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城市大脑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老朋 文档编号:9430707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202 大小:8.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城市大脑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60.城市大脑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0.城市大脑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城市大脑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方案.doc(20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城市大脑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方案城市大脑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项目建设方案目 录1建设背景92建设目标103建设内容104需求分析124.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124.1.1数字治理资源归集124.1.2分领域安全风险防范134.1.3安全风险防范搜索引擎134.1.4数字治理考核评价174.1.5市域治理全景展示板块184.1.6与综合信息指挥平台交互需求184.1.7数据应用与共享支撑需求184.1.8系统管理功能194.2系统性能需求分析204.2.1系统稳定性204.2.2操作响应时间204.2.3用户并发数205总体思路205.1建设原则和策略205.1.1建设原则205.1.2建设策略

2、215.2总体目标225.3总体建设任务225.4总体设计方案235.4.1设计原则235.4.2总体架构设计255.4.3平台架构设计265.4.4技术路线265.4.5系统性能设计415.4.6系统接口设计436本项目建设方案446.1建设目标与内容446.2标准规范设计456.2.1管理标准规范456.2.2技术标准规范456.3市域治理数据中心方案设计496.3.1市域治理数据处理中心496.3.2市域治理专题库516.3.3市域治理数据应用中心526.4市域治理数据中心共享体系设计696.4.1市域治理数据归集清单696.4.2市本级数据共享交换方案设计726.4.3市区两级数据共享

3、交换方案设计736.4.4地理空间信息发布共享平台方案设计766.5安全风险防范搜索引擎方案设计786.5.1高危矛盾纠纷786.5.2扫黑除恶806.5.3信访分析826.5.4P2P金融风险防控846.5.5司法两类人员脱管预警866.5.6重点人员管理896.5.7隐患预警906.5.8人口排查916.5.9矛盾调解926.5.10欠薪一体化936.5.11旅馆式出租房管理946.5.12精神病人管理956.5.13吸毒人员管控976.5.14三小场所监管996.5.15社区矫正人员管理1006.5.16视频应用1026.5.17小区实有人口管理1036.5.18走失人员找寻应用1056

4、.5.19上访预警应用1056.5.20涉毒预警应用1066.5.21重点人员管理1076.5.22精神病人管理1186.5.23社区矫正人员管理1226.5.24吸毒人员管控1256.5.25矛盾调解1296.5.26旅馆式出租房管理1406.5.27人口排查1456.5.28信访分析1516.5.29舆情1536.5.30问题网格风险预警1546.6数字治理考核评价系统方案设计1566.6.1平安指数1566.6.2数据整合考评1586.6.3综合考核评价1606.7分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接入方案设计1646.7.1首批重点项目接入清单1646.7.2集中展示1676.7.3数据汇聚167

5、6.7.4社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板块1676.8市域治理大屏展示平台方案设计1686.8.1市域治理全景视图1686.8.2市域治理数据视图1686.8.3市域治理应用视图1686.8.4市域治理风景视图1686.8.5市域治理指挥视图1696.8.6市域治理考评视图1696.8.7市域治理三预视图1696.8.8市域治理GIS视图1696.8.9市域治理立体化展示门户1706.9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方案设计1726.9.1系统管理1726.9.2运维管理1746.9.3审计管理1776.9.4安全管理1796.10应用支撑组件1806.10.1统一认证服务1806.10.2统一接口服务1806.1

6、0.3统一GIS服务1806.10.4统一消息服务1816.10.5统一工作流引擎1816.10.6统一报表分析工具1826.10.7统一数据可视化1826.11集成对接方案设计1836.11.1与浙江政务服务网用户统一认证平台对接方案设计1836.11.2与市数据资源局数据共享平台对接方案设计1856.11.3与统一地址应用与服务平台对接方案设计1856.11.4与市综合信息指挥平台对接方案设计1866.11.5与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综治分平台对接方案设计1926.12网络系统建设1936.13安全体系设计1936.13.1系统安全总体设计1936.13.2安全管理制度1936.13.3

7、硬件安全1946.13.4软件安全1946.13.5网络安全1956.13.6系统备份与恢复1966.14其它(终端、备份、运维等)系统建设方案1976.15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1977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1987.1项目领导、管理结构1987.1.1项目领导机构1987.1.2项目管理机构1987.2项目实施机构1997.3运行维护机构1997.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1997.5人员培训方案2007.5.1培训对象2007.5.2培训目标2017.5.3培训内容2017.5.4培训流程2017.5.5培训计划2028项目实施进度(各家内容各家考虑一下时间,最后汇总)2038

8、.1建设工期2038.1.1地理空间信息发布共享交换平台2038.1.2综合信息指挥平台工期计划2038.2项目实施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8.3项目进度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9项目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VIII1 建设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次政法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总结政法工作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对新时代政法工作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分析新时代政法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政法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十九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

9、谐稳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工作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遵循市委市政府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市委政法委提出构建市域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以城市党建为引领,以三治融合为依托,以科技运用为支撑,构建六大体系、提升六大能力:构建党的领导体系,提升党建“领和”能力;构建群防群治体系,提升社会“协和”能力;构建纠纷化解体系,提升多元“调和”能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提升智慧“促和”能力;构建平安宣传体系,提升文化“育和”能力;构建依法治理体系,提升法治“守和”能力。2019年2月22日,杭州市委召开政法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强

10、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城市和社会治理标杆城市,不断开创我市政法工作新局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按照“平安做引领、智慧做领跑、服务做示范、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把城市大脑(综合版)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强化和拓展交通、警务、市域治理、医疗、旅游、环保、城管、住房、亚运筹备、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领域应用,发挥数字优势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完善“六和塔”工作体系,推广社区、业务会、物业三方协同治理模式,健全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不断创造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杭州范例。市委副书记张仲灿作工作部署,要求着力推

11、进市域治理,在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上有新作为。2019年3月21日,杭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杭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1+5”文件,其中关于推进杭州市城市大脑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把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全面提高杭州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 建设目标以统一地址库和人、房、企、事件等社会治理数据归集的“智能塔基”建设为牵引,构建市域治理数据中心,并按照“1+5+1”安全风险防范体系(一套安全风险防范搜索引擎、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和一组考核评价模型)建设要求

12、,2019年在智能创新应用、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建设、智能搜索和智能考核评价上取得突破,初步建成市级、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应用体系架构。2020年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初步建成并具备实战化能力,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成果全面覆盖,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初步建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治理杭州样本。3 建设内容整个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可以概括为“八个一”,主要包括:(一)梳理制定一套标准规范。标准先行,结合国家、省、市行业标准,梳理制定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技术和管理标准规范。(二)构建一个市域治理数据中心。包括市域治理专题库、市域治理数据处理中心、市域治理数

13、据应用中心建设,构建数据接入、处理、存储、服务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服务管理。(三)打造一套社会治理数据共享体系。纵向实现市域治理数据中心与各区县(市)基层治理数据库数据共享,横向实现市区两级数据中心与本级数据共享平台及其他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构建数据共享交换闭环。(四)构建一套安全风险防范搜索引擎。通过高危矛盾纠纷、扫黑除恶等数据模型应用的建设,构建安全风险防范智能搜索引擎,实现各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中风险和预警信息的抓取、汇聚,社会治理态势、领域安全风险的综合分析研判。(五)构建一套数字治理考核评价系统。以平安指数为基础,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纳入平安考

14、核办法,实现对区(县、市)、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的不同工作要求的考核评价。(六)接入一批分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围绕城市大脑基层社会治理106个项目,完成首批接入系统清单和2019年度重点系统接入清单中系统接入,实现行业安全风险防范模块集成、领域建模,进一步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七)构建一套市域治理大屏展示平台。依托大屏可视化技术,实现市域社会治理总体态势、数据中心建设成效、城市大脑基层社会治理应用、数字治理考核评价等多种主题的综合展示,最终形成市域治理态势的全景展示。(八)建设一套综合运维管理平台。通过WEB一站式管理平台,满足对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和

15、各组成部分的系统管理、运维管理、审计管理、安全管理等各类工作需要。4 需求分析4.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4.1.1 数字治理资源归集汇聚市公安、民政、法院、住保房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各部门以及综合信息指挥平台、视频指挥应用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入、加工和处理等,形成基础库(地、人、房、企、事、平安指数等)、主题库(地、人、房、企)、索引库、专题库(各类专题应用相关),支撑各类上层应用实现。4.1.1.1 数据治理工具数据治理工具实现数据的接入、加工和处理等,包括数据源管理、表管理、标签管理、规则管理、元数据治理管理、任务调度管理等功能。4.1.1.2 数据关联融合处理需要将分布在各条线系统中碎片化

16、、割裂分散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关联融合,使每一类社会治理要素都具有全量多维的信息描述。一是需要实现社会管理要素与管理空间全关联。以统一地址元素为纽带,将社会管理要素与建筑物、房屋等空间地理要素进行关联,实现相互之间的关联查询。二是需要实现人口、企业、事件、情报等社会管理要素与房屋等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关联融合,通过空间关联,挖掘数据关联关系,计算产生新的数据,实现数据再生,为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三是需要实现社会管理要素之间的全关联。利用社会关系、管理关系以及服务关系等多重关联模型,以各种社会活动和事件为链条、以人与政府、企业等组织的关系为联系,将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数据相互连接在一起,实

17、现人与人、人与事、人与场所的动态有机关联,为社会治理和服务工作的全面贯通提供数据基础。4.1.2 分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在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和数据共享规范体系的基础上,推进交通、城管、警务、消防、环保、旅游、安全生产等行业安全风险防范模块建设,开展行业安全风险防范模块集成、领域建模,进一步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将各分领域的安全防控风险接入到数据中心。4.1.3 安全风险防范搜索引擎依托城市大脑算力和智力支持,市数据资源局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应用场景构建安全风险防范智能搜索引擎,实现各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中风险和预警信息的抓取、汇聚,社会治理态势、领域安全风险的综

18、合分析研判。研判模型包括重点人员管理、隐患预警、人口排查、矛盾调解、欠薪一体化、旅馆式出租房管理、矛盾纠纷、扫黑除恶、信访分析、P2P金融风险防控等。4.1.3.1 重点人员管理重点人管控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很多重点人员为脱离机关管控范围,往往居无定所、人户分离,对社会治安秩序形成了严重危害。针对这一情况,对于重点人员的管理晓得尤为重要。根据信息采集录入的人员,自动和全区重点人员库进行碰撞,对精神病、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重点青少年、危险品从业人员、重点上访人员、失信人员、其他管控人员根据现实危害等级进行三色管理,并结合地图进行分布情况展示。红色表示高危人员,黄色表示关注人员

19、,绿色表示稳定人员。点击其中一个人,可查看人员详细信息。4.1.3.2 隐患预警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社会转型期,由此引起的社会结构重组必然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并滋生社会风险。为了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改革的社会成本与代价不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必须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通过对欠薪一体化、消防、矛调在线、智慧安监数据对接并做专题分析,对潜在的隐患做预警预测,并提供相应的建议。4.1.3.3 人口排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管理工作从过去的单纯户籍管理转变为对辖区所有人员的动态管理,即对辖区实有人口进行管理,应突破以户籍为主导的旧的管理模式,实现对辖区内生活、工作和

20、活动人员的管理。4.1.3.4 矛盾调解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和调整,大量新型矛盾层出不穷,调解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各类调解方式的有效对接,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成为新形势下调解工作取得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关键。4.1.3.5 欠薪一体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的劳动用工环境普遍得到优化,关系不断得到改善,但因前线引起的劳动争议仍较为突出,由此引发各类群体性事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社会安定稳定。为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系统整合企业信息、建筑工地信息等数据,实现欠薪纠

21、纷预测预警,提供在线纠纷调解、一键仲裁诉讼、在线申请援助等欠薪纠纷化解服务。4.1.3.6 旅馆式出租房管理当前社会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出租房屋变动频繁,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成为社会管理棘手的问题之一。按照街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要求,网格员逐街逐巷、逐栋逐户进行滚动式入户核查登记,采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发现可疑情况随时报告,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强化出租房屋管理,从源头上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4.1.3.7 矛盾纠纷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纠纷越来越呈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形式多样化,矛盾规模群体化,矛盾解决复杂化方向发展。为此迫切的需要合理运用大数据,通过

22、模型分析纠纷,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平台通过与社会各业务系统对接,把全市所有矛盾纠纷事件纳入平台管理,从大数据中分析展示各类矛盾纠纷信息来源、分布区域、信息统计,并从矛盾纠纷事件中聚类出高风险人员和高风险事件,职能部门进行研判后推送到协同平台进行处置。4.1.3.8 扫黑除恶黑恶势力在社会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扫黑除恶体现了我党对影响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黑恶势力和及其保护伞的零容忍态度,要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对黑恶势力进行扫除,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生存的土壤和保住伞,从而确保我国各个领域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确保改革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平台通过与职

23、能部门业务系统对接,获取事件数据库,通过在事件里大数据汇聚分析出涉黑涉恶相关的事件,以支撑相关部门对涉黑涉恶的分析和研判。4.1.3.9 信访分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旧有利益格局被打破,新型利益矛盾日渐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事件频发。而社会阶层日趋分化,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各方对抗性冲突增强,社会控制难度亦同时增大。由此引发的信访问题比较突出,信访人员中部分重点人频繁上访维权,部分群体聚集维权,特别是越级访、进京访频繁,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较大。4.1.3.10 P2P金融风险防控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迅速发展,他

24、的发展完善扩宽了我国的金融体系,为更多地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渠道,然而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也暴露出了许多风险和问题,加上各方监管体系和标准还不够成熟,诈骗、跑路等问题日益突出,阻碍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4.1.3.11 司法两类人员脱管预警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简称为司法两类人员,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需要进行重点管控和帮困解难,特别是特殊期间,如“两会”、春节、重大活动举办期间等,更需要加强管控。为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的监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防止“两类”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两类人员的管控力度。4.1.4 数字治理考核评价围绕

25、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的不同工作要求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安全风险业务数据池、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建设。建设数字治理考核评价系统(平安指数),实现对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推进情况考核评价,市直部门、区(县、市)和乡镇(街道)安全风险防范处置落实情况考核评价,区(县、市)社会治理成效考核评价。平安指数考核评价:借鉴经济指数成熟做法,通过数据量化分析信访、公安、法院、网信等部门的历史数据,筛选出关键指标,构建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的数量、位次、增幅组成的多维指标评估算法模型,科学分析、评估、预警社会稳定风险,优化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为维稳安保、涉稳风险管控等工作,提

26、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并通过可视化手段直观展示社会稳定动态。通过社情指标体系、警情指标体系、案情指标体系、舆情指标体系、公共安全指标体系和安全感测评指标体系6类指标体系的数量、位次、增幅组成的多维指标评估体系评分,实现可视化能够直观展示社会稳定动态,提供风险评估。4.1.5 市域治理全景展示板块依托大屏数据可视化技术,基于数字治理资源归集系统及1+5+1安全风险防范的各类数据,围绕市域治理预测预警预防、考核评价、城市大脑基层治理应用等核心关注点,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综合展示杭州市域治理全景态势。4.1.6 与综合信息指挥平台交互需求以市综合信息指挥平台为依托,实现市区两级的数据交换

27、共享和市级向区级的块数据数据下发。一是市域治理数据中心数据与市综合信息指挥平台通过前置机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可利用各区县基层治理数据中心与市综合信息指挥平台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数据的共享。二是各区县基层治理数据中心通过接口向市域治理数据中心申请相关数据,市域治理数据中心将所需数据进行关联以块数据的形式推送至市综合信息指挥平台,通过市综合信息指挥平台与各区县基层治理数据中心的推送通道,实现数据下发。4.1.7 数据应用与共享支撑需求4.1.7.1 数据搜索引擎搜索分析引擎支撑实现对市域治理专题库数据的全库全表“一站式”搜索和分析,为业务应用提供快捷准确的数据检索服务。为了提高业务人员的检索效率,系

28、统需要基于并行计算、检索引擎等先进技术,提供适用于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高效、便捷、智能的数据搜索服务,并支持信息的进一步钻取。搜索分析平台对于搜索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全景展示,既可以输出摘要信息,也可以查看其详细数据。检索出的数据应具备内容完整性和字段完整性双重特性。支持相关联主题数据的层层钻取,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实现主题数据快速切换。4.1.7.2 可视化建模平台平台支持交互方式选择数据源,数据源包括平台已有数据表和用户上传数据表;可视化实现数据表的处理,包括数据关联、数据加工、数据排序等;支持缺失值填充、变量离散化、变量标准化、变量衍生等风险指标数据处理方法;支持分析结果的可

29、视化展示,包括但不仅限于列表、折线图、柱状图等,并能对结果进行多维展示和向下钻取;支持将模型分析结果作为数据源,供下一步探索分析;支持模型的管理和发布。发布的模型支撑上层应用的建设。4.1.7.3 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发布共享平台,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以标准化web服务的形式,实现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对外统一的管理、发布与共享,为杭州市市域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空间化提供数据基础。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运维管理子系统:实现平台用户权限、资源目录、数据服务、平台日志、监控信息等综合维护管理,保证平台稳定、流畅、高效运行。共享服务子系统:以地名地址数据、网格数据、建筑数据为基础,

30、通过web服务形式,实现数据对外发布与共享。4.1.8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权限管理、数据目录、数据管理、报表填报、统计分析、移动应用、运维管理等基础业务应用,满足日常系统管理需要。4.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4.2.1 系统稳定性(1)系统有效工作时间:99.9%(2)系统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4小时。(3)不出现以下情况:无故退出系统;发生系统不可控制的故障提示;因系统故障导致操作系统或机器无法正常操作。4.2.2 操作响应时间在软件方面,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传送和转换时间、处理和解决问题时间,都比较迅速,能满足用户要求,整体响应时间需要保持在:(1)B/S系统页面响应3s以内。(2)视频监控

31、调阅响应5s以内。(3)GPS定位响应5s以内。(4)复杂数据统计查询10s以内。4.2.3 用户并发数各应用系统应当支持并发用户数不小于200个。5 总体思路5.1 建设原则和策略5.1.1 建设原则(一)统筹规划,深度融合。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做到统一顶层规划,统一架构,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障碍,充分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终端资源,带动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广度整合、深度开发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信息化效益。(二)防范风险,安全优先。以解决市域社会治理“痛点”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市民群众安全感为优先目标,以数字化系统建设为抓手,组织力量攻关,建设政治、经济

32、、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安全态势研判和预警引擎。(三)创新驱动,社会参与。通过创新技术手段与基础平台建设,完成社会治理顶层规划、项目建设、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面需求。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政府、市场、企业、市民等社会多方参与、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互动发展格局。(四)标准先行,有序推进。加强技术标准、制度规则创新,依据统一、开放、可操作的建设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和规范各项工程建设,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单,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5.1.2 建设策略1、注重务实,简捷易用项目建设要紧密结合当前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的重点任务,将本次项目建设

33、为一个具备独有特征的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系统与业务体系的融合,使成果系统在市域治理具有明显的杭州特色。系统成果界面友好、风格简练、操作便利、易于上手,系统在信息推送、功能布局和可视化方式上应避免繁琐,以最简捷的界面和最少的操作,使用户可以一目了然掌握所需信息,易于快速进行工作处理。2、方案成熟,性能优异在系统设计和技术研发过程中,应注重所采用技术的成熟度,在兼顾产品前瞻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市场/行业主流开发技术和成熟软件产品,优先选择相应成熟技术和产品。在系统设计中,必须把系统性能放在第一位,能够合理利用硬件资源,建设响应速度快、运行持续稳定、系统安全控制严密的成果系统,保证系统的7天24小

34、时不间断服务,以优异的性能服务于各用户。3、开放共享,持续优化项目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过程。项目在技术路线设计时应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整个信息化具有统一的总体框架和门类齐全的数据资源,在设计之初尽量预留足够的灵活性和系统空间,后续可基于现有标准不断对系统内容进行拓展、深化。而在系统功能设计上,则采用组件化策略,保证每个功能模块的可拆卸、可组合,具体的模块既可单独运行,也可嵌入到具体的系统中集成运行。5.2 总体目标2019年在智能创新应用、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建设、智能搜索和智能考核评价上取得突破,初步建成市级、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应用体系架构。2020年市域

35、治理数字化系统初步建成并具备实战化能力,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建设成果全面覆盖,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初步建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治理杭州样本。5.3 总体建设任务以统一地址库和人、房、企、事件等社会治理数据归集的“智能塔基”建设为牵引,构建市域治理数据中心,实现社会治理数据共建共享,并在社会治理业务系统基础上,构建市级、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市域社会治理业务应用体系;在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和各类智能分析引擎群的支撑下,构建“1+5+1”安全风险防范体系。5.4 总体设计方案5.4.1 设计原则5.4.1.1 科学性科学性是判断事物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标准,富有科学依据。杭州

36、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的建设,需要从需求出发,遵循当前国家、省、市各类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六次政法工作会议的讲话,深入领会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建设目标,结合杭州市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及市委政法委市域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的工作要求,确保系统建设的方向性一直保持科学的路径,不断演化。5.4.1.2 先进性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机械走向智能,杭州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的建设,需要以省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架构为基础,结合本地业务诉求,充分借助前沿技术,提升平台功能、性能等各类指标

37、。5.4.1.3 可靠性在整体设计中需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系统集成选择当前成熟、先进、容易管理及使用方便的系统,充分利用内存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事务机制、数据交换规范等,减少数据出错和宕机几率,开发的功能和技术路线需经过严密的测试验证,使系统能有很好的可靠性。5.4.1.4 成熟性按照工期要求,系统建设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案,依托现有产品,按照业务功能需求进行逐一比对,确认功能完整性和实用性,从而在工作要求时限内,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交付。5.4.1.5 经济性项目建设应当充分考虑项目预算的实际金额,从实用角度出来,坚决杜绝华而不实的建设思路,并实现对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充分融合,保护现有投资,

38、在合理的项目经费下,完成平台建设。5.4.1.6 合理性在项目需求调研、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平台开发部署测试上线以及项目运维等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好各项工作的合理性,通过建立标准化的项目管理规范和流程机制,实现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合规,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遵循合理性的工作要求。5.4.1.7 扩展性随着市域治理业务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因而系统所选的应用软件、管理软件、软件总体设计方法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拓展性,保证今后系统的完善、扩展、升级和提高,其资源可重新得到利用。同时不同的业务系统应具有开放的标准接口,能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良好有效的无

39、缝链接,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余地。同时,在基础设施扩容、与其它系统集成方面做到无缝对接和灵活扩展。5.4.2 总体架构设计 在社会治理业务系统基础上,构建市级、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市域社会治理业务应用体系;在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和各类智能分析引擎群的支撑下,构建“1+5+1”安全风险防范体系。“1”即一套安全风险防范搜索引擎。依托城市大脑算力和智力支持,构建安全风险防范搜索引擎,实现风险和预警信息的抓取、社会治理态势和领域安全风险分析。“5” 即五大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系统。城市大脑在推进交通、城管、警务等行业应用系统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行业安全风险防范模块建设。通过若干个行业安全风险模块

40、的聚合,进而形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领域的安全风险防范系统。“1” 即一组考核评价模型。实现对各地各部门安全风险防范系统推进情况、安全风险防范处置落实情况以及社会治理成效进行考核评价。5.4.3 平台架构设计 参照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七大体系建设要求,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采用“五横三纵”的总体架构,依托市电子政务云基础设施和城市大脑算力算法资源进行建设。5.4.4 技术路线本项目涉及相关技术比较多,主要分为基础平台技术、杭州电子政务云平台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展示技术五类。5.4.4.1 基础平台技术5.4.4.1.1 SOA体系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41、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种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组件(服务),通过“服务”之间的良好接口联系起来(也就是“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接口是采用中立方式进行定义的,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成语言。这是构建在各种各样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方式进行交互。松耦合的好处是保证系统灵活性,另外,还可以保证“服务”的重复利用。Web服务是目前实现SOA最重要的标准。SOA是在原有组件化和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可重复利用的软件资源抽象化和标准化,换句话说,就是抽取软件基因,建立互通的管道,达到重复利用和信息

42、流畅的目的,解决业务最头痛的“适应业务变化”和“集成”问题。与过去的组件化模式相比,SOA的新奇之处还在于:它变过去的技术组件为业务组件(又叫服务),强调的是技术无关性,关注的是实现怎样的业务功能在业务请求与响应之间随时搭建快速通道,同时,变过去的紧耦合为松耦合,既保证系统弹性,又不失系统效率,进而实现重复利用软件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力等目标。过去,应用软件基本上是按照业务流程逐一对应开发的,每一个应用自成体系、自立门户。事实上,任何应用都包含最基本的三个内容:界面、业务逻辑和数据展现,应该可以重复利用。但就因为每个应用自成体系,每开发一个新应用,就需要重开发一遍界面与数据展现

43、,重写一遍业务代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而SOA就是力求改变过去纵向开发应用的模式,将软件按照业务需求,定义成大小合适的“组件”,作为企业共享资源,随时调用。SOA的核心就是找到将软件组织在一起的方法。 SOA带给用户的好处很明显,除了前面提到的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系统集成度和响应速度等,还能帮助解决因为系统升级带来的烦恼。传统的软件升级对用户就意味着每三年来一次革命,不仅需耗费大量金钱,还会闹得人仰马翻。现有的GRP等政务软件几乎都是铁板一块,当某一点政策变化时,某一点功能需要调整时,必须全部升级,这不但造成升级TCO成本太高,而且牵一发动全身,质量无法保证。而未来SOA构架下的政务

44、软件就像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生态过程,某些“服务(业务组件)”不断地局部升级,新的“服务”不断地加入,只有这样的系统才能真正做到RTE实时政府,快速适应政务变化,避免重复建设。5.4.4.1.2 大数据并行计算框架技术基于ETL数据抽取融合技术和Quartz分布式自动化任务调度框架构建了融合计算平台,提出基于流程的可视化任务定制并行计算框架技术,保证了时空大数据的自动、高效、可持续的汇聚。融合计算平台,根据不同的行业来源、不同的数据格式,按需定义时空信息集成任务,通过搭载多个计算节点,实现多任务的自动化并行计算,同时定制的任务可统一管理并设置执行周期,通过Quartz框架的任务触发器实现周期性动态

45、执行。融合计算平台,基于流程化的可视化任务定制要求,实现了数据融合设计工具,按照功能划分成转换流程设计器、作业设计器。转换流程设计器是以图形化的界面为介质,通过设计器提供的图形化设计功能,完成对数据清洗转换策略及数据转换关系等处理过程进行定制,最终形成完整的转换流程模型;作业设计器同样提供了图形化流程定制功能,通过作业设计器,规划作业步骤,定制步骤间的依赖关系,使得整个作业定制过程更简洁、清晰。数据融合设计工具除了提供上述的界面交互功能外,还提供了包括数据源组件、作业组件及转换组件三个部分的扩展能力。在必要时,可通过二次开发接口定制、注册自定义组件,从而扩展数据融合平台的能力,满足具体的数据融

46、合需求。同时,融合计算平台的任务调度系统建立在现有的网络结构之上,通过负载分担技术,将外部发送来的任务均匀分配到节点上执行,而接收到请求的节点响应客户的请求。任务调度系统会把建立的任务存放在任务队列中,节点按照节点组属性存放在不同的节点组队列中。负载均衡能够按照节点的配置信息将任务均匀分配给节点队列。通过计算中心的执行器启动执行任务的节点,每个节点对应着不同的节点组(节点和节点组是多对一的关系)。建立节点时,会配置节点的信息,以此判断节点的状态,根据心跳机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符合要求的节点发送给任务调度系统;任务调度系统接收节点时,如果节点队列中不包含此节点,就将节点放进队列中;反之,则不放。通过模型及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的任务,按照定时调度quartz框架,将任务发送到任务队列中。最终,启用线程,根据节点组关系,将任务和节点匹配好从而执行任务。5.4.4.1.3 数据分析算法为了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分析,需要辅助以各种分析算法。通过这些分析算法,可发现数据变化规律和关联关系等,常用的分析算法有分类(Classification)、预测(Prediction)、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Affinity grouping or association rules)、聚类(Clustering)、复杂数据类型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