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434496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8.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3年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pdf(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2 5 小题,共 5 0.0 分)1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是()A.K I B.F e 2 (S 0 4)3 C.C H 3 C 0 0 N a D.B a (O H)22 .下列事实能证明H N 0 2 是弱电解质的有几项()滴入酚醐,N a N O

2、2 溶液显红色用H N 0 2 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等pH、等体积的盐酸和H N 0 2 溶液中和碱时,H N O 2 中和碱的能力强2 5 时 0.I mol-L-1 H N 0 2 溶液的 pH=2H N O 2 与 C a C O 3 反应放出C 0 2 气体2 5 时 0.lmol-L-1 的 H N 0 2 溶液稀释至1 0 0 0 倍,pH 4A.2 B.3 C.4 D.53 .名称为“具支试管”的仪器是()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 8 的氯原子:1 7 1 8 C 1 B.H 2 0 的电子式:C.N a+的结构示意图:)D.N 2 的结构式:N=N5.下列

3、表示正确的是()A.1 6 0 2-的结构示意图:C.乙烯的结构式:C H 2=C H 2“JD.B.氨基的电子式:HN:H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烷热分解可以生成炭黑C.花生油可以制得肥皂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呈冰状的乙酸溶液称为冰醋酸D.电器开关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A.新戊烷与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I I 3 C 0 0 C 1 1 和 C H 3 C 0 0 C H 3 互为同系物C.3 5 c l2 和 3 7 c l2互为同素异形体D.碳纳米管和金刚石互为同位素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 0 2 能杀菌消毒,是一种食品添加

4、剂 B.Mg(0 H)2可作阻燃剂C.Na 2 C 0 3 是治疗胃酸的药剂 D.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9 .将 2.4 g镁、铝混合物粉末溶于7 5 mL 4 mo i/L的盐酸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2 5 0 mLi.5 mo l/L的 Na OH 溶液后待反应完全,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A.Na+,Mg2+B.A 13+,Mg2+C.Mg2+,A 10 2-D.Na+,A 10 2-10 .下列有关反应X+2 Y=X 2+2 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X被氧化,Y是 氧 化 剂 B.Y被还原,X是氧化剂C.X是还原剂,Y被 氧 化 D.Y被还原,X 2+是还原产物1 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中毒时,可以先饮入大量饱和硫酸铜溶液催吐,并立即送医B.打磨后的铝片绕成螺旋状,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耀眼的白光C.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时,可将配好的展开剂沿着大试管内壁注入大试管底部D.向滴有甲基橙的乙酸乙酯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溶液,上层溶液显橙色1 2.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 6 Na B H 4+2 F e C 13+18 H 2 0=2 F e+6 Na C 1+6 H 3 B 0 3+2 1H 2 t 可制纳米铁,该反应中每生成 1 mo l F e,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 NAB.标准状况下,

6、2 2.4 L甲醇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 0 2 分子数为NAC.I mo l氯气与过量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 NAD.3 0 g甲酸甲酯与葡萄糖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 NA1 3.下列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铝溶液:3 OH-+A 13+=A 1(OH)3 (B.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 0 2:2 S 2-+S O2+2 H 2 O=3 S I +4 0 H-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 0 2:C 1O-+H 2 O+C O2=11C O3-+I 1C 1OD.水杨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H20OHI14.乙醛能与HCN发生加成反应,CH

7、JCHO+HCNC H,C H C N.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cDHCN分子构型为直线形生成物分子中有两种官能团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每Im ol乙醛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7NA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油通过减压分储的方式获得燃料油、润滑油、沥青等储分B.常温下,卤代烧中除了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C.将木材干储可获得无色的透明液体甲醇,工业酒精即甲醇水溶液D.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下生成麦芽糖,在酸催化下则水解生成葡萄糖16.k 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Z同主族,Y、Z的原子序数分别是W、X的2倍,X的

8、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XZB.氢化物的沸点高低:X WC.一定条件下,Y单质与X02反应可生成两种离子化合物D.W单质与Z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则非金属性:W Z1 7.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 ol-L-l)NaOH物质的量浓度/(m o ll-1)混合溶液的pH0.10.1pH=9C0.2pH=70.20.1pHc(OH-)=c(H+)D.实验说明HA的电离程度小于NaA的水解程度18.已知:在标准压强(lOOkPa)、298K,由

9、最稳定的单质合成Im ol物质B的反应焰变,叫做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焰,用H(kJ m o l-l)表示。有 关 物 质 的 有 如 图 所 示 关 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NO(g)241.8H:O(g)N,(g)O,(g)-45.9NH,(g)N凡-300-250-200-150-100 50 0 50 100 150A/A U m o r1A.N O (g)的键能大于N 2(g)与 0 2(g)的键能之和B.H 2 0(l)W A H -2 4 1.8 k J-m o l-lC.m 1 1 4(1)标准燃烧热为5 3 4.2 4 加。1-1D.N H 3 比N 2 H 4 稳定19.

10、已知反应(:0(8)+1 1 2 0 他)?。)2 5)川2 5)4 1 1 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 0 和 H 2 0 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B.更换高效催化剂,可增大C 0 的平衡转化率C.降低温度,K 增大D.若该反应为非基元反应,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快的一步基元反应决定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 2 燃烧生成H 2 0 属于嫡增的反应B.加酸、碱、盐一定会影响水的电离程度及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K s p 不仅与温度和难溶电解质的性质有关,还与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有关D.根据 H C1 0 的 K a=3.0 X1

11、 0-8,H 2 C0 3 的 K al=4.3 X 1 0-7,K a2=5.6X 1 0-1 1,可推测相同状况下,等浓度的N aClO 与 N a2 CO 3 溶液中,p H 前者小于后者21.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S C1 4 与足量1 1 2 0 反应生成两种强酸B.S 2 C1 2 与 H 2 0 2 结构具有相似性C.相同浓度下,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C1 CH 2 C0 0 I 1,Br CI I 2 C0 0 I ID.S O (CH 3)2 能被 H 2 0 2 氧化成 S 0 2 (CH 3)22 2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

12、用石墨作阳极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阳极,硫酸铜作电解质溶液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银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含锌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2 3.2 5 时,0.1 2 5 mo l【-lN aO I l 溶液分别滴定 2 5.0 0 mL clmo lL-lH X、c2 n i o l1-l.H Y 两种酸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丫=心。-*)。其中K a为酸的电离常数,A 为理论上应消耗N aO H 溶液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若 b 点 p H c(X)c(Y)D.滴定过程中均可能存在关系(R-表 示 X-或 Y-):c(R-)c(N a+)=c(

13、H+)c(O i l-)2 4.关于0 2、C0 2、S 0 2、H 2 0 2 四种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氧分子 B.一个分子中都有两个氧原子C.都是氧化物 D.都是化合物2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检验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是否存在水杨酸取一颗去除包衣的药丸,用乙醇水溶液溶解,加 入 1 一 2滴 1,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溶液显紫色,说明药丸中含有水杨酸B鉴别真假碘盐各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分别滴加含淀粉的K I 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溶液变蓝色的为加碘盐;溶液不变蓝色的为非加碘盐(:检验力维隆(柠檬酸铁镂)补血药中铁元素的价态取适量补血

14、药与蒸储水、稀盐酸混合,光照条件下充分振荡,加入K S C N 溶液,观察现象溶液未出现血红色,说明力维隆中所含铁元素价态为+2D检验牙膏中是否存在甘油取牙膏溶于水,充分搅拌静置并过滤后,滤液中加入2m L5%N a O H 溶液,再加入2m L2%C uS 0 4 溶液,观察现象溶液未出现绛蓝色,说明牙膏中不含有甘油A.A B.B C.C D.D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 1 0.0 分)2 6.过硼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可用作织物的漂白、染色,医药上可作为消毒剂和杀菌剂。一种由硼镁矿(M g 2B 20 5-H 20)制取过硼酸钠(N a B 0 3-4 H 20)的工艺

15、流程图如图所示。NiOH漆湾播作*9 Ig掾件步重nH,O NaOH方辑m 步 -2 UiO-Ui).1 B H 13tO._.,己知:.一 ,八 ,若 p H 1 0 时,以B 0 2-形式存在;若 p H 9.6时,以 B 4 0 7 2-形式存在。过硼酸钠为白色晶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不稳定,存在于冷的溶液中,难溶于乙醇。回答下列问题:(1)步 骤 I 中为加快硼镁矿浸出,除粉碎矿石、升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 o (填一项操作即可)(2)写出步骤I 中的化学方程式。(3)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A.步骤I I 中通入C 0 2的目的是降低溶液p H 使 B 0 2-转 为

16、B 4 0 7 2-B.步 骤 I、I I 中操作为过滤,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C.步骤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过硼酸钠(其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0HO HD.步骤I V 中宜选用的洗涤剂和干燥方式分别为蒸播水和减压干燥(4)步骤n i 的回流反应过程需要控制恒温水浴(o 左 右)的 理 由 是。请选出正确的操作排序完成装置A 中的回流反应:按图2 组装好装置f ()一()一打开磁力搅拌器一打开冷凝水一()一()一()。用纸槽向c 处加入硼砂用漏斗向c 处加入硼砂打开a处旋塞加入双氧水调高恒温水浴温度调低恒温水浴温度 C处加入氢氧化钠溶液。(5)硼砂水溶液具有缓冲

17、溶液(指酸和盐的混合体系,如醋酸和醋酸钠)的作用,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该 缓 冲 溶 液 的 形 成 过 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 1 4.0分)2 7 .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N 1 I 3+H 2 O-N H 3-H 2 O 为非化学变化,请为其寻找合理的解释(2)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其熔点和摩尔硬度如下:物质金刚石4 4重熔点3 5 5 0 3 6 5 2 摩尔硬度1 01请 从 结 构 角 度 分 析 两 者 熔 点 相 近 但 摩 尔 硬 度 有 差 异 的 原 因。2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硝酸的化学原理进行了相关探究。已知:反应 I ,N

18、2(g)+3 H 2(g)=2 N H 3(g)AH l=-9 2.4 k J-m o l-l反应 I I.4 N 1 1 3 (g)+5 0 2 (g)=4 N 0(g)+6 1 1 2 0(g)H 2=-9 0 7.2 8 k J-m o l-l反应m.2 N 0(g)+0 2 (g)=2 N 0 2 (g)A H 3=-1 1 2.3 k J-m o l-l(1)工业上采用一定投料比、高温(4 0 0 5 0 0 )、高压(l O MP a 3 0 MP a)、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下 列 有 关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选择高压有利于增加气体在催化剂上的吸附,使键能较大的N 2分

19、子易断键B.采用高温(4 0 0 5 0 0)、高压(l O M P a 3 0 M P a)条件时,合成氨平衡混合物中N H 3 体积分数最高C.广义上,合成氨、尿素以及硝酸的生产均为石油化工D.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2)反应H是接触氧化反应,氨分子向伯网表面的扩散是氨接触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在如图1中画出一定条件下氨氧化率(y)与氨、空气在催化剂表面的停留时间(x)的关系曲线 o由于条件的控制等不利因素,氨的接触氧化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副反应生成N 2。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至少两条):_ _ _ _ _、。工业制硝酸设备中有热交换器组件,请说明热交换器存在的必要

20、性:。(3)该小组同学为了探究N H 3 不易直接催化氧化生成N 0 2的原因,做了如下的研究:查阅资料知:2N 0(g)+0 2(g)w2N 0 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i.2N 0(g)-N 20 2(g)(快)K pi i.N 20 2(g)+0 2(g)w2N 0 2(g)(慢)v 2=k 2-p(N 20 2)-p(0 2)注:P (B)表示气体B的分压(即组分B的物质的量分数X总压)若设反应2丽 6)+0 2(8)?2丽2 5)的速率丫=1;由 2(3)书(0 2),则 k=_ /(含有K p、k 2的表达式。k、k 2均为速率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 所示。综合研究证据,该

21、小组得出N H 3 不易直接催化氧化生成N 0 2的原四、推断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22.0 分)29.化合物X由4种元素组成。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已知:无色溶液A、B均为单-溶质,气体D 为纯净物。请回答:(1)组成X的元素有,X的化学式为 _ _ _ _ _ _。(2)X溶于H 20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o(3)光学实验证明,溶有气体单质D(表示为)的水中存在水合分子D,H 20、D-2H 20。对于两种分子的结构,下列表示正确的是。(4)某同学利用铜与流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制备蓝色溶液。资料显示,溶液显蓝色的原因是稀溶液中存在水合铜离子 C u(H 2 0)4 2+。写出该反应

22、的离子方程式。请在该同学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证明溶液显蓝色的原因。30.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重要化工基本原料。目前,仅 有 1 0%产量的石油转化为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基本原料加以利用。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下:CH2=CH1+H2O-有机物 A-|催化刑 冰侬 耶 巴 丙烯酸乙酯02 氧化剂 1nl (C H C H C O O C HJC HJ)CH3CH=CH2CHj=CHCHO催化剂 氟化加已知:C H 3 C H 0-C H 3 C 0 0 H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由C H 2=C H 2 制得

23、有机物A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是,反应类型是 o(2)有机物B中 含 有 的 官 能 团 为、(填名称)。(3)写出A与 B 合 成 丙 烯 酸 乙 酯 的 反 应 方 程 式 是,反应类型是(4)在沙漠中,喷泗一定量的聚丙烯酸乙酯,能在地表下3 0 5 0 厘米处形成一个厚0.5 厘米的隔水层,既能阻断地下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可使沙漠变成绿洲。写出丙烯酸乙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成聚丙烯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 4.0 分)31.某固体粉末由N a 2 O 与 N a 2 0 2 组成,将其分成等量的二份,一份与足量的C 0 2 气体作用,发现

24、该固体质量增加了 1 0.0 g,同时生成了新的气体A:另一份溶于过量的盐酸后,经蒸发结晶,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3 5.1 g,试计算:(D A 气 体 在 标 况 下 的 体 积 是;(2)固体中N a 2 0 与 N a 2 0 2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写出计算过程)答案和解析1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为高频考点,明确题干要求、盐的水解规律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盐的组成,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K I 是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水解,显中性,故 A错误;B.F e2(S 0 4)3 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故 B 错误;C.

25、C H 3 0 0 0 N a 为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 C正确;D.B a(0 H)2 为碱,其溶液呈碱性,但不属于盐,故 D 错误。故选:C o2 .【答案】C【解析】解:N a N 0 3 溶液中滴入酚醐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N a N 0 2 为强碱弱酸盐,则 1 1 N 0 2 为弱酸,H N 0 2 属于弱电解质,故正确;H N 0 2 溶液的导电能力比H C 1 溶液弱,说明亚硝酸中离子浓度小于H C 1,不能说明亚硝酸部分电离,所以不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故错误等p H、等体积的盐酸和H N 0 2 溶液中和碱时,H N 0 2 中和碱的能力强,说明p H

26、相同的盐酸和1 I N 0 2中,酸浓度:c(H C l)C(H N 0 2),则 H N 0 2 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正确;0.I mo l/L 的 H N 0 2 溶液中c(H+)=1 0 2 mo l/L n(HC 1),所以混合后的溶液呈碱性,镁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镁离子不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铝元素在碱性溶液中以偏铝酸根离子存在,钠离子在中性、酸性、碱性溶液中都存在,所以混合后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钠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故选D.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对大小确定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再根据离子存在条件确定混合溶液中存在的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存在于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偏铝

27、酸根离子存在于碱性溶液中.本题考查了镁、铝的性质,明确离子存在的条件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整体分析较简便.1 0 .【答案】A【解析】略1 1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及实验室基本操作,题目较简单,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解答】A.硫酸铜有毒,会导致重金属中毒,故A错误;B.打磨后的铝片绕成螺旋状,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耀眼的白光,故B正确;C.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时,展开剂不能粘到试管内壁上,所以不能将配好的展开剂沿着大试管内壁注入大试管底部,故C错误;D.向滴有甲基橙的乙酸乙酯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溶液,酯会发生水解反应,下层溶液显酸性,故

28、下层显橙色,故D错误。故选:B o1 2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解答】A.6N a B H 4+2 F e C 1 3+1 8 H 2 0=2 F e+6N a C 1+6H 3 B 0 3+2 1 H 2 t 42 m o i e-,故反应中每生成 1 m o l F e,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1 N A,故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标况下甲醇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C.氯气和铁反应后变为-1价,故I m o

29、l氯气转移2 N A个电子,故C错误;D.葡萄糖和甲酸甲酯的最简式均为C H 2 0,故3 0 g混合物中含有的C H 2 0的物质的量为n=3 0 g 3 0 g/m o l=l m o l,故含 4m o l 原子即 4N A 个,故 D 正确,故 选D1 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铝溶液,离子方程式为:A 1 3+4 0 H-=A 1 0 2-+2H 20,故A错误;B.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 0 2,离子方程式为:2s 2-

30、+5 S 0 2+2H 20=3S J+4 H S 0 3-,故B错误;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 0 2,离子方程式为:C a 2+2C 1 0-+C 0 2+H 20=C a C 0 3 I +2H C 1 0,故C错误;OH OH、pCOOH Ij COONaD.水杨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H C 0 3-:+C 0 2 f+H 20,故 D正确。故 选:D o1 4.【答案】D【解析】解:A.H C N 的结构式为H-C 三N,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2,C原子采用s p 杂化,所以H C N 为直线形分子,故 A正确;B.C H 3cH(O H)C N 中含有一O H、

31、-C N 两种官能团,故 B正确;C.乙醛中醛基和H C N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 H 3C H(O I I)C N,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 C正确;D.单键为。键,双键中含有1 个。键 和 1 个“键,每个乙醛分子中含有4个 C-H。键、1 个 C-C。键、1 个 C=0 键中含有1 个。键,则每个乙醛分子中含有6 个。键,则 每 l m o l 乙醛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6N A,故 D 错误;故 选:D A.H C N 的结构式为H-C 三N,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2,C原子采用s p 杂化;B.C H 3C H (O i l)C N 中含有一O H、-C N;C.乙醛中醛基和H C N 发

32、生加成反应生成C H 3C H(0 H)C N;D.单键为。键,双键中含有1 个。键 和 1 个“键,每个乙醛分子中含有4个 C-H。键、1 个 C-C。键、1 个 C=0 键中含有1 个。键,则每个乙醛分子中含有6 个。键。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的关系、分子空间结构判断方法、化学键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D 选项为解答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 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转化,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解答】A.燃料油、润

33、滑油、沥青均属于重油,沸点较高,蒸储时应防止结焦,为降低沸点,可用减压蒸储,故 A正确;B.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是液体,故 B错误;C.工业酒精含有少量的甲醛,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故 C错误;D.人们摄入含淀粉的食物时,淀粉跟唾液混合,淀粉经淀粉酶的作用,其中一部分被水解形成麦芽糖,另一部分形成食物团进入人体后,经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等各种酶的作用最终水解为葡萄糖C 6H l 20 6,故 D 错误。故选:A,1 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原子序数、原子结构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4、。【解答】X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故 X为 N;又 Y、Z的原子序数分别是I V、X的 2 倍,故 Z为 S i;W和 Z同主族,则 W为 C;Y为 M g。据此解题。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S i N,故 A错误;B.C 的氢化物有很多,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其沸点逐渐升高,N的氨化物也不只有N H 3,故 X的氢化物的沸点不一定比W的氢化物的沸点高,故 B 错误;C.一定条件下,镁和二氧化氮反应7 M g+2N 0 2 4 M gO+M g3 N 2,氧化镁和氮化镁都是离子化合物,故 C正确;D.C和 S i O 2发生反应2C+S 10 2 S i+2C 0 t ,由于

35、是在固相高温中进行的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不断脱离体系,所以不能得出非金属性碳大于硅,故 D 错误。故选:C。17.【答案】C【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H A 为弱酸,故 A错误;B.由分析可知,c 0.2mo l-L-l,故 B 错误;C.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为H A 和N a A 的混合溶液,由电荷守恒可知,c(N a+)+c(H+)=c(A-)+c(0 H-),溶液呈中性,c(O H )=c(H+),则 c(N a+)=c(A ),由于水解和电离程度比较小,故c(N a+)=c(A )c(O i l )=c(H+),故 C 正确;D.由分析可知,实验溶液为H A 和 N a A 浓度相等的混

36、合溶液,溶液显酸性,证明H A 的电离程度大于N a A 的水解程度,故 D 错误;故选:C,将某一元酸H A 和 N a O H 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H A+N a O H=N a A+H 2O,实验中,酸碱混合恰好反应为N a A 盐溶液,溶液显碱性,说明A-能水解,A-+H 2O H A+O H-,故 H A 为弱酸;由实验可知恰好反应溶液呈碱性,若溶液呈中性,则需加入过量的酸,故 c 0.2mo l-L-l,反应后的溶液为H A 和 N a A 的混合溶液;实验中H A 的加入量为N a O H 的 2 倍,故溶液为H A 和 N a A 浓度相等的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证明H A

37、 的电离程度大于N a A 的水解程度,据此作答。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溶液中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 的关系,能够利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各离子浓度大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18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熔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与稳定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N O 的标准摩尔生成焰为9 1.3 k J/mo l,则 N 2(g)+0 2(g)=2N 0(g)A H 0,则 N O(g)的键

38、能小于N 2(g)与 0 2(g)的键能之和,故A错误;B.H 20(g)能量高于 H 20(l),则 H 20(l)的一 24 1.8 k J-mo l-l,故 B 错误:C.N 2H 4(1)标准摩尔生成焰为 5 0.6 k J/mo l,N 2(g)+2H 2(g)w N 2H 4(l)A H=+5 0.6 k J/mo l,H 20(g)标准摩尔生成焰为 24 1.8 k J/mo l,则2H 2(g)+0 2(g)=2H 20(g)A H=4 8 3.6 k J/mo l,根据盖斯定律:-得他114(1)+0 2(8)=2(或+2*0(8),但标准燃烧热是指生成液态水,无法根据题中数

39、据计算,故 C错误;D.N 2H 4(1)标准摩尔生成焙为50.6k J/m o l,N H 3(g)的标准摩尔生成焙为-45.9 k J/m o l,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则 N H 3比N 2H 4稳定,故 D正确。故选:D,19 .【答案】C【解析】解:A.每一次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发生有效碰撞才反应,所以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发生反应,还与取向有关,故 A错误;B.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则更换高效催化剂,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 B错误;C.焰变为负,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故 C正确;D.慢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则若该反应为非基元反应,其总反应速率由反应慢的一步基元

40、反应决定,故 D错误;故 选:CA.每一次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B.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C.焰变为负,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慢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活化理论、基元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20.【答案】D【解析】解:A.H2和 02反应生成H 20,方程式为2H2+02 点 燃 2H2 0,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为燃减的反应,故 A错误;B.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的电离,强酸强碱盐不影响水的电离,温度不变时,加酸、碱、盐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K

41、w,故 B错误;C.Ksp是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只与物质的性质、温度有关,与离子的浓度大小无关,故 C错误;D.I1C10 的 Ka=3.0 X 10-8JI2C03 的 Ka 1=4.3 X 10 7,Ka2=5.6X 10-11,则酸性:H2c03HC10HC03-,NaClO与 Na2C03均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呈碱性,但 C032-水解程度大于C 1 0-,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所以等浓度的NaClO与 Na2c03溶液中,pH前者小于后者,故 D正确;故选:D oA.112和 02反应生成1120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B.酸、碱一定会影响水的电离程度,但盐不一定影响水的电

42、离,平衡常数K只与物质的性质、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K不变;C.平衡常数K只与物质的性质、温度有关,与离子的浓度大小无关;D.根据电离平衡常数K可知,酸性:H2C03XIC10IIC03-,NaClO与 Na2c03均为强碱弱酸盐,结合水解规律分析判断。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嫡变及正负判断、水的电离及影响因素、平衡常数及应用、盐类水解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把握燧变的正负判断、电解质对水电离的影响、酸性强弱的判断、盐类水解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即可解答,注意掌握平衡常数K只与物质性质、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2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分析判断,主要是解雇相似的物质性

43、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等。【解答】A.SC14中硫元素化合价+4价,氯元素化合价-1 价,SC14与足量H20反应生成盐酸和亚硫酸,亚硫酸为弱酸,故 A错误;B.原子结构分析可知0、S 原子结构相似,两个氧原子间形成共价键,两个硫原子间形成共价键,S2C12与 H202结构相似,故 B正确;C.氯的电负性大于澳,C-C 1键极性大于C-B r 键,相同浓度下,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C l C H 2C 00H B r C H 2C 00H,故 C 正确;D.S O (C H 3)2 能得到氧原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 02(C I I 3)2,S O (C H 3)2 能被H 202氧化成S 02

44、(C I 13)2,故 D正确。故选:A o2 2.【答案】B【解析】解:A.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时,石墨做电解池的阳极,故 A正确;B.工业上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做精炼池的阳极,故 B错误;C.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时,涂银碳钢网为电解池的阴极,故 C正确;D.工业上在镀件上电镀锌时,锌为电镀池的阳极,镀件为阴极含锌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故 D正确;故选:B o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时,石墨为阳极;B.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做阳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时,涂银碳钢网为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时,镀层金属为阳极,镀件为阴极,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本题考

45、查电解池,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2 3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等,为高频考点,把握电离平衡、稀释时曲线中p H 变化、p H 与浓度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由图可知氢氧化钠的体积为3 2 m L 时两种酸恰好反应完,且两种酸都为一元酸,则 c l=c 2=0.1 2 5X 3 2 X 1 0-3 2 5 X 1 0-3 m o l/L=0.1 6 m o l/L,故 A 正确;B.由图可知酸H X 的酸性更强,且 a 点和b点所加入的氢氧化钠的体积相同,则 b点如果显酸性的话

46、,因为H X 的酸性更强,则 a 点也显酸性,故 B 错误;C.c 点时,两种酸恰好反应完,c点的成分分别是N aX 和 N aY,X-和 Y-都会水解,且 Y-水解程度大,故 c(N a+)c(X-)c(Y-),故 C 正确;D.滴定过程中溶液中存在N aR 和 H R,当 N aR 的量较少时,可能会出现R-水解出的氢氧根离子少于 H R 电离出的氢离子,如果H R 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就会出现c (R-)c (N a+)=c (H+)c (0 H-),故 D 正确。故选:B o2 4 .【答案】B【解析】解:A、H 2 0 2、C 0 2、S 0 2 都是纯净物

47、,不含其它物质,即分子中没有氧分子,故 A错误;B、H 2 0 2、C 0 2、S 0 2、0 2 这四种物质的每个分子里都含2个氧原子,故 B正确;C、H 2 0 2、C 0 2、S 0 2 是氧化物,0 2 是单质,不是氧化物,故 C错误;D、H 2 0 2、C 0 2、S 0 2 均含有2 种元素属于化合物,0 2 是单质,故 D 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知识,解答本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和分子构成进行,题目难度不大。2 5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侧重考查实验操作、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实验原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点是解本题

48、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水杨酸含有酚羟基,能和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可以用氯化铁检验水杨酸,故 A正确;B.加碘盐中加的是K I 0 3,和 K I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1 2,加入K I 时没有加入酸,所以不能生成碘,故 B 错误C.光照条件下,柠檬酸铁钱中的+3 价铁被还原为+2 价,所以加入KSC N 溶液时,溶液不显红色,故 C错误;D.甘油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溶液呈绛蓝色,所以混合溶液应该呈绛蓝色,故 D 错误。故选:A o2 6.【答案】(1)提高N a O H 溶液的浓度或搅拌(2)M g 2 B 2 0 5-H 2 0+2 N a 0 H=2 N a B 0 2+2

49、M g (O H)2(3)B C D(4)防止过氧化氢和过硼酸钠分解,降低过硼酸钠的溶解度,便于析出晶体;(5)加入少量酸:2 H+B 4 0 7 2-+5 H 2 0:4 H 3 B 0 3,加入少量碱:2 0 H +B 4 0 7 2 +7 H 2 0 W 4 B (0 H)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流程中发生的反应、制备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实验能力,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较大。【解答】(1)步 骤 I 中为加快硼镁矿浸出,除粉碎矿石、升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N a O H 溶液的浓度、搅拌等。(2)根

50、据已知,步 骤 I 为 M g 2 B 2 O 5-H 2 O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 a B O 2 与 M g (0 1 1)2,反应方程式为:M g 2 B 2 0 5-H 2 0+2 N a 0 H=2 N a B 0 2+2 M g (0 H)2,(3)向 N a B O 2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N a 2 B 4 0 7-1 0 II2 0 与 N a H C 0 3,离子方程式为:2 N a+4 B 0 2-+2 C 0 2+l l H 2 0=N a 2 B 4 0 7-1 0 H 2 0+2 H C 0 3-,A.步骤II中通入C 0 2 的目的是降低溶液p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