呢,不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 王海抱怨目前中国有很多专业的买假索赔者“素质太低”,不少人甚至打着他的旗号在外面招摇撞骗, 这也是他

45、宣布退出个人打假索赔的重要原因。 注册公司配合政府打假 谈到今后的打算,王海说他将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注册一个“王海公司”,配合政府部门打假。 屡经挫折的王海感悟说,如果把打假作为谋生手段,“任何一个个人都是靠不住的,应该靠机制”。 从维护公共利益 来获得个人利益 如今车房俱备的王海用哲人的口吻说。“我追求幸福的方式是同时追求各种利益的最大化。目前,我选择的具体行为是,通过维护公共利益,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这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我的幸福。” 王海并不认为他今后的道路会十分平坦,他透露,他的打假公司曾在3个月内赔了17万元人民币,现 在已经有了盈利。 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打假 王海说,他今后的目标是要

46、把“王海公司”办成一个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的“跨国机 构”,在更高层次上续写他的“打假传奇”。 与王海交谈,你能感觉到他的执着。虽然他已遍尝打假路上的酸甜苦辣,但他今年只有28岁。 连串轰动中崛起 无论是“英雄”还是“奸商”,都使王海成为媒体经常关注的焦点,甚至连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也 要见见这位传奇人物。 然而,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并没有或不想用法律和去同售假者理论索赔,面对便宜的假货,他们选择 了默认。 从“消法”中看到生机 但是,1995年3月,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的22岁山东青年王海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第49条规定:“消费者被欺诈可获双倍赔偿”。中看到了谋生

47、机会。 当时假冒伪劣产品已在中国泛滥,连北京的一些大型和高档商场也陈列着一些假货。王海就从这些知 名商场入手,走上了一条艰难的打假谋生之路。 首次出招不顺利 王海的第一次打假并不顺利。他在几家商场购买了一批假冒的新力(sony)耳机。他先把样品拿到新力公司北京办事处,对方确认是赝品后,王海就找到商场去索取“双倍赔偿”,不料商场并不认帐,反坚 持要王海拿出证据。 王海到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取证,人家说只负责给产品质量作鉴定,不管商品的真伪;王海又到新力公司北京办事处,人家说绝对是赝品,但却不肯出具书面鉴定证明,他们表示只对“有关部门”出 具鉴定证明,而不对个人。 王海既不是“有关部门”,也没钱飞到日本去取证,他的首次买假索赔因为没有选准目标而告失败。 吸取教训二度出击 1995年10月,王海在总结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再度出击,他在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