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7篇(道德模范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451153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7篇(道德模范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7篇(道德模范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7篇(道德模范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7篇(道德模范事迹材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7篇(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道德榜样候选人事迹材料 一、勤奋敬业,埋头苦干,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悄悄奉献 _自从2023年6月调到_县信访局从事信访工作以来,数年如一日,不计名,不计利,不攀比,任劳任怨,为党分忧负重,为民解忧消愁。多年来一向从事人民来访接待工作,始终站在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成天应对的是怨声重重的上访群众,是生活困难需要扶助的来访者,甚至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每一天听到是叹声,骂声,怨声,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面前,没有嫌工作环境差,没有埋怨生活待遇低,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在本局已有多名同志调动到其他相对好的单位的状况下,仍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从未

2、向组织上提出过要求调开工作。每年接待来访群众一千多人次,屡次得到领导的确定。 二、熟识政策,坚持原则,参加接待处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 信访工作是一项非常严厉的政治工作中,尤其是接待来访工作,更是有很强的原则性。在来访人看来,接待人员的每一句话,都非常重要,都代表着党和政府。_在接待处理群众来访中,做到打铁须先自身硬,首先熟识党的方针政策。除了学习信访条例等信访法规外,还学习把握其了法律法规政策,如规划生育、土地治理、劳动保障、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二是坚持原则严格根据党的政策办事,参加接待处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立步伐的加快,反映房屋拆迁补偿问题上访群众日渐增多,在接待这类问

3、题的群众上访中,_首先自己仔细学习县政府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实施细则,领悟其精神,然后根据县政府文件精神做出解答,对一些要求提高拆迁补偿标准的,主动告知信访人县里制订的补偿标准是合理合法有政策依据的,从而消除了局部群众越级去市以上集访的念头。 三、贴近群众,视群众为亲人,想方设法帮助上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_在多年的接待群众来访中体会到,群众上访是由于有心声要向党和政府倾诉,有实际困难需要党和政府帮助解决,是群众信任党、信任政府的表现。接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信访局这个大窗口中的一线窗口,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更要身体力行地践行“三个代表”,持续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切切实

4、实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接待来访中,_总是仔细分析每一个信访问题产生的缘由,症结在哪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心比心地分析给群众听,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专心地帮助解决。在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中,有的是贴合政策就应解决但因种.种缘由没有得到准时解决的,对这类问题,_总是热忱地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加以解决。 四、工作主动,开拓创新,专心为领导出谋划策 此刻社会正处于各种冲突的凸显期,各种利益关系简单,为了超前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把冲突化解在当地,处理在基层,除了日常接待来访外,_在工作中留意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主动分析排查不稳定因素。对可能消失的信访苗头进展排查,上报领

5、导决策,包案处理到人,把冲突处理在萌芽状态;一是定期排查;二是在重大节日和重大决策出台前排查;三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排查。 2、准时提出对信访事项的处理推举。 3、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在问清并记录后,以交办函的形式向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或乡镇政府进展转办、交办,提高了办事效率。 4、建立信访状况通报制度。为了使各级领导能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促进信访问题的解决,推举领导建立信访状况通报制度,按月对全县上访状况进展定期通报,遇到重大状况,一事一通报。此举有力地催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处理信访问题的力度。 此外,_还帮助领导做好县信访局日常治理工作,工作深受领导和同志们好评。 2023全国道德榜样事迹材

6、料2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工程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夫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看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暖和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哺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来回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

7、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连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23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立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担当,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立,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23年512汶川抗

8、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受逆境的人,他总是大方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悄悄做了许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拟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夫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举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夫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夫工党员有了“娘家”。农夫工党支部专心为农夫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夫工讨回两千多万元

9、。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夫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榜样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榜样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2023全国道德榜样事迹材料3 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教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欢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回到途中,不幸遭受车祸,献出了年轻而珍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教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看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有

10、,但李成环总是尽力赐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便利,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许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明白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蔼良赢得了学生们的敬重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专心参加。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

11、等物品,准备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齐探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别好处的新婚蜜月。2023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回到途中遭受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23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展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出色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榜

12、样、甘肃省道德榜样等荣誉称号。 2023全国道德榜样事迹材料4 全国见义勇为榜样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四周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23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沉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抓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确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急呀!”听到此话韦正雄立刻泪如泉涌。但情势已非常危险!他叮嘱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

13、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赶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之后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教师不顾一切,立即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沉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构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能够牵强呼吸。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舞孩子们坚持住。到13日凌晨

14、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垮,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假如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或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迫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索和迟疑,在苦痛的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取了学生。 2023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23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23全国道德榜样事迹材料5 会泽县迤车镇索桥村的主任陈友风如是说:“在基层工作的14年中,我

15、一向持续政治上坚决,思想上糊涂,工作上有作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时刻持续着思想上的纯净和先进,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准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生命不息,奋斗不已,为建立和谐迤车尽自己微薄之力。” 陈友凤以前是忙人,此刻毫无疑问更忙了,除了原来就很忙的农村事务外,还要准时参与会泽县礼貌办组织的“会泽县首届道德榜样宣讲报告会”的报告。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刚好从会泽县乐业镇参与完报告会赶回来,在迤车镇西支沟索桥地段帮助迤车镇水务所协调西支沟沟渠边界调整问题,迤车镇水务所所长朱知标说:“迤车镇西支沟三面光改造,全长10多公理,涉及到迤车的箐口、五谷、索桥三个村委会,其中最长的地段在索桥,人际关系最简

16、单的地段也在索桥村,边界调整难度最大的地段也就是索桥了,没有陈大姐的帮助,我们可能根本就协调不了”,而作为承包方的老板胡小春也深有同感的说,涉及到的三个村委会中,最好协调的也就是索桥村了。一向等到日落西山,一个沟段划完了,并打电话通知下一个村民小组组长其次天带着他们小组涉及到沟段边界问题的村民到沟上实地查看并协调调整后,作为迤车镇索桥委会主任的陈友凤才有时机坐下来喝口水。 一、水润小苗平静怨气 年近50的陈友凤心直口快,在基层工作的14年中什么样的酸甜苦辣都遇到过。_年12月因工作需要,陈友凤听从党委政府的调配,由迤车镇中河村调整到总人口8000余人,关系简单,冲突突出,工作难度大的索桥村主持

17、全面工作。调整的目的其实很简洁,就是让她来担当重任,解决冲突的;调整的缘由更简洁,她在_年昭待高速路迤车中河段的征地、拆房、迁坟、挪树中,应对重重困难,顺当做好了中河村52户拆迁户的工作,而索桥村在这个方面进展并不顺当。 上任伊始,陈友凤马上召开索桥全村支部扩大会议,把握住了索桥村拆迁难、饮水浇灌难、规划生育难三个重点问题进展了反复细致的讨论,结合多年做群众工作的阅历,陈友凤理出了清楚的工作思路:要赢得民心,首先解决好春耕季节农田浇灌问题,于是陈友凤准时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实地踏看了13.5公里浇灌水沟,发觉沟里由于年久失修塞满淤泥、杂草,埂子多处垮塌。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是修不好的。难怪群众不但不

18、去修沟还要骂人。经过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陈在凤向镇政府协调资金15000元用于修建垮塌沟段的挡墙。40天后13.5公里沟渠全部清淤排障完毕。水滋润着田里的小苗也平静了人们的怨气。 二、亲人误会非常酸楚 回报是应付出努力的人的确定,经过实实在在的水沟清理,水流进索桥村的田地,也流进了一局部索桥人的心田,终于有了点儿群众根底。但是另外一个难题又摆在了陈友凤的面前,没拆迁的那32户会顺当搬迁吗?据了解,在她来之前,索桥的拆迁户中就有多人屡次上县、上市、上省,甚至到北京上访。陈友凤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发觉了其中上访缘由,一是上下的工作没有沟通协调好,二是没有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应对群众抵触心情大,冲

19、突突出的实际问题,陈友凤挨家挨户具体了解拆迁户各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仔细听取和记录拆迁户的合理要求。第一次了解完之后,陈友凤怕有疏漏,又挨家拚户进展其次次全面了解,陪着她去的村文书开玩笑说:“你还去起兴趣来了。”应对文书善意的玩笑,陈友仔细地说:“做两道工作好,两次说的问题都一样就好整了。万一不一样,或者他反悔到时麻烦来了更不好整,这是我在中河村工作胜利的阅历。”陈友凤的这个做法太对头了,透过两次了解,发觉的确存在口径不一样的,于是陈友凤带着她的班子成员又进一步入户核实,回到村委会准时召开班子会议,针对不同的问题一一讨论,制定出不同的措施,透过深入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大局部拆迁户都执行相关政策,

20、主动协作拆迁办做好拆迁工作。 对于陈友凤来说,最考验她最令她伤脑筋的是娘家人所在的索桥陈家村。陈家村总共因调整大路修建需要安置的有17家,其中娘家人就占了11家,娘家人在看着她,陈家村的人在看着她,整个索桥村的人也在看着她,她对娘家人安置工作的处理态度、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将严峻影响着她在整索桥村的安置处理工作。 陈友凤说:“那个时候头痛啊,虽然已是快50的人了,但我在老后家,字辈小,很多长辈是抱着我长大的,你说我?在开头做工作的时候,说听有人就不屑地说,北京我都去过,你算什么东西。所以,做起工作来,难度就大了。之后我想,在我老后家,我最好是先不出面回避一下,让其他村干部先去做思想工作,做通了,

21、那是再好但是的事,做不通,我也好明白做不通的缘由,然后再出面做工作。” 事实果真如陈友凤所预料的那样,其他人去了,不但没把工作做通,而且,还让娘家人找上门来了,这下,想要回避也不行能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急躁听长辈们的意见。陈友凤让娘家长辈一个个地说,各家提各家的问题和要求。陈友凤说:“仔细听了半天,我归纳起来,娘家人带共性的就是三点:一个是无住处,要我找;二个是房子拆了,安不下去咋办?三个是房子量的不合咋个办?我当时就对他们说,第一,你们房子拆了,无住处,我去借或者买灾蓬来给你们住;其次,房子量得不合理,我去找拆迁办再量;第三,我小友凤是你们看着长大的,拆了安不下去,没地盖房子,你们盖到我家小

22、太阳5亩地去。这下,娘家人终于吃了颗定心丸,同意进场开工。 拆迁的问题解决了,最终就是规划生育的事。陈友凤说:“别的人家就不说了,就我的两个姑子因我不顾情分让她们去做了手术,很长时间不理我,被亲人误会的味道想起来就非常酸楚,但是我的工作如此,国策如此,也只好不怕得罪人了。我坚信当优生优育给家庭带来不尽的好处时,结扎了的人们会感谢这个强制措施,并渐渐自觉履行,这是我的期盼。就应也是全部人憧憬的。” 三、真情奉献赢得民心 2023年,陈友凤专心响应迤车镇党委政府进展烤烟种植大户的号召,靠着之前三年种植烤烟的阅历,陈友凤承包了200亩地,新建了新型烤房,5月无比干旱,刚浇上的水很快就被蒸发了,应对这

23、种奇热天气,请工浇水入不敷出,况且遇灾还有保险公司,很多人都无奈地放下了给烟苗浇水。但陈友凤仍旧坚持每天请三四十人从周边的吊井和大河里抽水泼烟,为此陈友凤消瘦了十多斤。当市烟草公司的领导来视察时夸赞道:“全市长势最好的烟苗就在你这了。” 7月是烟叶成熟的季节,新型烤房的优势很快被烟农们认可和艳羡,当零星种植烤烟的邻居们摸索着提出要来试试时,陈友凤爽快地同意了,而后静静地叮嘱自家请来的工人当天少掰一炉烟叶,不要让邻居觉得过意不去。在四五天的烘烤时间里,陈友凤不但为乡亲们带给无偿的技术指导,而且不收任何电费和炭钱。虽然自己还欠着十多万的贷款,但陈友凤总觉得自己无论怎样艰难也要让邻居们亲身体验一下新

24、型烤房的好处,以更好地引领他们共同致富。 作为一名老党员,多年来,陈友凤一向悄悄地实践着带头致富和扶贫帮困的座右铭,当需要帮助的村民进入陈友凤的视线,也就必需进了她的心里。陈友凤一向实践着一个党员的起码要求,曾为索桥下街婚姻坎坷的卯昌会捐了100元;组织全村党员义务为侯家凹子被火烧了房子的徐华芬盖起了3间房屋;协调供电所为官厅陆玉芝三奶孙免费栓电;帮助从国民党军队里逃回乡的陈树民老人办理了户籍手续,并将其送进敬老院。今年五月的一天,索桥中街的孤寡老人张顺富,年轻时好吃懒做,以偷盗为生,屡教不改,以前三次入狱。如今已年过半百,一无全部,张顺富找到了陈友凤家里说他想进索桥村委会的敬老院,陈友凤没有

25、嫌弃他过去的经受,急躁地对张顺富说:“你还有劳动潜力,就不要再去加重政府的负担了,自己劳动挣钱会过得更舒坦。”张顺富在她的劝告下,同意了自谋生路,但是提出没有住房,于是,陈友凤带头捐了100元之后,快速组织了索桥中街支部14名党员捐资1000元,又向民政申请,协调资金3000元,党员们义务劳动,帮张顺富在小太阳村民小组建起了一间20平方米的住房。此刻,张顺富浪子回头,改正自新,靠帮人家下面粉,栓电挣钱,一个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23年5月,会泽县礼貌办在各镇提名推举“会泽县首届道德榜样”候选人,迤车镇陈友凤,经过层层选拔推举,在基层推举的147名道德榜样候选人的根底上,进入从中海选出22

26、名候选人名单,又经过全县广阔人民群众的投票评比,从10万余份选票中,根据得票凹凸,最终依据会泽县道德榜样评比表彰活动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评定意见,一路高歌中选,获得“会泽县首届道德榜样”五类道德榜样中的“敬业奉献榜样”表彰嘉奖。 2023全国道德榜样事迹材料6 全国助人为乐榜样李明素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23年7月17日 早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状况万分危险。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觉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急,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

27、能非常渺茫。李明素毅然打算带着一家三口,马上绽开营救。李教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全部绳索拼接在一齐,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终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逝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心情很不稳

28、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信任党,信任政府,必需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慌张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透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终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终。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许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许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念与党和政府一齐共渡难关,困难只是临时的。”朴实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地。 2023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2023全国道德榜样事迹材料7 许张氏,女,汉族,19

2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关社区居民。 她没有坚实的臂膀,却四十年如一日为瘫痪儿子连续生命;她家庭贫困,却回绝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97岁老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书写着人世间最宏大的母爱。 由于生在旧社会,17岁时嫁给了同村的许奎元,人们就叫她许张氏。40年前,小儿子许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连家人都不熟悉,全家倾其全部为其治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从那时起,许张氏就衣不解带地照看儿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许张氏只能单独担起照看儿子的重任。1994年,许全意病情恶化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时,许张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富裕。体恤儿

30、女的许张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坚持照看许全意,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许张氏自己动手去做。有时许张氏累得不想动,但是一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过起来。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自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但身上干洁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虽然不能言语,但会用眼神与母亲沟通,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 “二哥是我母亲的全部,她也不情愿拖累我们,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更别说把二哥接到家里照看了。”女儿许长荣说。许张氏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看孩子一天

31、。”也以前有人提议出资帮助许奶奶的小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许张氏一口回绝了。老人认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虽然不错,但自己在家里亲自照看儿子就应更好些,她不情愿儿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老人眼神非常坚强。 虽然家境贫困,许张氏却有自己的原则,好心人送来的钱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小儿子分别办理了低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让许奶奶每当和人谈天时,总是不忘叨念几句感谢的话:“给政府添负担了,共产党好啊!” 许张氏荣获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榜样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