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修改本).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54244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修改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修改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修改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修改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工程概述1.1 编制目的为了消除建造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 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1.2 工程概况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双港大道站,终点为奥体中心, 路线长28.737km,均为地下线。共设地下车站24座,平均站间距1233m。 全线共设一个定修段和一座停车场,两个主变和一个控制中心。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共分9个标段,我公司中标的是土建六 标段。南昌地铁一号线土建六标包括三站三区间,其中三车站分别为:丁 公路北站、师大南路站、彭家桥站;三区间分别为:八一广场站丁公路 北站区间、丁公路北站师大南路站区间、师大南路站

2、彭家桥站区间。丁公路北站丁公路北站位于北京西路与丁公路交叉口,呈东-西走向,该站为地下 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中心线里程为SK16+489. 187,车站总长190. 13m, 标准段宽度为18.4米,标准段西端加宽段宽度为19.4米,端头段宽度为 22. 6米,基坑深度约16. 3118.15米,车站设计有4个出入口和2个风亭。师大南路站为南昌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第15个站,车站中心里程为 SK17+536. 21,该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正对江西师范大学正门, 沿北京西路呈东西向布置,车站总长193. 2m,标准段基坑宽度18. 4米,深 16.31米,车站设计有4个出入口和2个风

3、亭。彭家桥站彭家桥站为1号线和四号线的换乘站,站址位于北京东路与上访路交 叉口右端。本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东端设停车线,地下一层为站 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中心线里程为SK18+398. 651,车站长463.9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者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 行清扫。3. 6. 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者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NIOOmmX 100mm, 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3.7封闭或者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3. 7. 1现象由于封闭或者竖向的模板

4、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浮现气孔等缺陷,高柱、 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浮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者空洞现象。4. 7.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 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 或者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5. 7. 3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 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3. 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3. 8. 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

5、形。3. 8.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糊,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 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3. 8. 3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 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特别是支柱间距应 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 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 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

6、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 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普通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 间距普通为1m摆布(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四、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4.1轴线、尺寸偏差4. 1. 1产生原因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变形和位移;模板自身变形,支撑不牢,支撑点基土下沉;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一次浇筑高度超过规定,使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施工测量放线有误;(6)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造成模板倾斜等。4. 1. 2

7、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要有模板施工方案,方案要经过计算,保证足够刚度、强度和 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2m;(4)振捣时振捣棒不要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检查核对,确保 轴线、尺寸准确无误。4. 1.3处理方法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 行处理;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4. 2混凝土结构裂缝4. 2. 1产生原因(1)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者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浮现裂缝;(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4)拆模不当,

8、引起开裂;(5)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者超载引起裂缝;(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8)设计不合理或者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4. 2. 2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过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3)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浮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避 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4. 2. 3处理方法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 砂浆抹补。当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混凝土凿成V型凹

9、槽,扫净 并湿润,先刷一道水泥砂浆,然后用1 : 2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 在1020nlm,压实抹光,并加强养护。4.3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4. 3. 1产生原因(1)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者模板未满涂隔离剂;(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 产生离析;(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许,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 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6)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 造成混凝土离析,浮现蜂窝麻面等。4. 3. 2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

10、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 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混凝土浇筑高度普通不超过2m,超过2m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等 进行下料;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普通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 使混凝土再也不显著下沉,再也不浮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 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份填满充实。4. 3. 3处理方法(1)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份湿润后用 水泥砂浆抹平;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 : 2或者2 :5水泥砂浆 修补;(3)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4)如果是孔洞,

11、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管或者钢丝刷洗刷 干 净,支模后,涂纯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或者用压力灌浆。孔洞较严 重时,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4.4露筋4. 4.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者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导致拆模后 露筋;(2)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 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露筋等。4. 4. 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2)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如遇 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

12、,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4. 4.3处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 : 2或 者1 :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5. 5混凝土缺棱掉角6. 5. 1产生原因(1)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或者浇水不够;(2)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混凝土强度低;木模板吸水膨胀,边角被拉裂;(4)拆模时过于大力,棱角被刮掉;(5)低温施工过早拆掉侧面非承重模板;(6)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涂隔离剂或者涂刷不均匀。4. 5. 2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充分湿润;浇筑后要加强养护;(3)拆模时避免使用蛮力,注意保护棱角;(4)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L2N

13、/mm2时才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4. 5. 3处理方法将松散地方凿除,冲洗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后,用1 : 2或者1 : 2.5水 泥砂浆抹平;或者支好模板用高一级混凝土捣好抹平,并加强养护。4. 6混凝土板面不平整4. 6.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捣完后,表面仅用铁揪拍几下未用抹子找平压光;(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者运料;(3)模板没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或者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 土或者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4. 6. 2预防措施(1)混凝土浇捣完后,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用抹子找平、压光;(2)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才可在板面上走动;(3)模板要有施工方案并经过计算

14、,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 定性,并支在坚实的地基上,垫板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防止下沉。4. 7混凝土缝隙及夹渣4. 7. 1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殊是柱根端和梯板脚。4. 7. 2预防措施题前对墙柱根端、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 木屑等。4. 7. 3处理方法按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4. 8墙柱底部缺陷(烂脚)4. 8. 1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者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 上水泥砂浆。4. 8. 2预防措施采取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在墙、柱根部支设模板处分别用4m和2m刮 杠刮平,并控制墙体两侧及柱四周标高

15、,标高偏差控制在2nlm以内,并用铁 抹子找平,支模时加设海棉条或者橡胶软管。4. 8. 3处理方法参照蜂窝、麻面、孔洞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4. 9混凝土强度偏高或者偏低4. 9. 1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 袋装水 泥分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许确,如砂、石无非磅,加水 不许,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者试模变形,或者管理不善、 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4. 9. 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 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

16、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 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者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 据 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者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 做好试验记录。4.10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4. 10. 1支立模板碎的外观也即外露面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模板,而模板的选择和支立质量 直接影响着碎的外观,如果模板本身质量低劣,生锈变形,加之支立不规范, 会导致碎浮现蜂窝、麻面、表面无光泽、跑模等外观缺陷。施工中着重从以 下几个方面控制:(1)模板要选择具有足够的

17、刚度和强度、不易变形、表面光洁的板材, 防止浇筑碎时有明显挠曲和变形。碎外露面的模板板面适合采用胶合板或者 钢模板;(2)对大面积的碎,适合选择模数少单块表面积较大的模板拼装,这 样可以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从而减少税表面的错台和不平整现象;(3)模板拼缝要保证搭接平顺、严密,不能错台和大的缝隙,对于局 部缝隙难以整合的地方要加贴胶条,保证不漏浆;(4)支架必须稳定、坚固,可以反抗施工中偶然发生的冲撞和振动。 支架立柱要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保证浇筑碎后不发生超过设计规 定的允许沉降量。对于蹬立在土地上的支架,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软 土体导致支撑松动;(5)支架在模板背面的支撑要分布合

18、理,两模板拼缝处可用木条垫平 再加以支撑,防止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错动,形成错台。4. 10. 2涂脱模剂(1)脱模剂最好选用干净的机油、色拉油或者市场上出售的专用脱模剂, 其脱模效果远远好于普通调配的脱模剂;(2)脱模剂涂抹时间最好在立模前30分钟涂抹完毕并加以保护,防止 污染。要均匀涂抹,厚度一致,不能有漏涂、沾有污渍和滴流现象;(3)脱模剂不可随意更换,要始终固定使用同一种,减少色泽差异。4. 10. 3拌和碎(1)在拌和碎之前,先根据现场各集料本身的含水量将试验配合比转 化为现场配合比,再确定出合理可靠的配比控制方案作为保障,要让每一道 进入搅拌筒的料严格按配比计量进行;(2)用规范的连

19、续搅拌时间,将各种组合材料拌成颜色一致,分布均 匀的混合物,并从搅拌筒排出;(3)在出料口及时抽检砂的坍落度,以此数据调整水的用量,将坍落 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并确定同一种水泥、同一标号、同一粗细骨料及掺合 料、同一计量用于同一结构,以确保每一盘料性质稳定、稠度相同。4. 10. 4磅浇筑(1)碎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超过2米时要采用导管或者 溜槽。超过10米时要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者溜槽要保持干净,使用过 程要避免发生离析;(2)局部边角部位需要人工用铁锹端运砂时,要采用扣锹轻放,不可 泼洒混合料;(3)在浇筑时对碎表面操作子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以使性表面 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者

20、蜂窝。碎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30cm。浇筑要连续 不间断,以防间隔时间过长形成断层纹;(4)浇筑碎期间,必须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体等稳定 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5)於初凝后,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可承受任何外力。4. 10. 5硅捣实(1)振捣器要垂直插入碎内,且必须插至前一层碎,以保证新浇碎与 先浇碎结合良好,插进深度普通为50100mmo抽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 洞;米,标准段基坑宽度19. 023. 2米,埋深为16. 2917. 18m米,端头井段 基坑埋深约为17. 8518.78米,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车站设计有8个出入口和3个风亭。彭家

21、桥站也是我标段盾构区间的始发站o二、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2.1钢筋加工 2. 1. 1通病现象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许;钢筋成型尺寸不许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2. 1.2处理方法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截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者返工; 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 反复弯曲。2. 2钢筋绑扎与安装2. 2. 1通病现象(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偏移;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许确;(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浮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钢丝应绑成八字形。2. 2. 2处理方法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度规定位

22、置及 骨架扭曲弯形;垫块间距应适宜,板筋垫块间距不大于1000mm,梅花形放 置,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浮现裂缝,板底露筋,上层板筋应加马凳;摆布 口绑孔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按规定检查钢筋的绑孔质量, 绑扎缺扣数量不超过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 值班,纠正和修复因混凝土工操作时对钢筋的辍软。混凝土振捣时发现钢筋 移位即将纠正,随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特殊是在现浇板的中部和与梁的(2)插式振捣器挪移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避免与钢 筋和预埋物件接触。模板角落以及振捣器不能达到的地方,辅以插钎振捣, 以保证碎密实度及其表面平滑;(3)不能在模板内

23、利用振捣器使碎长距离流动或者运送碎,以致引起 离析。碎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碎住手下沉,不冒气泡、翻浆、表面平整。4. 10. 6碎养生(1)碎浇筑成型,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於进行养生,养生平面碎结构 物采用干净覆盖物洒水保湿的办法,至少应保持14天;(2)对于墩柱等立面难以覆盖的地方,可采用包裹塑料薄膜的办法, 密封保持水分,这种方法也同样合用于气温高、风力大的天气;(3)养生期间,碎强度达到2. 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荷载;(4)夏天碎的养生必须做好保湿工作,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表面湿 润;冬天必须做好保温工作,场外碎结构物采用搭建养生棚,在养生棚内生 火炉煮沸水增温、保湿的办法,并在养生棚内

24、安装温度计五、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5.1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的渗漏5. 1. 1产生原因(1)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许,坍落度过小,长距离运输和自由入模高 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2)局部钢筋密集或者预留洞口的下部混凝土无法进入,振捣不实或 者漏振,跑模漏浆等。5. 1. 2预防措施(1)针对以上情况对混凝土应严格计量,搅拌均匀,长距离运输后要进行二次搅拌;(2)对于自由入模高度过高者,应使用串桶滑槽,浇筑应按施工方案 分层进行,振捣密实。对于钢筋密集处,可调整石子级配,较大的预留洞下, 应预留浇筑口;模板应支设坚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指派专人值班“看模”。5

25、. 2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渗水5. 2. 1产生原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是极易发生渗水的位置,其渗水 主要原因:(1)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2)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3)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艰难等。5. 2. 2预防措施(1)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防水薄弱部位及底 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2)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 人认真细致地做好。如发现施工缝渗水,可采用防水堵漏技术进行修补。5. 3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少,可由于干缩、温

26、度、水泥用量过大或者水 泥安定性不好等因素引起。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杜绝使用 安定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对于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严 格控制温度差。5. 4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5. 4. 1产生原因(1)产生渗漏的原因有预埋件过密,埋件周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2)在混凝土终凝前碰撞预埋件,使预埋件松动;(3)预埋件铁脚过长,穿透混凝土层,又没按规定焊好止水环;(4)预埋管道自身有裂缝、砂眼等病,地下水通过管壁渗漏等。5. 4. 2预防措施为防止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可采取以下方法:预埋件应有固定措施, 预埋件

27、密集处应有施工技术措施,预埋件铁脚应按规定焊好止水环。穿墙管 道一律设置止水套管,管道与套管采用柔性连接。5.5防水工程引起的渗漏车站防水,常规设计做法为采用柔性防水材料,连续整体外防水设防施 工设计方案。外防水主要防水机理为:在防水的同时,对建造结构碎进行保 护。使其免受地下水的侵蚀,造成对车站站内的污染,增加其建造物的耐久 性,延长建造物的使用寿命。因车站防水施工不当造成的渗漏防治措施:刚性防水层a、所采用的砂浆必须严格按配比拌制。b、基层应子细抹压密实,使面层坚硬、密实,不得浮现龟裂起砂等缺 陷。c、阴阳角处的防水层,均应抹成圆角,阴角圆弧R=50nlln,阳角圆弧 R=10mmod、加

28、强养护工作,防止早期脱水而影响水泥砂浆的水化反应。柔性防水层a、找平层要保证表面抹压密实,转角处应作成圆弧形。b、卷材长短边的搭接长度分别不应小于100mm、150nlm,上下两层及相 邻卷材的接缝要错开,上下两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贴,转角处和管道处应增设 附加层,收头粘结坚固,严禁有皱折、空鼓、起泡、翘边或者收头、封门不 严等缺陷。防水保护层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回填过程中防水保护层的保护工作也是比较重要 的。柔性防水在回填过程中容易被坚硬的回填物质划伤和破坏,回填前需确 认防水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随施工的发展及时对防水进行保护,既可以保 证防水质量又可以提高回填工作的进度。发现车站墙面或者底板渗

29、漏,可以采用聚氨脂或者环氧灌浆液用高压注 浆机对裂缝或者蚂蜂窝处进行处理,高压注浆又称化学灌浆,分手压和机压 2种,手压凿开处理效果很好。五、要点总结交接处。2. 3碎浇筑后钢筋3. 3. 1通病现象主筋偏位。4. 3.2防治措施(1)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墙、柱筋的罗列,尽量减少竖向主 筋因罗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2)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带料 斗的混凝土直接灌注到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混凝土浇捣均匀 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又可防止撞偏钢 筋骨架;(3)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 部

30、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 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墙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 架柱钢筋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2. 3. 3处理方法按照1 : 6的斜率调整柱筋位置,并在钢筋底部加设倒“7”字形相同钢 筋型号规格的加强筋。三、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 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 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模板普通质量通病:2.1 轴线位移3. 1. 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

31、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造物轴线位置有偏 移。5. 1.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者技术交底不清,模板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者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 及时纠正,造成积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未设水平拉杆或者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者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 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者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 1. 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 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

32、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 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干支 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 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 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 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

33、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 允许的范围内。3. 2标高偏差3. 2. 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 计标高之间有偏差。3. 2.2原因分析(1)无标高控制点或者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 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者末按标记施工;(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3. 2. 3防治措施(1)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测量水准点经换人测量闭合后才干施工,需时常检查水准点是否被

34、 破坏;(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 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者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3. 3结构变形3. 3. 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浮现鼓凸、缩颈或者翘曲现象3. 3. 2原因分析(1)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者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 直撑部份地基下沉;(5)预留孔洞内模间对撑不坚固,易在混凝土振

35、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者未夹紧模板,或者对拉螺栓配备数 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 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者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 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3. 3. 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 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分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 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

36、木或 者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模板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 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此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暂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殊是预留 孔洞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 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防

37、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3.4接缝不严3. 4. 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浮现 蜂窝,严重的浮现孔洞、露筋。3. 4.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者有误,模板制作马糊,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许、错位。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份项细部翻成详图, 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 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

38、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 使其胀开密缝;(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3. 5脱模剂使用不当3. 5.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者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 模齐1,造成混凝土表面浮现麻面等缺陷。3. 5.2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者漏涂,或者涂层过厚;(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 面装饰质量;3. 5. 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 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 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普通刷两度为宜, 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3. 6模板未清理干净3. 6. 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造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 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3. 6.2原因分析(D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者压力水清扫;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