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免费(六篇).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94386883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最新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免费(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23年最新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免费(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最新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免费(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免费(六篇).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最新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免费(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篇一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见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相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立

2、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出名的醉翁亭记。从今, 欧阳修常同挚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欣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

3、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起先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惋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视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复原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新颖,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澄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

4、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如同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著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丽迷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

5、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妙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

6、、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憧憬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多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闻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著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

7、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忧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始终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其次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今后,摩陀

8、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挤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整理装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望见了,慌张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

9、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腔调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

10、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真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今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

11、欣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叮嘱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闻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12、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见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相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立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出名的醉翁亭记。从今, 欧阳修常同挚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

13、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欣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起先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惋惜后

14、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视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复原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新颖,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澄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如同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著名

15、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丽迷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妙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

16、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憧憬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

17、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多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闻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著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

18、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忧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始终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其次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今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挤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

19、整理装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望见了,慌张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

20、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腔调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

21、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真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今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欣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叮嘱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

22、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滁州琅琊山风景区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挚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琅琊山风景区巡游。此刻我们站的地方,就是琅琊山的大门,这个山门是牌楼式的建筑,宏伟壮丽,门额上有苏东坡的墨宝“琅耶山”,三个楷书大字。大家此刻不免感到惊奇,“琅琊山”为何叫“琅耶山”?许多人认为有可能是“琊”和“耶”字在古代是通用的,也就是所说的通假字,也有人认为是当年苏东坡写错了。在20xx年时,江淮晨报的一位合肥读者致电江淮晨报热线反映,他去琅琊山风景区游玩的时,发觉大门上的牌匾上书写的是“琅耶山”询问这是不是个错误,江淮晨报记者对此分别采访了琅琊

23、山风景区管委会和安徽高校中文系古汉语专业徐在国教授。据记者称,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有关同志说“耶”和“琊”可能是通假字,而徐在国教授认为“耶”这个字在古代的的确是“琊”的通假字,而据相关史书记载,东汉许填以前首先编纂了中国第一本文学专著说文解字,也是记录中国罕见期汉字的一部字典。上面无“琊”或“玡”,只有“琅”和“邪”,汉语大字典中“琅琊”词条这样说明“琅琊”也做“琅邪”,也就是说“琅琊山”最初的名字应当叫“琅邪山”,之后加了“王”字旁,清代朴学大师段玉裁在说文注中作了 注解:“按汉碑琅邪字加“玉”旁,俗字也!”是说后人在”邪”加了玉(玉与王通假),久而久之,“邪”字写成了“琊”,同时段玉裁说明

24、了“琅邪山”到“琅耶山”(邪)近人隶书从耳做耶,由“牙”,“耳”相像,“原先也是后人误写,汉隶书中,“牙”和“耳”很相近,所以汉唐人误把“邪”写成了“耶”,以至后代“邪”和“耶”通假。所以当时苏轼把“琅邪山”写成“琅耶山”在他那个朝代是无可厚非的。 古人称之为兼出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被誉为蓬莱之后无别山。琅琊山风景区在1985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我国其次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旅游风景区,全山森林覆盖率达79.3%,仅乔木树种就有近300多种,另外,山面还栖息了131种鸟类,其中受中日候爱护协定中,

25、爱护的鸟类达54种,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为国内珍稀物种,并分布着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带石灰岩地区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次生林。区内有泉眼50多处,泉水凉爽甘美、晶莹剔透、较闻名的有让泉、紫薇泉、濯缨泉等,统称9洞11泉。琅琊山古称摩驼岭,1700多年前,西晋末年八五亡乱时,琅琊王司马睿避乱来到滁州,这之后他渡长江到了南京,在公元320xx年司马睿建立东晋,称元帝,他认为滁州是他的福地,于是将自己当年的封地山东琅琊郡的琅琊两字,赐予了这片山岭,据史料记载,“琅琊”两字是郡名,秦朝所设,旧址在今山东省胶南境内,二是山名,一座在今山东省胶南境内,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东游登此,建琅琊台和石碑,一就

26、是我们此刻所处的这座山。此刻我们滁州的琅琊山更加出名,主要是得益于欧阳修,琅琊王等名人和名文的效应。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 115平方公里,主景区约8平方公里,有琅琊墨苑(也叫野芳园),醉翁亭,欧阳修纪念馆(视为同乐园),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门这六大景区。 此刻大家看到的是“野芳园”是进入琅琊山胜境的第一个风景区,此园的建筑风格根据苏州园林的风格综合规划,建有赏心斋,拥霞轩,晨曦堂,盆景廊等,飞檐翘角,白璧漏窗,马头墙,小青瓦,淡雅和-谐,园的总面积4200平方米,那里也叫“墨苑”,始建于20世纪80年头初期,原名“盆景园”20世纪80年头,曾在那里拍摄过电视连续剧西厢记片段,里面收集、镌刻

27、的名人宝贵诗文和书画墨宝,共有200多幅。其中有原中共中心政治局,全国人大代表会委员长乔石,闻名书法家沈鹏,范曾,闻名教化家蔡元培等人的书法作品。大家请看“墨苑”西面有一大-片草坪,每年春暖花开的日子,许多人都过来坐在草坪上休闲消遣,但是此刻这边在修路了,以前在这路边竖一块大石,形同卖肉的案板,滁州人把它称为“张飞卖肉处”歇后语张飞卖肉-光说不割,张飞以前把猪肉挂在井里面再用石磨盖上,说:只要有人能够搬动石墨就能够尽取其肉,之后石墨被关羽搬下来了,并把肉分给了围观的百姓,张飞明白后心里不爽,过来找关羽打架,被刘备劝解,之后是三国结义了但这块石头“文-革“被毁。我们接着前进,呈此刻我们眼前的是“

28、醉翁潭”,始建于20世纪80年头,筑坝将玻璃溪的溪水截住,构成山中自然湖泊,水面约一千平方米,水 深约3米,备有游船,游人可泛舟,垂钓于水面,翠峦倒映,如置画中,在岸边还有一座小亭,名为“听泉亭”,就是为了听到“让泉”潺潺的流水声而建的。 醉翁亭记中写到:“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在这之前,我们先看到的是“薛老桥”,是滁州人民为了纪念当年全椒人薛时雨而命名为“薛老桥”,它是醉翁亭景区的古老建筑,大约建于元代,拱形结构,青砖砌筑,桥面青石铺就,宽约5米,咱们过薛老桥沿玻璃沼上行,此刻看到的是用青石板砌成的两个方池,池方约三

29、尺,池深约2尺,那里有2个泉眼,终年交替,只有一个泉眼流水,终年不涸,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许久以来推崇的虚心礼让的传统美德,这就是闻名的让泉,除了刚才的说法以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让泉让泉,让出自己的权力,大家都明白欧阳修是被贬来滁州的,自己在中心没有权力,所以欧阳修也就主动让出自己的权力,与世无争。大家看泉上竖的楷书“让泉”碑刻,是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滁州知州王赐魁手节的,大家再往上走,这“千年醉翁亭”五个大字,是在纪念欧阳修一千年诞辰的时候,滁州政府邀请时任全国人大会委员李瑞环为欧阳修题字,于是李瑞环便挥毫写下了“千年醉翁亭”五个大字。 在它身旁的这条小溪是玻璃沼,又名玻璃泉,

30、源头始于摩驮岭东,大丰山上的“双峰绝顶”,经醉翁亭门前,入醉翁潭,最终流出山外凤凰坝。在北宋时期,滁州知州章衡命名为“玻璃沼”清光绪八年,章家棕写玻璃沼碑记。薛时雨在重修醉翁亭记碑中称此水旁有石泓,泉流而涌,甘如醍醐,莹如玻璃 好了,此刻大家在玻璃沼这边看到的这几棵树就是咱们滁州特有的醉翁榆了,它仅分布于滁州琅琊山。山生于海拔100m以下的山麓落叶阔叶林中或溪沟旁。国家三级爱护濒危种。因为生长在醉翁亭身旁,所以把它命名为醉翁榆。它是3、4月份开花,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一般能够用作制作农具,家具,器具。此刻我们来到的是醉翁亭大门前,也被称为欧门,中间有醉翁亭三个字,以前在门口还有副楹联

31、,“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写这副对联的作者是薛时雨,刚刚过“薛老桥”的时候也提到他,薛时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绪年间醉翁亭的修复者,薛时雨自幼苦读,才华出众,尤为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时,曾不顾路途遥远,常常从乡下独自步行五十多里,来醉翁亭拓印欧文苏字碑,薛时雨35岁进士中举,起先在嘉兴做知县,之后又升为杭州知府,他做官时,到处以欧阳修为榜眼,宽简爱民,刚直敢言,因为常常为民请命,违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书,大力兴办教化。先后在杭州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南京惜阴书院任主讲,55岁以后还乡,晚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资修复了已经成为一片

32、废墟的醉翁亭和丰乐亭。所以滁州人对薛时雨非常感谢。 此刻我们就往里面走,此刻大家看到的白色粉墙有着徽派风格,镂空的的花墙,又能体现江南园林的特色,“有亭翼然”,大家站在我这个角度能够看到,我们的亭子那个角度就像鸟儿展翅翱翔一样,此刻我们接着走,此刻我们来到的这座院落,是不是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呢,那里叫天井,它在建筑学里起过渡建筑物的作用。大家看那里有块碑刻是闻名文学家沈思晓得作品解酲阁记,酲字给大家说明一下,咱们中间的男士想必都有过醉酒的阅历,酒意有非常,当你喝到七八分时,那种似醉非醉,飘飘欲仙的状态就称之为“酲”解酲也就是接触这种迷醉的状态,此刻我们来到的是醉翁亭了,这“醉翁亭”是全国四大名

33、亭之首,天下第一亭,大家都明白其他三座名亭是什么吗?北京陶然亭,苏州沧浪亭,长沙爱晚亭。沧浪亭取自北宋闻名诗人苏舜卿取自古诗句“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能够 濯我足”中的沧浪二字,亭子建成之后,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惋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而在此刻的沧浪亭有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就是源自那里。爱晚亭清代学者毕沅取名于闻名诗人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因而得名。陶然亭取之于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中的“更诗菊黄家酿热,与君一醉一陶然。”四大名亭

34、除了这一种说法以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浙江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代替苏州的沧浪亭,但无论哪种说法,醉翁亭都是四大名亭之首,有两个缘由,第一,建亭最古老,醉翁亭始建于公园1046年的北宋庆历六年,沧浪亭基本上于醉翁亭同时建成,只是稍晚一些,而爱晚亭和陶然亭则是清代的建筑,晚了四五百年,另一个缘由就是醉翁亭记在文学造诣上比其他几个亭子更具有价值,这座醉翁亭是歇山顶式建筑,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仿佛“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飞檐翘角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不仅仅在外观上增 加了立体感,

35、给人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同时又有好用价值,飞挑的屋檐起御力的作用,既能缓解雨水冲刷在屋顶的力 度,用能爱护地基不受雨水的浇淋。大家能够看到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两边设有茶几,这是欧阳修在亭中处理政务,并且与来宾把酒言谈,吟诗作赋之用,16立柱的构造和亭中所设的茶几在其他的亭中是不行多见的,当年欧阳修被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保守势力诬陷,贬谪滁州财、政事之余,常来琅琊山,与寺僧智仙饮酒畅谈,很是投机,智仙为使欧阳修能常来山中饮酒,赏景畅谈,故而建了此亭,醉翁亭记中也交代了这件事: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36、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刻我们来看下亭中的楹联,这是由闻名的书法家,欧阳修的后人欧阳中石书写的,大家来读一下:“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意思是:“酒喝的并不多,怎样就醉了呢!欧阳修自己也在醉翁亭记中说过”饮少辄醉“一般人认为是,欧阳修在政治上受打击,心情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有一种说法,欧阳修在滁州心情是很好的,欧阳修在滁州写诗近百首,其中有关饮酒,交友的资料可占一大半,所以酒是不行缺少的寄予和媒介。欧阳修出于身体的缘由,惯有消渴症(糖尿病),尽管酒逢知己千杯少 ,“颓手其问”,年龄不到老迈的程度,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头呢?欧阳修当年只有38岁,正值

37、年轻有为的中年时期,他在赠沈遵的诗句中就说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犹强力,字号醉翁聊戏客”这边还有一幅当地书法家吴伯初书写薛时雨的楹联“翁昔醉饮时,想溪山入画,禽鸟亲人,一官迁谪何妨,把酒临风,指范希文素心可证;我来凭眺处,怅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十亩篱莱重辟,扪碑剔藓,幸苏子瞻墨迹长存。”欧阳修当时在琅琊山以山为友,比肩范仲淹的为感,表达“欧公”“不以物喜,不以己”的人生境界,我站在那里远眺,抚琴无声,梅魂不返,重新修建,幸好当年苏轼写下来醉翁亭记的书法供后人瞻仰。 再往里走,是“二贤堂”,“二贤”是指北宋时都在滁州担当过知州的王禹爯和欧阳修,滁州人为祭祀这两位父母官,而兴建五间平瓦房。大家就应都

38、明白欧阳修,但是对王禹爯可能不是很熟识,他是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切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第一次被贬商州,今陕西商州区,其次次被贬滁州,第三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乃作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表现了百折不挠的坚毅意志。王禹偁在政治上主见改革,曾向朝廷提出很多举荐,在端拱箴、三谏书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扬州时作的应诏言事疏等著作中,他提出了重农耕、节财用、任 贤能、抑豪强、谨边防、

39、减冗兵冗吏、淘汰僧尼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主见,虽大多数未被太宗、真宗接受,却为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的“庆历变法”开了先声。王禹偁在政治上这种进取精神和专心看法,正是他在文学上所以能坚持优良传统的重要缘由。他诗法白居易,之后更有意发扬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代表了他对杜、白的尊崇。因此,我们能够说,他不仅仅是一位卓有实绩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前驱者,而且还是体察民情、关切人民疾苦,胸怀报国大志的封建文人。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滁州知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后人曾肇,作文祭祀,堂内现塑有两尊二贤塑像,玻璃柜内存放着有欧阳修手迹照片和不同版本的欧阳修全

40、集。两边山墙悬挂着今人写的“醉翁亭记”,和“朋党论”,木质条幅,那里也有副楹联:“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手,贬来滁州,辟丰酌酒述文,非独乐也。”左欧阳修,右王禹爯。 “宝宋斋”位于醉翁亭西侧,为一间狭小的平瓦房,是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0xx年)南太朴寺少卿冯若愚所建,房子建好后,该起个什么名字呢?冯若愚在(宝宋斋记)中说:“宋世所重者,晋字,故蓄字多者,有宝宋斋,至我朝则文与字兼学宋,于元无起焉。宋碑文字之最者,莫如欧公滁二碑。”安徽无为县就有“宝晋斋”,为米芾所建。内墙壁镶嵌有两块 巨石碑刻,这就是欧阳公文作文,苏轼所书的醉翁亭记,被后人誉为“欧文苏字碑”,成为宋代珍宝,实为古

41、迹中金石之珍宝,那里还存有“宝宋斋记”和“鱼修醉翁亭记”碑刻,之后滁州人为了纪念和感谢冯若愚冯元飚父子爱护“欧文苏子”碑有功,于“宝宋斋”西侧建砖木结构瓦屋三间,命名为“冯公祠”,祠堂坐北朝南,南北两门相通,现辟为“旅游纪念品展销部”,游客挚友们,你们能够进去欣赏,现随我出南院门,门额有全椒人薛时雨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九月书题的“晴岚墨翠”四字,门两旁还有篆书对联一副。大家在跟我来欣赏“菱溪石”,“菱溪石”三字是滁州闻名书法家吴伯初书写的,菱溪石高约1.5米,石上有孔,孔孔相通,这块石头是欧阳修视察农村时,在滁州东边菱溪村塘边发觉的,动用三牛驾车运回州城,先置于“丰乐亭”内,后人将此石

42、移至那里,供游人欣赏,因在菱溪村发觉的,故取名“菱溪石”,欧阳修还专题撰写了菱溪石记与菱溪大石诗文记载,其实这是块太湖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渐渐构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构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构成。形态各异,姿 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有,故特性相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内,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太湖石”中国古代闻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

43、地区而古今著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欣赏石头。我们对面的是“意在亭”,原名“皆春亭”,系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滁州知州卢洪夏重建,建亭时是按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的描绘“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仿照其中的流觞曲水建立的,凿石引水,弯曲绕亭,渠宽约一尺,深约八尺。大家都明白古代文人的消遣活动很少,于是就把就酒杯放在这中间,任酒杯随着水漂流,文人们就坐在这身旁,酒杯漂到谁面前,谁就得写诗作赋了,写不出来就得罚酒了。亭内放置有石桌石墩,他们之前常常在那里饮酒,体会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44、水之间也”,虽然没有兰亭集序中的环境,但也是能获得一番另外的感受的。 在(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其中的“射”“弈”“筹”“喧哗”,都是酒令的不同形式。弈,就是下棋,欧阳修很喜爱下围棋,他字号六一居士,其中一个亿就是指下棋,输棋的人是要喝酒的。射有三种说明。一是射箭,二是射覆,就是猜谜语;三是投壶,就是用一种带羽毛的箭投到一种陶壶的壶口,射中者为胜。喧哗,既是大喊大叫的喧闹场面,也能够理解成划拳。出“意在亭”西行十几步,拾级而上,石砌矮墙院内,四方池中建有四方亭,亭名曰“影香亭”,有青条石小桥连接,此亭建于明代洪熙元年(公

45、元1420xx年),原名“见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依据坐在此亭中既能望见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为“影香亭”。又有一说,“影香”二字,取意宋代闻名隐逸诗人林逋(bu)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两句中的其次字组成,与王赐魁所看所感非常的贴合。林逋是北宋早期诗人,一生避世高蹈,“以梅见妻,以鹤为子。”所以明代人在那里摄取林逋的咏 梅句坐创看法影香亭。影香亭的造型创意全取自“方”意:四周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基石壁是正方形的,石

46、桌是正方形的,但是在那里石凳却是圆的,“方正”是儒家追求的人格道德取向,表示刚烈正直。在那里就表示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敏捷。诸位请看,亭柱上的楹联就是这两句诗,是安徽宿州萧县闻名书法家阎梓昭所书。大家跟我进这个圆门,这就暗喻古人“内方外圆,方圆互见”理念,哲理深刻,别有意趣。两侧院墙壁上镌刻着两个碑石,大家请看:上首“翠积芳香”,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书立,下首“寒流疏影”,是吴兴尹梦壁题,“影香” 二字也嵌在其中,请大家再看:两侧有三株古龙柏,树干稍有弯曲,形似青龙,保卫着院门。入院内,我们看到的这株是一棵梅树,大家看我们前面这个亭子上面3个字,怎样读古梅亭“梅”是象形字

47、,相传这课古梅是欧阳修亲自栽植的,故有称为“欧梅”,或称“寿星梅”,另据琅琊山志载,“咸丰年间亭院毁为废墟,此梅系后人补栽,即使是补栽,也已经验几百年风霜雨雪,却仍挺立茂密,年年花开。古梅现高7米多,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分成四枝,每枝干粗70多厘米,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每年二、三月间满树银花,繁花重叠,清香宜人,衬托在满山初绿之间,艳丽无比。在五、六月份的时候还结青色的果子,酸甜味苦,许多游人都会有幸尝到,大家在看这边有“花中巢许”四个大字,是由清顺治九年(1620xx年)孟夏,干邱李嵩阳题刻时,那里有一段故事,“巢许”是掐上古隐士巢

48、父和许由。相传尧在考察继位人才时,非常注意接-班人的群众基础,尧听说阳城(今山西洪同)的巢父和许由是大贤者,便前去探望,初见巢父,巢父不受,接着访问许由,许由也不理解禅让,于是就在洪同的九箕山中过着农耕生活,尧执意让位,紧追不舍,再次寻见许由时,请求再 当九州长。许由觉得王位固且不受,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顿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听脏的耳朵,这时候巢父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就问了缘由,许由自是高洁,然巢文更胜许由一筹,你许由不理解王位,隐匿起来不吭声则罢了,还大谈洗耳的原由,是另一种沽名钓誉,我下游放牛,你上游洗耳,岂不有意脏我牛口,许由听之后感觉非常惭愧,之后他俩就一齐隐居了。这四个字也暗喻了这颗梅树和欧阳修的品行。 游客挚友们,假如有爱好的话,西北山坡绿林中有重建的“六一亭”,东北山坡处有“玄帝行宫”,可去欣赏一番。所谓“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