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大乐》教案1.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311054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海之大乐》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东海之大乐》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海之大乐》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之大乐》教案1.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海之大乐教学重点、难点1 .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则。2 .用选文的思想启发学生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格局。3 .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两旗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我 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选文解读庄子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脱这些局限,才能够提 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永远不应该自满。选文第1则:“秋 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疾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里“河”指黄河。“泾流” 即水流,“泾”借作“里”,指水脉。“,矣”指水边。“渚”为水中陆地。古人或云:水生 于春,壮于

2、秋。秋天多有霖雨。那时候,众多河流都向黄河里面灌注,黄河水流暴涨,河面 变宽,以至于两岸之间、水中陆地和河岸之间,互相望过去,连牛马都分辨不清楚。以“两 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来写水流之大,简洁有力,朴实生动。”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 天卜.之美为尽在己。”河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据说姓冯名夷,一作冰夷、冯迟, 因渡河时淹死,天帝封他为水神。古人多以大为美,所以庄子写道,河伯见黄河水流如 此之大,就以为天下之盛美都在自己这里了,甚是白得。“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 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北海”就是渤海,而不是 逍遥游里面的“北冥”。当时,黄河就注入渤

3、海。“旋其面FI”指改变了他的脸色。“望 洋”正字当作“望阳”,仰视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形容视觉不分明或迷茫、茫然)。“若”, 为海神。百川灌注进黄河,可见出黄河之大,百川之小:现在黄河灌注进渤海,已经可以见 出黄河之小,渤海之大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所显示之大,更远远超过“两唉渚 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写河、海之大,都十分简洁到位,亳不费力,足见其叙事写 物的功夫。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河伯的视野局限于入海口之 内的时候,他既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认清世界。进入大海意味着其视野的原有局限被打破他对自己、对世界都有了新的更准确的认识。他仰视着向海神若叹息,表明他对

4、海之大 心悦诚服。他还说:“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野语”就是俗语。“闻道百”,形容所听到的道理很多。“莫己若者”, 意思就是莫若己者。“少”是看不起、轻视的意思。“轻伯夷之义”即轻视伯夷的高义。伯 夷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国君生前有意把位子传给伯夷的弟弟叔齐。可他死后,叔 齐让伯夷。伯夷不接受而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周武王讨伐殷纣,伯夷、叔齐扣 马而谏,试图用“仁”“孝”之类的观念来劝阻他。武王灭商,两人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 首阳山(今山西省永

5、济县南)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那里。史记伯夷列传称他为“义 不食周栗”。太史公自序还称赞他们说:“末世争利,维彼奔义。”“大方之家”指懂 得大道理的人。河伯看到渤海浩瀚无边难以穷尽,意识到自己如果不是到J海神若这里就危 险了,就会永远摆脱不了那种夜郎自大的心态,成为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的笑柄。且看海神若对他说了什么:“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井中之鱼不可以谈论大海,原因是它受地域 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以谈论冰,原因是它固执于时间(即受时间的限制);穷乡僻壤的土 不可以谈论大道理,原因是他被所受教育束缚.这三句话写世人常遭受的闭塞

6、或人自身所具 有的局限,生动而且透彻。人如果被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束缚,境界、气象、格局便始终 不大。只有不断地超脱在空间、时间及所受教育方面的束缚,其境界、气象、格局才能不断 得到提升。但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今尔出于崖唉,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 与语大理矣。”海神肯定河伯的地方,正在于他从崖岸中出来,游览于大海之中,于是就知 道了自己的鄙陋;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一起来谈论大道理。“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 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己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 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这可以说是海神的自我认识。在天下所有的水中,海呈现出最宏大 的景象:所有的河

7、流最终归向它,没有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没有变满;尾间是向外排泄海 水的地方,海水永无休止地从这里向外排泄,却丝亳没有减少;少雨的春季也好多雨的秋季 也好海水不为之改变,涝也好早也好大海不曾知晓。所以,这海水超过江河之水,不能够以 数量来算计。“不盈” “不虚”“不变”“不知”,寥寥数语,写尽了大海之大。然而尽管 海如此之大,海神却没有自满和自得,因为他从一个更宏大的视野中来认识自己。他说:“ 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自多”即自我赞许、自以为贤。“比形于天地”,指形 体被天地包容。“方存乎见少”,意思是正

8、存有相比显得少(的自我认识)。自己跟天地相 比,犹如山中的一小块石头或木头,凭什么自我赞许呢?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自省意识。不 仅北海不足以自多,“四海”(天下)也不足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磐空 之在大泽乎? ”一算一算天下在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小土堆在大泽当中吗?而跟四海相 比,四海之内的“中国”不足以自多(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计中国之在海内,不 似梯米之在大仓乎? ”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好像一粒米在大仓里面。而跟万物相比,人类只 是万物之一种,不足以自多;跟人类相比,个人只是人类之一员,也不足以自多:“号物之 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 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卒”借为“萃”,意思是聚集。“豪”通“亳”,指动物长而细的 毛。这句话意思是说:我们称天下事物的数量为万物,人类只占万物当中的一种;人类聚居 在九州粮食生成的地方、车船通达的地方,而个人只是人类当中的一员。个人跟万物比起来, 不就像亳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吗? “五帝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 尽此矣”“五帝”乃是古史传说中的五位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售、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任士”这里指有能力的士。整句话意思是说,五帝所禅 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有能力的士所辛劳的,全都在这里了全都不足以 自多。海神若体现了一种大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体现了一种蕴蓄博大而不自满的精神,值 得借鉴。世间所有人,只有不自我赞许、不自以为贤,才能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一、你怎样理解本文所选的两段文字的主旨?二、提示:本节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大小的相对性,启发人们超脱对自我偏执;第2则 选文,主旨是批评公孙龙那种自满于一时口舌之利、自恃见识最高远最通晓事理的人 物,说他们就好比是井底之蛙,说他们试图以明察和辩说来探求庄子,就好像是用竹 管来窥视天之广、用锥子来测量地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