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的基本定位原理.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18519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的基本定位原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PS的根本定位原理简洁说,是电脑装上地图软件及放射及接驳器,而与天上之人造卫星接上,而得出物件之座标, 此坐标是由电脑高速於格外短时间内算出,从而与地图连上再得出物件所在地点。注:地图软件是包含每一位置地点之座标。什麽是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为美国国防部开发,利用规模普及全球的 人造卫星之航法系统,由24颗人造卫星所构成,其中包括三颗预备卫星。利用对民间开放 的C/A码标准测法,能得到数十米的精度,为无线电定位法的一种。卫星定位系统整体运作上可分成三部份:太空局部、地面局部以及讯号局部。太空局部目前GPS卫星已进展至Block I

2、I型式的定位卫星,由Rockwell International制造,在轨 道上重量约1,900磅,太阳能接收板长度约17 IR,预期寿命为7.5年,於1994年完成第 24颗卫星的放射,整个GPS系统正式宣告建构完成。因此目前太空中有24颗GPS卫星可 供定位运用,它们平均分布於6个轨道面,每个轨道面上各有4颗,距离地面高度约10,900 海里(大约20,000公里),呈55角倾斜绕行地球运转,绕行地球一周需12恒星时,每 日可绕行地球2周,这也就是说,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包含北极,南极,至少有4颗以 上的卫星消灭在我们的上空。讯号局部GPS卫星产生两组随机电码,一组称为C/A码,一组称

3、为P码。C/A码主要开放给民间使 用,因此在精度上刻意降低,P码则是美国国防部保存为其军事用途的电码,精度比C/A码 高很多,因此设有密码,一般民间使用者无法解读。一般而言,GPS卫星传送两种频率的 载波,LI (Link 1)载波的频率为1575.42 MHZ, L2 (Link 2)载波的频率为1227.60MHZ。 地面局部地面设施局部主要包含GPS监控站与使用者接收设备两部份。监控站包括一个主要掌握站Master Control Station)、五个监测站Monitor Station)一分布於夏威 夷、亚森欣岛、迪亚哥加西亚、瓜加林岛、科罗拉多州、三个地面掌握站(Ground Co

4、ntrol Station)等。监测站主要负责追踪全部卫星的运行位置、时间、气象资料及电离层资料等, 将每15秒观测到全部资料,计算出每15分钟一组的平滑化数据Smoothed Data),传送到 主掌握站后,由主掌握站加以统合,计算出卫星星历、时表修正量、电离层改正系数,再转 换成导航讯息,以维护卫星系统的精度与正常运作,此部份由美国国防部负责,使用者无从了解 也毋需了解此部份的技术。使用者接收设备主要是一个卫星讯号接收器,依照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定位力量,根本的功能是接收L1 载波,分别出C/A电码,进展最简洁的虚拟距离定位,也是一般车辆定位所使用的机型。 其中必需留意的是:GPS卫星产生

5、两种不同的载波来承载全部电码与讯息,其中C/A码仅 调置在L1载波上,P码则分别调置在L1与L2载波上,并区分为P1与P2电码,但美国军 方目前仅开放C/A码仅民间使用。而一般间使用之接收机可经由差分修正(DGPS差分定位) 达15 1K或更加之准确度。但使用DGPS讯号需付费,一般使用者应考量本钱及使用目地是 否需要到如此精准。如做汽车导航您所需要知道的是您的相对位置协作您所使用之电子地 图,无需使用到那麽高精度之定位。GPS的根本定位原理GPS的定位是利用卫星根本三角定位原理,GPS接收装置以测量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时间来 量测距离,以距离来判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轨道与周密定位的观

6、测方式。假设卫 星在11,000英哩高处,测量我们的距离,首先以11,000英哩为半径,以此卫星为圆心画一 圆,而我们位置正处於球面上。再假设其次颗卫星距离我们12,000英哩,而我们正处於这二颗球所交集的圆周上。现在我 们再以第三颗卫星做周密定位,假设高度13,000英哩,我们即可进一步缩小范围到二点位 置上,但其中一点为非我们所在的位置极有可能在太空中的某一点,因此,我们舍弃这一点参 考点,选择另一点为位置参考点。假设要获得更准确的定位,则必定要再测量第四个颗卫星,从根本物理的观念上来说,以讯号 传输的时间乘以速度即是我们与卫星的距离,我们将此测得的距离称为虚拟距离,在GPS的测 量上,我

7、们测的是无线信号,速度几乎达18万6千英哩c的光速,而时间却短的惊人,甚至 只要0.06秒,时间的测量需要二个不同的时表,一个时表装置於卫星上以记录无线电信号传 送的时间,另一个时表则装置在接收器上,用以记录无线电信号接收的时间,虽然卫星传送信 号至接收器的时间极短,但时间上并不同步,假设卫星与接收器同时发出声音给我们,我们会 听到二种不同的声音,这是由于卫星从11,000英哩远的地方传来,所以会有延迟的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延迟接收器的时间,从今延迟的时间X速度,就是接收器到卫星的距离,此 即为GPS的根本定位原理。1差分GPS定位技术及进展差分技术很早就被人们所应用。它实际上是在一个测站对

8、两个目标的观测量、两个测站对 一个目标的观测量或一个测站对一个目标的两次观测量之间进展求差。其目的在于消退公共项, 包括公共误差和公共参数。在以前的无线电定位系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GPS是一种高精度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试验期间,它能给出高精度的定位结果。这时尽 管有人提出利用差分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但由于用户要求还不迫切,所以这一技术 进展较慢。随着GPS技术的进展和完善,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拓,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用差 分GPS技术来改善定位性能。它使用一台GPS基准接收机和一台用户接收机,利用实时或 事后处理技术,就可以使用户测量时消去公共的误差源一电离层和对流层效应。特别提出 的是,当G

9、PS工作卫星升空时,美国政府实行了 SA政策。使卫星的轨道参数增加了很大 的误差,致使一些对定位精度要求稍高的用户得不到满足。因此,现在进展差分GPS技术 就显得越来越重要。GPS定位是利用一组卫星的伪距、星历、卫星放射时间等观测量来实现的,同时还必需知 道用户钟差。因此,要获得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必需对4颗卫星进展测量。在这肯定位过程中,存在着三局部误差。一局部是对每一个用户接收机所公有的,例如,卫星 钟误差、星历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等;其次局部为不能由用户测量或由校正模 型来 计算的传播延迟误差;第二局部为各用户接收机所固有的误差,例如内部噪声、通道延迟、多 径效应等。利用差分技术,

10、第一局部误差完全可以消退,其次局部误差大局部可以消退,其 主要取决于基准接收机和用户接收机的距离,第三局部误差则无法消退。除此以外,美国政府实施了SA政策,其结果使卫星钟差和星历误差显著增加,使原来的实 时定位精度从15m降至100mo在这种状况下,利用差分技术能消退这一局部误差,更显示 出差分GPS的优越性。差分 GPS (DGPS)差分GPS (DGPS, differential GPS-DGPS 就是首先利用准确三维坐标的差 分 GPS基准台,求得伪距修正量或位置修正量,再将这个修正量实时或事后发送给用 户(GPS导航仪,对用户的测量数据进展修正,以提高GPS定位精度。*差分GPS(D

11、GPS)分类依据差分GPS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可将差分GE1定位分为三类,即:位置差 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差分GPS(DGPS)原理差分GPS (DGPS)是在正常的GPS外附加(差分)修正信号,此改正信号改善了 GPS的精度。这三类差分方式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即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用户站接 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展改正,以获得准确的定位结果。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 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1 .位置差分原理这是一种最简洁的差分方法,任何一种 GPS接收机均可改装和组成这种差分系 统。安装在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观测4颗卫星后便可进展三维定位,解算出基准 站的坐标。由于

12、存在着轨道误差、时钟误差、 SA影响、大气影响、多径效应以及其 他误差,解算出的坐标与基准站的坐标是不一样的,存在误差。基准站利用数据链将此改正数发送出去,由用户站接收,并且对其解算的用户站坐标进展改正。最终得到的改正后的用户坐标已消去了基准站和用户站的共同误差,例如卫星轨道误差、SA影响、大气影响等,提高了定位精度。以上先决条件是基准站和用户站 观测同一组卫星的状况。位置差分法适用于用户与基准站间距离在100km以内的状况。2 .伪距差分原理伪距差分是目前用途最广的一种技术。几乎全部的商用差分GPS接收机均承受这种技术。国际海事 无线电委员会推举的RTCMSC-104也承受了这种技术。在基准

13、站上的接收机要求得它至可见卫星的距离,并将此计算出的距离与含有误差的测量值 加以比较。利用一个 o-B滤波器将此差值滤波并求出其偏差。然后将全 部卫星的测距误差传输 给用户,用户利用此测距误差来改正测量的伪距。最终,用 户利用改正后的伪距来解出本身的位置,就可消去公共误差,提高定位精度。与位置差分相像,伪距差分能将两站公共误差抵消,但随着用户到基准站距离的 增加又消灭了系统误差,这种误差用任何差分法都是不能消退的。用户和基准站之间 的距离对精度有打算性影响。3 .载波相位差分原理测地型接收机利用GPS卫星载波相位进展的静态基线测量获得了很高的精度 (10-6-10-8) o但为了牢靠地求解出相

14、位模糊度,要求静止观测一两个小时或更 长时间。这样就限制了在工程作业中的应用。于是探求快速测量的方法应运而生。例 如,承受整周模糊度快速靠近技术1 FARA)使基线观测 时间缩短到5分钟,承受准 动态(stop and go ),来回重复设站(re-occupation )和动态(kinematic ) 来提高 GPS作业效率。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推动周密 GPS测量起了促进作用。但是,上述这 些作业方式都是事后进展数据处理,不能实时提交成果和实时评定成果质量,很难 避开消灭事后检查不合格造成的返工现象。差分GPS的消灭,能实时给定载体的位置,精度为米级,满足了引航、水下测量 等工程的要求。位置差

15、分、伪距差分、伪距差分相位平滑等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各种作业中。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周密的测量技术 一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为RTK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 ),是建立在实时处理 两个测站的载波相位根底上的。它能实时供给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并到达厘米级的高 精度。与伪距差分原理一样,由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实时将其载波观测量及站坐标信息一 同传送给用户站。用户站接收GPS卫星的载波相位 与来自基准站的载波相位,并组成 相位差分观测值进展实时处理,能实时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实现载波相位差分GPS的方法分为两类:修正法和差分法。前者与伪距差分一 样,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

16、给用户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然后求解坐标。后 者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 用户台进展求差解算坐标。前者为准RTK技术, 后者为真正的RTK技术。载波相位差分原理测地型接收机利用GPS卫星载波相位进展的静态基线测量获得了很高的精度 (10-6-10-8) o但为了牢靠地求解出相位模糊度,要求静止观测一两个小时或更 长时间。这样就限制了在工程作业中的应用。于是探求快速测量的方法应运而生。例 如,承受整周模糊度快速靠近技术FARA)使基线观测 时间缩短到5分钟,承受准 动态(stop and go ),来回重复设站1 re-occupation和动(kinematic ) 来提高 GPS作业效率

17、。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推动周密 GPS测量起了促进作用。但是,上述这 些作业方式都是事后进展数据处理,不能实时提交成果和实时评定成果质量,很难 避开消灭事后检查不合格造成的返工现象。差分GPS的消灭,能实时给定载体的位置,精度为米级,满足了引航、水下测量 等工程的要求。位置差分、伪距差分、伪距差分相位平滑等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各种作业中。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周密的测量技术 一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美国对GPS的SA和AS政策美国政府在GPS的最初设计中,打算向社会供给两种效劳:周密定位效劳(PPS)和标 准定位效劳(SPS)。周密定位效劳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军事部门和其他特许民用部门。使用 C/A码和双频P码,以

18、消退电离层效应的影响,使预期定位精度到达10m。标准定位效劳的 主要对象是宽阔的民间用户。它只使用构造简洁、本钱低廉的C/A码单频接收机,预期定位 精度只到达100m左右。但是,在GPS试验阶段,由于提高了卫星钟的稳定性和改进了卫星 轨道的测定精度,使得只利用C/A码进展定位的GPS精度到达14m,利用P码的PPS的精度 到达3m,远远优于预期定位精度。美国政府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于1991年7月在Block II 卫星上实施SA和AS政策。其目的是降低GPS的定位精度。SA (Selective Avaibility)政策称为有选择可用性。它包括在GPS卫星基准频率上增 加了 6技术和在导航电

19、文上增加技术两项措施,所谓b技术,就是对GPS卫星的基准频 率施加高频抖动噪声信号,而这种信号是随机的,从而导致测量出的伪距误差增大。所谓 技术,就是人为的将卫星星历中轨道参数的精度降低到200m左右。总之,承受这两项技术 后,使测量的GPS定位精度降低到原先估量的误差水平。AS (Anti-Spoofing)政策称为反电子哄骗政策。其目的是保护P码。它将P码与更加 保密的W码模2相加形成的Y码,实施AS政策的目的在于防止敌方对P码进展周密定位,也 不能进展P码和C/A码码相位测量的联合求解。为抑制SA政策的影响,进展了差分GPS技术,依据差分GPS定位原理,现已建立和进 展以下类型的差分系统

20、。1、区域差分GPS系统。利用两台GPS接收机(一台具有基准站功能)就可构成差分GPS 定位系统。目前应用最广的技术是伪距差分和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定位精度提高到 1.5m, 一般作用范围为40km。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差分GPS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为了提高定位精度 和保持伪距差分的牢靠性,消灭了准载波相位差分GPS,定位精度可到达50cm,成为1: 500大比例尺水深测图、疏浚、抛石等工程的有力手段。2、RBN/DGPSo这是交通部在我国沿海区域建立的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整 个 系统由均匀分布在沿海的21个台站组成,为我国沿海供给差分GPS的24h效劳,使用户在 300km海疆内接收差

21、分信号,得到5-10m的定位精度。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信标GPS接收机,就可利用这一免费信号资源,进展实时差分定位。此技术正在得到大力推广。3、广域差分GPS系统。它是利用分布在全世界或全国各地的基准站对GPS进展连续观 测,从而计算出卫星轨道改正数、卫星钟差改正数和电离层改正数。利用专用大功率电台或专用 卫星将这些改正数发送给用户。用户利用这些改正数对测得的观测量进展修正,最终计算出点 位坐标,精度可到达这样的差分方式定位精度不受距离限制。目前,用户只要拥有一 台广域差分GPS接收机就可接收香港上空Omistar卫星的广域差分信号进展周密定位,但属 付费应用。为了应付AS政策,承受了一种称为P-W技术和L1与L2穿插相关技术,恢复出L2载波相 位观测值。这一技术不要求知道W码的构造,只要求知道W码的定位信息,于是抑制了保密P 码的AS影响。这种定位信息可由试验方法测定出近似值即可。由Z跟踪技术提取Y码,能获 得LI, L2载波全波的观测量。这种方法猎取数据的信噪比是很高的,比相关接收提高了 13dB,比平方技术提高了 16dB,甚至比码相关技术提高了 3dBo这样,使得GPS静态相 对 定位的精度跨入了毫米量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