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语文学科素养展示.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339271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莱芜区语文学科素养展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莱芜区语文学科素养展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莱芜区语文学科素养展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莱芜区语文学科素养展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莱芜区语文学科素养展示一、基础知识综合(共6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浩瀚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从来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栋梁。新思想迸发之初,战斗英雄鲁 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对敌人深率痛绝,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新中国刚刚成立,无名英雄邓 稼先怀有多热之心,精忠报国,鞠躬尽,死而后已,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科技飞“太空第一人”的壮举为人速发展,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五”,处苍穹,俯_地球家园, 称赞。1 .选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建的一项是()A.wu zhi B.e zhiC.wu chi D.c chi2 .选文中横线处填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粹看B.瘁瞰C.瘁看D.粹瞰

2、【答案】1.C2. B【1题详解】考杳字音。深恶痛绝,shen wu tdng jue ,极端地厌恶、痛恨。炽热,chi re ,非常热。故选C。【2题详解】考查字形。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俯瞰:从高处向下看。故选B。二、选择题(共6分)(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夜发清溪向三峡,o (李白峨眉山月歌)(4),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o (李清照渔家傲)(6)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o(7)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两句诗明确告诉世人,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充分

3、估计前方道路上的困难。【答案】(1).切问而近思 (2).老骥伏杨 (3).思君不见下渝州(4).马上相逢无纸笔 (5).蓬舟吹取三山去(6).因思杜陵梦 (7).凫雁满回塘(8).政入万山围子里(9). 一山放出一山拦【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积累。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切、近、犍、杨、渝、州、蓬、陵、凫、雁”等字要正确书写。九、填空题(共3分)17.初三一班举办课本剧展演,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读水浒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斗杀西门庆、

4、夜走娱蚣岭中,认识了一 个崇尚忠义、有仇必报的 (人名);从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中,认识了一个仗义疏财、嫉恶如仇的“(绰号)宋江;从智取生辰纲、智取文安县中,认识了一个 (性格特点)、随机应变的“智多星”吴用。【答案】(1).武松 (2).及时雨 (3).足智多谋【详解】 考查名著人物识记。 第一空,由“斗杀西门庆、夜走娱蚣岭”可知,该人物为武松。武松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 敢当,嫉恶如仇、正义勇敢,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不向恶势力低头,一身虎胆,武 艺高超,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第二空,由“私放晁天王、怒杀阎婆惜”可知,该人物为宋江。宋江是一个有多重性格的人。首 先是疏财仗

5、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其次,他孝忠皇帝,讲义 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再次,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 中虚伪狡诈的一面;最后,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第三空,“智多星”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曾 读万卷经书。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 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涪阳楼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 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 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

6、。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 吴用又出计借用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十、名著阅读(共3分)18 .课本剧展演中,如果你表演简爱,展现其温暖而又善良的心灵,你会选择那个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1:罗切斯特为救放火的疯妻子手臂受伤且双目失明,独自一人住在芬丁庄园,得知这一消息后,她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并与之结为夫妻,从中看出简爱内心的善良。示例2:简爱小时候寄居在盖茨海德府时备受舅妈的虐待,曾发誓再也不叫里德太太舅妈,但 是在舅妈临死之时,毅然去见她一面,简爱违背誓言选择原谅她,可见内心的善良与大度。【详解】考查名著情节,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

7、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海伦是简爱在孤儿院的好 友,她得了肺结核。简-爱不顾被感染的危险,晚上把海伦抱在怀里。第二天早上,海伦在 简-爱的怀抱里去世。在海伦生命里的最后时光,是简-爱给了她温暖与抚慰。从这个情节里可 以看出简-爱的善良与温暖的心灵。十一、现代文阅读(共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揭开“耕云播雨”的神秘面纱风调雨顺,是人类最美好的祈愿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神话故事中想象拥有“呼风唤 雨”的神奇力量。近几年,随着中国气象局出台“耕云” “播雨”计划,人工影响天气已然成为 现实。“耕云播雨”,原指控制降雨,改造自然。但在现实中,我们不能随心所欲改变自然,只 能“影响”。拿降雨

8、来说,科技做不到“无中生雨”,只能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人工增雨、这就 是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影响天气,就是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 响来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在合理条件下,利用气候资源,达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 防霜等目的。其中,人工增雨(雪)是最常见的人工影响天气类型。人工影响天气最主要的方法是播云,但并非所有的云都可化成雨或雪,当云的厚度超过 2000米,0以上的云中缺乏冰晶,暖区云中缺少大水滴,但却拥有着丰富的水汽和逆冷小云 滴,并且云体外面有着充足的水汽对其进行补给,这样的云才能够被认定具备增雨(雪)的潜 力。如果用词来形容这些云,那么便是“阴云密

9、布” “层层叠叠” “遮天蔽日”以及蕴藏着“电 闪雷鸣”的云。找到“有潜力”的云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改造” 了。这时,就轮到催化剂这个重要角 色“粉墨登场” 了。催化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云中制造冰晶(凝华核)或吸附小水滴使其不断碰 撞凝聚,当水滴变得足够大足够沉,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撑不了它们的重量时,就会变成雨雪降落 下来,完成“化云为雨”的神奇转变。适合作业的云按照性质可分为冷云和暖云,冷云多见于北方,暖云则在南方比较常见。不 同的云降水机制不同,需要的催化剂种类也有所不同。播云所用的催化剂主要分为成核剂、制冷 剂和吸湿剂三大类。成核剂主要用于-6-20的冷云催化作业。冷云的温度在0以下,云里

10、有许多闪亮 的小冰晶和过冷云滴,碘化银因其晶体结构与冰晶相似,制造冰晶的效能高,1克碘化银能产生 1014个以上的冰核,因此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成核剂。制冷剂主要用于-6C0的对流云或层状云的催化作业中,主要有干冰、液氮、丙烷 等。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它的升华温度是-78. 5,在增温时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1克干 冰能产生几百亿个冰晶。液氮的沸点为-195.8,丙烷的沸点为-80,其作用与干冰类似。吸湿剂用于0以上的暖云催化作业,如食盐、氯化钙、硝酸锭、尿素等,1克食盐可以 形成几千万个雨滴胚胎。不同的云播雨的方式也各异。层状云相对比较稳定,云系持续时间长,云中有一定过冷水,适合飞机开展连续

11、增雨(雪)作业。对流云因上升气流强,生命周期短,强对流云还会产生雷电,这时采用飞机作业非 常危险。通常在计算确定好增雨位置后,一般会利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 弹,催化剂到达预定位置后,将自动点燃实现“线源播撒”催化剂,从而实现增雨目的。而高炮 主要用于强对流云防雹作业,它将催化剂发射进冰雹云,云内产生过量的人工冰核,吸收云中水 分,抑制冰雹胚胎增长,达到化“大”为“小”、化“小”为“雨”的目的。2022年,我国南方大部地区持续高温干旱,6月至11月中旬,南方多地共组织开展飞机 增雨作业241架次,开展地面增雨作业1.5万次,累计增加降水约85.6亿吨,有效缓解了旱 情,对水库增

12、蓄补容,能源保供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全年,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累计增加降水 约398亿吨,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减少经济损失约141亿元。(根据相关文章删改)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硕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耕云播雨”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了说明对 象。B.文章从千百年来人们的期盼写起,用神话故事中的“呼风唤雨”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文章第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准确更突出。D.文章运用逻辑顺序,主要介绍了人工增雨(雪)的方法。20.下列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解与分析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最常见

13、的人工影响天气类型是人工增雨,不是所有的天气条件都能人工增雨。B.播云是人工影响天气最主要的方法,像“层层叠叠” “遮天蔽日”的云,就具备增雨(雪)的潜力。C.要完成“化云为雨”的神奇转变,主要靠不同类型的催化剂,碘化银是最常用政有效的一种成核剂。D.针对云系持续时间长的层状云和强对流云,播雨的方式主要是高炮作业。21.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找到“有潜力”的云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改造” 了。这时,就轮到催化剂这个重要角色“粉 墨登场” 了。 【答案】19. C20. D21.“粉墨登场”本义为演员化妆上台演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找到“有潜力”的云之后,催

14、化剂就开始对它们发挥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C. “文章第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结合第段内容可知,本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没有作比较。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D. “针对云系持续时间长的层状云和强对流云,播雨的方式主要是高炮作业”理解分析不正确。 结合第段”层状云相对比较稳定,云系持续时间长,云中有一定过冷水,适合飞机开展连续增 雨(雪)作业”“对流云因上升气流强,生命周期短,强对流云还会产生雷电,这时采用飞机作 业非常危险。通常在计算确定好增雨位置后,一般会利用火箭

15、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 箭弹,催化剂到达预定位置后,将自动点燃实现线源播撤催化剂,从而实现增雨目的”可 知,针对云系持续时间长的层状云,播雨的方式是飞机开展连续增雨(雪)作业;针对强对流 云,播雨的方式是利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 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结合“找到有潜力的云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改造了。这时,就轮到催化剂这个重要角 色粉墨登场了分析,加点词语“粉墨登场”是化装上台演戏,现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 打扮爬上政治舞台,句中用于形容找到“有潜力”的云后,催化剂就开始上场对它们进行改造, 发挥作用,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找到

16、“有潜力”的云之后,催化剂就 开始对它们发挥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章更富趣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等待高卫国记得年少时,我站在秋天的寨门外,四周是秋风中逐渐枯萎的草木。秋风渐起,夕阳西 沉,我站在暮色中,瑟瑟发抖。母亲和婶子一大早就推着一辆架子车,赶集卖凉皮去了。傍晚时分,我站在寨外向桥头延 伸的路口戚望,恍惚母亲和婶子就要从那个路口出现,我内心升起了暖意和窃喜。身影越来越 近,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可这些身影里根本没有母亲和婢子,刚刚升起的暖意又在冷风中吹走To风从河面吹来,裹着河流的潮气和田野的土腥气,追赶着地面上卷曲的落叶,把落叶吹得 在地上翻转,只有风知道我等了多久。

17、在心头经历无数次希望和失望后,我终于迎来母亲和婶子 推着架子车,在夜幕和冷风中走来。少年时的这段经历,是我关于等待最早的记忆,每年都会在秋日的某个相似的黄昏想起, 这段等待亲人的记忆年复一年被唤醒、叠加、固定,牢不可破。等待和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岁月紧密相随,某些时候,等待也会因为承载诸多希冀,诸多 负重,而变得繁杂沉重。读高二那年,旧历年的春节刚过,在料峭的春风中我感冒了,久治不愈 的病痛给我带来许多精神上的痛苦。这一段等待痊愈的日子里,焦灼成了我情绪世界的主旋律。 每一次寻医的开始都是一次希望的点燃,这个等待的过程中还必须抱有期盼、存有幻想,就像在 连绵的阴雨天靠对晴天的期盼度日一样。后来几

18、经辗转寻到了一位老中医,他用望闻问切与我的身体交谈,用草木精华解读我身体 的密码,用辛夷苍耳清除我体内的燥热。我前后吃了十二服药,那种纠缠我三个多月的不适感消 失了。三个月仿佛很漫长,就如同车在幽深的涵洞行驶,洞口的亮光是根植心头的希望,这希望 使我不曾放弃梦想。我在这三个月寻医之路上,一直保持着等待的姿势,顺利通过高考是种在我心头的微光。 走出高考考场那一刻起,另一场短暂而漫长的等待已经开启,二十天出成绩的等待却漫长得如同 一个世纪。一九九八年的高考,还是估分填志愿。我在自家田里摘辣椒和西红柿的间隙,一次次 把预估的成绩相加,表面心如止水,心情却早已历经了大起大落;历史题的答题卡是否漏涂了,

19、 那道立体几何的证明所用条件是否充分,作文会不会跑题,语文一直以来可都是我的优势学 科当邮差把录取通知书放在我手中时,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感觉有一双翅膀,在无声地扇 动,我健步如飞穿过街巷,急着要把这个消息与父母分享。谁曾想,漫长的等待过程,藏着期 待,藏着担忧,也藏着对未来的憧憬。人到中年,疫情来袭。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隔着玻璃向外看。窗外的黄山栾开出细碎的小 黄花,寂寞地开了,又寂寞地凋谢,一阵秋风吹过树下一地金黄。在时间的推移中,黄山栾托举 起一树树粉红色的萌果,如一盏盏小灯笼向我召唤。冬天来临,窗外的雪花飘了一整夜,女儿妞妞看见路面的积雪异常兴奋,提议待会儿要打 雪仗,我告诉她现在还不能

20、出去乱跑。我看见妞妞透过窗户看着外面一树一树的银花,眼睛里全 是无助和无奈。我们站在自家的窗户内,等待生活恢复常态,这个等待过程中心情就像是坐过山 车,不断起伏涨落。这是一次漫长的等待,这种等待不能截然区分成你的、我的、他的,而是我 们共同的记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都默默地在内心祈祷着生活走向平静, 祈祷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我们总会迎来春暖花开时。时间会在静默中流逝,而那些根植心头的期盼、信念和希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明 亮。慢慢等,太阳愿意照耀,雨露答应滋润,鲜花许诺盛开,你所期待的,也必然会出现。终岁 在望,时光隐隐,我们的心底总是期盼并等待一个洁净祥和的未来时光。22

21、 .文章以“等待”为线索,重点写了等待的几件事,概括文章内容补写思维导图。23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的加点词语。 在时间的推移中,黄山栾托举起一树树粉红色的丽果,如一盏盏小灯笼向我召唤。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我们站在自家的窗户内,等待生活恢复常态,这个等待过程中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不断起伏涨落。2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时间会在静默中流逝,而那些根植心头的期盼。信念和希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明亮”的理解。25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请结合自然段分析其作用。【答案】22.在痛苦和焦灼中等待痊愈在期

22、待和担忧中等待录取通知书(在担忧和憧憬中等待录取通知书)23 . (1) “托举”是高高举起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山栾痂果高 挂枝头的情态,表达了 “我”对黄山栾荫果的喜爱之情,对外面美丽世界的向往之情。(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等待过程中的心情比作坐过山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等待生 活恢复常态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我们心情的起伏、无助和无奈。24 .那些默默流淌的岁月,记载着一个个“我”刻骨铭心的等待事件:等待母亲回家、病痛痊 愈、通知书发放、生活恢复常态,它们承载着“我”对生活的期盼和希望,成为我的毕生信念。 表现了生活中的等待赋予我的独特心理感受,表达了 “我”

23、对往事的怀念,对未来的期盼与憧 憬。收束全文,深化主旨,给人启迪。25 .自然段运用环境描写,写我们居家等待生活恢复常态时,窗外的黄山栾寂寞地开花、凋 谢、结果的情景,以及冬天雪花飘飞的情景;渲染了窗外静美孤寂的气氛;烘托了我们被迫居家 的无助和无奈,表达了我们对疫情散去、走出家门的期待与希望。突出主旨,为下文议论、抒情 做铺垫。22题详解】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段中的“久治不愈的病痛给我带来许多精神上的痛苦。这一段等待痊愈的日子里,焦 灼成了我情绪世界的主旋律”可得:在痛苦和焦灼中等待痊愈。根据第段中的“谁曾想,漫长的等待过程,藏着期待,藏着担忧,也藏着对未来的憧憬”可 得:在期待和担忧中等待

24、录取通知书(在担忧和憧憬中等待录取通知书)。【23题详解】考查语句赏析 工(1) “托举”是高高举起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动作。此处用来形容黄山栾,这是拟人的 修辞。联系句中的“黄山栾托举起一树树粉红色的菊”可知,此处拟人生动地表现了黄山栾菊果 高挂枝头的情态。联系作者感情可知,用者用写人的词语来写树,表现了对黄山栾萌果的喜爱之 情。联系本段中的“人到中年,疫情来袭。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隔着玻璃向外看”可知,也表现 了作者对外面美丽世界的向往之情。(2) “这个等待过程中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等待过程中的心情比作 坐过山车。联系句中的“等待生活恢复常态”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

25、了我们等待生活恢复常态时 的心理状态。“不断起伏涨落”表现了我们心情起伏。联系前句“眼睛里全是无助和无奈”可 知,表现了我们心情的无助和无奈。【24题详解】考查语句理解。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共记叙了四次等待。第一次是在希望与失望中等待母亲和婶子。第二次 是在痛苦和焦灼中等待痊愈。第三次是在期待和担忧中等待录取通知书。第四次是在起伏涨落的 心情等待疫情散去。前两次等待是对亲人的期盼,对健康的期盼。第三次等待是希望。第四次等 待是对于疫情终将散去的信念。这此我对生活的期盼与希望,成为了我一生的信念。画线句是作 者从自己的四次等待中得到独特心理感受,”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明亮”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

26、怀念,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画线句总结全文,深化了主旨,给人启迪,令人深思。【25题详解】考查赏析环境描写。第段中的环境描写是“窗外的黄山栾开出细碎的小黄花,寂寞地开了,又寂寞地凋谢,一阵秋 风吹过树下一地金黄。在时间的推移中,黄山栾托举起一树树粉红色的荫果,如一盏盏小灯笼向 我召唤”,第段中的环境描写是“冬天来临,窗外的雪花飘了一整夜”。前一处描写我们在疫 情来袭时居家等待生活恢复常态时窗外的黄山栾寂寞地开花、凋谢、结果的情景,以及冬天雪花 飘飞的情景。联系“寂寞地开了,又寂寞地凋谢”可知,渲染了窗外静美孤寂的气氛。联系“眼 睛里全是无助和无奈”可知,烘托了我们不得不居家隔离时的无助与无奈。联

27、系“我们都默默地 在内心祈祷着生活走向平静,祈祷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我们总会迎来春暖花开时”可知,表现 了我们对疫情散去、走出家门的期待与希望。这两处景物描写,引出末段中作者生发的议论与抒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望着那深沉热烈的大海,他心中的胆怯和疑虑早已荡然无存地完全消失了。 B.洪水来袭,村支书冲锋在前,个呼逼人地喊道:“青年干部跟我冲在最前面! ”C.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市民们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庆祝活动,激发了全民运动热情。 D.济南市调动精干力量组建宣讲团,创新宣讲形式,让党的二十代精神家喻户晓。 【答案】D【详解】考查成语运用。A.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

28、去,一点没有留下。与后面的“完全消失”语义重复;B.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与前面的“洪水来袭,村支书冲锋在前”语境不符;C.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不能形容庆祝活动,用错对象;D.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正确;故选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网络直播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了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追求成功的突破口。B.济南市将全面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和文化创新的速度。C.我区广大学生和团员积极参与春节志愿服务活动,把爱心送进千家万户,深受群众欢迎。D.今年第二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展现出强劲势头,有望

29、比上年同期增长5%左右。【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主语缺失,可去掉“随着”;B.搭配不当。“落实”与“策略”和“速度”搭配不当,可将“落实”改为“实施”并将“和” 情,所以还有突出主旨,为下文议论、抒情做铺垫的作用。十二、作文(共3分)26.按要求作文。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山。向自然之山而行,你会领略美妙的景色;向心灵之山而行,你 会收获精神的成长;向科技之山而行,你会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请以“向山而行”为您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少于20行)。【

30、答案】例文:向山而行人生之路,坎坷而又漫长。前方山路坎坷,荆棘遍地,我亦坦然面对,向山而行。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高山不可逾越,未来总会到来这一年来,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害怕过、彷徨过、伤心过因为在我眼前,总有一座大 山阻挡在我面前,那便是中考。备考的那些日子,时光是飞逝的。它好像等不及已奔跑累了的我。两点一线中穿梭的我,模 糊了焦点,却也不敢松懈,只好马不停蹄地追赶落下的旅程,荆棘的刺痛谁能忍受?十六岁是花 季,但仍需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否则又怎能开出美丽娇艳的花朵?面对中考的那座山,高大而久远,是老师的鼓励伴我向山而行。曾经以为中考很遥远,百天 又如何?只知道老师口中说的“

31、中考”这个代名词,很重要。初三的时光短暂而又充实。为了中 考这座大山,我不敢松懈,只为在那天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拼一个不一样 的自己!老师说过:“中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为了蓄力,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中考才能一见 分晓! ”一模考试后,我的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对于从未打过这么低分数的我来说,心情是郁闷,难过,无法言表地失落。可当我见到语文老师时,她用微笑治愈我心灵的创伤,鼓励我再接 再厉!在向着中考那座山而行的日子里,有陪伴,有安慰,有鼓励!让我用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 心去面对它!面对中考的那座大山,别无选择,只能奋力一搏。中考不足十日,气氛越来越紧张,节奏越 来越快。对于中考那

32、座巍峨、陡峭、险峻的大山,很多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丧失了扬起自信 风帆的勇气;丧失了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我却向山而行,期待它能不期而约地到来,但低头 看看自己的分数,又多了几分恐惧与不安。没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与它正面对战?日出日落, 花开花败,总有人在等待。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天点点滴滴的积累,一定会促使我 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在中考来临之际,我一定能成为强者,与它决战高低!面对中考的那座山,步伐坚定向前,向山而行,奋力翻越。我已经走到山脚,中考那座山的 风景尽收眼底。我一步步走进考场,坚定的足迹在记忆中徘徊,未来的路,已蜿蜒到远方。多少 白天憔悴的面庞,多少日夜熬黑的双眼,都已

33、经随风消散了。在走进考场时,我是紧张的,幻想 着几分钟后的我能不能发挥自如,但考场外的老师告诉我:你一定行!老师们亲切地问候,轻轻 地拍下我的肩膀,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要有信心,没问题!我跨步向前,进入这个庄重而神圣 的殿堂。有他们在身后,我向山而行,不再惧怕风雨。未经过坎坷泥泞的跋涉,怎能遇到宽广平坦的大道;未经过风雨交加的黑暗,怎能迎来风和 日丽的光明;未经过挫折和困难的挑战,怎能收获胜利与成功的喜悦,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我愿向山而行,跨过那座山,或许山路很崎岖,或许山路布满坎坷,又或许山路很艰难。但 信念支撑着我从容地面对中考这座大山,当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释然了。山还是那座山,但在 我

34、眼中不再是束缚,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已然面对甚至跨越那座大山,欣赏山那边波澜壮阔 的大海。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带着信心向山而行,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直挂云帆,乘风破 浪!【详解】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结合写作导语“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山”可知,题目中的“向山而行”中的“山”既指本义,自然界中的山,也指比喻义,像山一样的困难,像山一样的理想目标等。“向 山而行”指向着山前行,也指向着困难前行,不惧不怕不畏缩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指朝着 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前行等。第二,立意。通过自己或他人“向山而行”的经历,表达自己关于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与体 会。第三,选材。结合导语“

35、向自然之山而行,你会领略美妙的景色;向心灵之山而行,你会收获精 神的成长;向科技之山而行,你会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可知,我们可以选取自己的一次登 山经历;也可以选取自己在生活中战胜如山一般的困难的学习与生活的经历;也可以选择自己朝 着理想、目标不断前行的经历等。改为加快”;C.不合逻辑。学生包括“团员”,可将“和团员”删去;古嬷D。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某中学举办科技节,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5 .活动一:学校政教处策划了 “走进科学世界”系列活动,初二一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构思图,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帮小明解说此构思,要求内容完整,有条理。(不多于40字)6 .活动二: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活动中

36、写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图补写下联。上联:科技讲座,妙趣横生增才智下联:社团活动,【答案】5.示例:“走进科学世界”主题活动主要包括航天科技等科技讲座与制作手抄报等社 团活动。6 .示例:下联:精彩纷呈丰素养(丰富多彩提技能等)【5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这幅图,从下往上看可以发现,“走近科学世界”系列活动包括“科技讲座”和“社团活动”两大方面,“科技讲座”又分为“航天科技” “天文世界”和“人工智能”三个内容;“社 团活动”包括“制作手抄报”“模型制作”“机器人模型”三个活动。所以解说时也按照这个思 路,语言简洁有条理,不超过40字即可。示例:“走进科学世界”系列活动包括“航天科技”等科

37、技讲座内容和“制作手抄报”等社团活 动。【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撰写对联时,要求内容关联,字数、结构、词性等一致,且最后一个字要符合“仄起平收”的规 则。据此作答即可。示例:丰富多彩育人才四、课内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

3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C.更多趣味良:确实D.属鼻凄异属引:连接不断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或王命急宜或异二者之为C.虽乘奔御风虽千里不敢易也 D.则素湍绿潭人则无法家拂士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严谨: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B.文章写景形象性强,用“隐天蔽日”侧面表现出群山连绵不断、高耸入云的特点。C.文章语言凝练,用“清荣峻茂”四个字便写出四种景物的特

39、点,概括了春冬三峡的整体风貌。D.文章描写了三峡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三峡风光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答案】7.C8.C9. B【7题详解】考查词语释义。C.句意:有很多的趣味。良,甚,很。故选C。【8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如果,介词,从;B.副词,有时副词,有人;C.连词,即使,连词,即使;D.连词,就连词,如果;故选Co【9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B. “隐天蔽日”从正面表现出群山连绵不断、高耸入云的特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是从侧面表现。故选B。【点睛】 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 样,遮挡了天空和

40、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 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 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 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 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 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 止

41、。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 衣裳。”五、课外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 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蓉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 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卷。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有删改) 注释:荀常(yTng):春秋时晋国大将。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内画二处)先备外授以

42、待内之自毙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12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论证,阐述了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0.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11 .大概用兵并没有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使其用尽罢了!12 .对比论证;作战要善于保持士气,才能取得胜利。【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分析,“先备外援”中“备”是谓语,“外援”是宾语,故在 “援”后断句;再结合句意“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可断句为:先备外援/以 待内之自毙。【11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43、调、换、 补、移”,我们在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 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中注意“大约(大 概),无(没有),存(保持),气(锐气),而已(罢了)”要理解正确。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 之故。惟荀蕾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 外援以待内之自毙”可知,这里作者列举了孙权、诸葛亮、荀营、陆抗的事例,并将孙权、诸葛 亮与荀蕾、陆抗的事例进行对比,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

44、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 了作战要善于保持士气,才能取得胜利的观点(道理)。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 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 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 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禁攻克逼阳, 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 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六、诗歌鉴

45、赏(共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13 .下面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记游词,上片描绘了湖上车水马龙、湖水碧绿的春景,令人神往陶醉。B.第三句写湖面平静得好像碧绿的琉璃,平滑干净,清洁无尘,突出了清新明朗之美。C.第四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词人面对柳丝萦客,不禁开怀畅饮,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这首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恋春之情。14.本诗语言凝练,请赏析“溶溶春水浸春云”中的“浸”字的妙处。【答案】13. C14.浸,意为浸泡

46、。深深的春水,浸泡着春天的白云。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水倒映着春云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对西湖春光的喜爱之情。【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 “当路游丝萦醉客”是用拟人的手法,写游丝挽留游人,“萦醉客”,是指游人沉醉在美景 里; 故选Co【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赏析。“溶溶春水浸春云”意为: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浸”的意思是浸泡,本来是 春云倒影在水中,作者却说春水浸泡着春云,把倒影化虚为实,既用春水浸泡春云的“春意”叠 加增强了春意的感染力,又反映出春水的澄澈明净,倒影仿佛真实的奇妙体验,表达诗人对西湖 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七、选择题(共3分)15,下列关于古代文

47、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地方;铜雀台是曹操所建,因楼顶铸有铜雀 而得名。B.最初的“亲戚”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古诗文中,“江”“河”一般指长江、黄河,如“烟波江上使人愁” “长河落日圆”中的 “江” “河”即长江与黄河。D.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因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往 往用来指书法,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 “往往用来指书法”表述不正确。后以“汗青”指著述完成。“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 指史册。故选D。八、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