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旅游发展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鸥鸥 文档编号:9472842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旅游发展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县域旅游发展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域旅游发展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旅游发展发展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六章 县域旅游发展发展规划16.1 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16.1.1 资源概况XX市山青水秀,风光宜人,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XX市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境内雄奇险秀的峡谷山川,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比较集中分布在六库附近乡镇与边境口岸片马镇,其他乡镇仅有一定分布,且比较分散。资源分布密度呈现由南向北沿怒江从“密集”到“较密集”再到“相对疏朗”的变化趋势。XX县富集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1)自然景观资源XX县地形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的倾斜面,地势崎岖、沟壑纵横,形成了“山高谷深,平地少”的特征。其地

2、形以“一江、两山”为主体,西为高黎贡山,东为碧罗雪山,中间是由北向南纵贯全境的怒江。县境内两山有着壮丽神秘的原始森林,;人人向往、澄彻见底的高山听命湖;雄伟壮观、一泻千里的滴水河“阴阳瀑布”;丰富多样、地域广阔的腊玛窟等美景组成了雄、奇、险、秀的峡谷和山川风光,这些都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表16.1 XX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一览表旅游资源等级资源数量旅游资源五级3个姚家坪森林、怒江大峡谷、听命湖。四级3个片四河原始森林、滴水河阴阳瀑布、驼峰坠机三级12个碧罗雪山、片马丫口、古炭河森林、银坡瀑布、老窝荣华村红海、腊玛窟、凤凰山、片马小江风光、老窝万亩杜鹃林、俄嘎森林、瓦拉亚窟、芭蕉

3、河景区。二级6个六库青山公园、怒江生态走廊、玛布河温泉、滴水河温泉、木棉古渡、老窝河峡谷。一级7个南坝叠河瀑布、六库赖茂河瀑布、俄嘎瀑布、老窝温泉、亚巴温泉、老窝山原始林海、上江古榕。注:五级旅游资源又被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2)人文景观资源XX市人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以傈僳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资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表16.2 XX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一览表主要文化类型主要地点文化内涵代表资源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旅游开发价值傈僳文化六库、上江、古登、秤杆、大兴地地区活态文化刀山火海是XX市的

4、基底文化,融入到“魅傈XX”的打造过程中道教文化东南地区闲适修心乡村旅游和田园风光通过对现有的寺庙进行提升,结合寺庙打造禅修主题产品红色文化片马边境地区抗战历史驼峰航线保护好现有的遗址遗迹,在片马的文化氛围层面进行开发利用边境文化片马边境地区中缅边城茶山人、边境、商贸抓住边境神秘特色进行打造,开发边境主题跨境旅游民俗文化登梗、百花岭等地返璞归真春浴、多声部合唱通过教唱、观赏等形式,让游客深度体验这一特殊文化产品民族文化全市范围活态文化勒墨婚嫁习俗、怒族服饰、美食等抓住当地民族特有文化习俗,打造更多游客可介入性旅游产品生态文化全市范围生态体验怒江大峡谷、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等发挥生态本底优势,在保

5、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3)非物质文化资源XX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有刀山火海、澡塘会等民间习俗,弓弩、大三弦等等民间手工艺;同时,还有以黄焖鸡、老窝火腿、酒焖鸡等为特色的饮食文化。16.1.2 XX市旅游资源评价(1)评价原则客观性原则: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其价值表现、内涵、功能等也就客观存在。评价旅游资源应充分应用地学、美学、历史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实事求是的认识、评价。科学性原则:有科学的态度,用客观科学标准,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等核心内容,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评价。系统性原则:

6、要求综合衡量,全面完整地进行系统评价,准确地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市场性原则:坚持市场导向的方针,兼顾旅游供给,才能达到旅游作用体系的动态平衡、取得旅游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最优化组合。动态性原则:深入了解旅游空间组织的规律性,需要以静态认识为基础,而要使评价结果具有预见性,并针对不同条件纠正结论,还必须考察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动态属性,这样方可发现其变化的规律性,从而为调节和控制旅游组织的空间格局指明方向。稀缺性原则:针对同一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的同构和泛化,是旅游资源价值与使用价值难以体现和延伸的重要问题。在资源评价时,对于那些XX市独有的,并能反映XX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遵循稀

7、缺性原则进行评价。可达性原则:可达性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品位高,内容丰富的旅游资源,缺少了必要的交通设施,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可达性是旅游资源评价必不可少的原则。(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XX市旅游资源比较集中分布在六库附近乡镇与边境口岸片马镇,其他乡镇仅有一定分布,且比较分散。资源分布密度呈现由南向北沿怒江从“密集”到“较密集”再到“相对疏朗”的变化趋势。表 XX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地区所属乡镇旅游资源单体数重 要 资 源 范 例南部六库镇上江乡老窝乡231怒江生态走廊、六库土司衙门、六库大桥、木棉古渡、西浪岩棺墓遗址、赖茂河瀑布、赖茂生态园、段家寨澡堂温泉、六库和上江的古树名

8、木、老窝温泉、中元村澡堂温泉、老窝红海、老窝土司衙门、老窝老街、老窝圆通寺、木鹿大王遗址、老窝乡二王坟、老窝乡将军坟、南坝叠河瀑布、蛮英温泉、上江思尹寺(蛮棒石窟)、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上江乡灰坡山、北风坡侵华日军据点、百花岭傈僳村寨、多声部合唱、傈僳阔时节等。中部片马镇鲁掌镇大兴地乡135登埂澡塘会、玛布河温泉、姚家坪森林公园、秃杉王景点、滴水河温泉、古炭河温泉、亚巴温泉、阴阳瀑布、风雪丫口、听命湖景区、小江风景、鲁掌坡脚石拱桥、姚家坪度假山庄、边境贸易、口岸风光、片马抗英纪念馆(碑)、驼峰航线纪念馆与驼峰坠机、驼峰坠机点、片马侵华日军机场遗址、栋扫昌墓、紫肯村傈僳风情、茶山人风情、瓦拉亚窟

9、、芭蕉河溶洞、大兴地与王路基文物散落地等。北部称杆乡古登乡洛本卓乡58俄嘎通道、怒江虎跳石、六库(XX)至碧江驿道遗址、古登乡缅各石壁画、勒墨人(白族)民间习俗和风情等。注:上表中不包括跨区域的旅游资源单体数(3)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基于对XX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分析,该区南、中、北部旅游资源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类型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XX县旅游资源随区域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核心资源和主题特色相对聚集区。对XX县旅游资源进行了以县域为整体范围的旅游资源区域划分,划分出3个旅游资源片区。表 XX县旅游资源组合区划表片区名称所属地域主要资源组合旅游资源单体数主要开发方向六库旅游资源片区六库镇、

10、上江乡、老窝乡、鲁掌镇怒江沿岸地区(主要是登埂村)历史遗迹、战争遗迹,傈僳族、白族民俗风情,古树名木、温泉和瀑布,气候和物产等239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生态探险、休闲度假片马旅游资源片区片马镇、鲁掌镇非怒江沿岸地区(除登埂村外的地区)边境口岸,历史文化、战争遗迹,民族风情,生物,地文和水体等102森林生态、生态探险、边境风情、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北部旅游资源片区大兴地乡、称杆乡、古登乡、洛本卓乡生物、地文、水体、气象旅游资源与民族风情组合75科学考察、峡谷风情、生态探险注:上表中不包括跨区域的旅游资源单体数。(4)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对于县内旅游资源的类型分级评价,主要着眼于资源的吸引向性、资源

11、开发潜力级和资源开发限制型等3个方面。在国际吸引向性方面,12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具有国际吸引力;有35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具有国内吸引力。目前的市场重点在国内和地方旅游市场,开发的趋势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级方面,具有一级开发潜力的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有12类,具有二级开发潜力的基本类型旅游资源有30类,一级、二级开发潜力的基本类型的总数占了基本类型总数的46.2%,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在旅游资源开发限制型方面,XX县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制约,致使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率不高。XX县旅游资源的种类及数目不少,但目前能发挥旅游功能的却不多,特别是一些文物古迹,分布分散,难以开

12、发利用。景观价值较高的景观资源开发力度和对外宣传力度都很不够,姚家坪、听命湖、腊玛窟(喇嘛窟)、傈僳族四声部与多声部合唱、“阔时节”、“澡塘会”等景点景观的知名度都有待提高。(5)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提供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XX市旅游资源单体评价采用三层、五级赋分标准。采用专家调查打分评价方法,对XX每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根据专家对XX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单体的景观价值、旅游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大项,按照规定的8项标准进行打分,采用统计计算的方法算出各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总分,得出评价等级。表 XX县旅游单体评价等级统计单体评价等级得分值域资源

13、单体数总计备注五级旅游资源(特品级旅游资源)90分335优良级旅游资源四级旅游资源75分89分6三级旅游资源60分74分26二级旅游资源45分59分1729普通级旅游资源一级旅游资源30分40分12未获等级旅游资源29分554554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关于旅游资源概查与评价的要求,对XX市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如下:五级旅游资源(3个):姚家坪森林、怒江大峡谷、听命湖。四级旅游资源(6个):“澡塘会”、傈僳族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傈僳族“阔时节”、片四河原始森林、滴水河阴阳瀑布、驼峰坠机。三级旅游资源(26个):碧罗雪山、片马丫口、古炭河森林、银坡瀑布、老窝荣华村红海、腊玛窟、凤凰山、片马小江风

14、光、老窝万亩杜鹃林、俄嘎森林、片马事件、片马抗英纪念馆、片马抗英纪念碑、瓦拉亚窟、芭蕉河景区、上江百花岭村、鲁掌紫肯村、三利生态农业示范园、怒江民族文化生态园、傈僳族千脚落地房、傈僳族服饰与歌舞、茶山人木楼、茶山人服饰与歌舞、勒墨人服饰与舞蹈、傈僳族“同心酒”、茶山人“新米节”。二级旅游资源(17个):六库青山公园、怒江生态走廊、玛布河温泉、滴水河温泉、木棉古渡、老窝河峡谷、赖茂东方红村、上江新建村、鲁掌鲁祖村、上江思尹寺、老窝圆通寺、老窝土司衙门、六库土司衙门、片马镇栋扫昌墓、上江乡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上江乡灰坡山侵华日军据点、北风坡侵华日军据点。一级旅游资源(12个):南坝叠河瀑布、六库赖

15、茂河瀑布、俄嘎瀑布、老窝温泉、亚巴温泉、老窝山原始林海、上江古榕、大鹿大王遗址、老窝核桃坪、鲁掌坡脚石拱桥、瓦姑茶、老窝火腿。其余为未获等级旅游资源(554个)。16.1.3 XX市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从滇西北区域层面来看,XX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旅游产业规模小大理、丽江、迪庆和怒江的旅游业发展起步不同,所处阶段不同,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变化。大理旅游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早,且紧依昆明,是陆路进入滇西北旅游的第一站,再加上自身的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而丽江和迪庆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丽江旅游业从1993年后才进入旅游业快速发展期,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上升,经过

16、多年发展,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迪庆旅游业的发展始于1994年,在1997年XX省人民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后,迪庆旅游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快速上升。怒江由于长期的交通不畅,虽然客观上使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得到一定保护,但旅游业一直未得到开发,目前仍处于旅游发展的起步期,旅游产业规模小,接待游客人数少,旅游收入水平低,但近年呈快速增长状态,具有后发优势。图 滇西北各旅游地接待旅游人数对比图图 滇西北各旅游地旅游收入对比图图 滇西北各旅游地旅游收入增长率对比图(2)旅游景点建设不足怒江位于XX滇西北旅游资源集聚区,滇西北旅游景点数量多,品质高,分布较为集中,形成一定的规模

17、效应。但通过对大理、丽江、迪庆和怒江的已开发的主要旅游景点统计分析,发现丽江、大理和迪庆在现有旅游景点总数上拥有较大优势,怒江现有旅游景点数量相对较少。对比周边州市,迪庆的5A级景区为迪庆州香格里拉普达措景区,共1个,4A级景区有德钦梅里雪山景区、香格里拉虎跳峡景区、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迪庆香格里拉松赞林寺景区、迪庆香格里拉蓝月山谷景区,共5个;大理的5A级景区为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共1个,4A级景区有大理南诏风情岛、大理宾川鸡足山景区、祥云水目山文化旅游区、剑川宝石山沙溪古镇旅游区、鹤庆银都水乡新华村景区、大理古城、大理巍山古城巍宝山旅游区,共7个;丽江有5A级景区丽江古城景

18、区与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共2个,4A级景区有丽江束河古镇、丽江黑龙潭、丽江玉水寨景区、宁蒗泸沽湖景区、东巴谷景区、 丽江观音峡景区共6个;保山有5A级景区腾冲火山热热海旅游区1个,4A级景区有腾冲和顺景区与腾冲热海景区,共2个。相较而言,怒江和XX均缺乏5A与4A级景区的开发建设,旅游吸引力不足,与建设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3)旅游交通支撑薄弱目前,在滇西北旅游区内部往来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公路和航空。铁路尚未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从航空来看,大理、丽江、迪庆均有机场,在中国省域内的部分区域拥有如此高密度的机场是很少见的。在大、丽、迪三地机场中,丽江在航空业规模上要相对领先,而滇西北旅游的重

19、要城市怒江却没有机场,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可进入性,不利于怒江旅游业的发展,降低了自身的旅游竞争力。从铁路来看,大理、丽江均有火车站,而迪庆与XX均无,铁路交通网络尚未构建成熟。大理火车站是XX省内旅游铁路专线的重要枢纽;丽江火车站是丽江旅游的主要交通枢纽,为滇藏铁路的重要部分;而怒江却没有火车站,增大了游客到怒江旅游的时间消耗,降低旅游的舒适性。从高速公路来看,滇西北旅游区拥有昆大(昆明一大理)高速、大丽(大理一丽江)高速、大保(大理保山)高速、丽香(丽江香格里拉)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如果北上香格里拉,可通过昆大高速和214国道到达,但丽江至香格里拉路况和安全性均相对较差。而怒江缺乏高速,仅

20、有国道、省道与之相连,公路旅游不便。表 滇西北旅游地交通对比分析表地区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级航线大理国内机场国内航线9条以上(昆明、西双版纳、天津、成都、重庆、广州、贵阳、北京、上海等)昆(明)广(通)大(理)铁路,大(理)保(山)瑞(丽)铁路,祥(云)临(沧)普(洱)铁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大昆、大保、大丽高速公路丽江国际机场通往国内50个城市、国外其他地区航线6条(台北、高雄、香港、首尔、曼谷、新加坡)滇藏铁路大丽、丽香高速公路迪庆国内机场国内航线8条以上(昆明、拉萨、成都、北京、深圳、广州、贵阳、西双版纳等无无怒江国内机场(在建)航程主要为昆明,XX省内州市等航线,远期可辐射

21、至四川、贵州等地。无主要以大理高速、杭瑞高速为主因此,从交通方式上看,大理目前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交通优势;丽江也因昆大丽告诉的建成通车,旅游交通条件大幅度提高;迪庆由于缺乏旅游高速公路,旅游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而怒江既缺乏航空运输的条件,又缺乏高速公路运输,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不利。(4)旅游客流竞争分析滇西北旅游流主要呈现两种流向:居住地一昆明一大理一丽江一迪庆和昆明一丽江一迪庆,其中,第一种是主流。部分旅游者放弃大理,直接选择从昆明到丽江的第二种流向,充分反映了大理在滇西北旅游业中地位不断下降的趋势。游客大量集中在昆明一大理一丽江一迪庆这条线路的原因主要有2点:第一,该线路集中了滇西北大多数

22、的精品旅游地和旅游资源,且资源差异性较大;第二,可进入性良好,区域间的交通便利。滇西北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可细分为观光旅游者、休闲旅游者、自助旅游者(主要指背包旅游者)、专项旅游者、户外探险者、豪华度假者6种类型。目前,观光旅游者和休闲旅游者占滇西北旅游区客源市场份额的80%以上,以户外探险为目的的旅游者较少。表 滇西北旅游者旅游目的滇西北旅游区城市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较高,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还停留在对资源美学价值和观赏特征的人工利用上,体闲度假、娱乐、探险、修学等旅游项目开发不足。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受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开发功能的限制,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大多属走马观花式,

23、旅游行为层次较低。而怒江虽具有较多高级别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旅游景区(点)尚未得到开发,旅游可进入性较差,旅游吸引力和旅游影响力尚不具备与其他旅游地竞争的能力。另外怒江偏离了大理、丽江、迪庆这条滇西北旅游的主线,旅游客流量较小,但在未来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后,怒江旅游将有很大发展潜力。(5)问题总结通过以上各方面分析,滇西北各旅游城市在定位、资源、产品、景区景点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交通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总结如下:丽江大理迪庆怒江城市性质旅游城市旅游城市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城市定位世界遗产地,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高原生态旅游城市世界级

24、旅游目的地旅游定位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徒步探险生态体验核心产品世界文化遗产、玉龙雪山、泸沽湖、纳西文化苍山洱海、古城、白族文化三江并流、普达措国家公园、藏族文化怒江大峡谷、独龙江、傈僳文化5A景区2个1个1个0个4A景区6个7个5个0个旅游人数3053万人2928万人1700万人263万人旅游收入443.2亿元388.4亿元160亿元26亿元宣传口号天雨流芳,梦幻丽江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心之旅,风之行峡谷慢城,魅傈XX旅游交通机场:三义机场高速:大丽铁路:广丽线机场:大理机场高速:杭瑞,大丽铁路:大保瑞铁路,大丽香铁路等5条机场:香格里拉机场公路:G214,西景线机场:待建高速:待建铁路:待建接待设

25、施(5星酒店)217家51家18家0家在滇西北竞争背景下,虽然目前怒江旅游业竞争力较弱,但怒江以其独具特色的怒江大峡谷风光、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独龙江神秘特色、傈僳族和独龙族等民族风情、边境口岸、边境贸易等,更显其资源个性,与滇西北其他城市相比,怒江旅游资源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从而具有旅游开发的互补性,可深度挖掘市场空白,发挥资源价值,寻求突破式发展。16.1.4 XX市旅游发展潜力分析(1)市场分析和定位目前,XX市旅游客源是以XX省为主,周边省市(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等)游客为辅的圈层结构,其它地区的游客比重相对较低。但是,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改善,地区间的流通更加便捷,XX市旅游业须根据

26、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努力拓展自己的客源市场半径和规模。根据XX旅游发展现状和交通情况,将客源市场定位为:核心客群:承接XX省的国际游客,服务入滇的中青年生态体验旅游爱好者和自驾游客;吸引客群:拓展国内、东南亚和东亚客源市场,吸引国际科考探险客群和团体游客;潜在客群:挖掘省内养生老年群体和潜在散客群体。(2)旅游接待规模预测以2015年为基准,2015年XX市接待游客总数为112.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11亿元;规划至2020年XX旅游总人数达到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3亿元;至2025年XX旅游总人数达到9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40亿元;至2030年XX旅

27、游总人数达到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20亿元;至2050年,XX旅游产业进入成熟巩固期,XX市建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表16-1 XX市旅游人数及收入分析旅游人数(万人次)旅游人数增长率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游客平均消费(元)201072.159.90%3.226.48%443.52201182.614.50%3.8720.10%468.522012105.9128.20%4.7322.22%446.612013102.01-3.70%6.1930.90%606.802014108.936.80%7.114.70%651.792015112.313.10%8.1114

28、.23%722.112016143.7628%12.2551%851.862017184.0128%18.4951%1004.932018235.5328%27.9251%1185.502019301.4828%42.1651%1398.532020385.8928%63.6751%1649.822021463.0720%83.4031%1801.062022555.6920%109.2631%1966.152023666.8320%143.1331%2146.382024800.1920%187.5031%2343.142025960.2320%245.6231%2557.922026109

29、4.6614%294.7420%2692.5520271247.9114%353.6920%2834.2620281422.6214%424.4320%2983.4420291621.7914%509.3220%3140.4620301848.8414%611.1820%3305.7516.2 XX市旅游发展目标与策略16.2.1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依托XX市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重点打造以傈僳民族文化、峡谷生态体验以及特种运动为主的旅游产品,以边境红色旅游、特色农业观光为支撑的观光休闲旅游,以避暑度假为补充的旅游地产为主导的旅游产品群;同时,明确XX市的旅游形象定位,提出“峡谷慢城,魅傈

30、XX”的XX旅游宣传口号;通过创新旅游发展机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谱系,将XX打造成为怒江大峡谷目的地的集散服务基地、国家公园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神秘原生傈僳族的国际文化会客厅。(2)阶段目标近期(2016-2020年):夯实发展基础时期。结合移民搬迁和新城建设,进行旅游基础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突破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3亿元,游客人均消费1700元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超30%;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人数超过总贫困人口的70.00%;初步形成城市旅游体系;初步实现旅游集散地功能。中远期(2021

31、-2030年):加速发展和全面提升时期。到203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2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3500元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超60%;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人数超过总贫困人口的95.00%;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XX三大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实现有效转型;XX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旅游接轨,中心城区建设成具有山水特色、傈僳民族特色、生态美的国际旅游城市;全面建成怒江大峡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基地,成为带动怒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远期(2031-2050年):旅游发展成熟时期。设想到2050年,XX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人数超

32、过总贫困人口的100.00%;XX旅游产业进入成熟巩固期,XX市建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16.2.2 旅游发展战略针对XX市旅游业目前存在的旅游景点分散、缺乏整合,难以形成集群效应;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资金严重缺乏;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旅游驱动、项目带动、城旅互融三大战略,以及全域旅游、一镇一品、文景一体、四季旅游、智慧旅游、万象旅游六大策略。(1)旅游驱动战略旅游业作为世界最大的朝阳产业因其在产业、就业、生态、文化、形象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必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旅游产业的植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成为将成为近中期发展的热点。旅游驱动可以

33、使城市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业具很强的带动性和融合性,综合效益高,是驱动城市发展最适合的产业之一。旅游驱动的城市是以泛旅游产业为主导,创造休闲、娱乐、度假、养生、运动、教育等品质生活服务供应能力;以休闲地产和商业配套为延伸,形成消费集聚、人口集聚、就业集聚、服务集聚的区域综合开发。通过植入旅游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有助于快速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形成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的消费集聚,优化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功能多元的复合型区域,最终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就业促进、文化传承和形象提升。旅游驱动下的城市更有保障。旅游驱动除了通过旅游拉动的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发展带动的就业外,也有效地提升了景

34、区和小城镇周边区域的资产价格,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资产性收益,强化了保障力度,而产业的发展也能为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化发展,对于管理体制、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对外开放等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有助于政府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构建更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项目带动战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按照“内聚外融、品牌引领、项目带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以大项目推动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一个地方,项目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决定着这个地方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因为项目是发展的核心,项目可以带动投资,项目可以调整结构,项目可以促进发展。陇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35、目标,离不开项目支撑。报告对强化项目支撑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争取实施各类项目,不断扩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带动经济发展。强化项目支撑,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需要XX有着自己的生命力,以自身风景文化等来吸引广大游客,利用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体系,全面增强旅游供给能力和产业综合实力。为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要实现以下几点: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托XX风景及人文等自然优势,加快调整产业发展重心,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旅游项目落户带来的社会效应,积

36、极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推动以侨引商、以侨引资、以商引商,力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针对风景项目对XX市土地进行总体规划,为外商的引入提供优渥的条件,打造XX品牌。(3)城旅互融战略城旅互融战略是指从单独的风景区、旅游点建设向整个城市作为目的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跨越,形成城市与旅游互兴的发展模式,建设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城市。在城市发展演进中,旅游活动已经成为改变城市的重要力量,旅游者千差万别的需求与旅游业的供给之间是否匹配是城市调整的原动力,旅游设施越来越多的与其他产业结构交织在一起。这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须仔细研究城市与旅游发展的契合。尤其像XX市这样

37、的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城市与旅游的紧密联系更为突出。因此,如何通过政府的规划、协调机制,实现城市和旅游两位一体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主要策略:一是从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建立城市规划、旅游和文物保护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或协商机制,鼓励多向互动和沟通,促进城市各部门之间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城市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二是加强城市在交通、接待设施、信息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旅游功能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吸引力,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三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以旅游为导向加强对城市遗产的保存、保护和修复等工作,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基础。四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设计一批具有明显地方特征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五是建设XX

38、市游客满意中心,推动“软环境”建设,实行服务增效计划和推广“微笑服务”行动。(4)全域旅游策略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比如,住宿业中的度假酒店群的建设不仅要为游客提供住宿、休息的功能,还要有审美观光价值和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要求,还应建设风景道,并将特色旅游交通工具如机场索道、旅游轻轨等转化成为旅游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同时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还应满足生态观光、采摘、休闲等需求;等等。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

39、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从整体上优化环境、美化景观、优化旅游服务。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发展特色旅游城镇;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发展农业加工旅游业、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农林采摘等现代农业新形态;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通过旅游+生态化

40、,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户外特种运动旅游产品;等等。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要让广大游客、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居民在全域旅游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旅游参与者,还应是旅游成果的共享者,实现旅游成果的社区共享,是全域旅游最基本的体现。通过把全域旅游理念转换为实践,集中打造XX市“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5)一镇一品策略“一镇一品”是“一村一品”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延伸,而“一品”不只局限在农产品,可以是工业产品或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产品。“一镇一品”根据传统的涵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一种

41、具有特色,又有价值的产品。使龙头企业为了产业化经营把相关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与规模化建设抓起来,寻找出路的各种潜力。所谓“一镇一品”,并不是说一镇非得要有一品,也可以是“一镇多品”或者是“多镇一品”,但一镇要有主要的特色主导产品。“一镇一品”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地区的优势条件来确定方向和目标;在市场上,“一镇一品”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应该面向国内外市场,不能盲目的生产,要保护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镇一品”持续稳定的发展,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提供各种服务功能,政府应该提供各项专项服务解决地区发展的各种困难,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与促进当地特色发展,在当地的调查分析确认当地的优

42、势资源,深入了解市场,把握对市场得到的最新讯息;要抓好“一镇一品”的重点镇,建设“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优势。XX旅游基于现有自身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一镇一品”策略大力发展品牌化的旅游产品。在洛本卓乡推出勒墨民族文化体验产品,在古登乡推出魅傈古寨文旅综合体,在称杆乡推出“怒江天空步道”旅游重点项目,在大兴地镇打造峡谷观光体验旅游,在鲁掌镇发展高山特种运动旅游,在片马镇推出边境红色旅游,重点打造驼峰航线旅游品牌,在老窝镇发展生态美食度假旅游,在上江乡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而六库镇提供旅游综合服务。(6)文景一体策略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和灵魂,地方旅游景区的参观与体验是旅游者感受地域文化内

43、涵的主要途径之一。民族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的融合是传承、传播民族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对提升XX旅游文化内涵、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文景一体策略要求在旅游景区的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文化元素的应用:一是饮食文化元素与景区的融合。XX旅游景区在景区餐饮经营方面应注重民族饮食文化元素的应用。景区的餐饮经营以一种或几种怒江名菜为主,同时辅以当地乡村民间的野味野菜、日常菜、家常菜、粗杂菜,主要体现当地傈僳族或其他民族野、素、原生态的饮食文化。在餐饮经营中注意融入民族饮食文化内涵,产生一定的餐饮品牌效应。如“侠拉”、“三江并流”等。二是当地民居元素与景区的融合。以当地傈僳族千脚落地屋为代表

44、,将传统民居特点反映到城市建设中,通过在建筑上雕刻、绘画图案等元素,在景区购票亭、游客休息大厅、住宿、餐厅、厕所、购物店等建筑设施上应用当地民居元素,例如建筑的外观仿造傈僳民居,来营造傈僳文化的氛围,但是在建筑内部依旧用的是较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倡导“古义今心”的建筑开发模式。三是当地民俗元素与景区的融合。民族习俗与景区的融合主要是将这些习俗改造、提炼,然后舞台化、剧场化,通过专业演员的表演展现在游客面前。将XX的傈僳婚俗等以舞台化的形式在大南茂民族文化园、魅傈古寨中展现给游客,让游客亲身体验娶新娘等傈僳族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在婚俗表演中融入傈僳族“情侣埋沙”、“山歌对唱”的互动场面,使傈

45、僳婚俗成为这2个文旅综合体中吸引游客的特定表演节目。在XX市的民族重要节日中,上刀山下火海、裸浴等民间艺术、民间表演会出现在部分景区或活动中,让游客感受这些民族文化的气息,提升旅游景区品质。(7)四季旅游策略旅游是一项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体闲度假活动。XX各景区可围绕傈僳等民族文化、边境红色文化、温泉养生文化、生态美食文化、农业生产文化等文化元素不断策划,推出新的旅游项目,把隐藏在民间的文化宝藏依次打开,按照季节的不同安排在一年中不同的时段,通过有形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形式,带到游客面前。同时,紧紧抓住阔时节、仙女节、卡雀哇节、新米节等XX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特点,依托各民族特色旅游村镇推出一系列激发游客

46、好奇心的活动。以魅傈古寨为例,每年春季,开展傈僳族裸浴节系列活动、木棉花节系列活动和爬刀杆、下火海比赛等活动、表演;夏季,该景区发挥其峡谷特色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优势,举行与生态、美食相关的多种活动,以增加景区夏季旅游特色,丰富夏季旅游内容;秋季,作为新米节的主会场,该景区策划推出与尝新、收获相关的系列活动和歌舞表演;冬季,该景区面朝怒江,每年开展赏江、观谷等系列会展和摄影活动。活动的举办,将使该景区一年四季,季季有看点,每个季节都能吸引不同的游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XX市的其他景区也应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根据季节变化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四季旅游”项目越来越丰富,旅游市场越来越有吸引力。(8)智慧旅游策略智慧旅游是指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装备,充分准确及时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智能化,促进旅游业态向综合型和融合型转型提升。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对于提升旅游行业形象和服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营管理创新,为旅游服务行业引入全新的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