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教案3.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31525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和》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和》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和》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和》教案3.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 .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3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4 .主要讲授第2、3则。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2 .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3 .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 .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3 .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

2、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3 .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 .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重点学习第1、2则选文,掌握文章大意。2 .学习课文中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3 .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 受到教育。一、课前导入:在最近几年我们遇到的灾难很多,比如前几年的非典、南方的水灾,去年的汶川大地震 等,我

3、们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但最终我们都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一切,为什么?原因是 离不开人们的团结,全国上下一心,在抗震救灾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那么,说明人和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进天开看看孟子最人和的阐述。二、以复习形式学习第一则。活动设计一 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然后口头翻译课文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节奏、字音)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随时点拨。3、学生再读课文。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内容,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

4、“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 “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 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至讲。“畔”:“叛”的通假字,背叛。二、正文学习(-)第一则:1、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哪里?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0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

5、加以 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 “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强调指出各 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 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 容置疑。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明确:二三两层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层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敌军包 围起来攻打它,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天时,然而假如这个小城得到了地利,比如城墙高而且坚, 护城河宽而且深,武器装备比敌军精良,甲胄比敌兵牢固,粮食比敌兵充足等,那么敌兵就 不

6、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第3层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 “城非不高” “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 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 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归纳:以上三层,论证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1)何为“得道”,何为“失道”?明确:孔子日: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层?明确:第4层的作

7、用是在前3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 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孟子说的“得道”自然是指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 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中的问题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明确:借战争谈政治、谈治国,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 广泛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当然 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会打胜仗。5、拓展思考: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

8、能靠“天时”“地利”, 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 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二)解读2、3、4、则“人和”相当重要,如何才能做到“人和”呢?1、第2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1)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 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明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2)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明确:自反一一反省自己(3)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什么?明确:君子和一般人的

9、不同在于君子的居心,当横逆之徒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他的时候,他 一次次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是否有礼、是否做到了忠,在自己己经切实达到了这些要求, 可横逆之人仍然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自己的时候,他除了视之为禽兽以外,不会跟他们计较。 君子的忧虑在己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 的水平,成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4)孟子通过这则短文想告诉我们什么?明确:君子应该时刻把仁礼当在心上,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仁礼,也就没有小人那 样患得患失的忧虑了,担心的是自己修养方面是否合乎圣贤礼义。(5)那么这则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明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处处

10、地反省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第2则针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选文3、4则针对统治者。2、第3则:反求诸己思考:“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明确: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 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3、第4则:推己及人(1)思考:统治者要做到“人和”还有什么方法?明确:1)推恩2)发政施仁,制民之产3)治礼义,“驱而之善”(2)孟子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意在说明什么?明确:说明“推恩之心”对于君王成就霸业的重要性,拥有推恩之心是君王“发政施仁”的 必要的前提。三、课文小结: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和”意味着团 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今天,我们从学习中了解了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了立身处世的借鉴一一“反 求诸己”、“推己及人”,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使用这两种处世之道,营造一个和睦团结的班, 创造一个和乐美满的未来。大家有没有信心?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一先秦孟子2、人心齐,泰山移。一一中国谚语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一俗语4、民齐者强。一一荀况5、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一一薛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