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57204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docx(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本节课的设 计分为七个板块: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学情分析;四、教学重难点;五、教学方 法与学习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本课隶属于部编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八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一直是党和 国家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关系着国际交往、国家发展以及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所以,本课是这一 单元的重点课节,也是初中历史教学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我从核心素养

2、出 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为:1,以教材和视频为载体,理解港澳台问题的异同、掌握我国解决台湾问题 的大政方针、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基本史实。2.通过分析文字材料和图片,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3.加深学生对台湾问题成因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实现中华民 族的“强国梦”的基础是国家统一,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努力方向。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读图、识图、分析史料的能力,初步具有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通 过对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学习,已有基础认知,有利于进行知识迁移;感性认知突出, 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较弱。四、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对本

3、节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对本章节的认知基础和学生对之前学习的认识状态, 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重点:海峡两岸交往史实概况难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大政方针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1为实现重难点的突破,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要方法,辅之以史料教 学法、直观演示法和问题教学法。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课前三分钟导入:出示2022年冬奥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明白其中的寓意,从 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导学生了解“同龄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 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环节一:出示学习目标(2

4、分钟)让学生集体朗读。【设计意图】为新课教学准备条件,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环节二:复习旧知(5分钟)活动形式1:学生担任历史解说员,回顾学过的台湾与祖国大陆来往的历史;活动形式2:学生分组探究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性质以及解决途径【设计意图】联系学过的相关史实,让学生对台湾问题的形成有一定的把握,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归 纳史实的能力。环节三:【讲授新知】(20分钟)P13: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提炼信息:分析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P14、15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以时间为线索,总结海峡两岸交往史实,主要分为民间交往和官 方交往,完成时间轴;P16:关于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方略,多

5、为新编内容,应该予以细致的讲解;P17:根据材料分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同时探究不利因素,提问:中学生应该怎么做?P18:观看相关视频,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情感升华】(3分钟)三十年来,尽管台海风云变幻、阴晴不定,但两岸交流总能不断克难前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两岸人民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 充满信心、充满期待。P19环节四:【小结:总结推动海峡两岸发展的大事年表】(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P20环节五:【课堂检测】(5分钟)系列习题、链接中考,检测同学们本节课学习成成

6、果。021环节六:【布置菜单式作业】(2分钟)供学生选择,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P22环节七:【板书】(2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板书线索的梳理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 建构知识网络。七、教学反思1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使本课教学更具有逻辑性,较符合本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 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探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本课教学任务繁重,但课堂时间有限。如何精准把握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深度,是我急需 加强业务水平的一大难题。此外,还要思考如何通俗易懂的提问,使问题切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逻 辑思维能力。最后:以上是我对于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说课的同时,是思维的碰撞,是教学设计不断推翻与 完善的过程。希望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