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三篇).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9439511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最新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最新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最新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三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最新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备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 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赵,欢迎来到蒙古大草原。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和骏马奔驰的景象。大家请看,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成群的牛羊、错落的蒙古包构成一幅漂亮的画面。蒙古包是草原人的居处,在这里,搬家是件轻松的事。今日接待我们的主子是陈巴尔虎旗,热忱好客的主子把饭菜都做好了。漂亮的鄂温克姑娘们唱起了好听的民歌,大家也都别拘束,让我

2、们一起来吧!大家看,现在表演的这是套马、那是摔跤,还有人再跳蒙古舞,大家也来试着一起跳吧!太阳西斜,我们该和主子道别了,大家谁也不想分别.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内蒙古现有蒙古族人口423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500余万)的78%,占世界蒙古族人口总数(700多万)的一半以上,约等于元朝时蒙古族总人口数。历史上,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一向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主体经济和生活方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十六世纪后普遍改信了喇嘛教。 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衣食住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

3、古族大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如男女都穿蒙古袍,束以腰带,脚着长筒马靴,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多以红、蓝色布缠头,而且盛妆时还戴不少金银头饰点缀的冠,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解放前居住蒙古包,现多已定居,改住砖木结构的房子;能歌善舞,热忱好客,勤劳英勇,忠厚豪爽,具有很多传统美德;节庆,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7、8月间都隆重举办那达慕大会(现已发展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和祭敖包活动。由于地域环境等多方面缘由,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农、牧区的蒙古族,在某些习俗上有肯定差异。苏台柴蒙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一种日常饮料,同时也是待客必备佳品之一。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加水熬成紫红色,然后

4、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倒入茶水锅中,熬至沸腾即成。奶茶养分丰富,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内蒙古各族人民大都喜好喝蒙古族风味的奶茶。 马奶酒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 内蒙古东西部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味道醇香,凉爽解渴,也是牧民款待来宾的一种最佳冷饮。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亮,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马奶酒历史悠久,马可波罗行记和元初名臣耶律楚材的诗中,都有对马奶酒色、香、味盛赞之文句。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 酸奶牧区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

5、喝鲜牛奶,而喜爱喝酸奶。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酸奶养分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全羊席蒙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是蒙古族款待贵宾的传统嘉肴,又称整羊席,乃蒙古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实行婚礼或款待高级贵宾时摆设, 蒙古包导游词精选。全羊席是将整羊加工(烤熟或煮熟)后摆在长方形大木盘中,像一只卧着的活羊,浓香飘逸扑鼻,肉味鲜美异样。宾主进餐前,还要由主子主持实行肯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史载,成吉思

6、汗曾设过全羊席,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席敬祭神祇、宴待来宾。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驰名中外的代表性珍贵菜肴之一。 首先请大家留意一下我们这座富有特色的门楼,它是木兰草原的一大建筑符号,具有四大显明的草原元素。大家能猜出是哪四大吗?对了,就是牛角,粗绳,方木,以及摔跤浮雕。这都是草原上最常见的事物,在我们木兰草原上也有展示。 好了,下面请大家随我往里走。门口的这几个车轮是草原上特有的勒勒车的轮子。在游牧生活中蒙古人就是用勒勒车来搬运蒙古包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轮子比较大,直径一般都在一米五左右。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木兰草原的由来。大家知道黄陂是花木兰的家乡,那么木兰草原与

7、木兰将军当然也有一段渊源。相传,木兰小时侯常常骑上她那匹心爱的白马飞奔来到草原练兵习武,人们经常看到木兰驰骋草原的英武雄姿。后来,木兰替父从军,在边关征战十二年。凯旋归来时,一群景仰木兰将军的将士,追随她一同来到木兰将军的家乡黄陂。这群将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草原的少数民族,为了让他们既能安家立业,又能长期与自己朝夕相伴,木兰将军确定给他们找一处志向的居所。经过反复斟酌,木兰将军确定把少年时骑马练箭的草原之地划拔给这些将士。当将士们看到这片水丰草美的草原时,就深深爱上了这里。从今,他们就在这里建立起自己新的家园。再后来,朝庭一位钦差大臣来黄陂探望木兰故居,当他看到这片漂亮的草原,再联想到木兰将

8、军动人的故事,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木兰草原”。 现在大家远离了城区,远离了闹市,亲临这片绿色的净土,是不是也像当年那些将士们一样深深爱上了这里,流连忘返了呢?别焦急,现在大家看到的还只是草原的一角,这片宽阔的草原还有更多漂亮的景色,美味的食物和更多好看好玩的活动等着我们呢。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领会草原的风土人情。 当你来到宽阔的草原上,你首先看到的往往是鹰。看,那边就有一只雄鹰正欲展翅高飞呢。大家知道吗,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人们,能从鹰的活动中得到许很多多的信息。早晨,天空的东方出现一片朝霞,但是没有看到鹰在天空中翱翔,这时,你就会知道天气准会有改变。果真,过了一会就下起了大雨。到了晚上,天又晴了

9、,天空中时常的传来鹰的长鸣,似乎在跟我们说明天肯定是个晴朗的好天气。鹰不仅是草原上的天气预报员还是草原上指引人们回家的向导呢。假如你在宽阔的大草原上迷了路,你只要向远处远眺一下,就会发觉闪动的一点点的小黑点,那就是鹰。你就朝鹰飞的方向走去,或许你会发觉一潭清水,碰上一群牛羊,或许你能找到一座村庄。总之鹰是草原人民的好挚友,能带来许多许多好处,我们肯定要好好爱护它,给它安个坚实的家。 接下来,除了鹰,草原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呢?对了,就是蒙古包。假如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就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好用。在游牧生活中,牧民必需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具有结构

10、简洁,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慧才智。现在大家来到草原,亲眼见到蒙古包,大家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依据史记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现在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所以蒙古包可以看作是一个宏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下面给大家说说蒙古包的构造:一般先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再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哈纳”是数十根同样粗细的,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然后搭上“乌尼”片,“乌尼”是用木棍支撑

11、的伞状包顶支架。最终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即天窗,不仅可以采光,而且也起一个通风换气的作用。圆形的蒙古包对大风雪的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而且连着地,这样雪就不易积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特别适合游牧生活,这或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变更的缘由吧。 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 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篇二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巡游!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漂亮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漂亮的传闻。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

12、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找寻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复原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哀思欲绝,纵身跃入湖中。忽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恒久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

13、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如同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多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到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美丽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子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支配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忱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

14、包外热忱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子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子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好听的马头琴广袤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

15、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假如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立塑身?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溢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立刻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哺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

16、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行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子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寒冷归来的牧人忽然温煦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养分。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

17、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爱护颈项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立刻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终归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依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

18、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宏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积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或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变更的缘由吧。 假如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原委有多长?年头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

19、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经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开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产和密切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很多,但最出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消遣、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著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实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密、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须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

20、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沟通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积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方法,垒石成堆,当做标记。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化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彩缤纷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

21、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盛。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自由自在、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实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静静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会面”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须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洁了。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也许的了解吧,对漂亮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忱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呼伦贝尔旅游解说词 呼伦贝尔海拉尔导游词篇三 女士们、先生们,

22、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巡游!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漂亮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漂亮的传闻。在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找寻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复原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哀思欲绝,纵身跃入湖中。忽然,山崩地裂

23、,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恒久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如同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多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到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

24、美丽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子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支配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忱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忱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子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子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

25、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好听的马头琴广袤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假如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

26、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立塑身?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溢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立刻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哺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行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子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寒冷归来的牧人忽然温煦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

27、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养分。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爱护颈项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立刻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终归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依据史记

28、。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宏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积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或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变更

29、的缘由吧。 假如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原委有多长?年头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经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深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开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产和密切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很多,但最出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那达慕”蒙古语是消遣、游艺、玩的意思

30、。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20年前就著名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实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密、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须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草原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沟通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积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这个方法,垒石成堆,当做标记。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步演化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

31、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彩缤纷的布条或写有经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盛。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自由自在、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要实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静静避开人群去谈情说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会面”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是为了旅游的须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洁了。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也许的了解吧,对漂亮的呼伦贝尔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将以极大的热忱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