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94462529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卡相应区城,做在其他区域无效。祝考试顺利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荣膺(yng) 顷刻(qng) 马齿苋(xin) 咬文嚼字(ju)B. 瞰望(kn) 嗥鸣(ho) 一霎那(sh) 面面相觑(q)C. 恣睢(z) 鸿鹄(ho) 里程碑(chn) 方枘圆凿(ru)D. 细腻(l) 气氛(fn) 口头禅(cn) 强聒不舍(gu)【答案】B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

2、的一项是( )A. 技俩 云翳 迫不急待 怒不可遏B. 嘻闹 诘难 粼次栉比 对答如流C. 蓬蒿 决别 如坐针毡 昏昏噩噩D. 藩篱 尴尬 涕洒横流 恪尽职守【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迫不急待”写作“迫不及待”;B项“粼次栉比”写作“鳞次栉比”;C项“决别”写作“诀别”。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字,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B.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3、观看者趋之若鹜。C. 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 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B项“趋之若鹜”本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用法错误;C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使用错误;D项“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与“在心中”意思重复,用法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

4、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苏州园林的修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怎能不令人不惊叹呢?B.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C.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不为许多人所知道。D. 由于井房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油然而生【答案】C 5. 填入文段空格中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工程是一辆双刃剑: 。但设计合理、创意新颖的工程外观,不仅不是环境的破坏,反而

5、是环境的美化。 。景观的构成,一是景,一是观。景有自然之景,也有人工之景。而观,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涉及诸多的人文因素,实际上它指的是人类的文明。A. 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B. 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C. 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D. 一方面,它是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是环境建设。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工程外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

6、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仔细阅读这段话,根据“工程是一辆双刃剑”和“但”的内容来分析,第一空填写“一方面,它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它又是对环境的破坏”,第二处应该承接下文,应该填写“这就需要我们化工程为景观”。故选A。6. 名著积累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呲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

7、,叫起来却震耳朵。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1)选文选自小说_,该小说与_、我的大学一起构成自传体三部曲,作者是_。(2)选文叙述_(小说人物名)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目睹的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的情景。【答案】 (1). (1)童年 (2). 在人间 (3). 高尔基 (4). (2)阿廖沙【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语段出自高尔基的童年,他的自传体三部曲还有在

8、人间我的大学两部。仔细阅读选文,可以看出,写的是阿廖沙目睹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的情景。7. 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味名胜古迹的意蕴(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我_(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下联:_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答案】 (1). (1)扣住“夏天是个好节”这个中心句, (2). (可从画家、作曲

9、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3). 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小题是对学生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例句是一个假设句,对照仿写即可。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10、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分析上联的句式特点,根据给出的几个词语拟写下联即可。8. 古诗文名句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_。 (崔颢黄鹤楼)(2)人生自古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3)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4)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5)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提困难,以“_,_”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军,重登亚洲之巅。(杜甫望岳)(6)刘禹锡的诗句“_,_”,用鹤的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11、。(刘禹锡秋词)【答案】 (1).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 (4)学而不思则罔 (5). (5)会当凌绝顶, (6). 一览众山小 (7). (6)晴空一鹤排云上, (8). 便引诗情到碧霄【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萋”“洲”“汗”“燕”“罔”“霄”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古诗

12、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后面小题。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渊明

13、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注:偃卧瘠馁:卧床挨饿。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9.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博学善属文(属:写)B. 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C. 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D. 便语客(语:告诉)10.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B.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C.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D.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11.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 )A. 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B. 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C. 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D. 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12.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答案】9. C 10. B 11. D 12. (1)(陶渊明)不愿受(或“不能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2)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或“收藏”)

15、了一张无弦琴。【解析】选自陶渊明传 作者:萧统 年代:南朝梁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

16、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低头哈腰,恭恭敬敬去侍奉那卑污的小人!”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9.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

17、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项“以为”意思是“让担任(做) ”10.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应选B。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D项表述错误,“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说的是陶渊明对来拜访的人,无论贵贱

18、,有酒就会设宴招特他们,“而陶渊明逢酒必醉”属无中生有。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堪:忍受;少日:不久;蓄:收藏。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阅读下面两首古代

19、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3.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C. 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D. 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4. 这

20、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答案】13. C 14.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解析】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

21、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带点笑容罗兰一位台大工学院的教授曾经在闲谈中对我说,他每次上课(特别是给新生上课),一定面带笑容。他不但面笑容,而且尽量用说笑话的方式来讲话,使得满室笑声不绝。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理。“剥下科学严肃、冷硬、令人生畏的外衣,显出它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

22、趣味和美感!”这是这位名教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他说,本来科学是非常美妙、非常有趣的一种东西,可惜当初真正“通”的人太少,以致因为他们的不通,而不能把科学的真正面月很轻易地传授与人,而使科学蒙受了冤屈,成了深奥难解、令人不敢接近的东西。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我一向畏惧数理科学,相信这就是因为它们最初和我见面时,没有“面带笑容”的缘故。由此想来,文学、艺术、音乐之使人乐于接近,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 A 。笑容还是增进感情的媒介。笑容好比机器上的润滑油,可以减轻摩擦,使齿轮与齿轮之问的运转灵活,又犹如桌椅脚下的胶垫,可以缓和锐角,增加彼此之间的和睦与协调。 B 。当我

23、和朋友在谈话之间,偶尔意见友生冲突时,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消灭争执而又不伤和气的办法。而且我更相信,即使在你争却或抗议的时候,如果你仍能使自己面上点笑容,这争辩抗议也会很容易地变成了提醒与解释。减少了对方的敌意和反感,增加了胜利的机会。笑容不但能表现在面貌上,而且能表现在 里。也许我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做播音员做久了,对声音特别敏感。有好几次,接听电话时,因为对方声音里缺少笑容,被我误认为他很忙,或一面打电话,一面为办公桌上的公事在发烦,使我不敢和他多谈下去。而当我草草结束谈话,请他快去忙公事的时候,他才惊奇地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你不是有事要商量吗?”我这

24、才知道,他并不忙,也没有为公事发烦,他只是以为我看不见他的表情,因此省掉了笑容而已。还有一次,一位很熟的朋友,因为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没有笑容,而使我以为她在生气。等我向她问罪的时候,她才连忙解泽,并没有生气,也并没有不欢迎我的电话。后来,她才恍然想起,说:“哦!对了我没有带上一点笑容。”笑容虽是脸上的事,但表情确乎会影响声音。当你带点笑容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必定有点喜气。当你皱起眉头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不耐烦。当你拿起电话听筒,脸上毫无表情地问上一句:“喂!你是哪位!”对方听来,准觉得你是陌生和疏远的。而假如对方通上名来之后,你还不能用笑容表示一点欢迎与惊喜之情的话,你的朋友就难免

25、以为他的电话对你是一种无礼的打扰,而急于想要把电话挂断了!生活虽然有它严肃的一面,但如果作懂得使这严肃的人生带上一点笑容,那么,那严肃的一面也就会交成音乐与诗章了。那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选自罗兰小语,有删改)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只是为了消除他与学生之间的隔膜。B. 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笑容”比作“润滑油”“胶垫”,论证形象生动。C. “带点笑容”和“皱起眉头”表现在声音上是不同的。D. 严肃的人生因带上笑容而变成音乐和诗章,那一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16. 下面这段话出自原文,你认为是放在上文的A处还是B处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26、以前小学生的算术教科书上,把2画作一只游水的鸭子,把6画成一个汤匙,把7画成一把伞柄这正与国语的开始用诗歌体,慢慢才归纳到文法,音乐开始用唱游,慢慢才演绎出乐理相似。选_处:_17.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笑容”的含义。(1)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2)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18.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文章认为,笑容在生活中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2)结合上下文,在第段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论述完整。【答案】15. A 16. (1). A (2). 理由:备选文段,列举学科知识因带上笑容而使初学者乐于接近的例子,这是

27、论证“笑容是消除隔的媒介”的论据(或答“这是用来消除学习客的畏惧心理的”) 17. (1)“这些学科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题味和美感”成“这些学科美妙、有趣的一面”(2)“笑脸(含笑的面容)”或“面对冲突时的从容心态” 18. (1)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笑容是增进感情的煤介(2)声音【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论题及其观点,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A项表述错误,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述内容的分析能

28、力。首先要仔细阅读给处的被选语段,列举的是学科知识因带上笑容而使初学者乐于接近的事例,这一事例能够具体论证“笑容是消除隔的媒介”的观点,所以放在A处最恰当。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句(1)中“笑容”指的是“文学、艺术、音乐等学科美妙、有趣的一面;句(2)中的“笑容”指的是“笑脸”。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合第段的内容来分析,“笑容”在生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是增进感情的煤介”。结合第

29、段应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结合下一段内容理解,空白处应该填写“声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鳝孔曾庆升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开始,两

30、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昔日两

31、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

32、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约摸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

33、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19. 梳理文章第段-第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每空限填两个字。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20.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分析第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2)请分析第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1. 请结

34、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22. 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答案】19. (1). 难受 (2). 庆幸(高兴) 20. (1)推动情节发展。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2)反映人物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3)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 21. 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

35、给谢芳难堪。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为人正直。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 22. (1)田二。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2)谢芳,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解析】19. 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仔细阅读段内容,可以看出,因为

36、无法引河水灌溉,田二心里难受;但他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当发现鳝孔漏水,内心高兴;当有了新的发现,陷入沉思,感到惭愧。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第段“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一句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子作铺垫。第段中环境描写提示了故事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21.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找依据。结合具体情节,围绕“本性善良、知错能改、勤劳”分析作答即可。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

37、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人公的判断能力。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从田二的角度看,小说通过田

38、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从谢芳角度看,小说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作答即可。作文23. 请从以下两个题日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子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嚢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二)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把作文题日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耳边响起 【答案】参考例文出发

39、前方的路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自己投降。人生的帆,不怕狂风巨浪,只怕自己没胆量。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要知道逆风的方向才适合飞翔,每一个险恶的梦都会有浪花绽放。前行的路会有意想不到到的荆棘,坎坷,磨难,但那又怎么样,拾起一片辉煌,带着挫折重新出发!我说过,旅途漫漫,白驹过隙,带着挫折出发,去发现一路上的风景。“你看看,你看看,难题我就不说你了,这个简单的计算题怎么也能错呢?还有这个题”班主任一边指着试卷,一边用那苍老的手敲打着我的头。显然,一个倒数的名次又落在我的身上了,回到座位后,强忍的泪水始终还是止不住,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哗直落课桌。脑海里回忆着昨日妈妈半夜煮的牛奶与鸡蛋,还有

40、那早上温柔的叮咛,心中所有的歉意与愧疚随着泪水一涌而出。“我我怎么面对妈妈,她对我的期望是那么的大,我真的是哎”拿着手中的试卷不停哽咽着。回到家后,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做好了甜点在家等我,“回来啦,考试顺利吗?来,先吃点东西吧。”我有气无力的坐在了沙发上,望着这些甜点,更是愧疚不已,眼睛再一次被湿润。“我我又是倒数了,妈,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啊,怎么会呢,你这么努力了还怎么会是倒数了呢,您不是做了很多资料嘛?”“我也不知道啊。”我再一次哽咽了起来,却久久回答不了,是啊,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空气似乎在这一刻被凝结了起来,我便再也不像从前一般背着书奋斗到凌晨十二点了,便直接

41、进入了房间入睡了。我看见妈妈坐在那里,满眼惆怅,一声叹息声就足以表明她对我是多么失望了。半夜了,房间传来了一阵阵声音,我惶恐地把灯打开,看见一个面黄的人在翻我的书包,仔细一看,是妈妈。“妈,你在干嘛啊,怎么还不睡觉啊”我揉了揉眼睛,灯光显得格外刺眼。“你先睡吧,我找找你的试卷,看你到底是哪里没掌握,不然以后问题就这样积累下来岂不是越来越多,好了,你也别睡了,跟我分析一下试卷。眼见这妈妈从我的书包里翻出一张又一张挂满红叉的试卷,心中自是惊恐不已。“看,这个简单的题怎么也错了,连妈妈我也做的来,你到底是怎么了”我低垂着头,“看你这不认真的态度,怎么能得高分呢”因为妈妈的影响,我从来没有如此仔细地把

42、一张试卷从头到尾的看得怎么仔细了。才发现我做题时是那么骄傲,以至于许多细节都没注意,那么粗心以至于简单的题都做错了。才发现我原来有这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第二天早晨,捂着妈妈煮的热鸡蛋,带着昨天的挫折出发了,在旅途中我不断改善自己。我说过,时光荏苒,华夏东路,带着挫折出发,去装饰一个残缺的自己。【解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汉典里对“出发”的解释有两个:离开原地到别处去;从某一方面着眼。后者不好入题,只能从前者开拓。但也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动身”或“出行”。一般说来,“出发”的目的性更强,意义更大,所以要重点写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围绕“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从哪里出发”“为什

43、么出发”“如何出发”等等,往往可以挖掘出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美国诗人艾略特有这样的诗句: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这里的“出发”就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这样思考,题目的开放性更强,切入的角度更广,也消释了命题作文的某些局限性。据此分析选择角度作文即可。(2)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题目“耳边响起 ”中,能够经常在耳边响起的一定是给自己印象深刻的、有深远影响的话语,或者是“感动的叮咛、启迪的话语”;或者是“意味深长的嘱托、有深远影响的话”。这些声音或者带给你温暖,或者带给你心灵的震撼,或者让你感动,或者改变你的思想。总之,这个声音对你应该有不同的意义。整篇文章要以记叙为主,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