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四十则原文论语四十则(9篇).docx

上传人:1319****208 文档编号:94440751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论语四十则原文论语四十则(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论语四十则原文论语四十则(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论语四十则原文论语四十则(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语四十则原文论语四十则(9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论语四十则原文论语四十则(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育人的视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共享阅读。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一 汪国真曾经说过:“我不管是否能够胜利,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是啊,人生百态,谁能够一生无忧呢,孔子在很多人的眼里,不过是个渺小的夫子,可真正懂得孔子的人,都认为孔子是个圣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一书,有许多精辟的话语,其中我认为能够真正形容孔子的就只有这句:知其不行而为之。 生活中的我,不善辞令,苟于言笑

2、。是论语教会我坚毅是人生的准则,永不放弃,永不抛弃。于是,我对生活中的很多应接无暇的事情都付诸一笑,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泥泞,我都会坚毅究竟,永不服输。我坚信,坚毅为人是智者的选择,我无悔于青春,因为我有坚毅的人生。 坚持,是一种无愧于心的表现。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在当时,它的学说并没有被应用,也很少有君王重视,但孔子坚持了一生。它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被接受的看法,不能阻挡孔子前进的道路,孔子一路坎坷,但是他的成就是当代人无法想到的,一丝文明的曙光照射着中华大地,映出来的是孔子,是大成至圣的先师。这是孔子一生坚持的结果,当年讪笑孔子的人,都被沉没在历史的波涛之中,只剩下了孔子。 论语一书,可以说的上

3、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的民族之魂,而珍重坚持究竟的精神更是论语教给我们的珍宝。有了它,我们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危急,不畏人生中的坎坷,不屑于路人的讪笑。 每当遭受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静下心来,静默地咏读论语,觉得有一位千年前的智者在告知我一些道理,这已经使我一生受用。 在低谷里,我远眺山峰。 在挫折中,我笑纳苦果。 在淡薄里,我静思明志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二 孝是我国自古以来最重要的道德规范,“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论语中“孝”的论述,今日读来,仍觉微言大义,对社会有益,对家庭有益,而对于一个人的心灵,是一种净化,也是一种亮化。 记住父母的年纪: 做父母的,没有不记得儿女的生日的。

4、可做儿女的,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却大有人在。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纪,不要简洁地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孔子说:“父母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行不记挂在心上,一方面因他们添寿而欣喜,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高寿而担忧。” 这是孔子对一个孝顺子女应有心态的描绘:当看到父母一年比一年苍老时,喜的是父母健在,是儿女们的福气,因为父母长寿并享天伦之乐而兴奋,就希望父母更长寿;可生命总是有限的,岁月总是无情的,随着光阴荏苒,岁月消逝,就为父母年高而担忧,惟恐深恩未报,孝心未尽,而时机过矣 人生有很多痛是不行避开的,有一种痛更是让人难以忍受,而这种痛并不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消逝,那

5、就是“子欲孝而母不在”。一位挚友曾这样回忆:母亲健在时,自己总是感觉日子还早,机会尚多;总是对自己说,等生活好些了,肯定好好地孝敬母亲。 然而一场大病,母亲竟然去了。十余年来,每次想起母亲,心中总是缺憾、悔疚和伤感。每当母亲节到来,这种心情就更加充溢心灵。假如母亲能够生还,即使工作再忙,也肯定要常去母亲身边坐坐;即使生活再窘迫,也要多给母亲一点零花钱。“子欲孝而母不在”,是一种无法解脱的、说都没处说的痛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简简洁单八个字,读来觉有千斤之重。看到父母年事已高,一方面感到兴奋和骄傲,但又胆颤心惊,对父母的苍老而恐惊,这是出于自然,也是出自孝子的良知。恒久也不要觉得为时尚早,机

6、会还多。记住父母的年纪,常回家看看。节假日,或是在父母生辰的时候,一束鲜花,一盒蛋糕,一个电话,一句“祝您健康长寿”,一顿合家团聚的家常饭,都是浓浓的亲情,都会给年迈的父母带去无限的喜悦和安慰。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三 论语,一部全世界瞩目的经典著作。多少人在这本书的熏陶下成才。九岁时,我怀着新奇的心情翻开一本带有注释的论语,一下子就被文中每一句话蕴含的道理所吸引了 什么是论语?论语是由孔子及他的徒弟们的言行编成的一本书,书中的语言及其精简,少了一个字就无法理解整句话的含义了。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个教悔都谆谆教导,娓娓动人。 翻开论语第一句话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7、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很早就听到过这句话了,意思也早已记在脑中,便是“学了学问以后,按时去温习他,不是很开心吗?有挚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兴奋吗?别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不懊恼,不是君子吗?”以前我总是不以为然,但如今我却非常确定这句话,就如我们背单词一样,若不去经常复习,很快就会遗忘。只有经常去复习,一个单词才能恒久记在脑中。远方有来了一个可以与自己谈心的挚友,可以与自己共享喜怒哀乐,莫非你不兴奋吗?一个平易近人,做事不张扬的挚友,莫非不算是“君子”吗? 就算是书中的第一句话,他也令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浅! 四年级的时候,我爸爸起先教我学新概念1。我们用一个本子当做“生词本”,把每

8、天不会认的单词都记在这个本子上,没过几天,本子上已有了60多个单词。爸爸叫我时常翻翻这本本子,可我去总是把这句话当耳边风。几天后,爸爸看我生词本上的单词一个都认不出来,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像你这样学了就忘,生词本还有什么用?只有时常温习,才不会遗忘!”以后,我谨记爸爸的训诲,每天都翻翻“生词本”,果真记住了全部的单词。爸爸看我有了进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自己也非常兴奋。学而时习之,果真“说乎”! 如今,再次翻开论语,一个个训诲又回荡在脑中。论语的道理为何这么多?都是“论”出来的!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四 论语有许多切实可行的东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

9、 人的一生中,许多时候是因缘而聚,缘尽即散。 聚聚散散,身不由己。 所以,交挚友往往是被动的,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是很惋惜的事实。 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生辰八字,无法选择种族、国家、文化传统,无法选择成长的阅历。 假如连挚友也无法选择,那么这一生剩下能选择的实在很有限了。 人的价值在于以某种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强。 人生有很多无奈,但全部的无奈都比不上与和谐生存相去甚远。 交挚友要化消极被动为主动主动,且不要对挚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肯定要结识到高度合乎志向、心曲完全相通的挚友。 挚友少一些没关系,寻找不到完备无缺的挚友也没关系,要紧的是相知投契、和谐相处。 读论

10、语后,不免扪心自问,人的一生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 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觉悟自己是一个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选择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选择应当往哪里发展。 自我选择来自于了解自我,相识自我,必需考虑人类共同的追求途径真、善、美,以及个人特殊的途径志向与爱好。 我觉得,应当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满意自己的志向和爱好,又能够接近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详细说来,就是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充分实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困难,更混乱。 故此,人只要活着,就有一个内在的使命,这使得他在世间任何地方都不会觉得很委屈、很贫困、很失意。 其实,外在的世

11、界所借以推断的名利权位,种种所谓得意或失意的价值推断,对于内在自我的实现都没有必定性。 人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社会意义上的,这差不多是命定的、必定的、难以选择的。 人生在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世界内心世界。 所谓向善,当然不是抽象的虚无的,而要放在人与人的详细社会关系中来衡量。 所以,儒家思想还是入世的,关怀人世的,是以人作为中心来思索的。 读论语,批判地领悟儒教思想,也会产生一种使命感,自觉有一种责任,努力想要使自己的存在而惠及身边的人。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五 暑假刚起先,妈妈便让我读一本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

12、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粗看论语,它是一本记录孔子教育弟子们的一些语录。书中记载了大量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的言行,集中阐明白孔子“仁”与“礼”的核心思想。可妈妈告知我,通过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化理念等可以让人受益一生。孔子的教训在中国人听来,似是老生常谈,平淡无奇。但是孔子教训独特处在于他教各个人的心走向别人的心里找安排,找归宿。教人心安放在人心里。带着这些深邃的让我无法理解的疑问,我走进了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朴实的人的一生安排,我们从小就要有志向,有安排。不能得过且

13、过,平凡一生。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国人历来以虚心为教,诚信为本。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我在课堂上没有搞明白的问题或做习题时不会的题目,过后似懂非懂得,也不再去深究,等到考试时我还是做不出来。因此我们平常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不懂装懂,有不懂的问题应当虚心向别人请教,要不耻下问。我们平常与人相处时,要学习别人的高尚品德,不要只看别人的短处,假如别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就要自我反醒一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的声声训诲让我心感惭愧。虽然我在优越的环境中

14、生活,但是我却没有优越感,平常吃饭总觉得家里得饭菜不够丰富,没有荤菜就不吃饭。穿衣服吗非名牌的不穿。别人有的东西,我也非要买到。平常还要妈妈给零花钱。可是一提到学习我就很不兴奋,总认为是件苦痛的事。学习了论语以后,我要变更我的学习的看法。我要学会在欲望不能满意时应有的忍耐。 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串联起了悠久的中华文明,我将通过孔子的才智来启发我的才智和人性的光明,阳光的主动向上。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六 始终对中国文化中动辄扯出的“神圣”一词心存怀疑,甚至于只是把他们当作一组一起运用的字词,而不加以辨析。 可当我看到于丹所说的“神于天,圣于地”时,我才恍然惊觉,这原来“神圣”可以这

15、么理解:神是接近天空的,遥遥远望,缠围着一种不行言说的飘忽感和出尘感,像是遥远到天际的巴别塔传闻,被口口相传,却从未有人见过它的真面目;圣却是贴近土地的,带有一种泥土的朴实的质感,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氧气和水,你不用刻意的强调,因为它始终在。 中国古代的文人,骨子里有种或许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可能会嗤之以鼻的神圣责任感。“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或者是“穷则独济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准则,都明明白白的体现了“天、地、人”的观念:头顶一片志向主义的天空,希望天下大同;脚踏一片现实主义的土地,勤劳务实肯干;一身铮铮傲骨,两袖清风,潇潇洒洒的活在这凡世尘嚣中。 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每个人的社会

16、志向都是儒家,而每个人的自然人格志向都是道家。” 此话我翻来覆去思索良久,的确如此。 我们的社会志向大抵都是希望最终求得封王觅侯,求得人生的意义,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不得不说,在这方面讲,社会志向的确是功利的。我们或许是为了名声、地位、生活质量而起先实行行动,以求得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文天祥早在几百年前就道出了真相,无非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罢了。 但是,有时候又难免会产生倦怠的心情。觉得就这么得过且过,也没什么不好的。这就是我们自然人格志向的道家化。 于丹说:“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

17、魂。” 老话有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圣贤之所以被奉为后世的行为准则,大抵是因为他们的以身作则。榜样的力气或许就在于此,告知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一套完整的行为体系。 这才是最应当镌刻在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东西。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七 论语里提出君子应“日三省乎己”,这里“三”不是详细数字,是多次、反复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有哪些事我还没做到?有哪些事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论语“学而”中曾子每日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们每天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入手进行自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给

18、别人做事,给社会做事,我忠于职守了吗?真正的忠诚不是忠于一个外在标准,真正的忠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忠于内心的良知。“忠”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能够对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与挚友交而不信乎?”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挚友在一起,你守信誉了吗?信守承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也是须要我们时常反问自己。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假如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一个人不行没有信用。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敬重和支持。 “传不习乎?”要自省的就是“习”字,意思是说,老师教授的学问,你仔细学习了吗?对于学

19、问,我们须要把它融进自己的生命里,这个过程才叫“习”。学习之后要复习,学习之前要预习,温故而知新。学习,其实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把学问的学习真正融入生命,时时不遗忘学习,如此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真正有所进步了。 这三件事对任务的忠诚、对挚友的信用、对学问的学习,用它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其实就叩问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职业角色,其次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扮演好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个人假如能够做到“日三省乎己”,那么人生中又有什么忧虑和恐惊呢?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八 论语中的很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旧深厚,世俗

20、中有高远,平凡中见宏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似乎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 读了论语之后,我更观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化我们

21、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说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化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胜利的治理国家须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特别喜爱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限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和显明的思想特征。人应当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特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宏大的教化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

22、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今日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许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日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家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四十则原文 论语四十则篇九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23、。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耀着才智的光线。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看法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看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索就会迷惑,只思索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说明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觉: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觉“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实行其次种说明。我将我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纳第一种说明,而且这

24、两种说法处于争辩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擅长思索、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遇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终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愿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终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 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知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